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547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3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docx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科本

学院普通本科学生公共课期终考试试卷

第一学期《现代教育学》试卷(C)

得分

评卷人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级班

“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A》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D。

A.个人本位B.指导性

名姓

C•现代D.社会本位

4.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_B。

B•人的需要

D.人的个性

,来实现。

B.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A.社会需要

C•人的情感

5.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_B

A.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B。

院(系

ABCD。

B.鲜明的等级性

D.教育形式简单

1.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A.鲜明的阶级性

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2.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ABC。

A.激励B•指导

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如何定位

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

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

2.人们对德育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如认知派、行为派和情感派等,请结合实际就此发表您的看法。

得分

评卷人

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

教师:

“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

”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

”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

“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

”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

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试卷(C)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

3、D(P48)

共10分)

4、B(P48)5、B

1、B2、A

9、C10、B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

1.ABCD(P20)2.ABC(P43)3.ABC4.ABC(P107)5.ABD(P136)6.ABCD(P129)

7.ACD8.ABCD9.BCD10.AC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或教育所培养的人应该具有何种素质,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所培养的人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对教育实践具有激励、指导和评价功能。

2.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强调在传播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基础上,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其实质是促进人的内在身心和潜能的发展以及人类文化和知识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

3.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4.综合课程是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互补性。

5.陶冶教育法是指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方法。

6、B7、B

8、D(P266)

共2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1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

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2分);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1分);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1分);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1分)。

2.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

现代师生关系的形成是一个自觉的建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尤其是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积极建构。

(1分)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确立生命教育理念(1分);改革教育方式(1分);教师应胸怀满腔的教育爱(1分);教师要善于倾听(1分)。

3.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评价具有指导性(1分);现代教育评价具有连续性(1分);现代教育评价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2分);现代教育评价

 

具有测量性(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3分)。

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

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

(2)教与学的关系(3分)。

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2分)。

现代教学需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并且能够规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主动的学习,促进他们去积极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总结法则等。

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

(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2分)。

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

(5)动力与操作的关系(2分)。

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6)科学与人文的关系(2分)。

现代教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教育需要融合在现代教学中。

2、

(1)认知派认为,人的品德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和信念、智慧以及动机等因素的形成。

主张在道德教育中要进行伦理谈话和系统知识的讲解。

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科尔伯格。

(2分)

(2)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和各种行为习惯系统的产物。

道德认识未必能导致道德行为,只有养成了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出现良好的品德。

主张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2分)(3)情感派认为,情感在道德教育中起着本源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是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有机结合的德育观,其基本命题和核心理念就是人不仅具有适应性,而且具有发展和超越性。

(2分)。

看法从

(1)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整体;

(2)在德育中,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3)德育要以生活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应该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

三个方面展开。

(8分)

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从课程、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

(2分)

(2)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

(2分)

(3)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

(2分)

建议处理策略:

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

发展。

(6分)

1.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BC

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

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

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2.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AD

A.个人本位B.指导性

C.指令性D.社会本位

3.马克思和恩格斯从BCD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A.道德原则B.劳动能力

C.社会关系D.全人类解放

4.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ABCD。

A.属性与本质B.相互制约C相互促进D.二者具有共同性

5.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ABCD。

B.案例分析

D.经验交流

BCD。

C.慎思D.设计

ACDE

A.教学研讨

C•专题讲座

6.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

A.目的B.立场

7.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ACDE。

A.目标资源B.素材性资源C.教学活动资源

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

8.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指导性B.系统性C.操作性D.预演性

9.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BC。

A.农业经济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0.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D终身化和全民化

1.

现代教育2.教育功能3.教育行动研究4.课程5.观察学习

1.现代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2.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如何定位

3.

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

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

2.

联系实际,如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10除以5,得多少?

小儿7岁,在北京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二年级。

一次数学测验,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10除以5,得多少?

”小儿答:

“10除以5得2”。

不料被扣了0.5分。

请教老师(试卷不由学校出,由学区统一出标准答案),老师说:

原因是没有按规定答题,正确答案应是“得2”。

好心的老师惋惜地告诉小儿,你这么写是不应该算错的,但上边对试卷答案有严格要求,以后做除法答题要从倒数第一个“逗号”开始,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多写。

小儿记住了,但因此又带来一次“错误”。

这次的试题是:

“26除以4商几,余几?

”小儿答:

商6余2。

这次又被扣去0.5分。

我问孩子,为什么不按老师说的“从倒数第一个逗号开始答”?

他很困惑地说:

“总不能不答商,只答余数呀!

要不,你说怎么答?

