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1+++++地球的宇宙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4562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2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1+++++地球的宇宙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1+++++地球的宇宙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1+++++地球的宇宙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1+++++地球的宇宙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1+++++地球的宇宙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1+++++地球的宇宙环.docx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1+++++地球的宇宙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1+++++地球的宇宙环.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1+++++地球的宇宙环.docx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1+++++地球的宇宙环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

一二单元的主要高考中心词、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高考中常考的地理规律有:

★经纬度变化规律

(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度,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

(包括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四季变化规律、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在对流层内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

★气压垂直变化规律(越往高气压越低)

★大气运动规律(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

★高考中常考的地理原理有: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

★热力环流原理

★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原理

★重要的高考中心词(一二单元范围)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分布和海拔、倾斜方向)

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地理特征;

分布特征。

气候特征:

气温的特点(冬季是寒冷还是低温,夏季是高温,还是凉爽,日较差和年较差。

四季的分布);

降水的特征(降水多少,时间(季节和年际)分配,类型);

气候分布、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成因

大气的运动规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热力环流)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副热带高压、亚洲低压(冰岛低压);副高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锋前、锋后)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

 

地球的宇宙环境

晨昏线问题

【学法指导】晨昏线问题的关键一是抓住晨昏线和经纬线的关系来研究,夹角和切点是重要的信息源;二是利用地球仪,让学生想象直射不同纬度时,昼半球经纬网的组成特点,要特别分析说明是南极点可见还是北极点可见;三是晨昏线上的信息变化要总结规律

晨昏线是光照图中点线面三要素之一,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借助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夜变昼的分界线是晨线(下图中AE);反之为昏线(下图中DA)。

含以下信息,如图

1、大圆

2、和太阳光线垂直

3、和赤道互相平分,DE为交点

晨赤交点E地方时6点,昏赤交点D地方时18点。

4、和经线有两种关系

(1)重合:

3月21日、9月23日

(2)相交:

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在〔0~23º26´〕之间,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极点的太阳高度(正午、子夜),和切点的纬度互余。

5、和纬线有三种关系

(1)太阳直射赤道时,和纬线互相平分

(2)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时,如右图

①纬线a和晨昏线相交,夜弧BAC说明昼长夜短,如图中为北极点,则B为日落点,C为日出点,

②纬线b和晨昏线相切,A为切点之一(另一切点在刚显出极夜的纬线圈上),刚出现极昼,纬度和直射点(F)的纬度互余,此时太阳高度为0º,地方时为0:

00;正午太阳高度(A1)等于2倍直射点纬度(例图中为46º52´),地方时为12:

00。

极昼极夜范围为切点和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

③纬线c和晨昏线相离,出现极昼,其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之和等于2倍直射点纬度

6、自东向西运动

7、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如图中的ABCDE)

8、晨昏线上的信息变化:

如图

(1)二分日时,晨昏线上的日出、日落时间处处相等

(2)夏至日时,晨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出地方时从0到12点,昏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落地方时从0到12点;晨昏线上从北到南昼越来越短

(3)冬至日时,晨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出地方时从12到0点,昏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落地方时从12到0点,晨昏线上从北到南昼越来越长

9.常见判读

 

时间问题

【学法指导】时间问题的计算一是始终放在时区椭圆图中去计算,以免出现东西方向的错误;二是三句话:

同经同时、经度差等于时间差、东加西减,三是日期的分析要始终抓0时日界线,四是日照图中晨赤交点和昏赤交点的时间(6和18点),北切点和南切点的时间(根据日期确定0或12点),五是要经常设计练习,练习跨大小月、跨2月的计算。

运动型时间计算关键是抓起点时刻两个地点的对应时间。

1、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1)地方时(同经同时)由于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即东早西晚。

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的地方时相同。

(2)时区的划分:

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

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东十二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一区~西十二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又称半时区,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

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

24小时。

如图

(3)区时:

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

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区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即为该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东早西晚)。

(4)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

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商化整数(小数4舍5入)

②求时区差:

方法:

用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断:

东加西减

③求区时:

已知一个地方的时区和区时,才能求已知地点的区时

2、日界线:

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

180度经线,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②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

3、时间计算试题的类型

(1)地方时的计算

原理:

用已知时间加减已知地与未知地的经度差对应的时间。

方法:

东加西减(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法,反之用减法)

(2)区时的计算

原理:

用已知时区的区时加减时区差

方法:

东加西减(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法,反之用减法)

(3)地方时与区时之间的互算

原理:

区时是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方法:

先找出所求或已知地的中央经线,计算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再求其他要求的地方时或区时。

(4)具体的时间计算题往往是图的形式展开,这需要注意找到时间计算的切入点:

①.依据晨昏线确定地方时

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且与赤道有两个关于地心对称的两个交点。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过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②.依据太阳直射点确定地方时

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之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24时)。

③.依据晨昏线、切点确定日期和时刻

如果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春分日)前后或9月23日(秋分日)前后,而且全球昼夜平分,晨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6时,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均为18时。

当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如果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全部为极昼时,这一天为6月22日(夏至日)前后,晨昏线与极圈相切的切点有南北两个,北切点为0时,南切点为12时;如果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全部为极夜时,则这一天为12月22日(冬至日)前后,晨昏线与极圈相切的切点也有南北两个,北切点为12时,南切点为0时。

④.依据展昏线计算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

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白天12小时,夜晚12小时;当晨昏线与经线斜交,计算昼长时,简单的公式为:

昼长=昼弧的度数/15°夜长=夜弧的度数/15°。

昼弧的度数的计算:

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的纬线圈,即从晨线与纬线圈的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的交点所跨的经度数。

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5)有关日界线的计算问题

.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

方法:

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

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

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

当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

当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

.时间计算涉及的日期变化

在时间计算中,过人为日界线(180°经线)才考虑。

方法是向东经过日界线时要减去一天,向西经过日界线时要加上一天。

过自然日界线时,向东加一天,向西减一天。

日期计算中涉及到两个日期所占比例时,抓住一个原则:

找到人为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以东,自然日界线以西的日期晚一天,即为旧的一天;人为日界线以西,自然日界线以东的日期早一天,即为新的一天。

(6)运动型时间计算

原理:

与地方时、区时计算相同。

方法:

找运动起点时到达地的对应地方时或区时再加运动时间。

如北京时间8月8日8点某人从四川绵阳起飞,经过13个小时后到达纽约,问到达地的区时?

先找运动起点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8日8点(四川绵阳运用的北京时间),东8区和西5区相差13个时区(向西计算),则起飞时纽约时间为8月8日8点减13个小时为起飞时纽约(西5区)时间,为8月7日19点,再加上飞行时间为13个小时,则到达地的区时8月8日8点。

(7).时间计算涉及的跨月、跨年问题

注意月份的大月、小月和润月(润年)。

上半年单月大,下半年双月大,为31天,上半年双月小,下半年单月小,为30天,其中每年都是2月平,平年28天,润年29天。

润年的计算方法是用年号除以4,能整除为润年,不能整除为平年。

润年366天,平年365天。

例:

(2006年重庆文综卷1-3题)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地时间2006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到达西雅图(西八区)。

(当地采用夏令时,即比区时提早1小时的时间),开始了为期12天的对美国等国的国事访问。

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A.4月18日1点50分B.4月18日18点50分

C.4月19日1点50分D.4月19日2点50分

2.此时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并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是()

A.20°W向东到2°30′EB.20°W向东到92°30′E

C.2°30′E向东到92°30′ED.92°30′E向东到160°E

3.访问期间(4月18---4月30)()

A、曾母暗沙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B、高雄正午日影由长变短

C、夏威夷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D、西雅图正午日影由短变长

【解析】1、西雅图(西八区)夏令时间2006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

区时为9时50分,按图中方向计算时区差为8,向西计算减,为1点50分;向西过180º日界线加一天,为4月19日1点50分.第2题、西雅图区时为9时50分,向西:

到180º;向东的范围:

时间差:

18时-9时50分=8时10分,经度范围差122°30´,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2°30´E向西到180º,位于东半球的范围为20°W向东到2°30′E。

如图。

第3题、访问期间,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向北移动,高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日影由长变短。

曾母暗沙4°N,4月18日直射7°N左右,曾母暗沙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正午日影为短-长变化;夏威夷、西雅图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正午日影为长-短变化

【答案】1、C2、A3、B

地球的运动规律

【学法指导】专题重点训练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太阳的视运动。

复习时建议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清时间和空间两个变化,运用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知识复习太阳的视运动.

