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245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docx

《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docx

教学设计《测量呼吸和心跳》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课题

测量呼吸和心跳

科目

小学科学

教学对象

五年级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中的第1课《测量呼吸和心跳》。

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对呼吸和心跳问题的关注、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到最后对数据进行解释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为学生继续学习探究本单元的后续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初步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学生已对呼吸和心跳这现象习以为常,可对它怎么测量不是很清楚。

因此,本课以此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1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

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难点:

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

教师准备:

课件、手表、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展示】:

出示课件。

知道他是谁吗?

他是做什么的呢?

【提问】:

大家都知道要有他那样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你们喜欢哪些运动活动呢?

运动过后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呢?

【谈话】:

对,运动过后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变化。

这节课我们就从呼吸和心跳两个方面来研究运动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板书:

呼吸和心跳)

【提问】:

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与运动前相比会发生什么变化,你能预测一下吗?

小组讨论,讨论完的请举手示意。

【谈话】:

这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测,到底它对不对呢?

该怎么来做呢?

(板书:

测量)

 

答:

发热、疲惫、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脸红......

 

答: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由大家熟悉的人物引出运动前后身体发生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这节课着重从呼吸和心跳两个方面来入手研究,从而引出课题:

《测量呼吸和心跳》,激发学习兴趣。

 

 

(二)收集数据,验证假设

【谈话】:

我们首先来测量:

我们自己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要想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提问】有谁知道怎么计算呼吸的次数呢?

【谈话】:

对,非常正确。

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我们可以把手放到上腹部,可以帮助我们感觉呼吸的频率。

请同学们先感受一下。

那在测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谁来说一说?

【谈话】对,同学们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自然呼吸状态、不要故作夸张深呼吸。

测量的时候,可以闭上眼睛,注意力集中。

因为我们在进行科学课的学习,要讲究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坚持:

认真收集数据。

【谈话】请同学们先试着感受一下:

20秒,开始计时,汇报。

【谈话】由于我们个体的差异而导致我们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

同学们都会测了吗?

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几点:

温馨小提示:

看清楚了吗?

看完了的小组,请小组长领取记录单,然后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

【谈话】:

完成了吗?

接下来我们来测量心跳的次数。

在测之前,请同学们预测一下:

你的心跳是多少次?

【提问】这也仅仅是我们的猜测,那怎么样才能正确测量它呢?

你知道有哪些方法来测量心跳呢?

【谈话】天气冷了,我们穿的衣服很厚,摸心脏测量比较麻烦,有时候我们也感触不到。

而听诊器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

因此,我们通常采用摸手腕的脉搏来进行测量,这样的测量还是比较准确的。

为什么我们采用摸手腕脉搏就能知道心跳呢?

 

【谈话】怎样来测量脉搏呢?

【示范】:

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放在手背附近,并稍稍用力。

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试一试,你感觉到了什么?

我们先试着测量20秒一下,请大家准备好,计时开始。

大家都会了吗?

我们现在开始正式测量,请大家做好充分准备,计时开始,1分钟。

请记录员做好如实记录。

 

【谈话】:

现在我们来测量自己在运动结束时,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提问】:

自己能不能同时测出呼吸和心跳次数这两组数据?

【谈话】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谈话】好。

为了方便和保证我们实验的正常进行,我们把我们班上的同学分为两大组,你们一桌左边的同学为第一大组,右手边的同学为第二大组。

先第一大组的同学开始运动,结束后自己记录呼吸次数,由第二小组的同学记录你们的心跳次数。

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

找准相互的脉搏。

找准了吗?

好。

结束后,请同学们高度集中注意力,因为科学地研究是不能有半点马虎,计时一结束,就要马上开始测量。

【谈话】你们在体育课上做过下蹲运动吗?

示范:

 

注意:

有心脏或哮喘等疾病的同学不要做剧烈运动。

我们先由第一大组的同学准备开始,计时。

第二大组的同学准备开始,计时。

【谈话】:

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以及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都有了,接下来我们该测什么数据了呢?

【谈话】:

现在老师给你们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大家伴随着音乐休息三分钟,然后我们继续测量。

(播放音乐)

 

【谈话】:

时间到,现在开始测量。

并做好记录。

 

 

一呼一吸算一次。

 

不要紧张、

要保持均匀、平稳地呼吸、

不要故作深呼吸

 

我测的20秒呼吸次数是次。

我测的20秒呼吸次数是次。

 

运用听诊器进行测量

摸手腕部脉搏

摸心脏的跳动

 

脉搏的跳动是由心跳引起的,也就是说脉搏的跳动频率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

因此我们测量脉搏就可以知道心跳的次数了。

不能

 

我们互相测量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测完了这三种状态下的呼吸和心跳的数据,有了这三组数据我们能做什么事?

【谈话】请各小组分工合作统计小组的4个平均数值,注意平均数的四舍五入取整数。

请各小组的组长汇报数值,老师板书在黑板上。

分别计算出全班的平均数值。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成功地收集了全班的数据,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一下这三组数据,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呢?

讨论好了的小组,请举手示意。

 

【谈话】再仔细看看,这两组数据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哪些不同的地方?

你们还有什么新发现呢?

 

【总结】通过整理数据我们可以知道:

人在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比安静时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安静时增加。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心跳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

【谈话】其实,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数也是不一样的。

这是部分人群的呼吸、心跳参照数(出示数据)

 

【谈话】关于呼吸和心跳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的?

 

分析数据

 

小组讨论

 

我们发现运动结束后的呼吸和心跳要比安静状态下的快很多

 

我们发现不同的人的呼吸和心跳是不同的

 

分析数据,培养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七、板书设计

测量呼吸和心跳

测量项目安静状态运动结束时运动后三分钟

实验记录单;

记录单一:

我的测量记录单

第小组姓名

安静状态下

呼吸(次/分钟)

心跳(次/分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记录单二:

我的测量记录单

第小组姓名

运动结束时

呼吸(次/分钟)

心跳(次/分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记录单三:

我的测量记录单

第小组姓名

运动后三分钟

呼吸(次/分钟)

心跳(次/分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呼吸频率

年龄

每分钟呼吸次数

新生儿

40—50次

5岁儿童

20—30次

10岁少年

25次以下

15岁青少年

20次以下

成年人

16—18次

心跳频率

年龄

每分钟心跳次数

新生儿

140

3岁儿童

110

4岁儿童

100

10岁少年

90

成年男子

70—72

成年女子

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