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3899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docx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docx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三明九中政治组虞芳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

共分为两课:

第六课—一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其中第六课包括两个框题: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本课为第六课的第二框题,分为三目。

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入手,提出课堂探究,然后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角度论证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与其之间的关系;第三目分析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论证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政治课程的教学强调时政性,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不仅如此,我认为,在文化生活的课程教学中,我们更多要注重的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学习体验,领略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韵味。

本课知识点较多,但是简单易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结合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教学,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探讨兴趣。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播放的北京奥运会入场式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情感上引入课程教学。

三、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理念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就本课而言,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真正作到从情感上和知识上让学生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课前下发了学案导学(这也是我们三明九中成功教育的一个特色),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从旁加以引导。

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总结出相关知识点。

另外,新课标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面教育。

为此,在课程过程中,通过事例、思考、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引导提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了解民族文化的融合,体会文化力在促进综合国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识记:

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

理解: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体会中华文明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更深层次理解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相互交融。

教学难点: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播放08奥运会开幕式视频短片;

[设计说明]

奥运会开幕式的导入新鲜直观,让学生从心理上对本课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一个情感把握,从多个方面体会领悟博大厚重的中华文化。

并通过这个视频的解说,联系上一框题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学情预设]

观看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视频解说,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学生通过预习和观看,能够得出本课的主题:

“博大精深”。

一、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文学艺术:

[教学设计]

1、展示图片: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你喜欢哪部作品?

用一句话介绍你所喜欢的人物,让大家猜猜看。

2、课前收集:

中国形象的“出口”;

[设计说明]

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得出文学艺术的作用:

欣赏的文学作品各不相同,从中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用一句话介绍人物,体现文学艺术的特色:

独特的语言魅力,通过对人物的描述,勾勒出其性格特点,体现中华文学艺术风格鲜明独特。

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

课前的小收集运用了课后时间,通过学生自主收集、调查,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通过收集,让学生体会,中国的古典故事及文化在世界领域内的重要地位。

[学情预设]

这个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且设置的问题如四大名著、动画形象,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调动上课情绪。

通过学生回答归纳出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预计在此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2、科学技术:

[教学设计]

1、图片展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回顾其对世界科技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2、知识链接:

介绍关于其他科技的具有代表性信息,展示图片和表格,稍加分析。

[设计说明]

这个部分的知识点也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图片、讨论,学生课前预习的形式,回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扩展知识点,让学生领会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学情预设]

本环节的知识点要联系文学技术一同理解,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独特性,在这点上要提醒学生注意提高:

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联系之前学习知识点:

文化要继承、发展、创新。

第一目设计理念:

这个部分内容涉及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个方面,内容浅显易懂,主要以学生课前收集材料,课堂互动为主。

教师起一个从旁辅助、点拨作用。

(略讲)

[教学设计]

展示苏州园林艺术图片

[设计说明]

这里打出苏州园林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建筑艺术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起一个承上启下作用。

苏州园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的独特艺术魅力,它自然的美态让人惊叹,而广博的中华大地上,让人惊叹的建筑艺术不止其一项,其他地区的不同建筑风格也有其独特的风貌,自然衔接下一目内容:

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又一方面。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性)

[教学设计]

对比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

[设计说明]

得出中华文化地域性的特点及其成因:

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吴越文化体现出明显的水乡特征,而滇黔文化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二者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

[探究活动]

谈一谈:

我的家乡有什么特色文化?

(大田的文化特色)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地区文化特色,体会家乡文化的独特性(与材料两种文化的不同),从情感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目设计理念:

对比家乡文化与两种区域文化的不同,寻找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不是最终目的,在这里,教师需点拨学生深化知识点:

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体现和谐)。

说明不同区域的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另一方面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教学设计]

回顾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区别,滇黔文化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它是云贵地区,那么它的文化除了体现地域性外,还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

[设计说明]

教师利用已解决知识,自然进行过渡,点到即可。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教学设计]

1、展示少数民族创造的石窟雕刻艺术,语言文字等;

2、图片展示少数民族舞蹈,体会民族文化的特点;

[设计说明]

图片展示分别从民族雕刻艺术、语言文字方面展现了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直观体现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

