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9816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备战中考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备战中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图曲线描述的是(  )

A.甲:

铜、锌的混合物乙:

稀盐酸

B.甲:

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乙:

氯化钡溶液

C.甲:

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乙:

稀盐酸

D.甲:

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乙: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锌和稀盐酸反应一开始就会生成大量的气体,故A错误;

B、由于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故B错误;

C、向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或沉淀产生,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C不正确;

D、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盐酸的存在,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既无气体也无沉淀;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至氯化铜完全反应为止;与曲线所示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胃酸过多是,胃液pH的变化情况

B.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强热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胃酸过多,胃液pH不断变大,氢氧化铝不溶于水,胃液的pH不能增大到7,更不能超过7,故A错误。

B、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强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断减少,故B错误。

C、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变小,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C错误。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无沉淀产生,然后氢氧化钾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沉淀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量达到最大值,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滴加盐酸溶液最终变为酸性,与图像不符,A错。

B、加入稀盐酸,首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其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大,但是增大幅度小一些,最后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大,幅度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相同,与图像相符,符合题意。

C、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气体,与图像不符,故C错。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立即产生氯化钠,图像不符,故D错。

故选:

B。

4.在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时,因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会继续与盐酸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当盐酸消耗完后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刚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完后,继续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此时才开始有沉淀生成,当氯化镁消耗完后沉淀量不再增加。

故选A。

【点睛】

几个反应在一起时,要分析反应进行的先后顺序,再根据相关反应进行解答。

5.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g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的锌离子、银离子、镁离子

B.bc段(不含两端点)生成的金属是铜

C.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只有镁离子和锌离子

D.若ab段和bc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铜>银,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根据距离远的先被置换的原则,所以ab段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bc段是锌与硝酸铜的反应。

锌不与硝酸镁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镁弱)。

【详解】

A.由以上分析,ab段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生成银与硝酸锌,不含两端点时,硝酸银部分被置换,硝酸铜还没开始反应,所以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的锌离子、银离子、铜离子和镁离子。

故A不符合题意;

B.bc段是锌与硝酸铜的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不含两端点生成的金属是铜。

故B符合题意;

C.由于不知道c点时硝酸铜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除了含有镁离子、锌离子,还可能含有铜离子。

故C不符合题意;

D.若ab段和bc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设生成固体的质量为a,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根据题意得:

,所以m1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该图像不是完整的图像,c点不一定是反应的终点。

6.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A.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B.

分别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溶剂蒸发忽略不计)

C.

少量硫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D.

常温下将足量的Na2CO3、块状CaCO3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氨水易挥发,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质量减小;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溶解度所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分别加热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C.硫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将足量的Na2CO3、块状CaCO3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因为碳酸钠是粉末,碳酸钙是块状的,所以碳酸钠反应速率较快;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每73份质量的氯化氢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加入的盐酸少量,盐酸完全反应,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所以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一样,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一样,符合题意。

故选D。

7.探究稀盐酸与氧化铝粉末发生反应的实验,烧杯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AlCl3

B.该实验是将氧化铝粉末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C.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

D.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铝和氯化氢,故A错误。

B、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所以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铝中,故B错误;

C、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都是氯化铝,故C错误;

D、a点表示氧化铝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所以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质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

D

8.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开始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为零,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不再改变;正确;

B、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逐渐减少,当加入盐酸的量达到一定量时氧化铁完全反应,固体质量等于零;错误;

C、反应前是盐酸溶液,反应后是氯化铁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只要盐酸还在增加,溶液质量就在增加。

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速率大,反应结束后小;错误;

D、反应过程中生成水,溶剂增加的更快一些;反应结束后溶剂水的增加速度变慢;错误;

故选A。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往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

C.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D.

将等质量金属分别与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稀释氢氧化钾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减小到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随着硝酸钾的溶解,硝酸钾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溶解,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镁比铁活泼,和稀硫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的时间短,等质量的镁铁和足量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镁生成的气体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足量的锌、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滳加稀硫酸

C.

向一定量混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活泼,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镁大于锌;该反应中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且少量,镁、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相同;故图像所示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应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pH值应逐渐下降,故图像所示错误。

C、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没有沉淀产生;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图像所示正确。

D、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应大于0,起点错误,加入氯化钠固体后,溶质质量增大至饱和,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图像所示错误。

故选:

C。

11.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用水稀释KOH溶液

B.

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直到过量

C.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CaO

D.

