命题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327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题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命题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命题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命题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命题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命题基础知识.docx

《命题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基础知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命题基础知识.docx

命题基础知识

命题基础知识

一、命题基本知识

(一)考试的性质

  考试按其目的和性质可分为选拔性考试、水平性考试、诊断性考试等。

不同性质的考试其命题的要求有所不同。

选拔性考试又称为常模参照考试,就是依据常模解释考生的成绩,比较考生成绩高低的一种考试。

常模是一组有代表性的考生的平均测验分数,这个平均分数反映考生群体的一般水平,其功能就是为考生成绩解释提供一个可比较的参照点,从而利用考生成绩区分个体差异。

  水平性测试又称标准参照考试,就是参照一组明确界定的目标(或能力)编制试题,用以评定考生对要求内容的掌握水平。

标准指的是理想的或期望达到的程度。

水平性考试的成绩表明考生在受测试领域中的位置或考生群体的整体水平。

  由于考试的目的不同,选拔性考试和水平性考试在命题的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为:

  1.试题的考核内容范围要求不同:

选拔性考试要求试题考核内容依据大纲,但考试主要以能力立意,以相对区分优劣为目标;水平性考试要求试题必须依据考试大纲,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考核要求命题。

  2.考试内容覆盖面的要求不同:

选拔性考核要求内容覆盖面较大且重点突出,但不要求面面俱到;水平性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大,以判断是否达到教学要求为目标。

  3.试题选择的标准不同:

选拔性考试一般要求试题的难度中等,区分度大,目的上把考生按不同水平尽可能地区分;但水平性考试要求各种难度的试题都应有所体现,目的是反映对不同内容的不同要求,体现要求的层次性,对试题的区分度不作过分强调。

对一些要求较低、难度不大但用于考核主要内容的试题,考生人人都要通过也是恰当的,而另外一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试题,即使通过率不高,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也都是是合适的。

  4.考试的区分度要求不同:

选拔性考核要求把不同水平的考生特别是中高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理论上希望点点区分;而水平性考试要求把达标的考生和未达标的考生严格区分开来,在及格线附近有较高的区分度。

5.试题难度的定义不同:

选拔性考试通常使用经典测量理论的难度概念,反映某一考生群体对某一试题应答正确的平均程度,受考生群体水平的影响较大;水平性考试通常使用内容难度概念,试题难度与考生水平无关,而依赖试题本身的特性来决定的。

6.分数解释意义不同:

对于选拔性考试,希望通过考试成绩说明每个考生在群体中的位置,一般不预先设定合格线;水平性考试主要用于将考生划分等级,确定合格与不合格,通常预先设定等级。

虽然在概念上选拔性考试与水平性考试的划分比较清楚,但实际应用中,对于具体领域考试,却往往会具有这两种考试的某些特点,只不过对成绩的解释和使用的侧重点不同罢了。

如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本应属于水平性考试,但在成绩处理上采用百分比划分等级制,使其也具有了选拔性考试的特点。

无论是选拔性考试还是水平性考试都属于终结性考试。

而我们平时所进行的调研考试大多属于诊断性考试。

诊断性考试,就是通过考试及时发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调研考试的命题首先要尽可能地模拟终结性考试,同时,又要通过对阶段性教与学两方面的反思,预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命题中有意识地验证这些问题的存在。

并通过考试来暴露出这些问题,以便通过及时反馈与调整,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试题的难度即试题的难易程度。

在数值上反映的就是考生群体在该试题上有的通过率、得分率或失分率。

目前更多的人习惯于使用平均得分率来衡量,即平均得分占满分的比例,用p表示,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试题越容易。

难度一般可分为预估难度和实测难度,预估难度指在试题实测前,命题人员根据经验对于考生答该题可能难度值的期望值;实测难度则是指实测以后对于考生实际答题情况的统计结果。

命题时一般要有预估难度,实测后要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实测难度值,然后将其与预估难度进行比较印证,分析研究印证结果,这在试题统计分析评价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但要注意统计难度不是试题本身的属性,而是试题对于一组特定考生的适应性,会随着考生存体的变化而变化。

试题的区分度是指试题区分不同水平考生能力程度的指标。

具有良好区分度的试题,对不同学习水平的考生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在这些试题上,水平高的考生得分高,水平低的考生得分低。