感受“中华文化体现多种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部分比较直观浅显,要求学生体会理解即可。

[探究活动]

列举日常生活中能体现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融合的方方面面。

[设计说明]

探究活动的设置旨在让学生领会民族的融合、交流,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合作中体会:

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征。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人民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今天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恰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三目设计理念:

本目知识是整课的重点和升华,在这里,教师需点拨学生深化知识点:

民族文化的融合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还体现在科学技术的交流合作中。

[板书设计]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域性)

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成因、关系和表现;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3)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4)意义

教学点评:

专题复习课,剖析深刻,材料新颖,课件环节设计一环扣一环,从经济,政治,哲学,文化四个角度深刻分析此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创设新颖贴近高考;教师语言清晰,课堂预设和谐,师生互动激烈,收效甚大。

上课思路清晰,课件内容丰富,师生互动非常热烈。

胡老师表达幽默,语言生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值得我们学习。

面对学生第一轮高考复习,旧饭新炒,必须让学生知道高考如何针对这一知识点出题,胡雪辉老师抓住高考出题趋势把这一知识点详细展现给学生,从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扎实,教师语言流畅。

这是一堂高三专题复习课,改革开放30周年时新中国成就的一番展示,从各个角度去调度去分析这段材料,考查各个知识点的应用。

程康彪老师视野开阔,时政眼光敏锐,从不同的角度设问来分析这一专题考点,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详细、效果好的专题复习课,学生从课堂反应来看收获良多,对我们来说也获益匪浅。

课件制作精美,教师语言流畅,思路清晰。

课堂内容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悄然走入课堂,让我们耳目一新,特别是课堂的活动环节,学生讨论激烈,课堂效果明显。

丁老师巧设疑问,引人入胜,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坚持情景导入,材料指引,后得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教学资源丰富,选择资源科学,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跟本地实际相结合,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都有所感发。

教师点拨为主,层层设问,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启发性教学。

师生互动能力强,学生基本素质好,能切中问题要害。

这堂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问题情景,及时采取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教师情绪饱满、热情能引用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典型实例,事例时代感强、具有启发性

结合事理对理论的分析问题准、透、活。

理念新方法活思路清教学有效

——省高中政治优质课评比高一年级课堂教学点评

本次全省优质课评比,高一年级6位参赛选手上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同一课题的课,总体来说是留给大家印象很深、值得进一步探讨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课,都是好课或比较好的课。

6堂课都有各自的亮点和可以挖掘的闪光点。

从不同方面展现了6位老师课堂教学的风采,更展示了绍兴鲁迅中学学生良好的素质和风采。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鲁迅中学学生与老师的密切配合,就难于显示6位选手的风采。

之所以说高一年级的6堂课是好课或比较好的课,十分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每一位老师都努力地、有意识地采用了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使得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使教与学呈现融洽之美,和谐之美。

当前,对于一堂好课的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认识的差异、视点的不一致和欣赏角度的不同,对一堂好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对一堂好课曾提出过5点要求(一堂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常态下的课和有待完善的课),虽然不能说这是评价一堂好课的唯一标准,但颇有道理。

参照叶澜教授提出的好课的5点要求、集中部分评委的意见和个人的看法,结合高一年级的6堂课提出以下评价意见。

归纳6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课程理念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新课程的理念有很多。

但以学生为本,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应该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

有不少人把新课程理念当成教条、当成口号。

而高一年级的6堂课都程度不同地体现了上课老师的新理念。

几乎没有一位老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更多的是: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看书预习、面对材料阅读思考等方面的自主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等形式的合作学习;在老师的鼓励下,对某些问题争先恐后提出自己见解、发表自己观点的探究性学习。

即使个别老师是“一问一答”式的师生交流,也应该说比以前传统的“满堂灌”、教师唱主角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

一切学问由问题产生。

有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才能诱发人们去探究,才能激发人们去发现和创造。

并通过老师的诱导、启发和学生自觉的参与作为最终解决问题的途径。

像丽水景宁一中邢方方老师设置的“外地企业和经营者到本地经营是否会影响本地商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发展?

”,台州玉环楚门中学盛红霞老师让学生谈谈“黄酒销售的渠道有哪些?