综合分析中:

抓四类点:

直射点、切点、极点、晨赤交点和昏赤交点;

找晨昏线;确定极昼和极夜区域、昼半球和夜半球。

研究高考发现,分析讨论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

本讲内容学生一定要精读课本,充分利用第一段话,学习时,始终抓住第一句话,太阳辐射能量的因时因地变化,它是本讲内容的核心:

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太阳的视运动都要讨论因时因地的变化。

为第二单元气候的分析建立基础,并能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中国夏季普遍高温,而冬季南北温差大要从太阳辐射的两个方面(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来分析说明。

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

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H1,H2,H3分别表示研究点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H4为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①赤道地区:

由图1可以看出,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H2)达最大值90°,二至日正午太阳度(H1和H3)达最小值。

以春分日为起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②.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由图2可以看出,H4大于H1和H2又大于H3,在夏至日前后P地各有一次直射,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H4),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H3)。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③.北回归线地区:

由图3可以看出,H1>H2>H3。

夏至日达最大值(H1),冬至日达最小值(H3)。

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

④.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由图4可以看出,H1>H2>H3。

夏至日达最大值(H1),冬至日达最小值(H3)。

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

⑤.北极圈地区:

由图5可以看出,H1>H2。

夏至日达最大值(H1),冬至日达最小值等于0。

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

⑥.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的地区:

由图6可以看出,H1>H2。

夏至日达最大值(H1),冬至日达最小值等于0。

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前(等于0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

⑦.北极点地区:

由图7可以看出,北极点地区春分到秋分出现极昼,太阳高度为一定值,夏至日等于23º26´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时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日时达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

⑶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①极点地区:

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为一定值,如图曲线f,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非极点地区:

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有变化的,地方时12点时太阳高度最大,注意三个地区。

③切点-极点之间地区(有极昼现象)如图曲线e,0点日出、24点日落,出现极昼,最小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之和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④切点地区(极昼圈上)如图甲曲线d,0点日出、24点日落,刚出现极昼,正午太阳高度等于2倍直射点的纬度。

直射点地区(昼长夜短)如图甲曲线a,6点前日出,18后日落,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º

⑤赤道地区(昼夜等长)如图甲曲线b,6点日出,18日落,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º-Φ直射点。

⑥非直射点半球地区(昼短夜长)如图甲曲线c,6点后日出,18前日落

⑦全球范围如图乙,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全球太阳高度呈同心圆分布。

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图中的ABOE在直射经线上),地方时是12点,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途中AB相差30°,则纬度差为30°);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图中的赤道和晨昏线一定始终互相平分),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MO两点太阳高度差30°小于MO两点的经度差)。

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15°N),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

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图乙中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中D点),图上没有南极点;图中的最北点C最南点E在一组经线圈上。

例1、下图中,(a)图阴影表示黑夜,(b)图是(a)图所示日期“巴黎(东一区)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图”。

据此回答4-5题。

4: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º26′N120º0EB.23º26′N120ºW

C.23º26′S60ºWD.23º26′N60ºW

5.在图(a)所示时刻,我国一旅行团抵达巴黎,此时()

A.必须穿防寒冬衣B.太阳位于西南地平线以上

C.太阳位于东南地平线以上D.气温开始升高

【解析】4题,根据巴黎昼长夜短,可知左图中的极昼区域为北极点,极夜区域为南极点,120ºE为子夜经线,可知60ºW为直射经线。

5题在图(a)所示时刻,北京时间为0点,巴黎为东一区,则巴黎时间为夏季某日下午19点,旅行团抵达巴黎时,气温应开始降低,太阳在下午7点钟方位,位于西南地平线以上。

图解如下(图中的6点和18点方位讨论太过复杂(敬请方家指正),也可以通过排除法,下午的太阳不可能在东侧而选出B答案)

【答案】:

4D5B

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法指导】要精心分析教材。

学生精读课本,结合学校所在地,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去归纳总结,建议充分利用手绘地球光照图,分5个图(春分、5.1节、夏至、教师节、冬至)作图归纳北半球某地(学校所在地)的昼夜变化,并比较低中高纬度地带的昼夜变化率的大小,分析昼夜长短计算的基本规律(昼弧所跨的圆心角对应得时间长短),充分利用教材上20ºN、40ºN、60ºN的昼长分别为:

13h13´、14h51´、18h29´的规律,讨论分析:

随纬度的增加,昼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的特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利用昼夜弧长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2)利用日出日落的时间来计算