一道试题的区分度通常用D值表示(D=高分组答对人数与低分数答对人数之差除以高分组人数),或用考生得分情况离散图来表示。

D值越大代表区分度越大,反之越小。

考生得分离散图如呈竖立着的纺锤状代表区分度越大,如呈横躺着的纺锤状代表区分度小。

试题的区分度命题题时难以估计,通常只有在考试实施后才能统计计算出来。

区分度与试题难度密切相关,最难和最易的试题的区分度都很低,区分度最大的试题,其难度一般在0.3-0.7,因此,试卷的区分度主要是通过中档题和稍难题来实现的。

一般说来整份试卷难度在0.55-0.60之间,区分度最大。

因此要控制试题区分度,必须通过调整试题难度来实现。

  (三)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考试的信度是考试结果的可靠性指标,即考试成绩的稳定性和可信性。

信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观测分数(考试成绩)与真实分数(实际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样本统计量(如样本平均分)与整体参数(如总体平均分)之间的接近程度;两平行考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

信度可以形象地理解为:

只要测量对象本身没有变化,用同样的“尺子”去测量总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提高信度的方法:

增加题量、提高覆盖率;提高区分度;减少考试过程中非智力和情感因素干扰;提高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考试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本次考试与考试目标的相关程度,即考试内容、形式、结果对考试目标的体现情况。

对结果而言,效度反映了考试是否准确、真实地测量了所要测量的内容。

效度总是相对于某种效标(衡量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或测量目的而言的,是考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若组成试卷的试题样本没有较好地代表考试内容或结构不合理,都会影响到考试的效度;若试题语义不明、指导语不清,试题太难或太易,题量太少或分布、安排不当,甚至阅卷不规范、认真,都会降低考试的效度。

因此提高效度的方法有:

合理规定考试目标;科学确定考试内容;选择适宜的考试方式;提高考试信度。

  (四)知识与能力

  知识是人们获得的客观世界的已有信息(比如概念、观点和原理)。

布罗姆把认知目标确定为由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构成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完整体系,其中低一层是高一层的基础,高一层又包含低一层的变化:

  1.识记:

认知领域的最低层次,对特定事实、条件、方法、原理和法则等知识的记忆、再现和辨识。

  2.领会:

最低层次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概括、解释已记得的知识。

是记忆基础上的初步理解,是明白事物基本含义和事理基础上的脱离“死记硬背”的记忆。

  3.应用:

要理解基础上,把抽象的概念、原理、观点等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4.分析: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把事物或概念分解为要素或部分,并搞清分解出的不同层次、不同部分的关系。

  5.综合:

把要素和组成部分经过加工组织成为一个新的整体。

包括把所掌握的材料或要交流的思想组成文章、制定工作计划或成套操作方案、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并构成一定体系。

  6.评价:

根据一定目的对所给材料作出价值判断。

在实际命题过程中,结合具体各学科的教育目标、考试内容和传统表达习惯,有时需要进一步调整,使之便于操作。

技能是通过一定练习获得的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比如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数学运算等);能力是运用知识和技能在新的情境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是一个抽象而笼统的概念,脱离开解释对象没有任何意义。

  知识是技能和能力的载体,是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有了获取、整理、运用知识的技能和能力,就可以促进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可以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能力。

从这个角度出发,能力不单纯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应指接受新知识的本领。

可见,知识与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知识是对学习材料的比较机械的储存,它本身就是这些材料在人们头脑中的映射;能力是个体对材料的记忆、领会、理解、掌握、吸收和运用的本领,包括知识掌握过程中的熟练和精确程度。

  (五)题型与题库

  题型即试题的类型,就是根据考生作答的不同要求而确定的不同试题的表达形式。

考试是在规定时间内由考生完成一定量的试题的解答任务,由于不同题型对考生的作答要求不同,考生对不同试题的反应结果也会不同,因此题型的选用对考试功能和考试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

根据正确答案的表达方式是否受评卷时的主观因素影响,试题可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的正确答案相对固定,评判结果不易受阅卷者的主观因素影响。

测验误差较小且容易控制。

客观性试题适合于考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再现、领会等简单应用能力,主要根据应答结果反映考生对考核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偏重于考查具体的思维过程。