”的问题设置,温州龙港中学杨仲景老师从资源的配置、优化配置、优化配置的途径、市场的含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其相互的关系、学习和掌握市场经济特征的目的意义等问题由浅入深、有详有略、有理有例、有声有色,从而激发起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绍兴鲁迅中学纪春光老师将一节课的45分钟时间,安排大部分时间围绕一个个预设的和课堂生成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参与、有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宁波二中邵迎春老师则以绍兴是纺织之乡为情景,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一则材料讨论“绍兴本地纺织资源并不占绝对优势,为什么却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品基地?

请你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说明其中的奥秘。

”这些问题的设置、教学的方法和教学设计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更多的是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到了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而这样的教学过程,绝不能仅仅看成是问题设置、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成功,这里最根本的是教学理念的问题。

只有当新课程的理念在我们老师的头脑中形成了意识,才会自觉地用新理念去支配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谁注重了学生,谁调动和充分利用了学生这个课堂教学的资源,谁就取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制高点。

然而,一堂课的成功,对老师从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也有个教学理念问题。

不容否认,老师的教学水平、老师的人格魅力、老师的自身素质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绝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的水平除了应该拥有比学生更多的知识储备外就要看利用学生资源的水平。

老师的人格魅力就要看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与学生的地位是否始终处于平等。

老师的素质归根到底是心中是否真正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主体。

二、设置情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次高一年级开课的课题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这是一堂理论性较强、政治课特点较浓的课,是一堂关于市场经济知识方面十分基础、但在高一经济常识中地位又非常重要的课。

如果老师让学生按理论到理论的方式学习,学生即使掌握了知识点,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达到记忆。

这显然是不符合政治课教学宗旨的。

为了让学生在了解基础上的理解,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无论是新课导入还是导出原理,6堂课均采用了情境设置,材料引路,理在情中,情理交融的情境式教学方法。

其中有不少材料和图片还直接引用绍兴本土的事例,使学生倍感熟悉和亲切。

而且,用一个材料贯穿到底,让学生始终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例如邢方方老师设置的让学生表演的小品《步行街上的故事》,通过在市场经济下经济活动参加者围绕与市场经济特征产生矛盾冲突的情景,来一一说明市场经济固有的一般特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才使得社会各种资源得以有效的配置;盛红霞老师的一首为时不到半分钟的绍兴童谣《外婆桥》,一上课就以轻松的感觉把听课的学生和老师带入了水乡绍兴,从而让学生讨论“黄酒之乡”以绍兴黄酒的多种品牌、黄酒生产的各种要素、黄酒销售的各类渠道和产生市场与市场经济的时间先后为话题,最终导出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关系,显得自然流畅,合情合理。

她精心搜集的《绍兴黄酒大事记》组合起来的5则材料和杨仲景老师设置的“浙江‘炒煤团’进军山西”的材料均为学生讨论市场经济的特征提供了绝妙的情境材料,是本次各堂课提供材料中的精品;湖州中学黄桂平老师以绍兴乃至全省人民喜闻乐听的绍兴“莲花落”曲调《赞臭豆腐》作为情境,来设置一个个问题或者让学生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辨析,从生产臭豆腐的过程中来理解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活动,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鲁迅中学纪春光老师抓住不少中学生喜欢“超级女生”的心理,把前不久“超级女生”在绍兴巡展时的一幅“超女”周笔畅的彩照画片为“诱惑”,抓住全班每个学生都想得到又如何能得到这唯一的一幅“超女”照片的契机,通过模拟拍卖现场会的形式,引导到资源的配置、如何配置。

让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宁波二中邵迎春老师则在让学生怀着自豪的情绪介绍“名人之乡”、“黄酒之乡”、“纺织之乡”……为情景,展开集中以柯桥轻纺城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品基地的原因作为话题,把学生引入“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讨论。

问题一旦与相应的情境特别是发生在学生周边的事情境结合起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讨论问题的兴趣,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更让学生懂得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观点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是有用的,是可以用来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这无疑会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带来巨大的动力,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逐步得到贯彻,这种产生良性循环的政治课教学也将更为有效。

三、既使用了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又继承和保留了优良的教学传统

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得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

