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Ⅰ卷 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884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Ⅰ卷 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Ⅰ卷 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Ⅰ卷 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Ⅰ卷 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Ⅰ卷 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Ⅰ卷 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docx

《全国Ⅰ卷 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Ⅰ卷 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Ⅰ卷 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docx

全国Ⅰ卷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

绝密★启用前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姓名:

班级:

考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9年福建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4512】

为验证Mg元素是番茄植株必需的矿质元素,某同学将两株同品种且生长状况一致的番茄植株分别放入下图中甲组和乙组培养液,实验在25℃温度、充足光照下进行20天。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组中若分别加入多株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植株,则实验结果将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B.实验20天后对照组番茄叶片发黄,此现象与缺Mg导致此组叶片中叶绿素合成不足有关

C.20天后甲组培养液中Si4+离子浓度比实验前高,现象说明番茄根部不吸收溶液中Si4+

D.其它条件不变,实验中向甲组溶液中通入空气向乙组溶液中通入氮气,此举可探究不同气体对番茄根吸收Mg2+速率的影响

2.【2019年河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5175】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利用F1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性状分离,表明F1高茎豌豆发生了基因突变

B.色觉和染色体组均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bXbY(患红绿色盲)的儿子,此现象与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通过交叉互换产生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有关

C.绿脓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对绿脓杆菌个体生存有利,同时也有利于其种群的变化

D.利用高秆抗病(基因型为AARr)的水稻植株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快速获取基因型为aaRR的矮秆抗病植株

3.【2019年福建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5624】

科学家从矿区硫化矿酸性废水中分离出一种嗜酸细菌,该菌在有机物充足时,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长,在缺乏有机物时,可利用单质硫氧化释放的能量将CO2固定成自身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菌吸收现成有机物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B.在富含有机物的酸性废水中该菌同化方式属于异养型生物

C.该细菌能将CO2转化为有机物是由于细胞中含有某些光合色素

D.矿区中的化学诱变因子可导致该菌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4.【2019年安徽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5512】

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

在自由放养处在遗传平衡的马群中,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情况下,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一匹小马。

在不考虑基因突变情况下,下列不同实验结果中能判断出显隐性状的是()

A.若选择1对栗色马个体交配,所生一匹小马表现为栗色

B.若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子代白色小马明显多于栗色小马

C.若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生六匹小马有三匹栗色和三匹白色

D.自由放养的此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子代栗色小马明显多于白色小马

5.【2019年山东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4613】

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6.【2019年山东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4267】

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

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B.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7.【2019年福建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6007】

40位同学手拉手围成周长68米的一圈,第1位同学用右手捏第2位同学左手,第2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1位同学的刺激后马上用右手捏第3位同学……,到第1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40位同学的刺激为止,共用时8.3秒。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

B.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

C.这40位同学的神经结构共同构成反射弧

D.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为8.19m/s

8.【2019年山西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5855】

缩节胺(DPC)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测定不同浓度缩节胺(单位:

mg/kg)对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单位:

μg/g)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控植株矮化的最适宜DPC浓度为62.5mg/kg

B.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C.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D.赤霉素和缩节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根和幼芽

9.【2019年江西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3505】

从唾液腺细胞中提取全部mRNA,以此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单链DNA(T-cDNA),利用该T-cDNA与来自同一个体浆细胞中的全部mRNA(J-mRNA)进行分子杂交。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c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相等

B.唾液腺细胞中的RNA与T-cDNA都能进行分子杂交

C.唾液腺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缺乏编码抗体的相关基因

D.能与T-cDNA互补的J-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

10.【2019年山西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6473】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与蛋白质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是其在体内易扩散的重要原因

B.健康人衰老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因缺乏酪氨酸酶将导致头发变白

C.人体神经元与肌细胞的差异与它们所含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有关

D.细胞不同生命历程中蛋白质种类差异与核基因的特异性表达有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6题,共50分)

11.【2019年安徽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6442】

(8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一种很重要的激素,其含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导致人体生理活动异常。

以下是甲、乙两位患者的相关检测数据,据此回答问题:

注:

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的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1)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___________患者更可能出现甲状腺增生肿大。

(2)人体中能够调节TSH分泌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同学在考试前会很紧张,此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一定量TSH受体的抗体,可推测该患者TSH含量比正常值___________。

