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docx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舟政发(2009)1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与消费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构建综合性海洋经济产业体系,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55号),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机遇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服务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总量不断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服务业总体上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2003-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增速居全省前列;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8%;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2.22万元,居全省前列。
2.结构逐渐优化。
重点行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港口物流、海洋运输、海洋旅游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随着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临港产业辅助及衍生服务业,研发设计、信息中介、会展休闲、电子商务等有了新的发展。
完善商贸流通业布局,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得到了提升。
3.布局渐趋合理。
中心城区新城作为全市经济中心,正在抓紧建设服务业集聚区。
定海、普陀城区按照各自特点,积极发展商贸旅游、历史文化、海洋文化等服务业。
岱山、嵊泗及三大岛以港口物流、海洋运输和商贸旅游等为重点的服务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各类服务业逐渐向渔农村延伸,渔农村服务业发展加快。
4.地位明显提升。
2008年全市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9.8%,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中,服务业创造税收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成为地方财税的主要来源。
2008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在36%以上,成为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
(二)存在问题。
相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海洋经济体系的要求,我市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发展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
1.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产业结构总体层次低,缺乏二产有力支撑,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
2.产业化程度不足。
服务业发展更多局限于市内,市场化程度低,开放度不够,市场竞争力比较薄弱。
3.调控管理机制缺失。
调控管理服务分散,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缺位管理现象并存。
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体系,缺少决策依据。
4.专业人才缺乏。
特别是高端复合型人才、新兴产业人才、特色优势产业人才普遍缺乏。
(三)发展机遇。
在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下,服务业发展存在着诸多机遇,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新的发展定位。
市委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把舟山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全国独特的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三大战略定位。
提升三大定位,推进“四海”建设,一定能加快实现舟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必将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2.工业经济、港口开发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港口开发不断推进。
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已达到164.19亿元,港口吞吐量达到1.586亿吨,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和综合性深水大港。
工业经济、港口开发的良好势头,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以新城为重点的城市化建设。
通过加快新城建设,将快速推动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集聚,有力带动全市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些都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4.生产消费需求拓展升级。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将加速转变。
收入提高将促进消费性服务需求总量扩张和层次提升,企业分工深化将导致产业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延伸,服务业空间将越来越大,为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有效的需求。
5.宏观积极因素。
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扩大国内消费,支持和鼓励服务业大发展。
