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3017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湖北省武汉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本试卷共10页,共22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边关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

边关出现在唐诗中,皆因丝绸之路的通达,开放的国家社会格局,文人墨客对漫游边塞、从军入幕的崇尚以及包括过所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限制等。

相比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边关的文化意义更为抽象,象征性更强,所承载的感情也更为复杂。

诗人多以社会现实为吟诵主旨,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战场形势。

从军事意义上讲,边关地理位置重要。

从唐诗中看,边关的“战火”已经烧入了诗歌意境,不管那些知名关隘是否正在发生着战事,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例如,唐彦谦《咏马》中“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借玉门关指边陲前线征战之地;李白《从军行》中“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体现出关防将士守卫家园、驱敌出境的豪迈气魄。

其次是戍边之所,“关”是军防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

诗歌里有恢宏阔大的战场形势,也有单一渺小的个体自我。

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想,但毕竟是遥远的苦寒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

而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相应的,在亲朋远赴塞外前免不了“爷娘妻子走相送”,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

因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归的交汇。

再次是阳关寄情。

在涉及边关名称的唐诗中,有一类“阳关诗”较为特别,这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的“阳关”指的是友人西行的必经关卡,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

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其曲名便为《阳关三叠》,唐代许多诗人都曾提到。

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起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或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

最后是家国分界。

丝绸之路上的边关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与中原地区差距较大,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和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内地与西域的分野、不同文化的分野、生死安危的分野、家国与异乡的分野,是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

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

“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①哉?

……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带有深重的情感烙印。

唐诗中的“边关”含义不再单一,表面。

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

(摘编自邢宇晨《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注】①依风首丘:

依风,语出《韩诗外传》“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代马即胡马;首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经常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地吟诵社会现实的主题,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B.无论知名关隘是否安定平宁,唐诗中的征战杀伐都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C.“关”是军防的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涉及边关意象的诗歌既描写恢宏的战场形势,也塑造渺小的个体,。

D.年老思乡的班超向皇帝上疏,表达了“依风首丘之思”和“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的担忧,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四个方面逐层深入地阐释了唐诗中边关意象的内涵,层次分明。

B.文章引用唐彦谦和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边关地理位置的重要和边关对诗歌情感抒发的影响。

C.文章将“阳关诗”单列,主要是为了指出“边关”的人文伴随意义。

D.文章结尾点明唐诗中“边关”有多层含义,并再次明确“边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论述重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全唐诗》记载,与王维相差一个世纪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仍吟诵“唱尽阳关无限叠”,足以见出《阳关三叠》的流传深远。

B.唐代文人将士们虽然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但面对塞外惨烈的战事、荒凉的环境及冷漠生疏的人情,无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

C.唐诗中出现边关意象,与当时通达

丝绸之路、开放的国家制度和文人墨客对从军入幕的崇尚等社会因素有关。

D.边关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而成为生与死的临界、不同文化的分野、物质与人文界限等象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像一件小事的垃圾分类,却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共识。

今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印发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这意味着,中国城乡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拉开帷幕。

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

在这一时期,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同时,工业化前期和中期积累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也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管理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党中央对垃圾分类做出统筹部署,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由于涉及社会文明观念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

从国际上看,垃圾分类从试点到全面顺畅运行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

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日趋完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正在全面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共识已基本形成,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

(摘编自常纪文《办好垃圾“小事”需大统筹》)

材料二

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污染控制水平,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垃圾分类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完善,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与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将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扭转目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产生。

居民通过持续参与垃圾分类,在“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等管理措施带来的相对不便利中,可以不断强化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

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垃圾分类才能由“盆景”变成“园林”,进而汇成“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社会文明的试金石、生态文明的助推器。

每个居民都应该成为垃圾分类的行动者而不是旁观者。

各级政府应该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来落实,不宜抱着“应急”或“应试”思维,采用“运动式”或“表演式”的方式来推动。

(摘编自刘建国《垃圾分类:

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4.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垃圾分类是事关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而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B.垃圾分类是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因为它涉及到人们观念的转型和生活方式

的转变。

C.垃圾分类是世界各国在步入了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之后,才开始启动和发力的。

D.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已在46个重点城市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截至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

上城市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根据调查,只要改变“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这两种状

况,垃圾分类工作就会顺利开展。

C.推进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每个居民都要积极行动,从我做起,各级政府要改变被动而

为的工作态度,要主动有为。

D.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却遭到较严重的破坏,这种惨痛的教

训,才使社会公众接受垃圾分类。

6.请结合材料三,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白光①(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②里细细地搜寻陈字。

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

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

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的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扁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

他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

“回去罢。

”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

他们一溜烟跑走了。

“这回又完了!

”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听得嗡的敲了一声响,自己的嘴又说道:

“这回又完了!

他屈指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

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③的制艺和试帖④往外走,刚近院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

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

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

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

“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记得了。

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他讲有趣的故事。

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

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

“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

“也终于在这里!