客观性试题的题量大、分值小,有利于提高试卷的覆盖面和可信度。

主观性试题的正确作答方法不惟一,不但答量时考生可以主动发挥,而且评卷时还往往受到阅卷者的主观影响,测验误差不易控制。

主观性试题适合于考查考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主要根据考生对试题的解答过程来反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过程。

主观性试题在表述格式上也有标准化的要求,但相对比较灵活,题量小、分值大,用利于提高考试的效度。

主、客观试题的比较

 

客观性试题

主观性试题

考核内容及能力

能有效考核事实性的知识,也能考查理解和其他高级心智技能,但难以较好地考查组织材料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有效地考核事实性的知识,也能考查理解和其他高级心智技能,适于考查组织材料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以及其他需要独创的解题能力

题量和覆盖面

相同时间内,考生可完成较多题量,可使试卷有较大的覆盖面,考前难以猜测、押题。

在相同时间内,考生只能完成较少题量,每题的综合性强,但试题的覆盖面小,在考前容易猜题、押题。

作答过程和信息

作答方式比较简单,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理解题意,有的要经过简单的运算和推理、比较,由于蛤提供最后的答案,较难考查推断和思考的过程。

作答方式较为复杂,大量的时间用于思考、推理和书写,但能够考查思维过程的大量信息。

对学习的影响

有利于鼓励学生发展对知识作出精确辨别的能力,但使用过滥,可能造成学生忽视组织、表达与严格论证的不良习惯。

有利于鼓励学生发展概括材料与组织表达的能力。

评分

评分客观,可以实现机器评分。

评分受评分者主观的影响,难以用机器评分。

猜测可能性

可以猜测正确的答案。

难以猜测正确的答案。

信度

较高

一般

效度

相对一般

较高

编写

较难,要求专业人员掌握一定的编制技能。

较易,但研磨试题时要求编写人员有较多的经验。

  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在功能上各有所长,在试卷设计时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但二者的比例应当恰当,这应由各学科的特点决定。

  题库通常是大量试题的集合,这些试题分类有序地存放,便于构造某种考试所用的试题可试卷。

在教育测量理论中,题库被定义为某种测量理论指导下,试题经过测量计算出相关的统计参数,试题参数经过等值并建立在同一量表上,按照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能够满足某种考试需要的大量优良试题的集合。

  以题库方式进行命题,可以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命题,便于广泛征集试题,使编制试题工作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命题人员有较充裕的时间研磨和审查试题,从而有利于提高试题质量。

建立题库后,命题人员可以集中力量设计好试卷蓝图,使试卷结构更科学合理,并且选择题库中的优良试题组配试卷,有利于提高组配效率和试卷质量。

通过题库方式组织命题,还有利于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有利于做好保密工作。

  当然题库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建库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建库后需要维护和更新。

二、命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命题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命题要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对全体考生,充分考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的差异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客观评价考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贯彻公平性原则尤其要注意试题素材的公平性,就是指描述试题所用的素材对所有参加考试的应考者都是公平的,不会对某个或者某些特定的群体产生与考试目的无关的过激反应,从而影响考试质量。

素材不公平的试题可能对某个特定的群体产生某些方面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所带来的群体差异是与这道试题的考查目的无关的。

通常引起不公平性争论的试题有:

冒犯性的试题、强化负面典型的试题、有争议或者引起混乱的试题、与某些被试群体经验不相干的试题等。

  试题素材公平性问题容易引起社会关注。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对试题的公平性要求将越来越高。

比如:

要考虑不同民族的习俗,试题不能出现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问题;要考虑地域差异,试题不要出现有利于局部地区而不利于其他地区的问题;要考虑性别因素,试题不能有利于某一性别而不利于另一性别;如果对于某个知识点在不同版本教材上存在观点上的差异,要编写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时应注意,不应偏颇为据。

  2.科学性原则

  命题要遵循考试的性质和准确、规范的评价原则。

坚持科学性原则,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考试标准把握的准确性。

  科学的考试标准是保证考试质量的前提,它需要通过试题体现出来。

命题是否能够准确反映考试标准的要求,是考试是画蛇添足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关键。

  为准确把握考试标准,命题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省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进行。