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为我市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战略,积极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服务富市”战略,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方向,努力在集聚发展、融合发展、优化发展、统筹发展、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上下功夫,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布局完善、比重提高,构筑体现海洋经济特色,与国际接轨的“高增值、强带动、宽辐射”的服务经济体系,实现我市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一个区域中心、三大服务体系”,即把新城建设成为全市的现代服务业中心,进而成为全市的经济中心;从舟山三大定位出发,大力构筑具有舟山特色的临港型生产服务体系、旅游消费型服务体系、知识科技型服务体系。
(二)发展目标。
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完善布局、创新体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与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框架,与群岛宜居城市建设相融合的消费性服务业体系框架。
1.扩大总量。
争取到201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在2008年214.63亿元的基础上达到34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占GDP45%左右。
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90亿元。
2.优化结构。
推进港口物流、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科技信息、中介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到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0%左右。
港口物流、涉港服务、海洋旅游等特色服务业优势更加突出。
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传媒等新兴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大型服务业企业。
3.完善布局。
发挥规划布局的引领作用,引导现代服务业向新城为重点的中心城区集中,强化产业集聚,增强中心城区服务业辐射带动功能。
促进服务业网络由城市向渔农村延伸,增强三大岛及其他重点乡镇的服务功能,完善渔农村服务网络,推进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4.创新体制。
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高服务业开放合作水平。
改革财政体制,制定融资、用地和税费政策,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建立服务业工作机制,完善统计制度,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2020年展望。
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左右,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舟山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深水港口物流基地;全国、全省重要的海运业强市;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港航商务中心;全国著名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重点与产业布局
(一)港口物流业。
发展重点。
凸显港口物流业在全市服务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集中力量,全力推进。
实施“集散并举”发展战略,以重大港口项目为抓手,建设核心港区,突破集装箱物流,巩固散货物流优势,完善港口物流集聚功能。
加快重大港口项目开发建设,突出集装箱码头项目,引进一流战略合作伙伴,主攻集装箱国际中转和江海联运,提高港口物流核心竞争力。
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构筑港口物流综合运作平台,打造港口物流产业链。
着力提升港口物流业运行管理水平,推进港口物流业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加快把舟山建设成为以深水港为特色,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全世界的综合性港口物流基地。
空间布局。
高起点规划建设,加快重大港口项目开发,形成若干功能明确的核心港口物流园区。
重大港口项目。
金塘大浦口、木岙、小李岙、张家岙、六横等集装箱码头开发建设;六横煤电一体化、凉潭矿砂、鼠浪湖矿砂等大宗散货码头开发建设;绿华减载平台、老塘山五期等大型公共码头开发建设。
金塘港口物流园区。
以建设保税物流园区为目标,重点发展集装箱物流。
六横港口物流园区。
围绕临港产业的发展,承接梅山国家级保税区辐射,布局建设临港工业物流和大宗散货物流,择机发展集装箱物流。
老塘山港口物流园区。
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发展粮油物流、散货及件杂货物流。
本岛北部港口物流园区。
围绕北部临港产业带开发,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物流和油品物流。
衢山港口物流园区。
立足靠近洋山深水港的区位特点,进行大宗散货物流的战略性布局建设。
(二)交通运输业。
1.海洋运输。
发展重点。
加速运力扩张,促进规模发展。
大力发展沿海航运,重点发展大吨位特种运输船、大型散货船和沿海集装箱船舶;努力拓展海进江业务,重点扶持建设江海直达船队,扶持骨干航运企业发展。
适时发展国际航运,重点发展通用型、大灵便型、巴拿马型散货船以及国际集装箱船。
积极鼓励航运企业和货主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联营、联盟和互相持股等方式,建立紧密的长期运输合作关系,共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
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舟山的区位优势、深水港口优势,致力打造长三角核心港池、船队母港、海员基地、船舶和航运交易中心。
核心港池。
主要包括海上航道、锚地、港作船基地、船舶维修养护基地等,进一步营造舟山海域作为长三角核心港池的品牌效应,吸引各类船舶集聚舟山。
船队母港。
对半升洞至螺头海域进行整体规划整合,结合本岛南部滨海区域城市功能区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为船队服务的城市功能,优化软硬环境,吸引国内外船队把舟山作为航线挂靠港、过境中转港、业务合作港、停泊补给港、船舶注册港、综合服务港。
海员基地。
