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241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机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3月选考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有学者认为,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稷下学宫的位置应在右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有学者评价:

他提出了哲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认识中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问题,可见其思维的犀利和深刻。

可是他要舍弃相对,追求绝对,主张齐一万物,未能准确地解决这个理论问题。

他是

A.孔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

3.论及某制度,唐人曾以“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朝拜(任命)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相评。

这一制度应是

A.世官制B.郡县制C.内阁制D.土司制

4.《汉书》载,夏侯胜迁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论语说》。

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

“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意为高官显爵)如俯拾地芥耳。

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这反映了

A.治世不一道B.耕读结合

C.半部《论语》治天下D.儒学独尊

5.唐前期明文规定:

“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

唐后期规定:

“应属诸军、诸使、诸司人等,于城市及畿内村乡店铺经纪,自今已后,宜与百姓一例差科。

”这表明

A.商人社会地位逐步提高B.政府放宽了官员经商的限制

C.商人不得为官制度废除D.唐代“草市”作用日益显著

6.一位北宋理学家“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典故“程门立雪”即与之有关。

这位理学家

A.确定理学最高范畴“天理”B.被誉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C.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D.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7.王祯《农书》记载一种“龙骨车”:

“今农家用之溉田。

……凡临水地段,皆可置用……水具中机械巧捷,惟此为最。

”下图所示与此相符的是

A.B.C.D.

8.《清宫词》有云:

图开王会列瑶屏,又值年班换岁星,闻道班禅新入觐,雍和宫侧听皇经。

雍和宫原是雍正帝为雍亲王时的王府,雍正时升为“宫”。

漠南、漠北及青海等地各蒙古部落王公贵族每逢年节进京朝觐,被清政府划分为数“班”,由理藩院咨调,并向朝廷贡奉牛马羊等。

结合所学,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班禅活佛直辖于清廷②雍和宫在故宫内廷之中

③理藩院为清朝中央主管民族事务的机构④清朝对蒙古等地区的统治取得显著的成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1844年,中美、中法签署条约规定十二年后修约。

英国援用条款,称其亦可以享受十二年修约之权利。

英国攫取“修约之权利"的依据是

A.五口通商B.“门户开放”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

10.近代某一时期,中国部分地区的民族企业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同时,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这一时期是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1.甲午战争至武昌起义间,埃及亡国史透过报刊、教科书等媒介,借以弹词戏曲、竹枝词等表达形式广为流传,化为亡国象征,时常岀现在政治讨论、启蒙话语塑造中。

就讨论主题而言,“外债”“文明”“改革”是中心话题。

这一现象反映

A.民族危机加剧下民族主义意识凸显B.大众传媒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手段

C.亚非拉地区是民众关注世界的焦点D.晚清政府着力营造变法的浓郁氛围 

12.1916年9月,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说:

“(青年)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这表明李大钊

①希冀青年不断进步②积极号召青年向十月革命学习

③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④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下图所示是两个国家在近代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甲、乙分别是

A.美国、德国B.日本、美国C.英国、日本D.法国、英国

14.《人民日报》社论称:

“这次会议代表我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它所要通过的宪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这就是这次会议的最伟大的历史意义。

”该社论的标题是

A.《“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B.《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新阶段》

C.《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D.《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

15.观察下表。

下列对这一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992—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表(部分)

年份

出口额/亿美元

进口额/亿美元

1992

91

92

1994

164

158

1996

206

224

1998

239

265

2000

301

359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②“乌拉圭回合”的举行

③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6.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存在明显的缺陷,即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力,很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由此可知,“明显的缺陷”主要是由于

A.雅典民主范围极为有限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日益激烈

C.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D.野心家争权夺利蛊惑群众左右政局 

17.从14世纪到16世纪末期,整个欧洲的文化活动家们都确信他们正经历着“新世纪”,正在实现一种“蜕变”。

但当时人们用了一些本来应被扬弃的宗教术语,如“黑暗”和“光明”,“梦”和“醒”,“盲”和“视”,“再生”等,借用《圣经》的词汇来描述这种“感觉”。

而他们所能明确说出的缘由,就是古典文化时代的各种文化复活了。

这说明文艺复兴

A.影响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

B.否认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C.为启蒙运动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D.尚未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

