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17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25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佛大学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哈佛大学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哈佛大学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哈佛大学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哈佛大学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1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佛大学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17页.docx

《哈佛大学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佛大学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17页.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佛大学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17页.docx

哈佛大学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哈佛大学导游词

篇一:

北京大学导游词3篇

北京大学导游词3篇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原名京师大学堂,光绪皇帝亲笔题词"京师大学堂"匾额。

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是康梁百日维新的措施之一。

下面是北京大学的导游词,欢迎欣赏。

北京大学导游词一:

北大燕园其实是原来燕京大学的校址,但是很多北大学生对此段历史知之甚少,然而最近有很多团体来北大参观,最让人神往的莫过于未名博雅的秀丽景色,如不能让参观者知道关于这个园子的真实历史,实在让人惭愧,谨以此文分享给愿意做导游的学生,希望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为这个校园增添光彩!

西校门

西校门是北京大学原来的正门。

因为是校友1926年捐资所建,故也称作校友门。

1920年3月15日,燕大正式挂匾,同时举办男女两校合并的联欢会,合并仪式由蔡元培主持,校门上燕京大学的牌匾为他所题。

西门华表

这两座华表是圆明园安佑宫中的遗物之一,当年被安放在安佑宫琉璃坊前。

在清末民初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有记载曰:

"鸿慈永祜,在月地云居之后,循山径入,其中为安佑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民国十四年犹及见之。

闻人言:

今已为燕京大学所取。

"根据这段记载,这两座华表至迟当建于乾隆七年(1742)。

至于如何从圆明园移到燕园,当年的《燕京大学校刊》曾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称移此华表时,曾"商诸圆明园之主管者,拟将此石柱移归本校保存,并经地方当事人之认可,遂鸠工起运,陆续移来三座","国立北平图书馆落成,商准北平市政府,将存放天安门前之石柱移归该馆,同时函商本校,请将所存之三柱移赠其一,当即准如所请,函报市政府备案,并声明尚存二柱,仍由本校保存,旋得市政府认可,於是本校行政执行委员会乃决议将此二柱竖立於贝公楼前,以资瞻仰。

此项竖立费及配

制柱顶之镇物费,为数约一千数百元。

"但是仔细观察一下这对华表,会发现一粗一细,并非一对。

原来1925年燕京大学建校舍时,只从圆明园运来了三根,第四根却被运到城里,1931年曾横卧在天安门前道南。

当北京图书馆建文津街新馆时,欲将燕大多余的一根华表搬走与天安门前的另一根合成一对,不料搬运时阴错阳差,结果燕大和北图的华表皆不成对,成就了这一桩趣事。

贝公楼(BashfordHall):

燕大的主楼,即现在北大的办公楼,称为贝公楼,是为纪念美以美会会督贝施德(又译贝施福),1926年落成时的英文名即为BashfordHall。

燕京大学的前身是美国美以美教会开办的汇文大学。

其首任校长李安德是丁韪良的一位密友,当李安德于1893年因病去世以后,包括丁韪良在内的校董事会一致推选贝施福为汇文大学堂的第二任校长,同时选举刘海澜为常务副校长。

贝施福当时也是美国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的校长。

虽然他于1904年正式来北京传教之前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实际主持和过问汇文大学堂的具体事务,但由于他是一位颇负盛名的教育家,同时又具有管理一所美国名牌大学的丰富经验,所以他对于提升汇文大学堂学术和管理水准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尤其是自从他亲自来北京主持美以美会的教务活动之后,以及在1913-1919年任上海美以美会会督期间,更是在汇文大学堂的财力上给予了鼎力支持。

与此同时,贝施福还是一位藏书家和多产的史学家,编著过《中国与美以美会》(1906)、《美以美会在华一百年文献集》(1907)和《中国述论》(1916)等重要的在华教会史文献。