不仅要求考试内容范围和认知层次不超规定,而且要求试卷内容比例、、试题题型结构、试题难度比例符合相关规定。

  准确把握考试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试题的认知层次与考核目标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所命制的试题的考核目标应准确反映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要求。

  标准把握是否准确,最终体现在难度和区分度上。

对于水平性测试而言,既要保证通过率,又要控制优秀率。

对于选拔性测试而言,既要求整份试卷难度适中,又要保证一定的区分度,把高端优秀学生区分出来。

  

(2)试卷结构的合理性。

  在命题设计时,应科学制定命题双项细目表,以体现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确保试卷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试卷结构主要包括考试内容、认知层次、题型题量和难度分布。

考试说明中一般对不同认知层次的分值比例、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以及题型使用有一定的要求,并且指出了重点内容和考核要求。

课程命题双项细目表就是将这些要求具体化到一份试卷中,成为指导命题的蓝图。

  一份试卷结构良好的试卷,考试内容不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各部分内容比例得当,考核内容重点突出,同时又保证一定的知识覆盖面;不同认知层次试题的分值比例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使用的题型题量体现课程的特色,各种题型的搭配及分值比例恰当,试卷份量合适,能能够使绝大部分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从容答我试题;不同难度的试题分值比例与考试说明规定的一致,试题难易排列及布合理。

  (3)试题内容的科学性。

  试题内容的科学性主要指试题内容和参考答案没有科学性的错误。

试题表述在学术上没有争议,对于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的知识点原则上应予回避,试卷中没有偏题、怪题,试题表述简明,用词准确、得当、规范,概念用语及符号表示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一致;试题的参考答案表述简明、完整、准确、无误,试题评分参考给分点选择恰当,要点赋分合适,在适当时,评分参考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鼓励考生多元化或有创新在正确作答。

  (4)试题编制的规范性。

  在命题的过程中,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试题编写规范。

要求各类试题编制符合该类试题的编写原则,试题的文字、语言表述、图形、序号、标点符号、度量衡单位符合国家规范和国际标准,试题的排版格式与高考试题一致。

(2)试题命制过程规范。

要求命题按规范化的程序进行。

主要程序包括: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编写命题双项细目表;根据双项细目表命题或选题;按照命题要求进行审题、校对。

(3)试卷、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的格式规范。

试卷版面布局合理、规范,试题序号一致,同一题型试题的答案及评分参考结构一致等。

  3.导向性原则

  考试与命题对普通高中教学和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命题要遵循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从而有利于引导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师与学生,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命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实习、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适应性原则

  高考是选拔性、终结性评价,而平时的考试大多属于诊断性、形成性评价。

因此在平时的命题工作中一方面要描准课程标准、学习要求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客观地分析当时本校(本地)学生的实际。

因此命题要从向高考的全局着眼,又要从学生的实际着手,合理确定试题的要求和全卷的难度,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5.保密性原则

  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命题必须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有意对外泄漏试题。

同时还要防止无意泄漏(被猜题、押题),试题的编制尽量以原创、改编为主,即使是选题也要做到分散选题,不能集中于某一资料。

(二)命题的基本要求

  1.正确把握命题范围。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设计命题双项细目表、编制试题。

试题编写参照新课程标准教材,当教材与《考试说明》表述不一致时,就以考试说明为准。

  2.题型的选用应适合该课程的特点,各种题型的命制应符合该题型的编制原则。

  3.试题应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教育目标,体现该课程的培养层次要求,考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体现对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的考查。

  4.试题内容应具有考查的意义,有明确的考核目标,不应出现考核目标不明确的试题。

  5.试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大,试卷长度、试题分量适当,重点突出。

  6.试题不应出现政治性、科学性和技术性错误,试卷中不应出现偏题、怪题以及尚未有定论的试题。

  7.题意应完整、明确、精炼,易于理解,不生歧意。

  8.试题难度适当,并且分布合理,同一题型中的试题编排应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

  9.按照命题双项细目表中规定的题型、难度、认知层次以及考核内容的比例组配试卷。

  10.同一份试卷中的试题之间相互独立,不应相互牵连或前后提示。

  11.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名词术语、图表格式、数据规范应与新课程教材中的表述相一致,对教材中表述不科学或有错误的地方,或者由于不同版本教材存在不的观点,命题时应予适当回避。

