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应用场景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540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docx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线应用场景建议.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docx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

天线应用场景建议

基站天线可以按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和归纳,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有利于给出清晰简洁的选型说明,并提供优先的选型推荐指导,特采用以下分类方式:

定向双极化基站天线

定向单极化基站天线

全向基站天线

双频双极化基站天线

波束电调基站天线

波瓣赋形基站天线

上述每一类天线可以包含不同的频段、不同的增益、不同的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不同的预置波束下倾角。

其中各类之间的描述也可能存在部分的重叠,比如,前4类中波束下倾可以是采用机械下倾方式、也可以是采用预置电下倾方式,它们和第5类波束电调基站天线将作一描述比较;类似地,波瓣赋形基站天线是对常规(非波瓣赋形)基站天线的进一步描述。

以下分别叙述其选型推荐:

A.1定向双极化基站天线

定向双极化基站天线优先推荐在多径反射复杂的场景下使用,主要是含有较多或较复杂的建筑物的环境,如城镇、市区;发达的村镇、工业区等。

在这些场景下,复杂的多径反射使电磁波的极化发生了不可预测的变化,于是相对于垂直极化的空间分集天线来说,采用±45°的极化分集天线不但没有理论上的3dB极化失配损失,甚至可获得更好的分集增益。

同时,极化分集天线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且选址和安装较空间分集天线更为简单。

在话务量较多的市区,推荐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天线。

简单的应用尽量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预置4°或双极化65度15dBi预置8°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3°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机械调倾角、6°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预置4°加机械调倾角2°、12°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预置8°加机械调倾角4°等。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对于高话务量场合,基站密集,覆盖半径较小,下倾角较大,比如5°~10°;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反之,中等话务量场合,站址间距适中,覆盖半径较大,下倾角则较小,比如3°~6°;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此类天线不推荐采用15°以上的下倾角,因为太大的下倾角在双极化场合的覆盖区域畸变和极化畸变较为严重,此时,推荐采用连续电调天线,后文叙述。

在话务量中等的市区,推荐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天线。

简单的应用尽量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预置2°或双极化65度17.5dBi预置4°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1°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机械调倾角、3°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预置2°加机械调倾角1°、6°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预置4°加机械调倾角2°等。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对于偏高话务量场合,基站较密集,覆盖半径较小,下倾角较大,比如3°~5°;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反之,偏低话务量场合,站址间距较大,覆盖半径也较大,下倾角则较小,比如1°~3°;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此类天线不推荐采用8°以上的下倾角,因为太大的下倾角在双极化场合的覆盖区域畸变和极化畸变较为严重,此时,推荐采用连续电调天线,后文叙述。

在某些话务量偏低的农村或市郊,多径并不复杂,考虑到可能的架设困难或性价比等因素,推荐可采用双极化90度16.5dBi天线。

简单的应用尽量采用双极化90度16.5dBi预置2°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3°下倾可以采用双极化90度16.5dBi预置2°加机械调倾角1°等。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对于偏高话务量场合,基站较密集,覆盖半径较小,下倾角较大,比如3°~5°;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反之,偏低话务量场合,站址间距较大,覆盖半径也较大,下倾角则较小,比如1°~3°;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水平面波束宽度为30度的双极化30度20dBi、双极化30度17.5dBi天线可以应用于一些特殊场景,比如:

双极化30度17.5dBi天线可以用于覆盖公路和铁路等场景,它不但可以通过较高的增益来覆盖较远的距离,同时较窄的水平面波束宽度对原有的网络带来的干扰也较小;双极化30度20dBi天线可以用于覆盖几千米以外的一个特殊区域,如风景点、海岛等。

