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诗歌韵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3083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诗歌韵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英语诗歌韵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英语诗歌韵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英语诗歌韵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英语诗歌韵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诗歌韵脚.docx

《英语诗歌韵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诗歌韵脚.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语诗歌韵脚.docx

英语诗歌韵脚

英诗的格律

 

1音步Foot

在汉语中,诗歌的节奏以词为单位,通过平仄变化来表现音韵的和谐。

英诗也如此,不过它的单位不是字(词),而是“韵节”或“音步”(foot),即一定数目的强弱音以一定方式的组合。

我们要求每行的字数相同,英诗则要求韵节数相同。

如果拿韵节来代替“字”,那么英诗也有与汉诗类似的一些规则。

我们看Wordsworth的《孤独的收割女》(TheSolitaryReaper)里的两句:

OListen!

Forthevaleprofound  

Isoverflowingwiththesound.

以韵节为单位写出来,就是

For> 

 .

每个<>为一个韵节,它由两个音组成,前一个是弱音,后一个是强音。

这样的韵节是最常见的所谓“抑扬格”(iambicfoot)。

从这个分解可见,英诗是以音节为单位的,甚至把单词分开来。

这在口语里常见。

我们需要习惯的是,忘掉“词”的意思,只听声音。

 

有了抑扬格的例子,就不难理解所有其他形式了,据说古代有20多种呢。

不过,现代英诗最通行的只有四种,除了抑扬格外,还有扬抑格(Trochaicfoot)、抑抑扬格(Anapaesticfoot)、扬抑抑格(Dactylicfoot):

 

若干韵节构成一行诗句,它的长度叫meter。

最短的当然只有一个韵节(monometer),最长的有八个(octameter),而最流行的是五个,即所谓的“五音步”(pentameter),而且常常是抑扬格的,这就是iambicpentameter。

一音步(monometer)

  二音步(dimeter)

  三音步(trimeter)

  四音步(tetrameter)

  五音步(pentameter)

  六音步(hexameter)

  七音步(heptameter)

  八音步(octameter)

借音步来说,我们的七律是四音步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春蚕到死丝方尽”等。

而五律就只有三个音步,如“江流天地外”,“国破山河在”等。

同样七言,如“知谁伴名园露饮”,就不能作为七言诗的句子。

可见我们终究还是以词义为单位,而通过平仄变化来表现节奏。

词之间为“顿”,有人翻译英诗,就拿“顿”来对应“步”,其实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英诗完全是以声音为基础的。

换句话说,英语随便什么句子,按节奏编排起来就是形式上的诗,而中文的句子,即使满足平仄,也不能成为形式上的诗。

 

2节Stanza

若干行形成“节”(stanza)。

最小的段只有两句,叫couplet,约等于我们的“对联”,所以我们也把它译为“联(句)”。

有的诗只有两句,日本的俳句当然不说了,如德国的谚语:

 Awaywithrecipesinbooks!

  

Hungeristhebestofcooks!

 

著名的“英雄联句”(heroiccouplets),是“五音步抑扬格联句”(iambicpentametercouplets)的组合。

 

这种形式14世纪就在乔叟(Chaucer)的作品中出现了,然而其流行却在17世纪的英雄史诗(epic),所以叫“英雄联句”。

它的每“联”几乎都有独立的意思(叫closedcouplet),恐怕是最接近中国诗的形式了。

(当然也有意思不完整而联系着下面联句的,叫run-oncouplet,接近我们的所谓“流水对”,即单独的上联没有完整的意思,与下联结合起来才行,如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上联只是一半的路,上下联一起才是全程。

流水对是律诗里最有趣的东西,写出来的一般都好;如果春联都用流水对,大概也不会被反着贴了。

 

三行的韵段叫triplet或tercet,这样的例子就多了,如拉丁格言诗:

 

NowIknoweverything!

"socries  

Thefoolishyouth.Butwhenhesighs  

Ali,Iknownothing,"heiswise.

 

但丁的《神曲》(Dante,DivineComedy)也以它为单位,雪莱(PercyByssheShelley)的《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也是(原诗从略)。

最常见的还是四行一节(quatrain),最简单的一种是所谓“民谣节”(balladstanza),每一节像我们的一首绝句。

如SaraTeasdale的几行:

 

Iaskedtheheavenofstars  

WhatIshouldgivemylove–  

Itansweredmewithsilence,  

Silenceabove.

 

 再看一首WalterSavageLandor(1775~1864)为自己75岁生日写的OnHisSeventy-FifthBirthday:

 

Istrovewithnone;fornonewasworthmystrife;  

NatureIloved,andnexttoNature,Art;  

Iwarmedbothhandsbeforethefireoflife;  

Itsinks,andIamreadytodepart.

