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9644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9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安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公安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公安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公安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公安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安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docx

《公安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安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安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docx

公安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

第一章引言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各行各业都把如何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他们提高服务质量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

全国公安系统也在大力发展警务信息化建设。

为此,在论文的开始部分,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中国警务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充分了解开发警务流程管理系统的背景及其意义。

1.1警务信息化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公安工作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我国警务信息化建设有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公安部的统一指导下,在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建成了基于IP的部机关、各省级公安机关、市县公安机关和公安派出机构互联的树型拓扑结构公安信息网,实现了各级公安机关的网络互联,同时也为实现我国警务信息化提供了基础网络平台。

同时,在原有公安信息网的基础上,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借助于GSM、GPRS和CDMA移动网络,建立了警务信息无线移动共享和快速反应机制。

各级公安机关纷纷加大对警务信息化的投入,从电脑、网络的硬件设施的购置到专业管理队伍的建立乃至于对干警的信息化业务培训,建立了一整套的警务信息化建设的运作机制。

依托已建成的公安网,在“金盾工程”和“百城联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以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涉案人员为主要数据源的人口信息库和案件信息库;在“网上追逃”工作开展的同时,建成了全国负案在逃人员信息库;同时还建立了车辆、涉案物品等公安信息库并实现了基于WEB的信息共享和查询。

同时,从公安业务的需求出发,运用了警务办公自动化系统。

信息化手段和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级公安机关的警务活动中,在警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警务信息化存在问题

但是,由于警务信息化还刚刚起步,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警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1、软件和硬件发展不平衡

不少单位开始信息化时都只注重对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对于软件应用关注较少;还有一些单位则对电脑和网络的方案和硬件选型缺乏长远考虑,往往是脱离软件应用需求和将来的发展来组网和购置设备。

非协调的软硬件投入制约了警务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浪费。

2、各类信息之间缺乏有效共享

在警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各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建设各自为政,信息难以交换,难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

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对整个警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大部分警务信息系统缺乏流程化管理

现有的许多警务信息管理系统仅仅能满足数据录入、修改、检索和查询的需求;系统间缺乏有效的集成,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虽然各个系统都进行了用户登录认证,但是,缺少一个统一的用户认证接口,对应于不同的系统需要逐个单独登录,没有能用流程化管理的理念来将业务相关的各系统进行整合,用流程管理的模式来规范和约束公安业务的执行,各系统间产生的相异性冗余信息增多,系统运用不够人性化。

4、传统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公安业务需求

还有一些业务系统运用了传统的流程管理的模式,因新的法律、条例的颁布和公安工作改革而导致的公安业务增加、减少和变化时,则需要根据需求从系统底层重新进行源代码级的开发或修改,增加了工作量,破坏业务变更前后的延续性。

作为一个县级公安机关,如皋市公安局现有的各种警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两个来源:

一类是由上级公安机关统一下发,如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刑事案件管理信息系统、公文流转系统、综合警务信息系统、机动车管理系统、驾驶员信息管理系统等。

还有一类是由该局组织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研发作为第一类警务信息系统的补充,如情报信息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嫌疑人员管理系统、嫌疑物品管理系统、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旅馆住宿人员管理系统等。

所有这些警务信息系统确实曾满足了该局的业务需求,为警务信息化建设做出了一些贡献。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系统越建越多,该局的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暴露出很多问题:

(1)缺乏警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这样建立的各个应用系统相对独立,数据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

(2)缺少一个统一的用户认证管理系统,用户角色权限管理各自为政,增加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系统操作繁琐。

(3)各系统间存在重复录入的相同数据,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容易产生歧义数据和冗余数据。

(4)各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增强,有一些系统缺乏系统日志支持,不利于系统运行的审计核查。

(5)存在不同的数据结构,信息难以共享。

该局现有的各种应用系统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开发模式等方面并不一致,数据库的字段定义和编码格式也各不相同,同时存在基于B/S架构和C/S架构的应用系统,许多软件是由上级指派或商业购买的,其数据库结构和源代码不公开,又没有提供通用的数据访问接口,各个系统自成一体,形成了“信息孤岛”。