1919年在上海逝世之前,贝施福向汇文大学堂遗赠了他所收藏的大量书籍,其中有很多是善本书。

它们后来成为燕京大学图书馆西文书收藏中的核心部分。

至今在北大图书馆的书库中仍能找到上千册有贝施福亲笔签名的西文书籍,内容大都跟在华传教士和中国历史文化有关。

为了纪念他对于汇文大学堂和燕京大学的突出贡献,1926年落成时便用他的名字命名。

卫理会海外传教团捐款16万美元建造。

贝公楼的正门是在可以远眺燕山的西面。

门前原来有一棵挺拔而高大的松树,还有一块西方所有大学校园均少不了的长方形草地。

贝公楼正门上方的屋檐之下还挂有一块很大的牌匾,上书"贝公楼"三个大字。

从1939年和1941年《燕大年刊》的老照片上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块牌匾。

"贝公楼"的牌匾其实跟那块被奉为国宝的"大学堂"牌匾一样,都是具有很高历史文物价值的。

贝公楼原来正门的上方有一个小阳台,每当校内举行大型的集会时,这个阳台常常被用作一个讲坛,而听众们就站在办公楼与西校门之间的一大片草地上。

1957年,当苏联的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在周总理陪同下访问北大时,就曾经站在这儿对下面站满草坪北大师生发表过热情洋溢的讲演。

可惜这样的壮观场面如今已难以重现。

宁德楼(NindeHall)

宁德楼(又称宗教楼,今北大外院民主楼),是燕园第一座建筑,1922年落成,作为学校的宗教学院所在地,由在上海的甘维尔夫妇捐赠,以纪念前美以美会会督宁德威廉牧师(BishopWilliamX.Ninde)。

宁德威廉牧师与其妻1895年来华,自此从未中断过祷告,祈求这个伟大而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早日福音化。

宁德楼二楼有小礼拜堂,学校的主要圣事都在这里举行,这里还进行许多重要的选举,这个礼拜堂至今犹在。

穆楼(McBrierRecitationHall)

由托事部的司库、银行家穆布莱(McBrier)捐款10万美元所建,今为北大外文楼。

科学楼(ScienceBuildings)

其中一个由洛克菲勒基金会用于建设北京协和大学医学预科的资金中的一部分兴建,今为北大化学南楼和化学北楼。

燕大图书馆

燕京大学图书馆位于贝公楼南侧,即今天的北京大学档案馆,是由托马斯•贝利(ThomasBerry)夫妇的三个女儿为纪念父母的遗愿——"在全中国推广学习"而捐款五万美元兴建的,以其收藏的善本书和古籍书而著称。

1952年院系调整时,它已有图书期刊40万册,未编图书期刊18万册,另拓片1201X余张,木刻书板2400块。

其中收善本以明、清刻本及抄本居多,宋元版本也不少。

善本书数量高达3578种,37484册。

由于燕大作为原教会学校的特殊地位,在西文书收藏中最著名的要数基督教神学和有关基督教在文化传播史方面的收藏。

古籍丛书也是国内图书馆中收藏最丰富者之一。

此外,燕京大学图书馆还收到来自各方的赠书。

其中有孙中山先生从自家书架上亲自取下的一包书,还有美国校友分别于1924年和1927年赠送的书。

李赋宁先生在一篇题为《我与北大图书馆》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在他初来北大任教的日子里,正是燕京大学保存的西文特藏书,使他能够顺利地备课和准备讲演稿,并在北大图书馆度过了一段祥和而严肃的研究时光。

甘德阁,麦风阁(又称姊妹楼,今南阁和北阁)

甘德阁为MrsDavidGamble捐款所建,南北二阁建于1924年,北边的麦风阁为音乐教室和男女学生活动室,南边的甘德阁当时作为女部的办公楼使用。

它们是以美德博士(MissLuellaMiner)的名字来命名的。

麦美德博士是原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的校长,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以后,便自动成为燕大的女部,麦美德(Miner)就成为燕大首任女部主任。

麦博士在任只有三年,但是为燕大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因而在海淀新校园落成时,依据当时给建筑命名的惯例,就将这两座美丽典雅的阁楼以麦美德来命名了。

从甘德阁和麦风阁到南北阁的转变,估计也是因缘于钱穆先生的提议。

从那时开始,甘德阁和麦风阁的名称就逐渐被人们淡忘在历史的角落了。

圣人楼(SageHall今天的俄文楼)