”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

他慢慢的再定睛,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

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就张皇的点了灯。

他移开桌子,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竞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

这其间,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

他谨慎的挖起那东西来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

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

“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

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

“这里没有……到山里去……”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

他奔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惨然的奔出去了。

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

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里看见一具浮尸。

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

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

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有删改)

【注】①白光,民间传说埋藏着珠宝金银的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

②圆图,科举时代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

③誊真,téngzhēn,意思是用楷书誊写。

④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一句运用比喻修辞,真切地体

现了陈士成科举落榜希望落空后的心理状态。

B.文中“这回又完了!

”这个句子反复出现,增强了陈士成失望心理的效果,为下文他

出现幻觉并发疯埋下伏笔。

C.陈士成坚持科举考试十六次,但一直未考中,他认为考官有眼无珠,不懂他的文章,

其实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

D.小说在陈士成死之前对灯火进行了描写,此时残油烧尽,灯花炸裂,渐渐缩小以至

消失,其实是暗示了他的命运。

8.小说以“白光”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9.在小说集《呐喊》中,鲁迅先生塑造了一系列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陈士成便是其中之一。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

嘉靖五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历郎中。

督饷大同,值兵

变,杀总兵官李瑾。

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

荣素有智略,善应变。

叛卒掠城中,无犯荣者。

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

察叛卒马升、杨麟无逆志,乃阳令宁持官民状诣源清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①三千金,俾募死士自效。

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

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人戮之。

荣乃开城门,延继祖入,复捕斩二十六人。

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

荣言:

“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诏夺信官,槥②死者送之归。

番人感悦。

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任。

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

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等阵殁。

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

代府奉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

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

荣告尚文捕得,皆伏辜。

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

又以守边当积粟。

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田,可数十万顷。

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寇入犯,与尚文破之弥陀山,斩一部长。

  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

召还理部事,进左。

尚书赵廷瑞罢,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

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

帝怒,夺职闲住。

越二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卷)

【注】①畀 ,bì给,给以;②槥, huì粗陋的小棺材。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B.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

C.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

D.乃奏请召军佃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土木兴建、俸饷等事宜。

B.巡抚,明清时官职,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一般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C.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即古代藩属国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D.黑山阳,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黑山是山名,“黑山阳”是指黑山的南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詹荣颇有智慧谋略。

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他结交敌人心腹,擒获叛军

头目并杀掉。

B.詹荣善待外国使者。

他得知杨信驱使鲁迷国使者上前线作战,就用棺材装殓战死者

送归鲁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感动。

C.詹荣具有军事才能。

他担任大同巡抚时,多次击败来犯之敌,并修建了大量御敌工

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

D.詹荣深受皇帝信任。

先后担任了太常寺少卿、右金都御史,官至兵部尚书,但因年

老略有消沉而触怒皇上,才被夺官赋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2)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被奖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

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两句,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B.“胭脂”两句,写词人问西风:

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

词人因这鲜艳的秋荷,愁绪稍得宽解。

C.“天在阑干角”两句,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矛盾心理。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了诗人的归隐之心。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l)“,”,《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居室虽简陋,却十分满足。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和“”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3)《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民宿,不是简单的一栋房子,而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载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民宿应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或依托于恬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心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

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选择民宿,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更有人情味、更让人满意的体验。

走进民宿,院内树影斑驳,怪石嶙峋,真是。

一家民宿,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丽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生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则会给人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折扣。

所以,有品质的民宿不仅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还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舒心、放心。

从长远来看,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尤其是在一些适合民宿集聚发展的地区,更要统筹规划,实现差异化发展,切不可,一拥而上,简单模仿,恶性竞争。

同时,(),拓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脱颖而出就地取材别具匠心饮鸩止渴

B.出类拔萃就地取材别有洞天饮鸩止渴

C.脱颖而出因地制宜别具匠心急功近利

D.出类拔萃因地制宜别有洞天急功近利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尤其是可以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B.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C.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与诗意栖居的惬意。

D.尤其是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触摸到历史、文化的脉动,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B.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应该得以实现,延长产业链条

C.还要促进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D.民宿产业与周边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应该得以实现,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①。

“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

②,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自我、思维(包括无意识的思维)等等问题。

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遮认同的观点。

但其实我们对自身智能的了解

都非常有限。

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

因此人工智能研究要重视③。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5G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华为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华为公司自2009年起着手5G研究,已实现全系列业界领先自研芯片的规模商用,包括全球首款5G基站芯片组天罡、5G终端基带芯片巴龙以及终端处理器芯片麒麟980,华为公司将凭借全面领先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国5G建设。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喜迎祖国70年华诞,国庆献礼大片《我和我的祖国》于今年国庆期间上映,影片聚焦了7个祖国重大历史瞬间,包括《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七个部分,分别讲述七个故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与光阴握手,同岁月回望,爱国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行动。

这七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哪一个更能引起你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