(3)同纬同长

(4)赤道昼长12小时,极昼、极夜的长度

(5)6月22日:

20ºN、40ºN、60ºN的昼长分别为:

13h13´、14h51´、18h29´

例4(2008年全国卷II)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1-3题

1.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66°N、40°N、40°S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D.66.5°S、66°S、0°、40°N

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01

【解析】1-2题:

①②③三地的变化规律是:

昼长小于12小时,且昼长在不断的增加,④地的变化规律是昼长大于12小时,且昼长在不断的减少,题干中ab两月在上半年a月早于b月,①②③在北半球(昼长不断的增加);④在南半球(昼长减少)。

①②③的昼长均小于12小时,①的昼夜变化最大③地最小,所以,从①到③,纬度越来越低.ab月依次应是1、2月,3月份三地昼长应大于12小时。

3题①地在a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约3小时,①地在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b约5小时,所以0

【答案】1A2D3A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人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一种相对运动.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

地平圈:

从观测者四周水平方向望去,天地相交的圆.是观测者位置地平坐标系统的赤道.不同位置的观测者地平圈不同.极点上的地平圈与赤道圈平行,赤道上的地平圈与赤道圈垂直.某一纬度上地平圈与赤道圈相交,交角为90度-纬度.

周日平行圈:

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观测者看到天体于一恒星日内在天球上自东向西绕天轴 (地轴无限延伸)旋转,沿着与赤道平行的小圆转过一周。

这个圆称为天体的周日平行圈。

这种直观的运动称为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周日视运动是一切天体最显著的视运动。

1、太阳照射方向和日影的方向

(1)、正午太阳照射方向和日影方向的年变化

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一年中(有光照情况下),正午太阳最高总在正南,正午日影朝正北.(北影)

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一年中(有光照情况下),正午太阳最高总在正北,正午日影朝正南.(南影)

③.回归线之间:

正午日影6月22日朝正南,12月22日朝正北

④.北极点日影总朝正南(南影),南极点日影总朝正北(北影).

分析关键:

正午日影方向的年变化关键是抓住直射点的位置,直射点以北的地区为北影,直射点以南的地区为南影

(2)、日出日落时太阳照射方向和日影方向的年变化

①.直射在北半球时日出东北影朝西南日落西北影朝东南

②.直射在南半球时日出东南影朝西北日落西南影朝东北

③.直射在赤道上时日出正东影朝正西日落正西影朝正东

N

(3)、太阳照射方向和日影方向的日变化

把正午的日影方向、日出日落方向结合起来描述。

2、太阳视运动轨迹(三种情况、六个区域)

三种情况:

直射赤道、北半球、南半球这。

六个区域:

赤道、直射点与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圈之间(为了方便,以下简称极昼圈,反之简称极夜圈)、直射点与极夜圈之间、极昼圈、极昼圈与极点之间、极点。

(1)太阳直射赤道时

此时除了南北极点外,全球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基本一样,差别在于正午时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

具体分析如下图:

图6中曲线L1-L3就是太阳视运动日轨迹:

除南北极点的任何地方,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曲线L1代表赤道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正午时太阳在头顶,太阳高度角为90度,在图7中为曲线H1;曲线L2代表赤道与南极点之间纬线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正午时太阳在正北,太阳高度角小于90度;曲线L3代表赤道与北极点之间纬线上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正午时太阳在正南,太阳高度角小于90度。

此时南北极点太阳始终位于地平线上,太阳高度角一直为零。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赤道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如曲线L1,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直射点与极昼圈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曲线L3,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直射点与极夜圈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曲线L2,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极昼圈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如曲线L5;极昼圈与极点之间太阳视运动轨迹如曲线L4;极点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为一个点,始终位于正南方的高空,几乎没有起落的变化,如直线H4。

(3)太阳直射南半球(情况与太阳直射北半球类似)

太阳视运动图中判读技巧

1、地平圈方位的判读

通过太阳的升落先判断东西方向,通过正午太阳在天顶的南北方位来判读南北方向。

2、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时太阳所在位置(即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与观测点之间的连线,和南北向连线的夹角,即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取锐角或直角)。

3、昼夜长短的判读

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以上弧长表示昼长:

优弧表示昼长夜短;劣弧表示昼短夜长;轨迹圆心为观测点表示昼夜平分;完整的圆表示出现极昼。

4、太阳方位和影子方位及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