6堂课各种各样的CAI课件——音频、视频、动画、图片、材料文档等,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分析,6堂课提供的课件还是合适的、有效的,CAI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的地位和作用是摆正的。

从6堂课的CAI课件比例来说,更多的还是情境材料、知识归纳、内容小结和图表说明之类的课件,它们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不少地方,不少使用CAI课件进行教学的误区至今仍然存在。

或者是一堂课使用大量的过多的CAI课件,以致喧宾夺主、浪费时间;或者是一堂课干脆放弃使用CAI课件,以致时间不够用,直观效果差。

特别是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为数不少的开课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精心设计精美的CAI课件,化时最多的也是网上搜寻相关的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以至于离开了CAI课件就无法上课,认为没有精美的CAI课件的课就不是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评比似乎就是CAI课件的评比,很少在钻研教材、设计问题、课堂生成性等方面下足够的工夫和化较大的精力。

至少比在教学设计、制作CAI课件上所花的时间少得多。

而且,有的老师辛辛苦苦花了大量的时间设计制作的课件,课堂上一闪而过,没有加以有效使用,既浪费了老师自己的精力,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也是对自己劳动的不尊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开课的6位老师,绝大部分都使用了板书这种传统的有益的教学手段。

课题名称、知识要点、学生回答的、老师设计的、主板书、副板书等,一堂课后留在黑板上的内容一目了然。

这是板书这种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所在,对学生记录、复习回顾有用,是值得继承和保留的优良传统。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继承和保留类似板书这些优良传统,符合我国、我省目前的国情、省情。

因为我省还有为数不少的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农村学校和学生还占较大的比例,还不完全具备使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日常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大量借助黑板上的记录来呈现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积极开动脑筋,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完成一堂课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一堂好课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观这6堂课,充满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显著的特点之一。

邢方方老师设计的6位同学的小品《步行街上的故事》表演,盛红霞老师以绍兴童谣《外婆桥》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分别扮演绍兴品牌黄酒“塔牌”、“古越龙山”、“女儿红”的代言人,杨仲景老师设置的学生展开“封杀浙江‘炒煤团’对山西的经济发展有利于还是不利”的正反方辩论,黄桂平老师让学生以臭豆腐生产为话题的讨论,纪春光老师让学生扮演“超女图片拍卖”的拍卖师、公证人以及全班同学参与拍卖全过程的模拟设计等场景,就是老师想方设法来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用意所在,这样的预设是必要的。

因为整个教学过程确实让学生动了起来,活了起来,学生参与度之高、兴趣之浓、表现欲之强实在是难于言表,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学生的“动”并不是表面的、形式的热闹场面,有效的、深层次的“动”应该表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和学生参与面的广度。

像纪春光、杨仲景、盛红霞等老师的课,由于受到课堂热烈氛围的感染,学生神情专注,发言热烈,回答问题流畅,还情不自禁地主动向老师提出不少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思维是活跃的,身心是愉悦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教学效果自然显而易见。

相信这样的课对于学生来说是难忘的。

这确实是老师课前积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上善于驾驭、循循善诱的结果,足见老师具备“放得开,收得拢”、“收放自如”这一功底的重要。

五、由具体、直观、形象到抽象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这节课是比较难上的课。

之所以说难上,一是因为有近6页的教材,内容多,容量大。

二是涉及的概念不少,少说也有如资源、资源的配置、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狭义市场(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广义市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10多个,还有涉及旧知识的内容。

三是许多知识和表述比较抽象。

如“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

因此,要上好这堂课,有必要对教材作必要的处理,对这堂课的知识作相应的梳理,对抽象的内容和表述通过具体、直观、形象的方法加于演绎和归纳。

6位老师中,多数对教材作了较好的处理,对教材的知识作了系统的梳理,较好地达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有的略讲,如资源、资源的配置、资源的优化配置、狭义市场(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广义市场等。

有的精讲,如讲资源配置的方式时,计划配置点到为止,侧重讲市场配置。

大多数老师能花三分之二或以上的时间,联系实际材料和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讨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它们各自的作用和这些一般特征之间的联系,以及把认识、了解和理解“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和我们中学生应根据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树立起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开放意识作为本堂课的落脚点。

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演绎和归纳,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