(6)完成一项公安业务往往要不停跳转于多个应用系统,没有运用流程化管理的方法将相关应用系统整合起来,各应用系统间没有事务约束机制,容易造成工作流数据和过程描述的不完整和不严谨。

(7)已有的一些基于流程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业务流程的管理,缺少流程创建、变更、重组和继承等功能。

1.3论文的研究意义

随着警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安机关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不断建成和投入应用,极大地方便了警务工作的开展。

同时,各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是以各部门内的业务需求为基础的,所以这些应用系统只能针对各自的职能部门内部以及特定的事务处理,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

当一个业务需要进行跨部门运作时,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户根据流程顺序分别进入各个应用系统调用该系统的数据和功能。

当生成的工作流数据需要传递给另一个应用系统加以处理时,就只能通过其他方法,如纸介质、磁介质、电子邮件等形式分发给下一个用户再在另一个应用系统中手工录入。

增加了用户工作量,产生了大量冗余数据,由于可能在数据重录入中可能产生录入错误,前后数据间准确性和逻辑联系得不到保障,各应用系统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

对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在警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引入“业务的流程化管理”的思想,通过构建一个贯穿各相关应用系统及其数据库的业务流程化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应用系统间业务数据交换的通道,并对业务各步操作的执行进行管理和约束。

但这还不够,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能在“业务的流程化管理”的基础上同时实现“业务流程的管理”,即在业务流程管理过程中体现业务流程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创建、更改、衍生、复用和消亡等)并加以实现,建立相应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的实时部署。

1.4论文的主要内容

为了解决如皋市公安局目前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安局准备通过建设警务流程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把目前全局各自独立系统的不同功能用流程管理的手段有效地组织起来,使用户能在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功能界面里和在规范的警务流程机制约束下,高效地,安全地完成各项警务活动,减少“信息孤岛”的存在并降低重复投资,从而提高公安局的执法质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本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把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运用到警务信息化建设中来,首先介绍了警务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如皋市公安局信息化现状作了具体分析;同时阐述了业务流程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建设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流程集成技术、流程建模技术、流程执行技术、流程解释技术和流程通讯技术等。

在了解警务信息化的特点和相关流程管理的知识后,结合如皋市公安局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警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重点阐述了如皋市公安局警务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警务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流程管理技术架构及原理、警务流程管理系统总体架构、解决方案、中心数据库建设和系统安全实现等内容。

1.5本文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首先详细地探讨了如皋市公安局警务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介绍了业务流程管理的关键技术,最后以如皋市公安局为例,详细阐述了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运用于警务信息化的实施方案,文章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目前国内警务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如皋市公安局的实际情况作了具体分析和阐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阐述了业务流程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并重点阐述了业务流程管理的概念、发展、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产生发展和功能需求等;同时简单介绍了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常用开发平台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详细地阐述了业务流程管理实现的几种关键技术,如流程分解、流程建模、流程知识库、基于流程的用户认证管理、流程部署、流程与应用程序集成技术等。

在前面章节知识的基础上,第四章以如皋市公安局的信息化建设为例,重点阐述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运用于警务的实现方案,具体研究内容有产品的选型和取舍、技术架构、解决方案、功能实现、系统安全以及数据访问接口等。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及后续工作的展望。

第二章业务流程管理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需求多样化,企业需要在高度分布复杂的环境中,以全局动态协作运营方式进行快速实时创新、敏捷应对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变化[1]。

原先以静态方式运行,流程固化的流程管理技术已越来越不适应目前日益复杂、多变和动态的流程管理实践。

BPM(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作为新一代的业务流程管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本章对业务流程管理的一些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有助于后续的深入研究。

2.1业务流程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业务流程管理本身并非新概念,从广义的业务流程概念来说,自从有了社会组织形式就有了管理,也就有相应的业务流程及其相应的管理,业务流程是对组织内外各种管理逻辑的抽象和视图的刻画[2]。

从无意识的流程实践到成为管理理论的流程管理思想,流程管理的演进历史到目前为止可以概括为三大阶段[3]:

1、泰勒和福特时代的流程资产管理技术

早在上个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就开始了对企业流程优化管理的理论探索,当时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底层作业流程资产运作效率的提高,提倡以科学明确的管理规程替代过去的经验管理,将流程中原来分散隐性的经验资产集成提炼。