  12.试题、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等的格式应符合规范化要求。

  13.参考答案科学无误,评分参考合理、便于操作、应避免过繁或过简。

三、命题工作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一)确定命题目标

在命题之前,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同时调查掌握本校(地区)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实际,从而确定本次考试命题的意图和目标。

(二)确定命题内容

1.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合理划分命题单元。

2.讨论确定各命题单元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及比例。

确定命题内容,明确各命题单元中的重点内容,重点内容部分的试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权重应该比较大。

(三)制定命题双项细目表

命题双项细目表,相当于试卷蓝图,它是试卷试题的考核内容、认知层次、难度、题型、分值等属性的数量化、表格化,是命题、审卷的直接操作依据。

编制命题双项细目表,是克服主观随意性,保证试卷结构合理规范的关键步骤。

命题双项细目表

(一)

知识点

题型

分值

预估

难度值

能级

命题意图

出处

编者

1

 

 

 

 

 

 

 

 

2

 

 

 

 

 

 

 

 

3

 

 

 

 

 

 

 

 

整套试卷的总题量       题,总分       分,其中客观题       题,占       分,主观题       题,占        分;整套试卷预估全省平均分        分,合格率为      ,优秀率        。

 

表格2  命题双项细目表

(二)

 

知识块一

知识块二

合计

 

1课

2课

3课

4课

5课

1课

2课

3

4

5

 

选择

 

 

 

 

 

 

 

 

 

 

 

 

 

 

简析

 

 

 

 

 

 

 

 

 

 

 

 

 

 

探究

 

 

 

 

 

 

 

 

 

 

 

 

 

 

小计

 

 

 

 

 

 

 

 

 

 

 

 

 

 

合计

 

 

 

(在表中填写赋分和考点。

(四)编写试题

根据命题双项细目表中的规定,完成命题任务。

(五)审查试题

在命题教师编写试题后,要组织教师审查试题或由命题教师自审试题。

审题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编写是否符合试题命题的相关要求。

2.试题内容的考核层次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学习要求和考试说明。

3.试题叙述是否简洁、明确,设问是否体现该试题的考核目的。

4.答案及评分参考是否正确、典型、简洁、易于操作。

(六)研磨试卷

研磨试卷是指对试卷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和琢磨,仔细推敲,逐步完善试卷质量的过程。

研磨工作主要包括试卷的校对和审卷工作。

1.校对试卷,校对工作是试卷研磨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卷适用考试时间是否正确。

(2)试卷说明中的试卷页数与试卷页码是否一致。

(3)试卷分数汇总栏中题号、题分与每大题的分数是否一致。

(4)试题的序号,大题序号和小题序号的顺序和表示方式是否一致。

(5)试题分数、总分数、每大题分数和每小题分数的累加和是否一致。

(6)每大题的试题导语是否符合该类试题的命题规范。

(7)每大题中每小题的分数与试题导语中的说明是否一致。

(8)试题叙述文字是否正确,字体、字号是规范。

(9)专业术语、符号是否准确、规范,有无印刷错误。

(10)试卷中出现的试题图形、表格的格式、大小及比例是否规范、一致

(11)试卷的排版是否合理,同一试题有没有出现转页的情况,试卷上的试题作答空间是否够用,试卷总页数是否符合为偶数的要求。

2.审卷。

审卷是指试卷校对后对试卷的审查工作,是保证命题质量的最后一道防护网。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卷中的试题是否有陈题、旧题,如系改编题,是否在双项细目表上注明出处。

(2)试卷中的试题有无政治性问题。

(3)试卷中的试题有无科学性错误,是否存在偏题、怪题、超出考核要求或尚无定论的试题。

(4)试卷覆盖面是否符合要求,重点考核内容是否突出。

(5)试卷结构不否合理,试卷长度、份量是否合适。

一般情况下,试卷的文字阅读量为6000字左右。

(6)试卷中是否存在试题内容前后提示、试题素材雷同或考试素材对部分考生不公平的现象。

(7)试卷中的图表、符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与新课程标准教材中的表述相一致。

(8)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是否规范、合理、便于操作。

一般情况下,答案的书写量为1800字左右。

(9)试卷的整体难度是否考核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