当时是女子学院教学楼,由罗素•塞奇基金会(RusselSageFoundation)捐资兴建,二楼有礼拜堂,专供女子圣事服侍之用。

钟亭铜钟系雍正皇帝降旨所造,是1928年,学校用哈佛燕京学社的款项从黑寺购得。

每隔半小时,校园里会响起悠扬的钟声。

男生宿舍(红一到红四楼),女生宿舍(静园周围的院子)

男生宿舍由众多美国慈善家捐资兴建,第六宿舍由中国人捐资兴建。

现在男生宿舍作为行政办公室,女生宿舍是各个文科院系所在地。

思义亭(又称鲁斯亭,今称湖心亭)

为斯克兰顿城(Scranton)的友人为纪念副校长路思义(HeyWintersLuce)所建)(一说为路思的长子亨利•鲁滨逊•路思(美国《时代》、《生活》杂志的创办人)捐资兴建)。

路思义对中国的基督教高等教育事业有很大贡献,他像司徒雷登一样,积极筹款,促进了山东齐鲁大学的组建,1919年担任燕大副校长,积极为燕大建设筹款,鉴于他的贡献,台湾的东海大学还有以他为名,由贝聿铭设计的路思义教堂。

临湖轩

临湖轩作为校务长住宅,为司徒雷登友人美国费城的乔治•柯里夫妇捐建,其实,司徒雷登只住很少的部分,其他分别为学校接待、议事的场所,学校里各种社团开聚餐会、茶话会、招待贵宾、举行婚礼都可以在这里。

1929年燕大创建10周年座谈会上,冰心教授提议命名为"临湖轩",并请当时的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题匾。

女子体育馆(BoydBuilding今北大二体)

女子体育馆系米兰•鲍埃的父母威廉•鲍埃夫妇(Mr.andMrs.WilliamBoyd)于1927年捐献了9万美元给燕京大学来建设一座女子体育馆,他们还捐献了1万美元在燕京设立奖学金。

威廉•鲍埃先生曾经是YMCA(男性基督徒年青人联合会)的秘书,而鲍埃夫人又是国际YWCA(女性基督徒年青人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因此,他们在美国基督教为亚洲捐款的运动中极为活跃。

由于他们的努力,在美国基督教女子团体捐助的亚洲7所女子学校中,燕大得到了最大的一笔。

300万美元中的60万被用来建设燕京大学校园,鲍埃夫妇10万美元的捐助是其中的一部分。

他们的女儿米兰•鲍埃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化学系,因为对基督的信仰,1923年离开了刚订婚的未婚夫,远涉重洋,来到燕京大学教化学,是燕大最早的女教授之一,米兰后来成为燕大董事会的秘书,继续为燕大的发展筹集款项。

不仅如此,她还极其关心中国人民的命运。

抗日战争,米兰为中国难民救助会工作,筹集了很大一笔钱。

她的女儿卡米拉参加了基督教教育学会的亚洲交流项目,并在1979年第一次来到中国作讲座,她的外孙女谢海日(HeatherSmithXie)24岁来到中国教书,如今,谢海日与她的中国丈夫谢勇住在香港,两个小孩先学中文,后学英文,已经能够流利地讲普通话、广东话和英文。

她把她的家庭和生活看作中美友好交往的一个见证。

男子体育馆(Men'sGymnasium)

即现在的北大一体,大楼是由燕大在美国的托事部主席Mr.FranklinWarner捐资兴建,旁边的运动场地是在纽约的Mr.CarlHamilton帮助下整理出来的。

翻尾石鱼

翻尾石鱼是圆明园的遗物。

1930年燕京大学的毕业生从原朗润园的主人载涛手中将

篇二:

景点导游词

北戴河奥林匹克大道公园详解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我们的奥林匹克大道公园游览,我是公园的导游员小杨,今天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我会尽最大的努力陪伴各位朋友渡过一段快乐的奥运之旅。

首先我给大家先介绍一下奥林匹克大道公园的基本情况,北戴河奥林匹克大道公园是经国家体育总局并征得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的同意,秦皇岛为奥运会建设滨海大道,并冠以“奥林匹克大道”名称,北戴河区委、区政府为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运文化,充分利用原北戴河休闲绿地广场,于03年10月开始筹划,3月15日动工兴建,05年5月1日竣工,并举行了大型的系列的开园仪式。

公园用地17.316万平方米(260亩),总投资4500万元人民币,该工程是市、区两级的重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光临指导,公园设计理念是:

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题(主题公园),以奥林匹克浮雕墙为灵魂(奥运文化),以国际标准轮滑场为国内先导,以25米高的主体雕塑和大型浮雕音乐喷泉为背景,以各种体育设施为基础,以奥运冠军手足印纪念柱和单项体育雕塑为点缀,同时配以品种丰富,色彩各异的树木花卉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奥运文化园、健身园、植物园。

她的建成向世人充分展现了百年奥林匹克精神与百年开发建设的海滨城市风貌的同时,也为广大的居民及游客提供一处非常优美的以奥运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及休闲娱乐场所,为把北戴河建成生态型、花园式国际性的休养旅游渡假区又添一处绚丽的风景。

然后说一下咱们今天的游览路线:

大门——奥林匹克浮雕墙——单体体育雕塑作品——奥运冠军手足印纪念柱——主广场好了,公园的基本情况呢就介绍到这里,现在请大家跟着我走……

【大门】

公园分三大景区:

即科技奥运景区、人文奥运景区、绿色奥运景区。

【奥林匹克浮雕墙之一】——【千年圣火】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奥林匹克浮雕墙(全长321.6米,高27米),第一个是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采用珍珠黑花岗岩石材,共254块,采用五种雕刻艺术手法圆雕、高浮雕、中浮雕、地浮雕和线雕。

共分为三大部分设计,即千年圣火、生命旋律、奥运中国。

奥林匹克的渊源追溯到古希腊期间。

古代奥林匹克是为祭祀希腊的万神之王——宙斯神而设立的。

每四年一届,在古希腊最著名的宗教圣地奥林匹克举行。

从公元776年开始,到公元392年结束,共举行294届,历时1170年,其延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这第一块展示的是佩洛普斯娶公主的场景。

佩洛普斯是宙斯的孙子,海神波塞冬的儿子,他一直仰慕伊利斯国王俄诺毛斯的女儿基波达弥

亚公主,他远道而来成为公主的第14个求婚者,在这之前已有13位求婚者死在国王的长矛之下,因为国王误信了女巫的谗言,“如果公主结婚国王将死去”。

佩洛普斯为娶到心爱的公主,他祈求父亲海神的保佑,并得到国王的车夫捷斯的暗中帮助,偷偷卸去国王战车的轮子的销钉,从而在比赛中获胜。

与美丽的公主结了婚,成为伊利斯的国王。

然后佩洛普斯为了庆祝胜利,在奥林匹克举行了盛大的竞技会,有赛跑和战车的比赛。

据说这次盛会就是古奥运会的开端。

接下来的几块浮雕墙展现的就是古代奥运会的几项竞技项目,有古代摔跤、武装赛跑、古代赛马图、古代拳击图(第2、3、4、5块)。

大家请看第六块,这是古代第一位女子冠军——基尼斯卡。

古希腊虽然严禁女子参加奥林匹克竞技会,但斯巴达王阿格西劳斯的妹妹——基尼斯卡于公元前396年参加了第96届奥运会双轮战车比赛,并且获得了优胜。

可以说她开创了历史上的女子参加奥运会先河。

下面请大家一起读我们面前的这首格言: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那么有哪位朋友知道这首格言来自哪里呢?

这是古希腊人的格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古希腊人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像这样一个热爱运动的民族能够创建出全人类最伟大的财富——奥林匹克,似乎在情理之中啊!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第八块,展示的是古代赛跑的情景。

短跑是古代奥运会最早的项目,也是最初唯一的项目。

好!

现在我们看到的标志就是奥林匹克环——奥林匹克的标志。

1913年在顾拜旦建议下确定,并在1914年巴黎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为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而首次升起。

它由5个不同颜色的圆环组成,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第十块,展示的是奥运会的传统——传递圣火。

奥林匹克圣火是自古代奥运会传至现代奥运会的一种传统形式。

它起源于古希腊传说。

众生之王宙斯为了永远统治大地,故意不给人间降火,使世人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勇敢善良的普罗米休斯决定违背宙斯的意志,当太阳神从天上驰过时,它用树枝从那里盗得了火种,从此人间有了火,驱散了黑暗和寒冷,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普罗米休斯却因此受到宙斯的惩罚,带上沉重的锁链,吊在高加索山上的悬崖上,任凭烈日暴晒,风雨冲袭,老鹰啄食肝脏,受尽折磨,但他从未屈服,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就制成火炬来传递火种,并将视为光明和勇敢的象征。

后来,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便沿袭了古代的风俗。

1912年顾拜旦提出在奥运会上点燃圣火的建议,并在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开始实行。

1934年国际奥委会议决定,正式实施这项方案。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十一块,大家猜一猜他是谁呢?