另一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其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若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可推测该患者的___________(器官)可能发生了病变。

12.【2019年福建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5851】

(8分)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该微绒毛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

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__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

(2)图中的四种膜蛋白功能不尽相同,其中膜蛋白A功能是________,膜蛋白D功能是________,膜蛋白B和C功能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方式是________,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9年山东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4243】

(8分)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14.【2019年湖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3035】

(8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验证的,以下是有关此实验的思考。

(1)如图为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模式图,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

现有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位于此同源区段,则与此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此性状的遗传与性别______(填“有”或“无”)关系。

请写出支持的一个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

(2)关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果,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解释。

甲同学的解释是:

“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具有隐性纯合的雌性个体胚胎致死”,该解释______(填“是”或“否”)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雌果蝇有储精囊,交配过一次后会储备大量精子,用于多次受精作用,而雄果蝇交配后一般很快就会死去。

现要从野生型及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选择材料只做一代杂交实验检验乙同学的解释和摩尔根的假说,请写出实验方案。

(要求写出杂交方案,结果预测、结论等。

杂交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9年湖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6913】

(9分)猕猴桃味道酸甜,维生素C含量丰富,以猕猴桃果实为原料,制成的果汁及经发酵制成的果酒维生素C含量较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果汁时常加入果胶酶,因为果胶酶可以通过分解果胶来提高果汁的_____________。

由于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为了降低成本,使果胶酶能被再次利用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或_______________法将其固定,固定化酶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猕猴桃果酒制作时,发酵液未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杂菌却不能正常生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发现某种微生物中富含果胶酶,通过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释放出果胶分解酶,分离该酶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电泳法,其中电泳法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大小以及形态不同,在电场中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而实现分离。

(4)本实验中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所提取的酶进行鉴定,根据如图的电泳结果。

某同学得出“所提取的酶具有两条链”的结论,这种说法可靠吗?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9年河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

0.6341】

(9分)近年来,我国死于狂犬病的人数有上升趋势。

狂犬病病毒的核酸是RNA,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IgC抗体,能消除狂犬病病毒,这是接触狂犬病病毒后及时注射疫苗和特异性抗体的重要依据。

我国利用地鼠的肾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已取得良好效果。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巴斯德利用固定毒株制成减毒活疫苗,预防狂犬病,制成减毒活疫苗需要用__________培养。

(2)特异性抗体获取可用单克隆抗体制备。

在制备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是___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____________。

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给小鼠注射的特定的物质是________。

②图中B过程是细胞融合,该过程需要用灭活的_____________、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

③特异性抗体获取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

与这种方法制备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__的优点。

(4)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环境条件有无菌、无毒、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值、营养物质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Ⅰ卷2020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两组中若分别加入多株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植株,则实验结果将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A正确;实验20天后对照组番茄叶片发黄,只能说明此现象可能与缺Mg导致此组叶片中叶绿素合成不足有关,若要证明此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B错误;20天后甲组培养液中Si4+离子浓度比实验前高,此现象不能说明番茄根部不吸收溶液中Si4+,C错误;其它条件不变,实验中向甲组溶液中通入空气向乙组溶液中通入氮气,则实验不是单一变量,无法探究不同气体对番茄根吸收Mg2+速率的影响,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2.【答案】C

【解析】孟德尔利用F1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色觉和染色体组均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bXbY(患红绿色盲)的儿子,说明母亲是携带者,且其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B错误;绿脓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对绿脓杆菌个体的生存是有利的,同时也有利于其种群的变化,C正确;利用高秆抗病(基因型为AARr)的水稻植株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快速获取基因型为AARR或AArr的植株,但是不能得到aaRR的矮秆抗病植株,D错误。

3.【答案】B

【解析】该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该菌在有机物充足时,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长,该菌同化方式属于异养型生物,B正确;在缺乏有机物时,可利用单质硫氧化释放的能量将CO2固定成自身的有机物,不是含有某些光合色素,C错误;该细菌没有染色体,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4.【答案】B

【解析】若选择1对栗色马个体交配,所生一匹小马表现为栗色,所选数量太少,不能判断显隐性,A错误;若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子代白色小马明显多于栗色小马,则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B正确;若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生六匹小马有三匹栗色和三匹白色,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无法判断显隐性,C错误;自由放养的此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子代栗色小马明显多于白色小马,可以推测亲代的栗色小马可能多于白色小马,不能判断显隐性,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5.【答案】D