这些应用通常不需要作波束下倾,但当架设高度很高,比如山顶或50米以上的铁塔等场合,则可以考虑作1°~2°的机械下倾。

以上双极化天线适用于900MHz、1800MHz情况。

A.2定向单极化基站天线

定向单极化基站天线采用空间分集接收的工作方式,在几乎所有场合都能获得良好应用,但由于性价比不如采用极化分集的双极化天线,且选址和安装都比极化分集天线复杂,因此,在双极化天线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场合,才考虑采用空间分集接收的定向单极化基站天线。

在农村或市郊的大多数场合,由于话务量较低,同时多径分量并不复杂,推荐采用单极化90度16.5dBi天线。

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空间分集增益,同时,90度的波束宽度也保证了三个扇区之间的更好衔接而不出现盲区或重叠太多。

简单的应用尽量采用单极化90度16.5dBi预置2°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1°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90度16.5dBi机械调倾角、3°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90度16.5dBi预置2°加机械调倾角1°。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由于话务量普遍偏低,覆盖半径较大,下倾角一般较小,在0°~3°之间;3°出现在架设高度较高的情况下。

在农村或市郊的某些场合,其话务量虽然较低,但多径分量却较复杂,这时推荐采用单极化65度17.5dBi天线。

这样,在获得较好的空间分集增益的同时,其65度的波束宽度保证了三个扇区之间的更好衔接而不出现太多的相互重叠。

简单的应用尽量采用单极化65度17.5dBi预置2°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1°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65度17.5dBi机械调倾角、3°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65度17.5dBi预置2°加机械调倾角1°。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由于话务量普遍偏低,覆盖半径较大,下倾角一般较小,在0°~3°之间;3°出现在架设高度较高的情况下。

在农村或市郊的某些场合,不但话务量较低,同时并不需要对水平面360°进行全方位覆盖,这时,推荐采用单极化105度15.5dBi天线或单极化120度14.5dBi天线,实现大约120°~180°方位覆盖。

简单的应用中尽量采用下倾角为预置2°的天线,其它下倾角可以采用机械调倾角和预置电调结合的方式。

如1°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105度15.5dBi天线或单极化120度14.5dBi机械调倾角、3°下倾可以采用单极化105度15.5dBi预置2°天线或单极化120度14.5dBi预置2°天线加机械调倾角1°。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由于话务量普遍偏低,覆盖半径较大,下倾角一般较小,在0°~3°之间;3°出现在架设高度较高的情况下。

A.3全向基站天线

在农村或郊野的某些场合,由于话务量极低,同时又需要作移动通信覆盖,为了降低覆盖成本,推荐采用全向11dBi天线。

通常可以采用全向11dBi预置3°的天线,对于架设高度过高,比如山顶、高塔等个别场合,也可考虑采用全向11dBi预置5°天线,对于架设高度很矮,比如农村的房顶等个别场合,也可考虑采用无波束下倾的全向11dBi天线。

A.4双频双极化基站天线

双频双极化可以解决某些选址困难,通常用于城市繁华地段,话务量较大且覆盖范围较难平衡的区域,或者容易产生同频干扰的区域。

多数情况下采用双频双极化900/1800M65°&60°15&17dBi天线能够胜任。

由于双频双极化在二个波段上的增益不同,垂直面的波束宽度也不同,同时,为抗干扰等需要,彼此所覆盖的区域也有可能不完全重叠,因此,双频双极化在二个波段上可能需要不同的下倾角。

如此,仅仅采用机械下倾的方式是不够的,至少需要附加不同的波束电下倾方式,其下倾角的选择可参照单频双极化的情况。

对于双频双极化天线,最好采用波束连续电调的天线,这样才能在实际场合下灵活应用,具体将在下一节描述。

A.5波束电调基站天线

在城镇繁华区域,不但多径反射复杂,而且频率复用规划的站址相互制约、相互干扰严重。

还有,某些场景的话务量变化复杂,比如一天中白天和夜晚的话务量来自不同的局部区域,或者平时和节假日的话务量来自不同的局部区域等等。

要平衡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较好办法是采用波束电调基站天线。

波束连续电调基站天线可以灵活和快速地改变波束的指向,从而可以根据覆盖效果的变化或者路测场强等手段最优地设置出波束的下倾角度;或者,可以找出在不同时段所需要的不同的最优下倾角度,然后在网管软件中定时预约和设置这些角度。