18.某岬角初名“风暴角”,但是葡萄牙国王唐·若奥二世认为这个名字似乎不太有吸引力,所以很快就把它改称为“好望角”,意思是闯过这里前往东方就大有希望了。

发现这一岬角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19.据载,拿破仑出人意料地在法国南部登陆,率领小股部队向巴黎挺进,一路上,各地城乡居民都热烈欢迎拿破仑,拿破仑的老兵们闻讯后纷纷归队,甚至连波旁王室军队也纷纷倒戈相迎。

3月20日,拿破仑不费一枪一弹顺利地抵达巴黎。

而此时,正在维也纳开会的欧洲君主们,听到消息,仿佛末日降临。

为了共同利益,他们立即停止了争吵,重新联合起来,向拿破仑猛扑过来。

其所记载的是

A.土伦之役崭露头角B.王党叛乱的平息

C.督政府的推翻D.拿破仑的复位

20.非洲橡胶在开始的时候主要用于制造自行车轮胎,后来很快就被用于制造汽车轮胎,但资本主义需要的东西更多——煤气、石油、各种矿产资源和钢铁。

工业产品被卖到欧洲、欧洲的殖民地、美国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工业化需要的原材料则来自更遥远的地区。

这些发展使人类不再严重依靠马匹和肩扛手挑,并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更多的人能够更加自由地来来往往,他们被解放出来,可以进行更多的商业活动。

这表明

A.世界的生产、消费和流通紧密联结

B.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C.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

D.发达国家垄断世界商品、金融和科技市场

21.下图漫画画面四周的几头狮子,象征着英国统治者,它们围观这个专心纺线的干瘪老者,却没有采取应对的措施。

下列项中,作为该漫画的主题最为合理的是

A.印度社会反英情绪不断高涨B.甘地振兴印度经济的良好愿望

C.英国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无可奈何D.“回到纺车去”为印度社会各界所接受

22.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160万人和大量飞机、坦克,对波兰发起突然袭击,16日德军合围波军主力,28日华沙陷落,10月6日,波军停止有组织的抵抗,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有

①波兰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②德国蓄谋己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③苏联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东方战线”

④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③④

23.二战结束后初期,某演讲尽管现场听众众多,但总统的政治顾问却阻止任何国内媒体进行报道,因为他们深信,美国纳税人不会欢迎这样的计划。

因此,他们安排英国广播公司将演讲全文在欧洲广播,为计划争取必要的外国支持。

这场演讲的主讲者是

A.丘吉尔B.杜鲁门C.马歇尔D.凯恩斯

24.有学者认为:

“在移民、全球经济交往、技术创新、跨国文化互动、社会习俗观念变化等方面的历史模式继续在世界所有地方出现。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系统正在以瞬间的速度在全球传送信息。

一个全球性的‘文化产业’向全球传播着同一种音乐、电影、食品和时尚。

”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广层面加速发展B.传统文化在交融中进一步完善丰富

C.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D.社会信息化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方向

25.意大利口述史学者波特利记录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1949年,意大利一家钢铁厂的一名工人,在参加反对意大利加入北约的游行示威活动时,在冲突中被警察枪杀。

可是在20年后,波特利对诸多亲历者的釆访中,很多人把此事发生的背景,记成了是在1953年反对资本家解雇和开除工人的抗议活动中。

波特利认识到,比起把枪杀事件和北约联系起来,工人与资本家、与作为资本家代理人的国家的对抗,对受访者来说,才是更加广泛、更加普遍、更有意义的经历,也更能把他们战后的经历解说为融贯的一体。

这主要说明

A.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

B.即便是对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C.运用史料需要秉持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的原则

D.亲历者的口述回忆是重要的史料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长城在军事上并不只是具备防御功能。