他就是顾拜旦。

顾拜旦是真正将现代奥运会的复兴付诸于实践的,他是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法国社会活动家、教育家。

1894年6月16日,在顾拜旦的建议下,世界各国著名体育领导人在巴黎的索邦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顾拜旦提出的复兴古代奥运会的建议,一致决定建立国际奥委会,以现代形式每四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并决定1896年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克浮雕墙之二】——【生命旋律】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浮雕墙第二部分——生命旋律。

我们之所以将这部分称为生命旋律,就是力图体现奥林匹克运动各个项目对人类生命发展的本质意义,从本质上讲,他们是超越国界、超越政治、超越种族和地域文化的,其中蕴含着充分的体育精神和生命价值。

它的设定会更加突出整个浮雕墙的精神和主题。

第十二块第一届奥运会宣传画希腊雅典1896年4月6日-15日

1894年原拟在古奥运会旧址奥林匹亚召开,因该处已成废墟,投资消耗大,所以改在雅典。

设田径、游泳、举重、射击、自行车、古典式摔跤、体操、击剑和网球九个比赛项目。

美国三级跳远运动员康诺利以13.71米的成绩获现代奥运会第一枚金牌。

第十三块路易斯——希腊田径运动员

1896年参加了雅典首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

最后路易斯以2小时58分50秒的成绩,获得了现代奥运史上第一个马拉松冠军,为东道主赢得了荣誉,成为希腊人的民族英雄。

路易斯比第二名快了7分13秒,是迄今为止冠军之间最大的时间差。

接下来的几块浮雕展现的是现代奥运会的几项竞技项目,有铅球、标枪、游泳、跳远(第15、16、17、18块)。

第十九块

上——“蹲距式”起跑法的由来。

在第一届奥运会上,运动员差不多都穿着大皮鞋,起跑姿势各式各样,只有美国的伯克采用双手扶地,臀部高跷的近似蹲距式的起跑方式,虽然引来周围的一阵嘲笑,但他最后以12秒的成绩夺得冠军。

现在蹲距式起跑,已经成为短距离赛跑普遍采用的姿势。

下——古代摔跤。

德国小个子选手舒曼奋力拼搏,取得摔跤的一枚金牌。

当时对运动员参赛项目没有规定,也没有参赛标准,因此不少运动员是跨项的,舒曼就是其中之一,除摔跤外他还参加了田径、体操比赛,他在体操比赛中取得跳马、双杠团体和单杠团体第一,成为本届获得金牌最多的选手。

第二十块射击。

它起源于军事和狩猎活动。

1972年才允许女子与男子同场竞技,1996年奥运会起,男女比赛才开始完全分开。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二十一块,这位又是谁呢?

这是美国田径运动员康诺利(1868-1957年)。

28岁的他当时还是美国哈佛大学古代语言专业一年级学生。

当得知奥运会即将举行时,他决定以旅游的方式前往雅典一试。

校方未同意他的奥运旅游计划,并以开除学籍相威胁。

康诺利只好退学,自费赶往雅典,参加了第一个比赛项目——三级跳远,夺得了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当他带着金牌回到哈佛大学,他的学籍自然被恢复,并在哈佛大学的历史上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第二十二块自行车。

当时没有专门的赛车,再加之道路崎岖,比赛难度很大。

法国的弗拉芒一路领先,当他发现希腊选手科列蒂斯因车子坏了而停下时,他也随即下车,协助后者将车子修好后,才继续前进,而且最终获得了冠军。

这种高尚的运动员作风,被观众传为佳话。

第二十三块击剑。

本届击剑只有花剑和佩剑两个剑种,分业余和职业两种比赛。

法国选手和希腊选手分别获得了业余赛的花剑和佩剑冠军,职业赛只有花剑一项,冠军由雅典击剑学校的老板,著名职业剑手皮戈斯获得。

大家往右侧看,这是第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维凯拉斯(1835年-1908年)希腊诗人和教育家,国际奥委会首任主席(1894年-1896年)。