我明知孩子说得有理,但也猜不透出题者的要求,只好说:

“别管这些,按

老师说的办法答,就写余2,看看老师怎么改。

第二天,我们改的题又被判为错。

向老师请教,老师也无可奈何地说,这次是试题出的不好,逗号不应该放在“余几”处。

小儿说:

“我不会答题了。

摘自1998年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请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谈谈您对此材料的看法。

一、单选题

1.C2.B3.C(P49)4.C5.C6.C7.B8.C9.D10.C

(每题1分)

二、多选题

1.ABC2.AD3.BCD4.ABCD5.ABCD6.BCD7.ACDE8.ABCD9.BC

10.ABCD

(每题2分)

、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是现代社会特有(专业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

院(系

实践活动,它是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自我选择,使受教育者从原有的发展水平向着一定的发展目标转化,并在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中,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分)

2.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3分)

3.是一种以参与和合作为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情境为研究场所的研究形式。

由于行动研究强调从经验中学习,强调实践者就是研究者,注重“研究”与“实践效果”的有机结合,因而它不仅能在较短时间内促进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3分)(P141)

4.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

(3分)

5.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学位进行学习。

这种学习使人较易、较快地习得某种社会行为。

(3分)

四、简答题

1.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性特征的发展;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评分标准:

答对一个要点加1.5分,两个要点3.5分,共5分。

2.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评分标准:

一个要点1分,共5分

3.传统考试阶段;教育测验阶段;教育评价阶段。

评分标准:

答对一个要点加1.5分,两个要点3.5分,共5分

五、论述题

1.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

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

(2分)

(2)教与学的关系。

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2分)

(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现代教学需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并且能够规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主动的学习,促进他们去积极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总结法则等。

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

(2分)

(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

(2分)

(5)动力与操作的关系。

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6)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现代教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

整合的基础上,将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教育需要融合在现代教学中。

分)

评分标准:

一个要点二分,引申的加二分。

2.

说服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方法。

(3分)

说服方式有灌输和疏导两种。

(2分)

说服教育的关键是说理,以理服人。

(2分)

在对青少年进行说理教育时,首先,说服教育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前提;其次,要做到说理的内容真实,要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出发,善于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切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再次,说理教育具有情感性,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对学生的无限厚爱来唤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增强说理教育的感染力。

(3分)

联系实际(略)(4分)

八、

材料分析题

新课程改革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评价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4分)

上述材料中的极端事例,就其表面现象来看,反映的是课程评价中的标准化和僵化的弊端,反映的是课程评价的异化,而其实质则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异化,忽略了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一一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4分)

其他(4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D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

了C。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

4.

C)。

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

B.教学目标

D.课堂目标

B来实现。

B.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B

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5.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

A.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6.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_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7.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C。

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

8.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A。

A.“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9.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__C0

C•斯腾豪斯D.斯基尔贝克

C_、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C•明了D.统合

A.布鲁纳B.阿特金

10.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

A.分析B.综合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ACD0A.生活与教育B.教育即生活

C.对生活的理解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

2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0

A.激励B.指导

C.评价D.指令

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丄BC三种心理内化形式。

A.道德内化B.知识内化

C.智力内化D.语言内化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0

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C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

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

5.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ABD。

A.积极地旁观B.给学生心理支持

C•知识传授D.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6.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ABCD。

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

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

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

7.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ABC。

D.缔造取向

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相互调适取向

8.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ABCD。

A.方向性B.转化性C.强度性D.多样性

9.

CD

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是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

B.

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AB

0

C模仿

D.奖惩

A.灌输B疏导

1.现代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2.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3.

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

1.目前理论界对教学的本质具有多种观点,您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2.

人们对现代德育存在诸如认知派、行为派和情感派等多种认识,请就此发表您的看法。

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

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

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2.C3.C4.C(P42)5.B6.B7.C(P138)8.A9.C(P183)10.C

二、多选题

1.ACD2.ABC3.ABC.4.ABC5.ABD6.ABCD(P164)7.ACD8.ABCD

9.CD(P268)10.AB

三、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是现代社会特有(专业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自我选择,使受教育者从原有的发

展水平向着一定的发展目标转化,并在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中,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分)

2.指构成教育体系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这里的教育

结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各级学校的比例构成、各类学校的比例构成、各级教育内部各类教育之间的比例构成、学校系科的专业设置以及学校的布局结构等。

(3分)

3.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3分)

4.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

促进其身心

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

(3分)

5.

使学生潜

(3分)

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方法。

四、简答题

1.1)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他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中对劳动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

2)教育对人的道德也有影响作用。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4)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评分标准:

答一个要点1分,两个要点2.5分,三个要点4分,四个要点5分

2.学生是主体性的人;学生是发展性的人;

学生是具有潜能的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P145)评分标准:

一个要点1分。

3.现代教育评价具有指导性;现代教育评价具有连续性;现代教育评价具有

广泛性和综合性;现代教育评价具有测量性。

评分标准:

答一个要点1分,两个要点2.5分,三个要点4分,四个要点5分

五、论述题

1.

课程即学问和学科;课程即书面的教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在回答此问题时,应该考虑如下要点与思路:

首先能列举出各主要观点的主要内容:

学计划;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5分)

(5分)

(5分)

其次,对各种观点的利弊进行分析;最后,形成自己言之有理的观点。

2.在回答此问题时,应该考虑如下要点与思路:

(P269)

应先简答陈述认知派、行为派和情感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启发,(8分)

进而从以下三方面论述:

(1)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整体;

(2)在德育中,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3)德育要以生活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应该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

(6

分)六、材料分析题

(1)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3分)

(2)课程设计取向多元化(3分)

(3)教师教授课程的过程既是一个领会专家设计的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在课堂

层次设计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两个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的过程。

(3分)

(4)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先后顺序和继先承后的行动过程,每一个过程中,都是课程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