在话务量较多的市区,推荐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电调0-14°天线。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对于高话务量场合,基站密集,覆盖半径较小,下倾角较大,比如5°~10°;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反之,中等话务量场合,站址间距适中,覆盖半径较大,下倾角则较小,比如3°~6°;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下倾角度超过14°时,可以采用机械下倾角予以配合。

加大下倾角,有利于减小同频干扰,减小下倾角,有利于增加覆盖范围和优化覆盖区域的场强均匀度。

对于不同时段话务量的变化,需要控制软件的预约定时设置,比如,大角度对应的近距离区域可能是政府机构,上班时间话务量大;小角度对应的远距离区域可能是机关宿舍,下班时间话务量大。

在话务量中等的市区,推荐采用双极化65度17.5dBi电调0-7°天线。

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对于偏高话务量场合,基站较密集,覆盖半径较小,下倾角较大,比如3°~6°;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反之,偏低话务量场合,站址间距适中,覆盖半径较大,下倾角则较小,比如2°~4°;架设高度越高,下倾角将相应增大。

下倾角度超过7°时,可以采用机械下倾角予以配合。

加大下倾角,有利于减小同频干扰,减小下倾角,有利于增加覆盖范围和优化覆盖区域的场强均匀度。

对于不同时段话务量的变化,需要控制软件的预约定时设置,这种情况与双极化65度15dBi电调0-14°天线类似。

对于1800MHz情况,分别采用双极化65度15dBi电调0-16°和双极化65度17.5dBi电调0-8°,与上述900MHz情况类似。

对于双频双极化900/1800M65°&60°17&18dBi电调0-8°&0-7°天线,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单频段的功能,同时,两个频段上的电调下倾角度是任意的不相关设置,因此可以灵活应用于实际的场景。

比如900MHz可以设置较大的下倾角,以覆盖近距离为主,同时避免了产生同频干扰;1800MHz可以设置较小的下倾角,以覆盖远距离为主,以便在不产生同频干扰的同时吸收其它的话务量。

A.6波瓣赋形基站天线

原则上,上述常规的基站天线都可以设计成具有波瓣赋形功能的天线,即:

对垂直面方向图上侧副瓣进行抑制,对下侧零点进行填充。

如此在出现大的波束下倾角时,由于上侧副瓣进行了抑制,同频干扰也降到了最低;而在站址下方近距离范围内,由于对方向图下侧零点进行了填充,有可能出现的盲区也得到了避免。

通常,对于垂直波束宽度达到14°的基站天线,在高话务量区域可能出现大的下倾角,因此需要对垂直面方向图上侧副瓣进行抑制,以降低同频干扰;而方向图下侧零点由于垂直面波束宽度较大,因此出现的距离很近,而近距离的多径通常是复杂的,且考虑到近距离的小空间损耗等因素,其方向图下侧零点产生的盲区并不明显,因此该类方向图下侧零点填充并不重要。

而对于垂直波束宽度小于14°的基站天线,则既需要对垂直面方向图上侧副瓣进行抑制,以降低同频干扰;同时方向图下侧零点由于垂直面波束宽度较小,因此出现的距离可能不是很近,其方向图下侧零点有可能产生明显的盲区,因此该类方向图下侧零点填充同样重要。

综合上述,具有波瓣赋形功能天线的选择在特定的场景下可以更好地抑制同频干扰和优化服务区的覆盖。

3G天线的特点与应用展望

3G网络的主要体制有W-CDMA、CDMA2000、TD-SCDMA。

其中TD-SCDMA所采用的基站天线的标准配置为板状的定向智能天线和环状的全向智能天线,此处暂不讨论。

3G中W-CDMA(CDMA2000也一样)在初期应用所采取的基站天线将与2G的GSM网络一样,都是频分双工的方式,所不同的是频段提高到1920~2170MHz范围。