同时代的福特在泰勒单工序过程活动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单一化大批量生产的特点,对汽车制造流程进行并行化协调优化,首先创建了第一条大规模生产流程。

2、信息时代初期的流程资产管理技术

上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发明和信息时代的开始,信息技术很快被引入流程管理领域,这个时期的流程管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流程的自动化改造,这一时代出现的主要的信息化流程管理技术,如MRP、MRPII等被应用于各种局部流程领域。

随后,信息技术逐渐向全企业战略级流程支持能力发展,出现了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JIT、TQC、FMS和CAD/CAM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为主导的流程管理支持技术;跨组织流程的信息则出现了EDI支持技术,以电子化商业语言的标准化沟通方式协调企业间业务流程协作。

80年代末90年代初,Hammer等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BPR)思想,这一理论的出现一方面标志着流程管理理论的飞跃和创新,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当时的流程资产管理领域进入了瓶颈阶段,紧迫需要变革。

BPR理论一般只被认为是一种思想,或者说是用于指导流程管理变革的一般性原则,而并无具体的实施体系。

导致在实际BPR项目实施中出现高达70%的失败率,促使更多地研究者对BPR这种反思理论本身进行反思。

与BPR理论同时出现的还有业务流程改善(BPI)、全面质量管理(TQM)和SixSigma等,这些理论可以被看成是防止BPR高风险的补充形式或风险弱化形式,以缓和渐进的方式从局部领域开始,逐级对流程资产进行优化。

90年代流程管理实施技术以ERP为代表,早期的ERP属于局部流程固化的企业内部集成技术,在模块选择与参数设置方面已经具有微动态柔性特征,ERP的实施一般需要在BPR的辅助下推进。

BPR理论的发展是信息时代初期结束的标志,虽然BPR理论被许多企业所抵触,然而BPR理论的失效现象却意味着新一代流程管理技术的诞生。

3、流程管理技术第三波的兴起

90年代,随着ERP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迅速在全球普及,企业以ERP系统作为内部流程资产集成的主要工具,同时成为全球通讯技术的基本标准的互联网又使得复杂型跨组织流程成为可能。

这种内外并举的发展形势促进了业务流程在全价值链范围(end-to-end)柔性动态集成管理设想的实施。

企业间的流程联结系统在通讯底层尽管实现了无缝流畅互联,但由于不同企业建成的各种应用系统之间却存在巨大差异,形成了中间层各种多样的异类应用系统(heterogeneoussystems),它们之间存在不同的技术与业务语义本体(ontology)差异,其互操作连接成为流程集成管理的主要障碍,甚至在单个企业内部由于系统实施的时代和技术选择差异也同样存在异类系统的集成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先后出现了中间件技术、EAI和工作流技术等系统或流程集成技术。

为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或部门间的协作型流程集成,则出现了WebService和Biztalk等技术和语义标准。

这些新兴技术、标准和参考体系部分解决了特定的异类系统和流程间的集成问题,但仍未从根本上消解异类动态型流程的集成问题,缺乏普适性和动态柔性。

这些系统的柔性仅仅体现在实施之前,即在实施之前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特征柔性地选择实施模块、灵活设置模块和系统的技术与运营参数,但这种柔性在系统实施之后则基本消失,不具备灵活动态的流程资产重用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国际上众多流程管理研究者和机构分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新一代流程管理体系被PeterFingar等研究者称为“流程管理的第三波”[4],实现以流程资产重用为基础的流程创新,相关研究正在全面推进。

按照Gartner等组织预测,新一代较为成熟BPM技术将在5-10年内出现,HowardSmith认为现在BPM的发展将决定今后50年IT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趋势。

2.2业务流程管理的定义

要给业务流程管理下一个定义,就要先搞清楚业务流程为何物。

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的鼻祖迈克尔·哈默认为,业务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用户有价值的输出的活动。

也就是说,业务流程是以为用户提供产品、服务或信息为最终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结合体。

一个典型的业务流程应该包括下面六大要素:

