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3764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doc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docx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试卷

一、判断题

1.人呼一次气和吸一次气才算一次呼吸。

()

2.在人的呼吸器官中,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

3.经常刷牙可以预防龋齿。

()

4.鱼肉营养是很丰富的,只要吃鱼吃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就足够了。

()

5.要使自己能获得均衡的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

6.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含有脂肪的食物我全部不吃。

()

7.吃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就说明吃的有营养了,吃的科学了。

()

8.记录一天中要吃的食物时,番茄炒鸡蛋应记为一种食物。

()

二、选择题

9.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10.鱼、肉、蛋、奶豆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11.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糖类的是()。

A、鸡蛋

B、米饭

C、肥肉

12.关于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鼻腔

B、呼吸系统包括消化道和肺

C、呼吸系统包括喉和气管

D、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13.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肺的呼吸就会()。

A、越多  加快

B、越少  加快

C、越多减慢

D、越少减慢

14.食物是通过()运输到胃里的。

A、口腔

B、食道

C、小肠

15.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16.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系统对食物中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A、呼吸

B、消化

C、循环

三、填空题

17.比较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会发现呼出的气体中()和水蒸气增多了,()减少了。

18.人体的消化器官中,()最长。

19.成年人的牙齿可以分为()种,其中的()齿主要是嚼烂食物。

四、填图题

20.填出人体消化系统的名称

填空1:

()

填空2:

()

填空3:

()

填空4:

()

填空5:

()

五、连接题

21.将下列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与功能连起来

糖类A.为人体提供能量

蛋白质

脂肪B.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

六、科学实践

22.如图是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式图,请观察并根据实验情况回答问题:

*

(1)在此装置中,气球代表()玻璃管代表(),橡皮膜代表()。

(2)用手向上顶起橡皮模如图1,模拟的是()(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肺的体积是()(填扩大或缩小)。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试卷

一、判断题

1.如图,垫圈越多,产生重力越大,拉动小车越快。

(  )

*

2.我们还知道弓、弹簧等物体都有弹力。

(  )

3.如图,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是因为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

( )

*

4.在地面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 )

5.货车是用来运货物的,所以运的货物越多越好。

( )

6.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

( )

二、选择题

7.树上的苹果成熟要掉下来是由于受到自身( )的作用。

*

A、弹力

B、反冲力

C、重力

D、摩擦力

8.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挂钩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9.下面物体中,靠反冲力运动的有(  )。

A、火车

B、汽车

C、冲天鞭炮

10.1牛顿相当于(  )的力。

A、100克

B、1000克

C、200克

D、2000克

11.小车2秒钟行使了60厘米,如果想让小车3秒钟行使60厘米,可以(  )。

A、加大拉力

B、减少载重量

C、减小拉力

12.下列现象中,增加了摩擦力的是(   )。

A、滑冰

B、刹车

C、磁悬浮列车

13.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 )。

A、避免货物损坏

B、减小摩擦力

C、增大摩擦力

14.赛车的车身重心很低是为了(  )。

A、节省材料

B、美观漂亮

C、行驶稳定

三、填空题

15.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的单位,简称“牛”,用符号()来表示。

16.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

1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

18.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

19.写出弹簧秤的结构名称

空1答案:

()

空2答案:

()

空3答案:

()

四、连线题

20.(填序号)

a---()

b---()

c---()

d---()

5、探究题

21.下面是401班同学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实验记录。

请填写完整。

(1)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空1答案:

()

(2)分析数据可知: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与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实验三次的目的是为了使实验数据更正确?

22.401班进行了撞击实验,记录如下表。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斜坡的同一位置释放

B.要在木块的起始位置和停止位置做标记

C.坡度高是用大车,坡度小时用小车

(2)实验结论:

坡度越大,释放小车时的位置就越高,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越()。

这说明,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

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

类型

动力

小推车

推力

马车

马拉

自行车

脚蹬

小轿车

汽油

高铁动车

电力

3、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有关重力的例子: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

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

小孩人滑梯上滑下

水往低处流

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

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

(快或慢,启动或停止)

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运动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7、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8、学生活动手册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记录表

挂(5)个垫圈时,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大小

(垫圈个数)

实验

次数

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秒)

小车运动快慢

(慢速、中速、快速)

测量时间

平均时间

7

1

5

4.8

慢速

2

4.5

3

5

9

1

3.2

3.2

中速

2

3.5

3

3

11

1

2.1

2

快速

2

1.9

3

1.9

我发现:

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因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3、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5、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

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反冲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6、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方法一:

可以利用更大的气球,把气球里的气打得更足一些,这样产生的动力更大一些。

方法二:

可以利用细一些的喷管,使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来的气流更强大。

方法三:

可以使用两个气球同时喷气,这样产生的动力更大。

7、我们还知道哪些反冲力的例子?

子弹炮弹出膛,由于反冲会产生后座力。

游泳、滑冰等一些运动,也是利用反冲力。

一种俗称“钻天猴”的烟花,点火后飞到空中,然后爆炸,飞到空中的过程就是利用反冲力。

8、气球运动方向与气体喷出方向关系记录表

实验结论:

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橡皮筋具有弹性,可以拉伸。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

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第二步:

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

3、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圈数的关系:

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短。

4、在“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圈数的关系”实验时,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力大小不一样。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产生的力小,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力大。

5、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不一样。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缠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

6、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

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于绕缠在车轴上上的橡皮筋的弹力。

7、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圈数的关系:

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缠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越短。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8、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9、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

挂()个垫圈时,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实验

次数

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厘米)

小车行驶距离

(远、中等、近)