天线种类同样包括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空间分集和极化分集、不同的增益选择、不同的半功率波束宽度(主要是65度和90度)选择。

因此这些形式的基站天线的基本应用场景可以参照上述附录A的描述。

除此以外,我们应该考虑到建设3G网络的特点:

首先,2G网络以语音通信为主,而3G网络则考虑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并重。

未来,随着发展和需求的深化,数据通信可能会越来越重要,比如,大容量的多媒体数据通信和视频数据通信,相信在2008年奥运会将有火爆的需求。

而需求一旦启动并为大众所接受后(正如目前短信已被接受一样),大容量的视频增殖业务将被普及、扩展和固定下来。

这些大容量的高速率数据通信往往发生在下行链路,应公众请求而下载。

目前在2G下行链路中采用单一天线发射方式,连普通的分集技术都未采用,显然难以适应高速数据通信的需求。

3G解决这一需求的出路在于采用多进多出(MIMO)的基站天线形式,在下行链路中采用多天线发射分集。

如此,可以将大容量的数据分拆为多个分组小数据包,并联合3G中CDMA的空时编码技术,同步正交地将多个矩阵排列的分组小数据包通过多个发射分集天线并行下传,从而实现大容量数据通信。

MIMO基站天线也可以称为智能天线,是可选的3G推荐方案,相信要等到3G应用的中期阶段才能进入实用,此处暂不深入讨论。

其次,3G网络注重数据通信,数据通信不但容量大,而且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能是多变的,这就要求网络覆盖的不断跟踪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使用效率。

如此,相对2G网络来说,3G网络优化的任务更为艰巨,需要较为普遍地采用波束连续可调的电下倾天线,以及这些天线的垂直面方向图需要普遍地采用波瓣赋形技术,实现上侧副瓣的抑制和下侧零点的填充,以获得更可靠的数据通信质量。

最后,作为移动通信的运营商,在2G网络GSM应用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对于2G到3G的过渡以及3G组网规划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3G网络的建设中,既要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同时,更必须考虑到2G网络的存在并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多快好省地组建3G网络。

如此,3G网络(尤其是W-CDMA系统)中基站天线应用的规划和优化,根据从普遍到特殊、从常规到复杂的方案和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3G独立选址和组网方式;

2、3G与2G共站址方式;

3、共站址、共天线方式;

4、共站址、共天线、共馈线方式;

5、隐蔽天线方式;

6、天馈、塔放共隐蔽技术一体化方式;

7、电调波束下倾技术;

8、波瓣赋形技术。

以上各种方案和技术都有其相应的优点和缺点,因此,3G不同的场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地规划和优选具体的方案,如此,可以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和最高的性价比,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可以回避在网络规划中难以平衡和解决的技术以外的诸多矛盾和困难。

以下对上述各项方案和技术进一步作简要的分析和描述,指出其优点和缺点,并提出优选建议。

1、3G独立选址和组网方案

独立选址和组网的定义为:

不考虑2G现有网络的存在,重新规划和构建3G网络的基站天线站址。

显然,2G中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一些不足的缺点在重建中则可以避免,同时可根据目前最新的移动用户分布情况来规划新的站址分布。

此时,2G中关于全向/定向天线的选择、空间/极化分集的选择、不同增益的选择、不同半功率波束宽度的选择等各种可行的方案都可供参考和采用。

优点在于:

不需要平衡任何已有的折衷,可以按最佳规划考虑。

缺点在于:

这样一种理想化方案是难以完整实施的,且全面重建网络的成本最高。

建议:

在2G尚未覆盖、或者2G覆盖效果不佳的地方正可乘此机会组建3G网络,推荐采用此方案。

其余情况,一律不作此推荐。

2、3G与2G共站址方案

共站址方案的定义是:

2G/3G基站天线在同一站址,但各自具有独立的天线。

比如,在楼顶上安装时,可以在原有天线附近增设多个抱杆,用于3G天线架设;又比如,在铁塔安装时,可以在原有天线的水平方向附近或者在垂直方向不同的高度上增设多个抱杆,用于3G天线架设。

优点在于:

考虑到2G现有网络的存在,共站址方案则可以充分利用原来的站址资源,消化选址困难。

同时也借鉴原来站址在2G上的有效资源,比如,原来网络优化中的路测数据、覆盖效果;OMC统计中的用户数据、动态话务量、故障分析等等。

如此,多数情况甚至可以不经网络规划的试验运行就直接进入网络规划阶段,对于节省投资、提高运维效率、缩短试运行周期、先机抢占潜在客户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缺点在于:

没有节省任何天线、馈线、抱杆等设备,性价比优势没有充分体现。

同时,不少现有站址并无足够空间或者存在其它原因不允许提供空间来构建额外的抱杆用于架设天线。

建议:

采用此方案的地方:

在下面将讨论的几种采用2G/3G双频段共用天线方案中会产生相互干扰且无法融合的某些场景。

3、共站址、共天线方案

此处共站址、共天线方案的定义是:

2G/3G基站天线在同一站址,同时采用共用的双频段或多频段天线。

比如,GSM900MHz/1800MHz/3G三频共用天线、GSM900MHz/3G双频共用天线、GSM900MHz/1800MHz双频共用天线、GSM1800MHz/3G双频共用天线等。

此处的多频段共用天线的每一个频段都有独立的同轴馈线接口通过电缆连接至机房。

优点在于:

在上述共站址方案优点的基础上,采用共天线进一步消化选址困难,消化多抱杆安装矛盾。

同时大量节约天线数量、安装硬件成本、安装人工费用。

并简化站点布局和美化站点外观。

另外,在多频段共用天线的电气指标设计合理和达标的前提下,更可以降低同一站址上多个独立天线由于不合理安装或者由于空间局限而无法满足合理安装所带来的相互干扰。

缺点在于:

当两个波段的覆盖范围不同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波束下倾角,如此最好采用波束连续下倾的电调天线,即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有所增加。

当水平方向覆盖范围有较大差别时,此方案不能彼此兼顾,但这种情况应该很少出现。

另外,必需控制多频段共用天线的多个频段之间电气指标要求,包括相互之间的隔离度以及有可能出现的互调干扰。

建议:

只要条件许可,建议优先采用此方案,除非潜在地有上述缺点存在。

4、共站址、共天线、共馈线方案

此处共站址、共天线、共馈线方案的定义是:

在上述第3点的基础上,2G/3G频段为一副多频段天线,比如,GSM900MHz/1800MHz/3G三频天线、GSM900MHz/3G双频天线、GSM900MHz/1800MHz双频天线、GSM1800MHz/3G双频天线等,其多个频段之间采用同一个共用的同轴馈线接口并通过共用的电缆连接至机房。

优点在于:

在上述第3点方案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节省了同轴馈线电缆,降低了成本,也简化了安装费用。

缺点在于:

在上述第3点方案缺点的基础上,其天线罩内部需要增加多频段的合路器,同时机房也需要相应地增加多频段的分路器将信号传输至相应的基站系统,如此,将额外增加一定的成本,并且相对地由于合路器引入一定的插入损耗,使系统增益有所下降,通常将有0.6~1.0dB的链路损耗。

建议:

在乎第4点的额外优点则采用本方案――共站址、共天线、共馈线方案;在乎第4点的额外缺点则采用第3点方案――共站址、共天线方案。

5、隐蔽天线方案

上述共站址、共天线以及共馈线方案是为了解决选址中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

由于公众的心理因素、自我保护意识、政府倡导的环境美化观念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场景不适合直接安装基站天线,包括单频段的和多频段的基站天线。

