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558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萨市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拉萨市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拉萨市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拉萨市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拉萨市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萨市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docx

《拉萨市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萨市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拉萨市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docx

拉萨市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

拉萨市2019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过滤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

D.蒸发皿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五个氢原子:

H5

B.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C.两个钙离子:

2Ca2+

D.三个水分子:

3H2O

3.下列各组化学方程式及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Cu+2HCl=CuCl2+H2↑ 置换反应

B.SO2+Ca(OH)2=CaSO3+H2O  复分解反应

C.2KClO3

2KCl+3O2   分解反应

D.H2O+CO2 H2CO3   化合反应

4.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

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铈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58

B.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失去电子

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D.铈元素符号是Ce

5.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A.NH4NO3

B.K2CO3

C.KNO3

D.Ca(H2PO4)2

6.琳琳找到四种不同的固体物质,进行实验,下表记录了各种物质所具有的特征.那么哪种物质的特征更接近有机物                ()

特性试验

物质A

物质B

物质C

物质D

熔点

是否溶于水

可溶

不溶

不溶

可溶

高温下

稳定

分解

稳定

稳定

是否导电

导电

不导电

不导电

导电

A.物质A

B.物质B

C.物质C

D.物质D

7.锰(Mn)和镍(Ni)都是金属,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铜析出。

则Mn、Ni、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Mn Cu Ni

B.Cu Ni Mn

C.Ni Mn Cu

D.Mn Ni Cu

8.我国著名的炼丹著作《周易参同契》提出:

“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胡粉是碱式碳酸(铅Pb3(OH)2(CO3)2),在上述过程中先分解为氧化铅(PbO),然后被碳还原为铅(Pb).其中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9.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B.丙可能为催化剂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3:

2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0.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C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D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A.A

B.B

C.C

D.D

11.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宗旨。

下列提法不符合其宗旨的是()

A.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

B.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C.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化学为满足社会需求所作出的贡献,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

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

12.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后,经干燥再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若每个环节均有明显现象,则符合条件的气体组合是

A.O2  CO2  N2

B.N2  H2  CO2

C.H2  CO  CO2

D.CO2   Ar  CO

13.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t3℃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B.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剂

D.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5.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Cu(OH)2和稀硫酸

B.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

C.氧化铜和稀硫酸

D.石灰水和稀盐酸

1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后Q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后生成15gZ

D.X与Q反应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7.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甲包含乙、丙)。

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碳单质

构成物质微粒

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碱

乙、丙

金刚石、C60

分子、原子

甲烷、乙醇

烧碱、纯碱

A.A

B.B

C.C

D.D

18.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以应操作的是

A

B

C

D

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19.烧杯中有CaCl2与稀HCl的混合溶液50g,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0%Na2CO3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加Na2CO3溶液质量关系如图(不考虑生成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和其他物质的挥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产生气体

B.c点溶液的pH>7

C.b点时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48.8g

D.a到b过程中,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在不断增大

20.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得PH如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食醋

pH

10.2

8.5

5.8

2.4

A.牙膏显碱性

B.西瓜汁显碱性

C.肥皂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D.胃酸过多得人不宜使用过多的食醋

三、填空题

2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图1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D表示阳离子,则X= ____

②A、B、C、D中表示了_____种元素;

③C和D 两种粒子结合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2所示。

①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_____(写化学式);

②根据图示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

A.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

15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1∶1

四、实验题

22.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装入固体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打开活塞④加入液体药品⑤组装A⑥收集氧气⑦准备好

A.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

(2)E图是氧气的__________操作,F图是氧气的__________操作;

(3)如果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尽可能不含空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法收集(填编号);

(4)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编号);

A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B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加热锥形瓶

(5)按如图所示,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①中燃烧比在②中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性质: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了有关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

a____b_____

(2)用过氯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序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中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____作用。

(3)实验室利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应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

(4)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可以看到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5)若用如图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气体从____(填“a”成“b”)端通入。

24.能够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甲醛(CH2O),其1%的水溶液却是杀死流感病毒很好的消毒剂。

甲醛属于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甲醛气体完全燃烧所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5.现有一固体混合物M,已知其中可能含有

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某小组的同学按照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假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A的化学式_______;把气体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色。

(2)上述实验后,原混合物M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3)若想确定混合物中的全部物质,可改变②中所用的试剂,请写出改变试剂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农业生产中常用铵态氮肥补充土壤中的氮元素,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与_______(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26.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加热草酸晶体制得CO,并利用CO来完成炼铁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查阅资料)

(1)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2)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3H2O

CO2↑+CO↑+4H2O

(问题讨论)

(1)实验室提供下列仪器供选择使用:

①试管 ②烧杯 ③集气瓶 ④蒸发皿 ⑤酒精灯⑥带导管的橡皮塞 ⑦铁架台(含铁夹) ,其中你认为在加热分解草酸晶体的装置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进入D装置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装置中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存在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价)

反思:

请指出上述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科普阅读题

2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伏打电堆。

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制成了如下图所示的Zn-Cu电池。

Zn-Cu电池几经变化,演变成现在的多种电池。

其中用量最大是普通干电池,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普通干电池电压随使用时间而下降,直至报废,所以也称为一次性电池。

给电池以反向电流,使电池电压回升,能反复使用的电池为“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充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PbSO₄+      =PbO₂+Pb+2H₂SO₄。

纯电动汽车使用的就是各种蓄电池,其使用寿命与充电次数相关,2-6年不等,靠充电桩直接供电。

2018年,我国的电力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火电主要以燃煤为主。

燃料电池又称"连续电池",即只要活性物质连续地注入,就能不断地进行放电的一类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如下图)。

氢燃料电池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电能。

电池的生产原料中含有汞、铅、镍等重金属,处理不当会造成污染。

依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干电池使用的金属材料有__________。

(2)Zn-Cu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请补全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PbSO₄+_______=PbO₂+Pb+2H₂SO₄。

(4)氢燃料电池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

关于这一举措,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使用纯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要想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改善环境,还必须减少火力发电

C各种蓄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D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