流程目的(它存在的理由)、输入资源、按一定秩序执行的活动、这些活动之间的结构(相互关系和作用)、输出结果、该流程创造的价值。

但是,同样一个业务流程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期,它所产生的输出价值会发生变化,有时,它甚至会出现输出价值少于输入投入的情况,表明这个业务流程将不再适应业务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变革。

而业务流程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应用的各业务流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就造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业务流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能灵活、动态地实现业务流程的重用和创新。

业务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由于业务流程管理源自业务流程重组,与业务流程重组的定义类似,业务流程管理的定义也包含了几个关键词:

规范化、流程、持续性和系统化。

但与业务流程重组不同的是,业务流程管理不再是那种彻头彻尾的革命性的“Reengineering”,而变成了高灵活度的持续性和系统化的“Management”。

业务流程管理不再是彻底的重新设计业务流程,而是实践业务流程的生命周期(创建、更改、衍生、复用和消亡等)。

如图2.1所示,业务流程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是持续的、不断提升的一种方法,放弃了业务流程重组的“戏剧性”特点,转而追求现业务流程的“持续性”、“周期性”发

展,这种提法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

可以看出,流程管理确实已经成为了一个讲求实效,切实可行的管理理念[5]。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S就是以现有的一些IT技术手段为依托,以实现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为目的企业应用。

2.3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发展

早期的流程重组是想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彻底变革给企业带来效益最大化,流程的发现、设计和实施都有手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运作带来了变化和进步,它最大的贡献是指出了业务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对其进行变革来适应企业的需求。

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工具支持和稳定性不够,成功率很低。

工作流技术依据一定规则实现文件、信息和任务的自动流转[6],在部门内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对部门间和企业间业务流程合作支持度不够,没有成熟的可实施的方法。

后来随着ERP和BPI的发展,实现了以一个功能齐全且高度集成的系统来解决企业所有的业务需求,即所谓的“Allinoneplace”[7],使企业各部门间能够有机地协调运作,但要实现不同企业间的业务流程合作,则需要借助诸如“电子商务”等其他技术手段完成。

一个ERP项目一旦实施就难以改变,灵活度不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提出了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S。

以之为代表的专业流程管理工具,将企业的业务流程集作为管理对象,从各种企业应用系统中独立出来,用类似数据管理系统DBMS的管理方法,来实现对业务流程的设计、建模、实例创建、编辑、储存和查询等功能,使得以一种“所需即所得”的特定业务流程的定制成为可能。

从而能以一种高度灵活性的手段,充分利用各种企业应用系统,实现企业间的合作。

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出现之前,流程隐藏在应用系统,或是各系统的接口中,如图2.2。

而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中,流程被清晰地表达出来,并通过BPMS加以管理,如图2.3[8]。

2.4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理想化体系结构框架大体可由表2.1表示。

表2.1所示的BPMS系统体系结构的实现需要依靠高超的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和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水平。

由于现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良莠不齐,很多单位的业务流程驾驭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达不到这种体系结构的要求,现有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产品很少也无需提供上述所有功能模块。

正确的BPMS建设方法应该是因企业而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开发商和产品。

例如,由工作流演变而成的BPMS与由应用服务转变而来的BPMS会在很多方面有所差异,前者侧重于流程的自动化而后者更关注业务流程的集成部署。

BPMS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与企业原有的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互连。

企业应用中的业务流程相关系统,如工作流系统和ERP中的业务流程相关模块将被BPMS包括或代替,其他企业应用系统则需要降格为独立地功能模块,通过中间件技术、EAI技术或WebService与BPMS进行整合,然后由BPMS依据业务流程的需求,随取随用,实现跨应用的业务流程流转,如图2.4所示。

2.5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BPMS使接入的服务快速地提供给其它的系统平台,同时将一个个独立的业务整合成一系列流程化的综合业务提供给最终用户,它大体上应该包括以下能力:

流程建模、协同开发、流程文档化、流程模拟、应用集成、流程自动化、B2B协同、终端用户部署、流程分析和知识管理等。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S的目标是实现新业务快速接入,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类业务,实现综合业务(业务流程)的快速生成、管理维护和运行控制等功能,把连接到信息交换平台上的分散业务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即从业务逻辑上连接各个“信息孤岛”,实现异构系统的协同工作。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应能够满足以下功能需求:

1、高效业务管理

系统提供图形化的工具——业务单元集编辑器和业务流程编辑器,分别来定制业务单元访问接口和业务流程,并独特地设计业务管理中心来集中管理业务的注册、审核与发布。

2、快速流程部署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是强大的流程管理引擎,快速实现流程部署,使企业或政府在适应业务变化上游刃有余。

严谨流程控制系统根据定义的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协调与其它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业务整合。

3、实时业务监控

在一个或者多个业务流程控制器中,流程运行状态的信息保存在业务运行库中,BPM提供了一个工具来查看和管理业务流程运行实例的信息。

4、专业系统管理

专业的系统工具轻松地实现用户管理,并帮助系统管理员配置系统以及监视系统状态。

5、高度的安全性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充分考虑各种应用系统对安全的要求,支持严格的用户身份校验和权限控制,控制第三方应用系统或者终端用户的业务流程执行申请。

6、灵活可扩展性

BPM流程控制器可灵活地随需扩展,即通过增加流程控制器的个数,实现性能的扩展。

第三章业务流程管理实现的关键技术

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恰当与否将影响整个业务流程管理的目标是否能实现。

本章将结合警务信息化中业务流程管理的需求,就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建设中涉及到的几项关键技术做重点阐述。

BPM是以业务流程为出发点,而不仅仅注重孤立的活动;它以实现优持续性化管理为归宿,而不仅仅满足于业务的处理。

BPM最核心的功能体现在平台支撑、流程设计、流程集成、流程自动化、流程执行、管理监控六个层面。

它的关键技术包括流程集成、流程建模、流程解释、流程通讯、流程执行和流程平台等[9],如图3.1,这些关键技术之间的关系如图3.2所示。

3.1流程集成技术

流程集成技术BPI是BPM的前提,它的作用就是把企业原有的应用系统和数据仓库,如CRM、ERP等,通过企业应用集成EAI、企业间业务协作、WebService等技术手段以业务流程中被调用的模块的形式整合到一起,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化、自动化,并力求内外部业务系统实现无缝集成。

BPI一般而言是面向应用的集成,但也不排除直接面向数据的集成。

EAI是一种将异构的应用系统通过一个统一框架进行无缝连接的技术,它考虑的核心是应用程序接口API,任何应用程序都需要以一种标准API的方式包装起来,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通过标准的传输协议IIOP、HTTP等进行调用。

在EAI模式下,业务过程被表示成为一个API调用的序列,这些对API的调用被映射为对具体应用程序的调用。

因此EAI中的过程又被称为“跨应用程序过程”。

更重要的是,EAI只关注于应用程序间的数据交互,而不关心人对过程的参与。

这种特性导致EAI运用于BPM的难度比较大。

与EAI不同,WebService是使用SOAP消息为调用基础的,使用的是简单通用的XML格式,并提供了标准的RPC调用。

通过SOAP,基于不同构件模型的构件都能方便地与之通信。

它一改传统的面向过程、面向对象和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逐渐成为网络分布计算、互操作和协作领域新的里程碑。

这就使得Web服务成为了BPM的最佳搭档。

多数的BPM标准和设计语言都是基于Web服务提出的。

3.2流程建模技术

通过图形化的流程模型描绘和控制信息交换,进行业务处理,同时对商业伙伴、内外部应用、用户作业等活动进行定义与协同,是BPM实施的基础。

优秀的可视化建模工具将为用户提高软件生产率。

流程建模直接从管理和业务出发,通过模型驱动来构架和集成各类业务系统,生成业务流程模型供BPM调用。

目前被采纳较多的流程建模技术包括Petri网、控制流语义、数据流图、UML中的序列图、协作图、状态转换图以及其他自定义的图示方法。

不管最终采用何种技术,都应该在所见即所得的开发过程中支持面向服务的开发。

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操作,这些操作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10]。

一种可行的流程建模的过程为:

将业务流程实例分解为操作集,将操作集中的操作分类构造操作模型,相同类型的多个操作生成同一操作模型,再将操作模型组合成业务流程模型用于实例化,如图3.2所示。

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