当中原王朝转入战略进攻态势时,烽燧亭障随着前锋兵马的挺进而向前延伸。

在西汉势力向西域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列置亭障具有关键意义。

这些亭障构成防御线,构成交通线,也构成供应线。

这些亭障还为汉向更西的地方传播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提供保障。

——据田余庆《论轮台诏》等整理

材料二

不同时期气候变化与农牧交错带位置移动关系图

注:

实线代表温度变化,以0线代表1980年温度水平。

虚线代表农牧交错带移动位置,以0线代表1980年农牧交错带的位置,以北移为正方向,以南移为负方向。

秦汉: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明朝:

公元1368—1644年。

——李霞《基于GIS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时空变化及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论述汉长城向西延伸的历史意义。

(6分)

(2)有学者认为,由于自然和人文双重因素,明长城较秦长城和汉长城向东南后缩数百公里。

根据材料二,分析“后缩”的自然因素。

(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史来看,智者的出现应当说是西方哲学的重要事件。

这不仅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当时希腊雅典的社会风气和文明程度,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西方哲学的重要转变。

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都可以看作是自然哲学家,他们对自然的解释使得他们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最有智慧的人。

对他们来说,解释自然是人性求知使然。

但是,智者的出现使这种情况发生了重要变化。

——摘自丛日云主编《西方文明讲演录》

材料二

毋庸置疑,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希腊文化的智慧无论在任何世界都通用,他一定把这些道理言传身教给了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在前线时,一直随身携带老师亚里士多德校订并赠送给他的叙事史诗《伊利亚特》。

——引自【日】本村凌二《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智者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推动西方哲学所发生的重要转变。

(6分)

(2)根据材料二,例举亚历山大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哪些“言传身教”?

希腊人创造出的城邦文化富含科学精神,请以亚里士多德在生物学方面的成就为例,加以简要说明。

(4分)

28.电报事业的发展是认识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围绕西人在华架建电报的较量

一、“持议甚坚”:

西人的请设

列强软硬兼施请设电报

二、“力为设法阻止”:

清政府的因应

“恐有洋人私设铜线等事,谨遵照条约所属(嘱),随时查阻”;“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若至万不能禁时,惟有自置铜线以敌彼飞线之一法”。

三、“界限分明”:

中西较量的结果

经过严重对峙,双方皆让步,形成西人可在中国领海敷设海线、但线端不得上岸的格局。

四、余论:

历史的另面

与对待列强向一些领域扩张的态度大异其趣,面对咄咄逼人的请设电线之势,清政府并未示弱,而是针锋相对。

长期担任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称:

“说者谓通商以来,能自保主权者,电事为最。

”虽存溢美之处,但实属有因。

——据夏维奇《晚清电报建设与社会变迁——以有线电报为考察中心》整理

材料二

对于电报技术引进,洋务派将其融入到原有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中。

这种在对宏观环境变革极小的条件下引进近代科技,并将其融入到传统社会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解决科学化与传统社会的冲突,但并没有顺应科学化的要求,而是顺应了封建统治的要求。

——摘自包羽《洋务运动时期的电报技术——国际技术转移视角的研究》

材料三

近代中国面临西潮冲击,中国向何处去?

很多读书人是回头看与向外看并存。

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说:

“英国电报设于王家,商民欲通信者收其费,岁以所入济局用,往往致赢……昔普、法构兵,普人行军处遍设电线,而尽毁法人所设,遂以败法……盖兵贵神速,所谓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莫电线若矣……夫轮船、枪炮等物,中国仿行有年,损益犹或参半,电报则有益无损,何不一试之耶?