利用海员生源、培训机构、市场渠道等优势,在新城滨海区域规划布局综合性海员培训服务基地,大力开展海员职前培养、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努力建成面向国际、中国一流的海员人才培养基地。
舟山航运交易所。
深入研究、积极争取建设舟山航运交易所,构建货物托承运双方、职务船员交流、船舶后勤支持等信息交换平台,以会员制方式为航运企业提供服务,促进海洋运输业发展。
2.道路运输。
发展重点。
加快运力结构调整,推进道路运输发展,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和道路货运质量。
重点发展集装箱车辆、箱式货运车辆,提升运输装备水平,推动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培育和扶持骨干道路集装箱货运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发展。
空间布局。
以连岛工程开通为契机,依托集装箱港口建设,布局港口型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逐步建立公路快速货运体系和小件快运网络。
物流园区。
根据舟山海岛和港口开发、工业经济布局特点,建设物流园、物流中心和货运交易中心等物流场站,构筑现代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体系、商贸批发物流配送体系、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体系。
集装箱运输。
依托港口开发,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形成集装箱道路运输产业集聚,培育和扶持骨干货运企业,加速运力扩张,改善运输装备,促进规模发展,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
箱式货运。
适应公路物流发展需要,提高道路货运服务保障能力,积极引导和培育企业实施货运工具专业化,大力发展箱式货运,促进现代化绿色环保货运体系发展。
小件快运。
大力发展快速货运,构建快运服务体系,完善小件快运网络,延伸和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小件快运网络的运作质量和效率。
3.综合交通。
发展重点。
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条件,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进一步强化现代港口群建设,大力发展公用码头,推进航道、锚地等港航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积极推进岛屿交通码头建设,完善岛际交通。
加快推进海陆衔接通道及节点建设,打通海陆交通瓶颈制约,重点抓好连岛接陆重大路桥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跨海铁路规划建设相关工作。
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健全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研究本岛城市三组团间的BRT运输,加强城乡公交一体建设,完善海岛公交网络,发展舟山对外道路客运和旅游客运交通。
着眼长远,深入谋划高速公路、环岛干道、岛际高速、国际航路以及轻轨、民航、铁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推动舟山综合交通网络的持续优化提升。
空间布局。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规划建设综合交通集疏运网络。
陆岛连接通道。
如期完成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抓紧启动六横大桥建设,积极推动岱山至舟山疏港公路项目。
推进金塘至大陆第二通道、舟山至大陆铁路通道、舟山至上海连接通道等陆岛连接通道规划研究。
市域路网。
加快建设骨干公路网,逐步完善市域公路网络,努力提高舟山本岛和主要经济大岛的干线公路等级,对有条件的海岛建设岛屿连接桥,提高海岛公路整体品位,优化公路路网结构,提升综合运输功能,研究规划轨道交通。
枢纽场站。
建设一批公路主枢纽场站、海陆节点场站、公共停车场,形成比较完善的客货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岛屿码头。
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岛屿交通码头,积极推进岛际滚装码头建设。
(三)海洋旅游业。
发展重点。
以佛教文化和海洋旅游为主导特色,以提升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旅游金三角区块为主线,以发展“舟山群岛·八大游”精品项目为支持,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市海洋旅游品位。
深度发挥普陀山品牌效应,在朱家尖等地打造海洋休闲度假核心区块、旅游集散中心和海洋文化主题公园,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集群和旅游发展区,培育一批旅游经济强县(区)、强镇、特色村。
加快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和专项产品,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新项目,重点开发滨海休闲度假、岛屿度假、养老养生度假等产品,把舟山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
空间布局。
围绕“舟山群岛·八大游”,规划布局建设一批重点旅游发展区和旅游精品项目。
大众海钓游。
重点建设大众化海钓基地,完成泗礁岛、桃花岛、朱家尖岛、白沙岛、秀山岛等钓场建设。
海鲜美食游。
进一步打响沈家门夜排档品牌,改造提升定海、高亭、菜园等海鲜夜排档,规划推进一批新的海鲜美食场所建设,形成海边、海上、渔村、渔港、渔家相配套的海鲜美食游格局。
度假会展游。
推进建设朱家尖东沙等一批度假中心,建设一批度假村和会所,规划建设综合性会展中心。
海洋文化游。
开发文化主题旅游岛,总结借鉴“佛岛”普陀山的成功经验,打造“沙岛”、“侠岛”、“渔岛”、“泥岛”等系列品牌岛屿。
群岛海上游。
开发展示舟山群岛特色的区域环游线路,逐步开辟稳定的国际、国内邮轮航线,规划推进朱家尖、凤凰岛等游艇旅游基地布局建设。
岛村渔家游。
发掘一批具有“石墙青瓦”等典型海岛特征及浓郁渔农村特色的民宅群或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
重点规划布局普陀筲箕湾、东极,岱山凉峙、嵊泗黄龙、定海刺山和大鹏山等项目。
禅修体验游。
开放若干寺院、禅庵、禅堂,适当增加讲经场所,加快建设宝陀讲寺、普陀山佛教图书馆(藏经庵)。
佛教文化游。
建造“不肯去观音号”游船,推进建设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普陀山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普陀山佛教博物馆。
特色主题公园。
选择合适区域,规划和引进建设特色主题公园,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提升舟山旅游发展内涵和档次。
(四)商务服务业。