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水稀释KOH溶液时,pH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之后,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直至降低至原温度,符合题意;

D、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时,根据化学方程式

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的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故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继续溶解质量会增大,当硝酸钾溶液饱和时,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保持不变,但溶液的质量是从0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开始时是降低,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消耗完后,氯化钡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由一氧化碳燃烧的方程式2CO+O2

2CO2可知,一氧化碳燃烧前后分子个数发生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

提示:

CO+CuO

Cu+CO2,H2+CuO

Cu+H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_____。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答案】④;①②;②⑤①;④①②③⑤④①

【解析】

(1)根据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3)根据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解答;(4)根据各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

(1)由于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④;

(2)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①②,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所以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②⑤①;(4)要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应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再通过过氢氧化钠溶液将二氧化碳除干净,然后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反应的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判断氢气的存在,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判断一氧化碳的存在;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④①②③⑤④①,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14.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

某校化学实验室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氧化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气体A是_____。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H2化合反应碳、镁、氧化铜

【解析】

【分析】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铜和水,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铜和镁反应会生成氯化镁和铜,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C是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碳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气体A,所以A是氢气,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碳,由于固体A能与AgNO3溶液反应,可确定固体A中一定含有Cu。

固体B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残渣C,所以B中一定含有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

【详解】

(1)由分析知,气体A是H2;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的反应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3)由分析知,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碳、镁、氧化铜。

【点睛】

本题为物质推断题,根据题意涉及可能的四种物质,结合过程图进行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固体中一定有镁;最后的固体B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推导出一定含有碳单质,还有固体残渣剩余,有涉及物质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确定氧化铜的存在。

因此物质推断题解答时,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15.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考虑为沉淀。

(实验步骤)

步骤Ⅰ:

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初步结论: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

步骤Ⅱ:

将步骤Ⅰ中的混合物过滤,进行下一步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滤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由此确定原粉末中含有____

请说明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理由______。

(猜想假设)小红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固体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Mg(OH)2②BaSO4③BaCO3④Mg(OH)2、BaSO4⑤BaSO4、BaCO3

⑥Mg(OH)2、BaCO3⑦Mg(OH)2、BaSO4、BaCO3

(实验探究二)小红同学对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

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

上述猜想______可能成立

(2)向

(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上述猜想______一定成立

写出

(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答案】硫酸铜氢氧化钾碳酸钾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需排除其干扰③⑥⑥2NaOH+MgCl2=Mg(OH)2↓+2NaCl氯化钾

【解析】

【分析】

题干中提到的几种物质的重要性质:

1.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l均溶于水;2.Cu2+为蓝色;3.Ba2+和SO42-或CO32-反应生成BaSO4、BaCO3白色沉淀,Mg2+和OH-反应生成Mg(OH)2的白色沉淀,其中BaSO4既不溶于也不溶于酸、BaCO3和Mg(OH)2可以溶于酸;4.KOH、K2CO3的水溶液显碱性。

根据步骤Ⅰ可判断一定不存在CuSO4,

根据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可以将K2CO3反应完,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判断碱性物质一定有KOH;根据实验探究二中

(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判断沉淀一定没有BaSO4,一定有BaCO3,可能有Mg(OH)2,猜想③⑥成立;

(2)向

(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沉淀中一定有Mg(OH)2,从而推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Ba(NO3)2、K2CO3、KOH、Mg(NO3)2,一定没有CuSO4和Na2SO4,而KCl是否存在对实验现象无影响。

【详解】

实验步骤Ⅰ: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实验探究一: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

碳酸钾溶液显碱性,加入足量CaCl2溶液,碳酸钾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排除碳酸钾的干扰。

实验探究二:

(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不含硫酸钡,可能是BaCO3,也可能是Mg(OH)2、BaCO3的混合物,故选择③⑥

(2)向

(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MgCl2=Mg(OH)2↓+2NaCl.说明猜想⑥成立。

归纳总结:

题目中提供的试剂均不能与氯化钾溶液反应,对于整个实验无影响,故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氯化钾。

【点睛】

此题是对混合成分确定的考查,对此类题型的解答,应根据实验的每一过程产生的现象,作出准确判断,如果与实验现象吻合的物质一定存在,与实验现象不吻合的一定不存在,对实验现象不产生干扰的物质可能存在。

在分析过程中,特别注意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成分、选用试剂及用量、生成物等对实验的干扰。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16.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稳定物质。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

(1)若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的俗名是苏打,固体C易潮解,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

(1)、

(2)中,D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问题二:

工业上冶炼1732t含铁97%的生铁,需要含杂质1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Na2CO3+Ca(OH)2=CaCO3↓+2NaOH酸分解反应2577.8t

【解析】

【详解】

问题一

(1)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3O4,A可以和B相互转化,则A可以是铁单质,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2)B的俗名是苏打Na2CO3,固体C易潮解是氢氧化钠,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3)由

(1)

(2)问分析,D为酸,该反应过程中判断①置换反应,②化合反应,③、④复分解反应,没有分解反应。

问题二

解:

设需要磁铁矿的质量为x。

Fe3O4+4CO

4CO2+3Fe

232168

x×(1-10%)1732t×97%

x≈2577.8t

答:

需要磁铁矿的质量为2577.8t。

17.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在高温或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已知:

A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常温下,C、D、F为气体,B、G为固体单质。

下列说法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