”进一步考察其立论基础,其中“兵贵神速”语出《孙子》;“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语出《汉书》,皆为中国之历史智慧。

一份1896年的报纸云:

“乃近有匪徒造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此语传遍远近,乡愚皆信以为真。

”事实上,即便是到了民国年间,乡民不知电报为何物者仍是常事。

这一切提示出,现代文化在中国的成长必将是一渐进的、缓慢的乃至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

——摘自夏维奇《电报的引入与近代中国文化变迁》

(1)根据材料一,列举清政府“力为设法阻止”的多种办法,解释“历史的另面”。

(5分)

(2)写出洋务派代表人物丁日昌对中国电报事业的贡献。

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

(5分)

(3)阅读材料三,请选择作答:

①以郑观应论电报为例,说明读书人在寻找中国出路的过程中是“回头看与向外看并存”。

②结合清末电报事业的发展,佐证现代文化在中国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

(5分)

29.自由与平等是资本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之间的张力是资本主义发展演进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自由与平等代表了理性主义的不同方面。

在自由主义引导下,18—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创造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

但是,追求个人解放,人人平等的价值理,性却被淹没了,社会平等被忽视,造就了新的巨大社会差异。

材料二

面对危机,一些富有远见、务实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如罗斯福和凯恩斯等人,提出拯救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措施和思想,出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第一次调整——罗斯福新政,以及战后西方国家在内在逻辑上与之一致的系列改革。

这次调整使19世纪经典意义上的自由资本主义发生变化,自由主义中注入了平等和公正的元素,如国家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限定最低工资,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社会立法。

材料三

1973年,一场始发于英国,扩展至美国、日本、联邦徳国和法国的经济危机爆发。

西方各国经济低速增长甚至停滞、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纠缠在一起。

这种竿见的经济现象表明,战后西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失灵。

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以“里根革命”和“撒切尔夫人改革”为代表的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调整。

改革者们绝不是完全回到自由放任的老路。

在现代科技革命所造成的新形势面前,资本主义需要寻找一个自由与平等的平衡,一个效益与公平的契合点。

——摘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上半叶“社会差异”的表现及马克思恩格斯为实现“价值理性”而进行的理论思索。

(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列举罗斯福新政在1935年的社会立法,简述战后西方国家改革与新政相一致的“内在逻辑”。

(4分)

(3)阅读材料三,用一个专有名词概括“这种罕见的经济现象”,指出撒切尔夫人改革的经济政策。

综合材料一二三,概述18—20世纪西方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6分)

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3月选考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B

D

B

A

C

C

C

C

A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C

D

A

D

A

C

D

C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

(1)具有军事防御功能(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1分),保护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1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1分),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1分):

为汉向更西的地方传播政治、经济、交化影响提供保障(有利手西汉势力向西域推进)(2分)

(2)气温降低(2分),农牧交错带南移(2分)

27.(10分)

(1)时代背景:

民主政治高峰期,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个人主义成长,解决实际问题需要。

(任答4点得4分)

转变:

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解释自然)(1分),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1分)。

(2)言传身教:

汲取希腊文化的智慧(1分),阅读兴趣浓厚(1分),

说明:

在生物学方面,对动植物进行分类,对动物进行解剖研究,(1分,任答1点得1分),指出鲸是胎生的,考察小鸡胚胎发育过程。

(1分,任答1点得1分)

28.(15分)

(1)办法:

遵照条约、引万国公法(国际法)、自置电报。

(3分)

解释:

面对列强扩张,清政府也有针锋相对的一面(1分),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国家主权(1分)。

(2)贡献:

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白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2分,答“引进电报技术”得1分)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分)

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1分)

(3)选择①:

郑观应以英国为例说明电报的经济价值,用普法战争说明电报的军事价值,(2分)同时从古籍中寻找历史智慧,(2分)主张引进电报。

(1分)

选择②:

部分人士认识到电报的价值,有人阻挠电报发展,(2分)清末电报遍及全国,仍有乡民不知电报为何物,(2分)发展不平衡。

(1分)

29.(15分)

(1)表现:

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2分);工人阶级贫困,享有政治权利有限,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对象(1分)。

理论思索:

发表《共产觉宣言》,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2分)

(2)立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

(2分,任写一个得2分)

内在逻辑:

国家干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福利国家)。

(2分)

(3)“滞胀”。

(1分)经济政策:

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2分,任写2点得2分)博弈:

自由压倒平等:

自由中注入平等因素:

寻找自由与平等的平衡。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