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体现港航特色的贸易、海运、代理、货代、仓储、报关、商展、金融、保险、理赔和检测等涉港商务业。
加快发展法律、咨询、评估、策划、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事务所、会展公司及中介机构等,增强商务服务功能。
大力发展国际化、专业化、贸易型的会展经济,改造提升会展业设施水准,积极争取举办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性的大型会展。
继续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劳务中介、市场中介及科技、设计、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
空间布局。
着重布局建设一个市级中心商务区、若干区域商务发展区。
新城中心商务区。
着力培育全市经济中心,以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加快推进新城中央商务区和海滨商务带建设,建成体现舟山城市特色和竞争力的高品质城市中心。
定海城区和普陀城区商务区。
定海城区依托现有基础,重点拓展以传统商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的商务服务业。
普陀城区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发展以旅游和涉渔为重点的商务服务业。
高亭和菜园商务服务区。
根据各自特点,积极发展区域性综合商务服务业。
(五)商贸流通业。
发展重点。
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优化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加盟连锁等多种发展方式并举。
优化各种商业业态布局,构筑市级商业中心、县级商业中心、中心镇商业街、特色市场为依托的商业网络框架。
注重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多业态分布,强化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网点发展,逐步形成遍布城乡的新型便民零售网络。
做强特色经济板块市场。
适应船舶工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培育水产品市场、船用商品市场等为重点的特色市场和要素市场。
加快市场改扩建步伐,扩大市场承载能力,放大优势和亮点,朝着专、精、特的方向发展。
空间布局。
在空间布局上,按照市级商业中心、县(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三级布置。
市级商业中心。
建立新城市级商业中心,重点包括新城中央商务区和新城滨海商务区。
县(区)级商业中心。
一是定海区商业中心,位于定海城区;二是普陀区商业中心,位于沈家门街道;三是岱山县商业中心,位于高亭镇;四是嵊泗县商业中心,位于菜园镇。
特色市场。
重点改造提升中国国际水产城、中国舟山船用商品交易城等大型专业化市场。
推进粮油贸易和化工品交易等市场规划建设。
商业网点。
规划建设若干大型购物中心和零售超市等新型业态网点,规划建设一批零售百货传统业态网点,规划建设一批社区商业网点。
渔农村商业。
着力开拓渔农村市场,推进“千村万店无假货”工程。
支持建设中心镇商业街,鼓励商业服务业企业深入渔农村,在渔农村布局建设连锁店、超市、便利店等商业流通网点。
(六)金融保险业。
发展重点。
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优化金融发展环境,逐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进一步提高地方金融保险机构的发展水平,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舟建立分支机构,切实发挥好农村信用联社面向渔农村社区的金融服务。
要建立现代化的清算服务体系,推广新型支付工具,保障现金供应,提供高效、便捷清算服务。
进一步改善外汇服务,规避汇率风险。
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各项信用工程,完善信用评级体系,鼓励成立民间小额贷款机构和专业担保机构,建立融资性公司,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积极发展债券融资和企业上市融资。
加快保险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开发保险新品种,发展再保险市场,建立多层次的保险体系。
空间布局。
努力形成金融服务集聚区、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服务网点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集聚区。
加快在新城中央商务区设立金融机构市级总部,积极吸纳市外金融机构入驻,形成全市金融集聚区。
城市网点。
在各城区和县城合理设置银行和保险机构网点,面向社区加快网点布局。
渔农村网点。
结合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增加各类金融机构在渔农村的网点。
(七)科技和信息服务业。
发展重点。
鼓励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咨询、教育培训、技术推广、节能减排等科技服务业。
加快电信网、数据网、有线电视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完善市、县(区)、乡镇宽带骨干网,重点发展基于数字电视平台、移动通信平台、宽带多媒体平台的信息增值业务。
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便民服务和增值服务。
积极发展软件服务业,扶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重点开发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积极创造条件承接软件外包业务。
发展科技招投标、科技中介、技术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服务机构,促进专利代理服务业。
空间布局。
着重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构建科技和信息服务业基础支撑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
推进建设省海洋开发研究院以及和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船舶工艺研究所等大院名所的合作平台。
高新产业园区。
在新城规划建设软件创意产业园区,打造软件及文化创意产业化孵化园。
在新港工业开发区建设科技创业园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电子政务工程。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整合,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平台。