 

它很合我的口味,特别是前两行,“于我心有戚戚焉”。

特别需要提到的四行节,是所谓Omarstanza,它原是古代波斯的四行诗体(Ruba’i),代表作就是波斯大诗人和学者OmarKhayyám的Rubaiyat(中译《鲁拜集》或《柔巴依》,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也有叫“柔巴依”的歌谣)。

这部书很有名,也许是全世界译本最多的诗集。

而它的流行,靠的是EdwardFitzGerald的一个不老实的英译本,因为它不老实,所以能像地道的创作,所以能像好诗那样流传,其实它就是一本根据波斯原本写的新诗。

 

一节也可以包含五行(cinquainorquintet))、六行(sestet)、七行、八行(octave)和九行。

大诗人济慈(JohnKeats)和拜伦(LordByron)喜欢九行的,而最典型的叫Spenserianstanza,因为Spenser(1552~1599)在“TheFaerieQueen”(《仙后》)里淋漓地发挥了它的作用。

(http:

//darkwing.uoregon.edu/~rbear/fqintro.html能看到它的全文)拜伦的长诗ChildeHarold'sPilgrimage就是以这种形式写的。

 

3韵Rhyme

 

与节相关的是韵式。

中文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或句句押韵(虽然不太多),英诗却很复杂,也很自由。

它可以每行押韵,可以隔行押韵,可以奇偶句分别押不同的韵,可以三个韵交错起来,还可以有其他组合的押韵方式。

说得极端一点儿,你可以想象,m个韵在n个诗行有多少种分配方式(可重复的组合排列),就有多少种韵式。

好在韵是外在的东西,看了就明白,也就不必多说。

有人不厌其烦找例子来归纳不同的押韵形式,还贴上不同的标签,对读者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英诗讲究的就是声音的效果,因为它的文字就是声音的文字。

中文的叠韵(如崔嵬、昆仑、螳螂)和双声(如蒹葭、鸳鸯、蜘蛛)当然有类似的作用,但毕竟受意思的限制,不能随处出现;英文就要方便很多,它们叫头韵,借我们的名词,就不但是双声,简直是“多声”,如

 

Fullinthepassageofthevale,above,  

Asable,silent,solemnforeststood;  

                         JamesThomson,TheCastleofIndolence,CantoI,37-38

 

Ishouldhearhimflywiththehighfields  

Andwaketothefarmforeverfledfromthechildlessland.  

                              DylanThomas,FernHill,II50-51

 

绕口令(tongue-twister)当然更是借声音来玩儿的,如

 

Roundtheruggedrocktheraggedrascalran.  

PeterPiperpickedapeckofpickledpeppers.

 

另外,英文的字很多是多音节的,所以除了押韵(rhyme)外,还有“准韵”(assonance,谐音的字),即中间的音节相同,如

 

Trytolightthefire.  

EverytimeIwritearhyme,thEsepEoplethinkit'sacrime.

 

如果要忠实体现原文的声音,至少应该用声母相同的或韵母相近的汉字来翻译它们,这几乎是普遍地不可能的(当然有偶尔的可能)。

 

4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sonnet)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商籁”,尽管它并没继承殷商的声音。

这是经常看到的一种体裁。

在中国最流行的是莎士比亚和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

《西风颂》的第一段也是14行,四个三行小节加最后两行,这是形式之一,但不是常见的。

最常见的还是莎翁的这种,三个四行(quatrain)加一个两行(couplet)(从韵脚可以看得很分明)。

每行都是10个音节(syllable),因而是五音步的(更常见的还是iambicpentameter)。

勃朗宁夫人(ElizabethBarretBrowning)的分节和韵式和莎翁的不同。

 

十四行诗以“婉约”情诗出名,不过也有“豪放”的,代表人物是Milton。

Wordsworth和Shelley的Sonnet也充满了豪气。

如Wordsworth的London(1802)就是一首强力的Milton的赞歌。

 

注意那些单词产生的语音效果。

这是英诗特有的,比较它和Shelley《西风颂》的一行Yellow,andblack,andpale,andhecticred,可以感觉,短促的节奏似乎总是和全诗的大气磅礴相关的。

莎翁的情诗就不是这种韵律。

相反,我们看到它们都有“排比”,不但不简单干脆,而且还反反复复:

如莎翁的Butthyeternalsummershallnotfade,Norlosepossessionofthatfairthouowest;NorshallDeathbragthouwander'stinhisshade和Solongasmencanbreathe,oreyescansee,Solonglivesthis,andthisgiveslifetothee。

勃朗宁夫人的例子就更明显了,她根本就在展开一句话(Ilovethee)。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同样的表达形式可以表现相反的情绪。

但在一篇作品里,它们的作用是可以感觉出来的。

 

因此,总的说来,英文的诗歌是声音效果(韵律和节奏)的艺术,这与音乐相通;而当我们以线条和色彩来表现韵律和节奏时,就走进了绘画的天地。

 

一首诗(poem)往往包含有若干诗节(stanza或strophe),

每节又分为若干行(line或verse),

每个诗行由若干音步(foot)组成,

音步则是由一定数目的重读音节(arsis或ictus)和非重读音节(thesis)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音步的排列方式构成英诗的格律(meter或measu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