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992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docx

《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docx

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

目录

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

前言1

1.第一课树立正确考研关2

1.1为什么要考研——考研动机分析3

1.2先工作还是先考研——考研时机选择13

2.第二课考研入门知识17

2.1考研真相——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揭秘(定义、报考条件)17

2.1.1什么是研究生入学考试17

2.1.2研究生种类17

2.1.3报考条件21

2.2完整的考研全过程是怎么样的——考研全流程解析23

2.2.1报名24

2.2.2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25

2.2.3硕士研究生考研如何调剂29

2.2.4硕士研究生考研如何复试 一、复试基本要求30

2.2.5硕士研究生录取阶段注意要点31

3.第三课如何消除考研误区33

3.1千万别说考研难——考研难度分析33

3.2“鸡肋”还是“救世主”——正确认识辅导班40

4.第四课 院校及专业选择指导49

4.1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院校与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及正确思路49

4.2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专业院校选择实施细则50

4.2.1考研专业院校选择兴趣的确定51

4.2.2考研专业院校选择价值观分析55

4.2.3考研专业院校选择:

性格探索61

4.2.4考研专业院校选择:

信息选择的倾向(感知)62

4.2.5考研院校及专业选择:

搜集信息或做决定的偏爱63

4.3星座与专业院校选择——热门专业选择杂谈68

4.3.1金牛座(TAURUS):

经济学69

4.3.2白羊座(ARIES)考生院校及专业选择:

教育学72

4.3.3巨蟹座(CANCER)学生考研院校及专业选择:

农学79

4.3.4狮子座(LEO)考生考研院校及专业选择:

工学90

4.3.5土星狮子座考生考研院校及专业选择:

资源的掌控者95

4.3.6木星狮子考生考研院校及专业选择:

工学之王97

考研成功必读4堂课:

前言

当今社会,“考研”已经成为众多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毕业时的首选。

可是由于大学教育并不是以“考研”为导向的,因此,当面对究竟为什么要考研,如何选择考研的学校和专业,如何复习政治、英语、数学和专业课,以及如何处理考研当中的感情问题等考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感到了迷茫与彷徨。

而市面上却并没有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关于指导学生考研的“方法论”大全,同学们考研学习的方法纯粹只能靠自己摸索,抑或去揣摩各考研论坛里出现的所谓“过来人”的只言片语。

作为供职于国内知名教育培训集团———跨考教育的资深考研辅导老师,我们深感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多年来辅导学员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告诉更多的考研学子,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知识性:

对考研的全过程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对于考研的理解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高度,是任何市面上其他考研辅导书无法比拟的。

系统性:

按照考研的流程,从是否选择考研到考研复试、调剂,每一小节都有一个主题,看起来一目了然、简单实用。

可读性:

本书的文字追求尽量“口语化”,确保读者在阅读时不但不吃力而且还印象深刻。

实用性:

书中不仅从跨考学员成功案例库中挑选了很多跨考学员的真实案例,并且在附录中附加了便于“院校专业选择”使用的几大非常实用的测试题,最宝贵的是,在附录中还附加了最近三年未招满院校和专业的信息,供考生选择院校和调剂时参考。

最后,用一句考研人当中流行的话与同学们共勉:

因为我们在追逐幸福,所以不免触摸痛苦!

1.第一课树立正确考研关

考研学子是否拥有强大的考研动力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坚持到考研的那一天乃至最终取得成功;其实考研的动力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强弱之分;无论你是为了圆自己从小的名校梦想,还是向现实妥协,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考研,还是因为像我们之前某些学员一样因为恋人的刺激而选择考研,只要你坚定这个考研的决心就有可能成功;如果有同学想说,那我们先工作,几年之后再考研怎么样?

对于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我们的建议还是一步到位,本科毕业之后直接考研。

1.1为什么要考研——考研动机分析

考硕年份

报名人数

报名增长率

录取人数

考录比例

2012

165.6

9.6%

2011

151.1

7.9%

49.5

3:

1

2010

140.6

12.8%

47.4

2.8:

1

2009

124.6

3.8%

44.9

2.9:

1

2008

120

-6.8%

38.6

3.0:

1

2007

128.2

0.8%

36.1

3.5:

1

2006

127.12

8.4%

34.2

3.2:

1

2005

117.2

24%

31

3.6:

1

2004

94.5

18.5%

27.3

2.9:

1

2003

79.7

27.7%

22

2.9:

1

2002

62.4

35.7%

16.4

3.2:

1

2001

46

17.3%

13.3

4.2:

1

2000

39.2

22.9%

10.3

4.6:

1

1999

31.9

16.4%

7.2

4.9:

1

1998

27.4

13.2%

5.8

4.7:

1

1997

24.2

18.6%

5.1

4.7:

1

1996

20.4

31.8%

4.7

4.4:

1

1995

15.5

38.4%

4.0

3.6:

1

1994

11.4

4.2

2.7:

1

注:

数据仅供参考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历年的考研人数在不断增长,考研已经成为每年600多万大学毕业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可是当你面对这些考研的同学,问起他们为什么要考研的时候,在无一例外的沉默之后,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

而根据我们这几年的辅导经验,尤其是分析了跨考八年来所辅导过的万余名精英计划学生案例之后,我们发现,考研学子是否拥有一个强大的考研动力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坚持到考研的那一天乃至最终取得成功。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考研学子对待考研的态度和准备是令人担忧的,我们根据不同的考研动机把最容易中途放弃的学生分为“六大派”,你属于其中一派吗?