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整合各类物质信息资源,加强规划建设将范围扩大到整个物流领域,为企业和用户提供快速、可靠、灵活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
(八)文化产业。
发展重点。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服务业繁荣。
根据舟山城市特色、资源优势、文化消费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十一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节庆会展业、文化娱乐业、演艺业、艺术培训业、文博业、影视传媒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健身休闲等产业,积极培育报业、广电等文化产业集团。
以海洋文化和佛教文化为特色,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大戏,扶持发展新兴文化服务业形态。
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发展面向生产和生活的文化创意产业。
用足用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
空间布局。
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加强文化场馆建设,重点规划建设若干标志性文化工程。
扶持一批有示范和带动效应的重点项目。
文化工程。
集中力量建设新城海洋文化中心、印象·普陀等文化重点工程,健全县(区)、乡镇、社区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
推进海洋文化节庆会展工程、佛教文化大型实景表演项目、群岛文化线上体验项目、渔家文化村落建设,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特色乡镇街区。
扶持建设一批具有舟山海岛地域文化特征的特色乡镇、特色街区、特色村落。
(九)房地产业。
发展重点。
合理引导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增加有效供给。
建立以经济适用房、直管公房和廉租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发挥舟山地理、气候等优势,大力开发海景房产,打响宜居城市品牌。
在搞好商品房开发的同时,搞好商业用房、工业用房的开发,保持房地产价格的基本稳定。
着力提高房地产的规划设计质量、工程建设质量和配套设施水平。
坚持旧城改建和新区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开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危旧房屋集中的区域。
活跃房地产二级市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培育和规范物业服务业市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空间布局。
围绕新城开发和定海、普陀旧城改造,合理布局住宅和商业用房。
居住用地布局。
优化住宅用地结构,合理安排普通商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低价位商品房和高档商品房的用地比例。
商业用地布局。
主要分三级布局:
第一级为市级,布局在新城;第二级为县(区)级,布局在县(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城区;第三级为居住区级,布局在住宅区适中位置。
(十)社区服务业。
发展重点。
围绕便民服务,加强社区服务业规划,加快推进便利店、托幼养老、教育医疗、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社区服务体系。
创新社区服务形式与内容,完善社区服务与管理,推进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壮大社区服务队伍,建立社区服务的人才教育和培训基地,强化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加强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加大渔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健全和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渔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渔农民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空间布局。
推进建设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联网的社区服务、卫生和文化网络。
社区服务网络。
各类社区全部建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网络。
基本建成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网络平台,基本建成15分钟城市社区、20分钟渔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圈,增设一批惠民医院服务点。
社区文化网络。
大力扶持建设社区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建设露天健身设施。
四、保障措施和工作机制
(一)加强规划调控,强化要素支撑。
围绕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目标取向,通过规划调控,突出发展重点,抓住关键项目,明确完成时限,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引导资源要素向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和区域集中。
合理规划,优化空间结构。
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综合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落实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空间布局,引导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推动市、县(区)发展服务业的分工合作,引导服务业优势资源的集聚和分布,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优化的产业格局。
加大投入,实施税费优惠。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根据我市服务业形势发展的需要,继续研究制定一批新的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
用足用好各级各类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
调整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