于是,具有一定隐蔽甚至美化环境效果的天线大行其道,这显然是基站天线规划和应用的发展方向之一。

优点在于:

不言而喻,美化环境,缓解矛盾。

在隐蔽体(或具有特殊外形的天线罩)内,可以采用上述普通的单频段基站天线,也可以采用多频段基站天线。

缺点在于:

特殊外形的天线罩内的基站天线在方位和俯仰面的角度调整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的局限,这与设计有关,也与追求的隐蔽和美化效果有关,需要折衷权衡。

另外,特殊外形的天线罩有可能带来额外的插入损耗,但也可以通过个性化设计予以解决,比如,去除原有的天线罩,直接将辐射天线安装于特殊外形的天线罩内。

建议:

在乎本优点的场景推荐采用隐蔽天线。

6、天馈、塔放共隐蔽技术一体化方案

为上述第3或第4与第5方案的合成,并可选择增加塔放,形成一体化集成的塔顶天馈解决方案。

可以是单频段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是多频段的解决方案。

优点在于:

是上述第3或第4与第5方案的优点的合成。

同时由于一体化技术的采用,包括硬件和安装及维护的费用在内的总体成本得到降低,且插入损耗等性能等得到优化。

最终的整体美化效果改善。

缺点在于:

是上述第3或第4与第5方案的缺点的合成,总体来说,可选的外观种类有一定局限,内部的天馈系统的调整的自由度也有一定局限。

建议:

需要采用塔放的场景、需要追求隐蔽或美化效果的场景优先推荐此方案,其余情况根据其优、缺点灵活选择。

7、电调波束下倾技术

波束连续下倾的电调基站天线在2G网络中有所应用,但比例极低。

在已有2G网络中,主要是话音通信,网络覆盖调整的情况并不频繁。

但在某些场景中由于话务量变化复杂、且周围基站之间的干扰不易排除、多径干扰引起的覆盖效果变化等等,在采用波束连续下倾的电调基站天线进行网络优化后往往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在3G网络中,话音通信和高容量的数据通信并重,用户数的变化和传输容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网络覆盖效果和覆盖区域的变化,同时3G的CDMA体制中体现出来的“呼吸”效应需要通过功率控制来调整覆盖范围,相应地也需要调整波束的下倾角度来辅助其优化过程。

如此波束下倾的调整在3G中变得经常和频繁,因此,对于3G网络,尤其是“热闹”和复杂的场景中,采用波束连续下倾的电调基站天线变得十分必要和有效。

优点:

如上所述。

缺点:

波束连续下倾的电调基站天线比常规天线复杂化、可靠性相对降低;同时成本有所上升、并附加有一定的增益损耗。

建议:

在3G网络中积极采用电调波束下倾技术。

8、波瓣赋形技术

波瓣赋形技术的基站天线包括垂直面方向图的上侧副瓣抑制和下侧零点填充。

这对降低同频干扰和优化覆盖盲区是行之有效的。

采用波瓣赋形技术的基站天线在2G网络中也有所应用,但比例不高。

原因在于:

首先是波瓣赋形关键技术的掌握和在产品设计中的高效率应用,没有高效率的设计技术手段则难以在短期内在整个天线系列中完成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其次,2G网络主要是话音通信,同频干扰和盲区所带来的掉话情况尚不十分明显,对采用波瓣赋形技术的基站天线的应用也未显出十分的迫切性。

在3G网络中,话音通信和高容量的数据通信并重,对于高容量的数据通信来说,同频干扰和盲区很难保证其通信过程的正常和持续完成。

显然,采用波瓣赋形技术的基站天线变得十分必要和有效。

优点:

如上所述。

缺点:

波瓣赋形技术的基站天线比同类常规天线增益有所降低,通常降低0.5dB左右。

建议:

在3G网络中积极采用波瓣赋形技术的基站天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