【解析】分析实验装置图:

装置一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一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二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二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故A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故C正确;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即没有氧气的消耗,也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说明酵母菌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故D错误;故选D。

6.【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中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B中是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C中是S型细菌+R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D中是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E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由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所以R型细菌不能转化成S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F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由于DNA是遗传物质,所以R型细菌能转化成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

E组没有出现S型细菌,F组出现S型细菌,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F组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由于DNA是遗传物质,所以部分R型细菌能转化成S型细菌,但后代仍有R型菌;E组中只能分离出R型肺炎双球菌。

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和F组。

由此可知,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和F组,A错误;F组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由于DNA是遗传物质,所以部分R型细菌能转化成S型细菌,但仍然含有R型菌,B正确;F组产生的S肺炎双球菌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与R型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结果,即基因重组的结果,C正确;F组中转化出了S型菌,而E组没有转化形成S型菌,故可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7.【答案】A

【解析】题干所述的反射中涉及到感觉形成,所以该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A项正确;感受器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效应器是手部的肌肉,B项错误;每位同学捏手动作的神经结构都构成反射弧,C项错误;该题目中涉及多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无法计算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自变量是缩节胺(DPC)的浓度,因变量是赤霉素的含量。

当DPC浓度为62.5mg/kg时,促进赤霉素的合成,当DPC浓度为125mg/kg、250mg/kg、500mg/kg、1000mg/kg时,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可知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当DPC浓度为62.5mg/kg时,与空白对照(DPC浓度为0)相比较,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升高,未起到矮化作用,A错误;与空白对照作用相比,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因此,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B正确;从题干中信息无法得出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C错误;缩节胺是一种人工植物生长类似物,植物无法合成,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9.【答案】D

【解析】T-cDNA是单链DNA,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不一定相等,A错误;因为合成T-cDNA的模板是唾液腺细胞中提取的全部mRNA,因此唾液腺细胞中的tRNA、rRNA等可能不能与T-cDNA进行分子杂交,B错误;唾液腺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编码抗体的相关基因不表达,C错误;呼吸酶是几乎所有细胞都需要的蛋白质,即呼吸酶基因几乎在所有细胞中都转录,因此能与T-cDNA互补的J-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A项错误;健康人衰老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白,B项错误;人体神经元与肌细胞有部分蛋白质种类相同,如呼吸酶等,C项错误;细胞不同生命历程中蛋白质种类差异与核基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性表达有关,D项正确。

11.【答案】

(1)甲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和甲状腺激素(或TH)几乎全身所有细胞(3)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高垂体

【解析】

(1)从图表看出甲患者的TSH(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乙患者的TSH(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稍低,从而可以判断甲最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3)考试时感到紧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此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整个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

(4)若在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一定量TSH受体的抗体,可推测该患者TSH含量比正常值高;若患者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若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应是患者本身不能产生足够的促甲状腺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又知该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故病变部位为垂体。

12.【答案】

(1)磷脂双分子层载体蛋白

(2)运输物质催化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3)胞吞流动性

【解析】由图示可知:

①是核糖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细胞膜,⑤是细胞核,⑥是线粒体。

膜蛋白A起运输作用,膜蛋白B和C起识别作用,膜蛋白D起催化作用。

(1)分析题图可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微绒毛,该微绒毛的基本骨架是指该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使细胞膜上附着更多载体蛋白,这一结构特点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2)膜蛋白A能将葡萄糖运进细胞,其功能是运输物质,膜蛋白D能将两分子单糖催化生成一分子二糖,其功能是催化,膜蛋白B和C相同,都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

(3)免疫球蛋白为生物大分子,其运输方式为胞吞,这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13.【答案】

(1)细胞核

(2)26%(3)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4)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5)不完全相同

【解析】分析题图:

①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1)②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2)α链是mRNA,其中G占29%,则U占54%-29%=25%,则其模板链中C占29%、A占25%,已知模板链上G占19%,故模板链上T占27%,因(A+T)占模板链的百分比等于双链DNA中(A+T)占整个DNA分子的百分比,故α链对应的DNA双链区段中,A+T=25%+27%=52%,故A=T=26%。

(3)若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即密码子上碱基U替换成碱基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可知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