他提议在古代奥运会的发源地举办首届现代奥运会,并将会址选在雅典。

他的提议获得了刚成立的国际奥委会的批准,在国际奥委会期间,他与顾拜旦成为密友,他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胜利举办了首届奥运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初期发展做出了贡献。

首届奥运会闭幕后辞去主席职务,继续从事文学研究和著述工作。

我们了解了第一届奥运会的情况,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第二届奥运会——法国巴黎1900年5月20日——10月28日,它开创了女子步入现代奥运会的历史。

本届奖牌未按名次加以区别,过后,给每一个参赛选手发了一枚长方形的纪念章,这是奥运历史上仅有的一次。

以下的项目都是本届奥运会的新增项目:

水球、马术、足球、划船、帆船(第25、26、27、28、29块)

第三十块雷尤里他幼时曾患小儿麻痹症,在轮椅上度日数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参加体育锻炼并恢复了健康。

他在本届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立定跳远、立定跳高和立定三级跳三项冠军,一时名气大振。

各位朋友,我们看一看右侧的这个人物,不陌生吧!

他就是我们刚介绍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1863-1937),国际奥委会的第二任主席,法国社会活动家、教育家。

1892年法国体育联合会会议在巴黎召开,顾拜旦在会上正式倡议举行现代奥运会,并提议把古奥运会的理想作为现代体育竞赛的指导思想。

在他的组织和积极推动下,1894年6月,国际体育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国际奥委会诞生,顾拜旦被选为秘书处和国际奥委会委员。

1896年又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

在29年任职期间,他努力维护用奥林匹克精神开展体育竞赛这一宗旨,使奥林匹克运动得到进一步开展,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终身名誉。

参观完了第一、二届奥运会,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浮雕墙的第二段,展示的是从第三届至第二十八届奥运会的情况。

第三十一块第三届奥运会美国圣路易斯1904年7月1日——11月23日

女子项目仅设一项射箭,篮球作为表演项目第一次进入。

首次按获奖类别授予前三名选手金、银、铜牌

第三十二块跳水

第三十三块阿哈.恩被誉为“密尔沃基流星”,他包揽了60、100、200米三个短跑项目的金牌第三十四块第四届奥运会英国伦敦1908年4月27——10月31日

由于土耳其的参加首次实现了五洲聚会,英国为了炫耀本国成绩开设了金牌榜的先例。

左下宣传画右下尼尔林石柱:

它是伦敦的城市标志

第三十五块上长曲棍球下皮特里

第三十六三十七块斯万父子雅典射击选手斯万父子一起参加比赛,并双双获得奖牌。

第三十八块第五届奥运会瑞典斯德哥尔摩1912年5月5日——7月22日

亚洲的日本第一次派选手参加奥运会

第三十九块现代五项

第四十块第六届奥运会

1916年原定于在柏林举办的第六届奥运会,但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停办第四十一块第七届奥运会比利时安特卫普1920年4月20日——9月12日

大会第一次升起了由顾拜旦1913年设计的奥林匹克旗

第四十二块摔跤

第四十三块第八届奥运会法国巴黎1924年5月3日——9月21日

期间举行了国际奥委会举行了第二十三届年会,正式通过了允许妇女参加奥运会的决议。

中国有三名网球选手参加了网球比赛,这是中国人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

第四十四块女子网球

右侧的是国际奥委会第三任主席——巴聊.拉图尔(1876——1942),社会活动家。

出身比利时一贵族家庭。

1942年1月6日因飞机出事而逝世。

第四十五块第九届奥运会荷兰阿姆斯特丹1924年5月17日——8月12日

运动员入场是由希腊队率先,东道主殿后,其余各队则按国名以东道主国文字依次排列,其方法沿用至今。

第四十六块第十届奥运会美国洛杉矶1932年7月30日——8月14日

洛杉矶市修建了奥林匹克村,后来《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规定主办城市必须修建一座奥林匹克村。

中国第一次正式派运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