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000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大港区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模拟试卷

语   文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基础题)、第Ⅱ卷(综合题)和第Ⅲ卷(作文题)三部分。

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第Ⅲ卷,第9页至第12页。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基础题共2大题28分)

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11小题,1—5小题每题2分;6—11小题每题3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工整地填写在第5页顶端“第Ⅰ卷答案”处,直接写在试卷上或字迹模糊不清者不给分。

一、积累与运用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纠葛(ɡé)  债券(juàn) 亲昵(nì) 侃侃(kǎn)而谈

B.静谧(mì)  饶恕(shù) 蹉(cuō)跎 良莠(xiù)不齐

C.炽(zhì)热 栖(qī)息 摩挲(suō) 拈(zhān)轻怕重

D.匀称(chèn) 造诣(yì) 湮(yān)没 危言耸(sǒnɡ)听

2.下列各项成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海桑田 世外桃园 一气呵成 语无伦次

B.断壁残垣 矫揉造作 望眼欲穿  才书学浅

C.如坐针毡 哑雀无声 芒刺在背 再接再厉

D.吹毛求疵 疲惫不堪 浅尝辄止 脍炙人口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 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 而决不庸俗,即使 而别具匠心。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 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A.琢磨工细简朴斟酌  B.斟酌工细简朴琢磨

C.琢磨简朴工细斟酌  D.斟酌简朴工细琢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你的努力是否越超常,你赢取胜利的把握就越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

B.据来自互联网的消息,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12个协办城市举办的球迷节将成为仅次于中央体育场的球迷胜地。

C.我们相信,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将会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

D.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5.选择对下面这首词赏析错误的一项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百发生!

A.辛弃疾以“破阵子”作标题,表达了他誓死抗金复国的壮志豪情。

B.这首词在写法上打破了传统写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构思巧妙。

C.词的上下片分别使用的“八百里”和“的卢”一牛一马两个典故,贴切而寓意丰富。

D.从这首词的语言和所体现的气势当中,可看出它风格豪放,悲壮。

二、课内阅读考查

(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部分文字,完成6-8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相信国联,改为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选出对下列词句理解准确的一项

A.“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公开”一词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也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情。

B.“自欺力”:

在文中具体指人民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神佛上。

C.“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我们”指全体中国人。

D.“如果单凭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这一点”指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7.选出对文章的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A.文章开头反复强调“是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论据的真实性。

B.本文是一篇驳论文,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C.后三段文字要证明的观点是:

要正确评价中国人,必须看看他们的筋骨和脊梁。

D.最后一段指出真正有自信力的是中国的革命人民。

8.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文看,作者抓住敌论以偏概全的薄弱环节,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错误论点。

B.选文倒数第二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

C.文章语言泼辣,富于嘲讽,体现了鲁迅杂文的战斗性。

D.文章后四段通过一系列事实,直接批驳了敌方的论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9.下边括号中对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名之者谁  (它,代亭子)B.朝而往,暮而归 (表修饰)

 四时之景不同 (的) 而乐亦无穷也 (表转折)

C.醒能述以文者(用) D.环滁皆山也(判断语气)

夫不能以游堕事(用来)  太守自谓也(陈述语气)

10.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那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美丽。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于秀丽的山水景色中。

C.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拿他们的快乐取乐。

11.对《醉翁亭记》的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作者“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完整统一的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寄托了作者娱情山水排遣被贬谪的抑郁心情。

得分

签字

第Ⅰ卷答案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下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大港区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模拟试卷

座位号

(准考证号末两位)

语   文

第Ⅱ卷(综合题共4大题4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试卷第5页左上角的“座位号”填写清楚。

2、第Ⅱ卷共4页,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题号号

第Ⅱ卷小计

得分数

 

 

得分

签字

三、文言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诗文的原句。

(1)征蓬出汉塞,      。

  (王维《使至塞上》)

(2)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3)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4)    ,小桥流水人家,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中写“愁”的句子被评论家赞为“创意出奇”,请你将这两句写下来:

       ,       。

(6)巴东三峡巫峡长,     。

      (郦道元《三峡》)

(7)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两章》)

得分

签 字

得分

签字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纸上谈兵  

七年①,秦与赵兵相距②长平。

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③,赵使廉颇将兵攻秦。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④――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注释:

①七年:

赵孝成王七年。

②距:

通“拒”。

③笃:

深,此指病情严重。

④间:

离间。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赵使廉颇将兵攻秦

(2)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3)赵王因以括为将

(4)纵奇兵,佯败走

14.试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2分)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15.从这则故事的人物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请任选两个角度说一说。

(2分)

得分

签字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尤天晨

⑴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

⑵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⑶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⑷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⑸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⑹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⑺……还是失败。

⑻再试……

⑼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⑽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

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⑾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⑿“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⒀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6.文中多处使用了“再(次)”,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例子,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

(3分)

 

17.第⑽段划线句子中的引号表示  ,“孔”字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3分)

18.第⑿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里的“美丽的梦”指什么?

如何理解这句话?

(4分)

 

19.文中最后一段说“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在生活中,你发现过你的亲人“满足”的表情吗?

请用一段不少于80字的文字描述出来。

(4分)

得分

签 字

六、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10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美好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里准备举行“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主题活动。

20.老师要求每个同学为活动设计四个环节,请写出你设计的环节(表述尽量整齐一致)和内容。

(4分)

环节一:

           内容:

                     

环节二:

           内容:

                     

环节三:

           内容:

                     

环节四:

           内容:

                     

21.初中的时光激情飞扬,青春灿烂,有一位同学为青春写了几句话,请按照你的理解和体会,在横线上将其补充完整。

(2分)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                。

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           

         ,              。

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如苍松翠柏,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得分

签字

(二)名著阅读(4分)

2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的话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都得到了体现,请以贝多芬为例,概括一下他在音乐生涯中战胜坎坷和痛苦的故事。

(60字左右)(2分)

23.阅读《朝花夕拾·范爱农》片断,回答问题。

(2分)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

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

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

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

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

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

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

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1)上面的文字通过哪些描写方法表现范爱农对辛亥革命的热烈欢迎?

(2)通过鲁迅对绍兴的描写,可以看出他对辛亥革命有着怎样的评价?

座位号

(准考证号末两位)

作文得分

签字

语文总得分

签字

 

第Ⅲ卷(作文题共1大题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Ⅲ卷前先将密封线的内容和座位号填写清楚;

2、第Ⅲ卷共4页,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七、写作(50分)

24.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距离,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也指心灵与情感上的沟壑;距离可以产生美,可以产生怀念和回味。

因为有了距离,我们才有了前行的动力,才有了追求的渴望,才有了沟通的需求。

请以“距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2)我眼中的         。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