  盲目考研派

  这一派的学生占据了考研人群的大部分,他们觉得“考研”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看见别人考研,自己也决定考研,不甘人后!

他们有强烈的从众心理,认为大部分人干的事情肯定错不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典型心理就是“别人考,我也考,考上了最好,考不上拉倒”;典型行为就是当别人去买考研书的时候扭过头来幽幽地来上一句:

“我也考研,帮我也带上一本呗……”

  逃避就业派

  有的同学上学比较早,到了本科毕业的时候还把自己当成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小男孩”,不想过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你跟他提将来的发展,他跟你唱“我不想不想长大……”他们临近毕业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可是又不想将来无所事事地待在家里啃老,觉得反正将来待着也是待着,不能白白浪费时间,于是想找点事情做,就开始考研了。

  有一部分同学能力其实还比较强,要真正努力未必找不到工作,可是因为读书期间从未真正接触过社会,对于“职场”完全陌生,对于找工作的过程感到陌生和恐惧,不知道怎么去找工作,也不敢去找工作,一想到去找工作就感到紧张和害怕。

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看过《杜拉拉升职记》之类的几本职场小说,所以聊天的时候一谈起工作,就一套一套的,可是当你让他真正开始实战的时候他哭丧着脸告诉你“不是我不想找工作而是现在找好工作太难了,我爸不是李刚,也不是李嘉诚……”

  所以,为了逃避就业,这三类同学就做出了一个共同的决定———“考研”。

  当今的本科生就业形势确实不是很乐观,尤其对那些大学期间成绩一般、能力平平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读研是提升能力的一个好机会,是做好就业准备的一个缓冲期,也是改变就业处境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研究生就业这几年虽然带有寒意,不少研究生找到的工作也确实不如某些本科生。

但整体来看,研究生的薪酬待遇要还是要高于本科生30%左右,职业发展前景也要好一些。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现在的就业市场,便不难发现:

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设置的一道门槛;研究生学历也成为区分岗位的一个标准,比如很多企业招研究生做技术,招本科生做销售,甚至很多技术类销售也要求有研究生学历;另外,即便是公务员考试,很大一部分中央机关或直属机构的职位也要求报考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

因此,读研仍然是一个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前景的好途径。

虽然学历不代表能力,但学历却能为人打开了一扇通向成功殿堂的大门。

  考试依赖派

  在考研人群当中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把“大学”当“高中”过,大学四年每天的生活就像高中一样规律,从不迟到,更不翘课,认真做作业,认真准备每一次考试,年年都拿奖学金,几乎没有业余生活!

这些同学到了大三的时候才开始思考人生,思考自己将来的出路……想了半天,发现从小到大最熟悉的就是考试,其他的好像自己都不会。

看来看去,考研毕竟也只是一种考试,他们很熟悉,也很喜欢,虽然备考很辛苦,但起码熟悉复习套路,轻车熟路。

找工作还需要自我分析、行业调研、简历、网申、笔试、面试、形象礼仪、口才营销、体检……还是考研简单,只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只要会写名字会涂答题卡就可以了,于是他们决定考研。

  赌气考研派

  有些同学本来自己是不想考研的,但是由于学校老师的压力,父母又逼得紧,周围的同学喊得很凶,所以索性赌气随便报一个学校和专业,随便复习一下,考不考得上,考得上哪个学校都无所谓,反正是他们要我考的,给他们一个交代就行。

  体验考研派

  有些同学境界很高,他们考研叫做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结果不重要,享受过程。

他们认为,考研是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有考不上的可能,但是誓死捍卫自己可以考研的权利,他们坚信“不考研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为了这个目标,不管爱还是不爱,有没有目标,有事没事都得体验一把!

每年100多万人参与的大事情,不参与体验一把,多可惜。

  莫名其妙考研派

  每年咨询我们的数万名学生当中,有一些学生考研的目的莫名其妙,基本跟考研本身没有关系。

比如有的同学女朋友在某个城市工作,为了像超级马里奥一样追求公主,于是通过考研追逐自己的爱情;我们接触过的一个同学考研原因竟然是为了省钱!