测量距离

平均距离

10

1

50

52

2

55

3

53

15

1

70

70

中等

2

71

3

68

20

1

88

90

2

91

3

92

我发现:

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4弹簧测力计

1、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

2、弹簧测力计示意图

弹簧测力计是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五部分组成的。

提环——便于用手握住测力计

弹簧——测出力的大小

指针——指向力的大小的刻度

刻度板——表示出刻度

挂钩——挂住被测量的物体

3、用力慢慢拉挂钩,发现弹簧会变长,指针会随着弹簧的变长而指向不同的刻度。

4、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要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弄清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5、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示数也越大。

这一点跟橡皮筋的特点很像。

6、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7、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8、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在受到重物的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样就产生了弹力。

9、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第一步:

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

第二步:

在挂钩上挂上所测的重物,看一看指针所指的刻度。

第三步:

读取指针所指的刻度,这个数字就是力的大小。

10、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

撑杆跳和海绵垫、健身球、跳板、蹦蹦床、弹簧、射箭、拍皮球、打羽毛球、打篮球、弹吉他、二胡等乐器、橡皮筋、松紧带、弹力袜、弹力棉、拉力器、弹弓等。

1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拉力的大小记录表

物体名称

估测力的大小

实测力的大小

科学课本

4.5N

3.5N

笔袋

2N

1.7N

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

5N

4.9N

5运动与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和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

3、在模拟搬运重物的实验中,轮子可以看作移动的滚木。

4、人类发现可以用滚动的方式前进,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5、古人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

请写出几种方法,并说一说哪种方法产生的摩擦力最小,最省力?

方法一:

在平整的道路上拖动巨石,这种方法产生的摩擦力最大,最不省力。

方法二:

把巨石放在滚木上,拖动巨石,这种方法产生的摩擦力比较小,比较省力。

方法三:

把巨石放在轮子上,拖动巨石,这种方法产生的摩擦力最小,最省力。

6、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

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

减小摩擦力

1、鞋底的花纹

2、道路结冰时,给车子轮胎加上防滑链

3、塑料瓶盖上有一些竖纹

4、车子陷在泥里,掂上草,使车子出来

5、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使接触面变粗糙

1、车子轴承上加上润滑油

2、气垫船

3、磁悬浮列车

4、行李箱下装有轮子,拖著走既方便又省力

5、轴内安装滚珠

7、用不同方式搬运重物时拉力大小的记录表

搬运重物(纸盒)的方式

拉力的大小(填垫圈个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直接滑动

10

11

13

11

使用“滚木”

8

7

8

8

使用轮子

5

4

5

5

我发现:

搬运重物时,直接滑动,产生的摩擦力最大,使用的拉力最大,使用“滚木”,产生的摩擦力比较粘,使用的拉力比较小,使用轮子,产生的摩擦力最小,使用的拉力最小。

6运动的小车

1、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能量。

2、在敲击实验中,第一次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第二次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

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说一说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小,用手触摸音叉,感觉音叉振动不剧烈。

第二次,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大,用手触摸音叉,感觉音叉振动剧烈。

3、在撞击实验中,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

要注意每种情况做三次实验,每次实验小车都要从斜坡的同一位置释放。

4、在撞击实验中,坡度越大,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大。

5、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6、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橡皮槌和小车在运动的情况下具有能量。

因为橡皮槌落下后可以使音叉振动,发出声音。

小车从高处释放后,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能够使其向前滑动。

7、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大,运动的速度越慢,具有的能量越小。

8、撞击实验记录表

实验结论:

坡度越大,释放小车时的位置就越高,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快),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越(远)。

这说明,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7设计制作小车

(一)

1、人们根据需要会设计各种动力的车辆来执行不同的任务。

2、本次设计制作小车的任务:

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使它能在5秒内把两抉橡皮运输1米远。

3、本次设计制作小车的具体要求:

(1)车身长度不超过25厘米;

(2)用橡皮筋或气球作动力;

(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

4、本次设计制作小车的材料:

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

5、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

明确问题——明确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具体要求有什么。

制订方案——头脑风暴,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订最优方案。

实施方案——团队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示。

评估与改进——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

6、制订方案的步骤:

第一步:

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

第二步:

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7、绘制小车的设计图时,要求:

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更全面地反映它的结构。

标注一下主要部分的尺寸。

还需要介绍一下小车的动力方式、各部分所用材料、每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各部分的连接方式等。

8、学生活动手册

制作小车所需材料:

动力方式

气球()

橡皮筋()

材料

数量

硬纸盒

2个

气球

3个

橡皮筋

5根

轮子

4个

连接轴

2个

吸管

2根

胶带

1卷

胶水

1瓶

剪刀

1把

小组分工:

姓名

任务

赵佳佳

准备材料

庄嘉玲

绘制设计图

马涛

组装小车、调试小车

周一航

组装小车、调试小车

徐媛媛

介绍交流小车

设计图

从正面看

从侧面看

从上面看

 

8设计制作小车

(二)

1、动手制作小车时,要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

2、制作小车的程序:

确定组装步骤→选择材料和工具→加工材料→组装→调试。

3、汇报、测试的内容包括:

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4、测试并改进小车

发现的问题

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案

不能走直线

车轴不正

调整车轴

橡皮筋小车动力不足

一根橡皮筋驱动力太小

加橡皮筋

气球小车吹气时间太短

气球气不足、气球太小

打足气体、用大气球

橡皮筋打滑

橡皮筋太滑

两根橡皮筋缠绕起来

5、进行评估时,引导学生从小车设计、团队分工合作、小车制作、展示讲解、小车功能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6、根据评估的情况,各小组要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进一步改进制作的小车。

7、工程师不会将不成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是将它看成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并能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