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B.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翻译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谢太傅“欣然、大笑乐”,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答案】
(1)D
(2)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真不是人啊!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
【解析】【分析】
(1)A项,太阳/每天;B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项,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
故选D。
(2)①儿女:
子侄辈。
句意: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非:
不是;相委而去:
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
句意:
真不是人啊!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项,元方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D;
⑵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真不是人啊!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
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一)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无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目:
“非人战!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华歆:
汉末魏初时名士。
②捉:
检,拾。
③尝:
曾经,④轩冤:
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③华捉而掷去之________
④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答案】
(1)同“否”;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
(2)①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3)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解析】【分析】
(1)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不”:
通假字词,同“否”。
“顾”:
古今异词,回头看。
(2)本题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句中的“舍:
放弃。
去:
离开。
乃:
才。
子:
指你。
”几个词是赋分点。
(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可知交友要志同道合,要诚实待人等。
故答案为:
⑴①同“否”;②回头看;③代词,代指金子;④原来,从前
⑵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⑶①以礼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掉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
华歡却捡起来,(但是着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于离开。
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于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
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字,志异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________
②方欲行________
③就枕将寐________
④伪睡以俟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项是( )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目似/瞑,意暇/甚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请写出一个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
(6)阅读【甲】、【乙】两文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
请概括回答。
(7)阅读【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案】
(1)记述奇异的事情
(2)连接,紧跟;刚;睡觉;等待
(3)D
(4)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
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
(5)阳奉阴违。
(6)狡猾,贪婪,凶残。
(7)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为人不能太贪婪。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与《聊斋志异》有关的文学常识。
《聊斋志异》中的“志异”意思是记述奇异的事情。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缀”:
紧跟。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寐”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睡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D断句不正确。
改为: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4)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窘”:
困窘,为难。
“敌”:
攻击。
“信”:
确实。
“诬”:
瞎说,捏造。
(5)“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
所以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应该是“阳奉阴违”。
(6)可分析“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等句,即可归纳出狼有狡猾、贪婪、凶残的本性。
(7)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甲文,理解全文,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类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对待像狼一样的黑暗势力,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⑴记述奇异的事情
⑵连接,紧跟;刚;睡觉;等待
⑶D
⑷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
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
⑸阳奉阴违。
⑹狡猾,贪婪,凶残。
⑺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为人不能太贪婪。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理解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语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掌握。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⑷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成语的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语句,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平时对成语的积累进行作答。
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事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意,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⑺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选取好角度,留心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
(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
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他)就说:
“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
”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
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
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4.文言文阅读
岳柱八岁指瑕
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钏,诘之曰:
“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之?
”何大惊异。
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注释】⑴陶母剪发:
晋朝政治家、军事家陶侃少年时家贫,一次朋友来访,陶母无力招待,便剪下自己的头发,卖钱换酒,招待客人。
⑵钏(chuàn):
镯子 ⑶诘:
问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金钏可易酒________
②观此可以知画理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诘之曰:
“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之?
”
(3)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乐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1)换;道理
(2)(岳柱)问他道:
“金镯子是可以换酒的,为什么要剪下自己的头发,卖钱换酒,招待客人呢?
”
(3)乐柱是一个观察仔细、聪明伶俐、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
【解析】【分析】
(1)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易:
换。
(2)本题注意关键词:
诘:
问。
易:
换。
何:
为什么。
(3)本此文写岳柱在八岁的时候,指出了一幅作品的瑕疵,何澄一听十分惊讶于他的观察力,真想不到这一直未被发现的败笔,会由一个小孩子指了出来。
看出岳柱是一个善于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聪明机智,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
故答案为:
⑴换;道理
⑵(岳柱)问他道:
“金镯子是可以换酒的,为什么要剪下自己的头发,卖钱换酒,招待客人呢?
”
⑶乐柱是一个观察仔细、聪明伶俐、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结合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相关的事例的理解和分析做出正确的概括。
【参考译文】
岳柱,字止所,八岁时,观看画家何澄画《陶母剪发图》,岳柱指着陶母手腕上的金镯子,询问他说:
"金镯子可以换酒,何必剪掉头发来换酒呢?
"何澄十分惊奇诧异。
看出这些就能明白绘画的道理了。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林道人诣谢
林道人诣谢公①。
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见!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林道人:
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谢公:
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②东阳:
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
③总角:
古时儿童头结发成小髻,指代小孩。
④信:
传信的人。
⑤恨:
遗憾。
⑥朝士:
朝廷官员。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林公讲论
B.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流涕抱儿以归
C.左将军王凝之妻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吾日三省吾身
(2)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即《林道人诣谢公》中的“东阳”。
B.《咏雪》文末的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是对谢道韫的赞赏。
C.《林道人诣谢公》文末谢公所说的话,是对王夫人的赞颂。
D.从选文可见,《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人物言谈轶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传神。
(5)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请结合(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A
(2)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3)(王夫人)两次派传信的人去让(他)回来,但是太傅谢安却把他留住。
(4)C
(5)①《世说新语》内记录的大多是士人的言谈举止,而且喜欢品评人物,以此区分人物的品行的优劣高下。
②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家庭聚会的内容也是“讲论文义”,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体现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③王夫人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担心孩子大病初愈,身体不堪劳累,最终亲自阻止谢朗待客及与林道人的辩论。
这样溺爱的方式,又为培养名士提供了一个反例。
【解析】【分析】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谈论/谈论;B.趁、乘/于是,就;C.“王凝之”是人名/代词;D.天/每天。
故选A。
(2)这句话的意思是:
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可以根据句意停顿。
(3)“再”“遣”“留”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C项有误,不是“赞叹”,而是“遗憾”。
(5)甲文写了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氛围;乙文中谢公多次阻止王夫人接儿是为了让谢朗与客交谈,王夫人接儿以归并非表现其母爱,谢公也并非赞颂,而是无奈、气恼。
故答案为:
⑴ A;
⑵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⑶(王夫人)两次派传信的人去让(他)回来,但是太傅谢安却把他留住;
⑷C;
⑸①《世说新语》内记录的大多是士人的言谈举止,而且喜欢品评人物,以此区分人物的品行的优劣高下。
②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家庭聚会的内容也是“讲论文义”,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体现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③王夫人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担心孩子大病初愈,身体不堪劳累,最终亲自阻止谢朗待客及与林道人的辩论。
这样溺爱的方式,又为培养名士提供了一个反例。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像;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参考译文】
甲: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僧人支遁去拜见谢公(谢安)。
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
他和林公讲谈,说得很累。
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
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
“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
”就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
谢公对同座的人说:
“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
6.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