他说:

“北京房价这么贵,毕业之后别说买房啦,租房都很大成本,读个研究生能解决住宿问题,三年下来能省好几万呢,不管硕士学没学到东西,这钱省得很是爽……”

  那么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考研战争”,拥有怎样的心态才能获得比较大的成功概率呢?

根据对多年来通过我们辅导成功的学生人数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继续深造的机会

  在我们辅导过的取得考研成功的学员当中,据不完全统计,有三成左右的考生奔着继续深造的目的而选择考研。

  这部分同学又根据深造的诉求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大部分是应届考生,他们认为读研一方面可以锻炼自身专业素质,帮助自己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在职场上取得优势,谋得高薪工作或者在专业领域继续深耕,获得非凡的专业成就。

两三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之后,将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我们认为从目前的大形势来看,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个人学识的要求会逐步提高。

也就是说,拥有更高的学历,将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大学四年当中,同学们能够学到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多。

本科阶段并不是要教会同学们多少专业知识,这个阶段的课程大多会比较宽泛,往往是面广而深度不够。

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你们能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向深入下去,从而对该方向能有清晰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具备进一步技术开发或学术研究的能力。

  有深造目标的人选择考研进而读研是一个值得肯定的选择,并且这类考研人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因为研究生导师最喜欢真正想做科研的学生。

  第二种类型的人群是想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业务素质、提升业务水平。

因为研究生期间是一个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东西、做事情的时期。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考生放着高薪不要,却选择考研这条路的原因。

  第三种类型的人怀着考研后出国深造的理想而考研,在他们看来国外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就算将来回国工作也至少在国外镀了一层金!

而对于一些本科院校“出身不太好”的同学来说本科后直接出国很难申请到国外一流的大学,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先读研再以研究生院校为跳板出国深造。

  追逐自己的兴趣,提升专业的水准

  很多人的本科专业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主要是由于当初填报专业的时候对所报考专业的研究领域、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一无所知,或是因为分数低而被硬性调剂的,或是由父母、亲人代为选择的。

进了大学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对专业实在提不起兴趣,通过某些途径与机缘巧合,反倒开始对其他专业产生了兴趣,于是想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深造和发展。

对于很多院校而言,如果你进大学后第一年扎实勤奋地学习,成绩能够排在年级前10%,那么,在大二开学时通常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

如果没把握住这次机会,通过考研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还有部分人在工作岗位上待了几年之后,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想在感兴趣的领域深造,那么考研进而读研也是最理想的选择之一。

  在读研期间,我们完全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毫无拘束地追逐自己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导师”,因为兴趣,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高能;因为高能,所以高就。

我们在阅读那些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时,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对专业的挚爱与痴情。

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做出非凡的成绩。

  改变命运

  有一部分考研人并非对所学专业感兴趣,也非对其他专业感兴趣。

他们要么不甘心高考的失利,抱着“卷土重来”的决心,试图用考研成功的光芒驱散高考失利的阴霾,通过考研去扭转自己的命运;要么在残酷的现实中猛然惊醒,对往日挥霍时光、碌碌无为、堕落沉沦懊悔不已,于是痛下决心在考研战场上重新爆发能量、找回自信;要么就是希望先争取到读研的机会,然后在读研期间再思谋今后的路到底怎么走。

他们读研更多的是为了改

  变自己的命运,攀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破解工作上的瓶颈,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构造更高层次的交际圈,为未来的发展铺路

  在考研成功的学生当中,有一类人颇有谋略,他们信奉“你所结交的朋友的平均实力就是你自己实力的一个写照。

”而众所周知,高校是学习资源和人才资源等相当丰富的地方。

所以他们选择读研,是因为在读研期间,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构建一个良性的更高层次的交际网。

  我们讲课的时候常说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所以,我们以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还有我们建立的交际圈。

人脉关系的扩大是我们读研期间一个重要的收获。

  其实考研的动力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强弱之分。

无论你是因为为了圆自己从小的名校梦想,还是向现实妥协,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考研,还是因为像我们之前某些学员一样因为恋人的刺激而选择考研,只要你坚定这个考研的决心就有可能成功。

1.2先工作还是先考研——考研时机选择

先工作,还是先考研?

  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上一节我们了解了考研的动机之后,很多同学说,听你们的意思读研的主要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平台的提升和自我的成长,“我毕业之后先工作,也能实现能力的提升,我觉得工作三年积累的经验比读三年研究生更有价值”。

  工作的提升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就是说你获得的提升跟工作时间和工作经验成正比,工作经验越多,工作能力越强,晋升得就越快。

而考研则是一个突然提升的过程,你读研在职业的发展道路上没有任何提升,没有收入,也没有职位的变动,因为你只是一个在校学生。

但是当你毕业找到工作的时候,职业提升发生了一个飞跃,而你在这个时候找到的工作待遇跟你本科毕业时候找到的工作之间的差距,就是你读研究生的收获。

  说到这,同学们不能看读研期间的差距,因为一个工作收入再低的员工也比在校大学生的收入高,而要看本科毕业三年之后,究竟是哪个带来的提升更大。

如果考研提升大就应该选择考研,而工作提升更大就应该选择工作。

  当然,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预知三年之后自己的职业发展情况,这就需要你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参考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对于未来的就业前景做出一个预测。

也可通过上网阅读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对未来做个预估。

  一般来说,起点越低的工作成长越缓慢,起点越高的工作成长越快。

名校的研究生毕业之后提升非常明显,一般院校的则没有那么大的变化。

  如果本科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个500强的工作,起点很高,毕业之后就有10万的年薪,而考研只能考上一个一般的院校,硕士毕业之后也很难进入500强工作,那么应该先工作。

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会比较小,尤其是对于绝大部分出身并非“名门”的同学来说,再说,硕士毕业都找不到的工作,本科毕业之后能找到吗?

绝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能做的工作都是起点比较低的工作。

不同的起点,付出同样的努力,得到的成果有着巨大的差异。

  如果有同学想说,那我们先工作,几年之后再考研怎么样?

对于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我们的建议还是一步到位,本科毕业之后直接考研,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毕业之后头几年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耽误不起。

对于热门的岗位来说,年轻本身就是优势。

比如当公务员,35岁之后就不允许报考了;走学术的道路,如果40岁才从学校博士毕业,别人都依靠一定的研究成果当上博士生导师了;去企业工作之后,就会发现企业里更是年轻人的天下,甚至许多IT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下,年纪大了还从底层做起,非常不利;如果想创业,30岁之后顾虑比较多,创业的热情也远远不及20多岁的年轻人。

  第二,工作之后在职考研是非常折腾的,不像在校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复习。

一般来说,只能利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复习,时间有限,精力也非常有限。

毕业之后基础知识大量地遗忘,尤其英语,基本忘得差不多了,很多大龄在职考生考了几年,都栽在了英语上。

在职考研能够成功的人都是意志力很强大、很能吃苦的人,因此在职考研成功的几率远小于应届考生。

  第三,工作之后的环境和学校有天壤之别,在学校的时候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同学之间也互相监督,大家谈的都是学习成绩、学习方法之类的话题。

而工作之后的同事和朋友,讨论学习的很少,今天找你钓鱼,明天找你逛街,后天找你喝酒,你想静下心来学习,环境不允许。

而且你还有考虑收入啊,房子车子啊,赡养老人啊,面对的问题比较多,很容易分心。

综上所述,建议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完考研和工作的得失之后一旦决定考研就应当尽快考研,最好应届考上。

2.第二课考研入门知识

2.1考研真相——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揭秘(定义、报考条件)

2.1.1什么是研究生入学考试

研究生是指大专和本科之后的深造课程。

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备研究生学历的人。

在中国大陆地区,普通民众一般也将硕士毕业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毕业生称为“博士”。

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

而考博士不需要考政治。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成为研究生必须跨过的门槛,其意义与高考相似。

2.1.2研究生种类

硕士研究生可分为普通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类。

专业硕士又分为全日制专业硕士以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

  一、普通硕士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类,13大类下面再分为110个一级学科,110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4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400多个二级学科。

  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

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二、专业硕士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分为全日制专业硕士以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

  我们国家从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86.5万人,其中学历教育招生24.6万人,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28.4%;在职攻读招生61.9万人,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71.6%。

目前我国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有431个,占我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总数的60%。

  在1999年以前,我国硕士研究生人数规模较小,而且主要是为教学科研岗位培养学术型人才,因此,当时的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的要求。

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通了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教育的渠道,实施非全日制培养,大大满足了社会在职人员学习提高的愿望。

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分化愈来愈细,职业种类愈来愈多,技术含量愈来愈高,社会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也逐渐地为社会各界所认识;与此同时,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势来看,更大量的是走向社会实际领域。

因此,专业学位教育不仅仅要满足现有在职人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吸引优秀生源,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实施全日制学习方式,培养实践部门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就成为了改革的必然方向。

  三、普通硕士与专业硕士的异同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只是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下面用一个列表分析一下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主要的区别:

  除了以上所列区别之外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还有以下几点区别:

  第一,学制不同。

普通硕士:

全日制学习。

一般为3年。

专业硕士:

半脱产,学制2~3年。

  第二,学费不同。

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

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

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专业硕士学费则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

例如,MBA的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万元。

专业硕士学位一般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第三,培养模式不同。

学术硕士只有一位研究生导师,主要辅导学生的学业而专业硕士实行双导师制度,一位校内导师辅导学习,一位校外导师辅导学生的社会实践。

2.1.3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C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