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docx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高原一株柳.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高原一株柳
聚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2.理清课文的脉络,练习给文章分段。
3.学习课文对于一株柳的描写,体会其生存环境的特殊和生命的旺盛。
【教学重点】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结合课文内容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的意思。
通过文本的学习,练习想象一株柳的生存环境。
【教学难点】
想象一株柳生存环境的特殊,感受其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出示描写柳树的两首诗歌。
青门柳【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说说柳树留给你的印象。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柳树的课文。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一)检查预习的情况。
1.读字词
铁铸抑制虐杀摧毁
吟诵艰苦卓绝韧劲
望而生畏广袤无垠寸草不生
铺天盖地名贯古今婀娜多姿
2.指导书写下列新字
抑虐韧
3.交流课文中的长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预设: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篇绿阴。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一)再读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预设:
这是怎样的一株柳?
为什么只有一株?
这株柳是谁种的?
这株柳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呢?
(二)围绕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
出示问题,默读后交流。
(三)讨论分段
1.对照插图,说说课文哪些小节描绘的是插图的内容呢?
课文的三、四、五小节。
2.通过默读课文,我们还知道了什么呢?
预设:
作者想象这株柳树的成长经历。
和灞河边的柳树的对比。
3.归纳分段。
一
(1)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
二
(2)这是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树。
三(3-5)为读者展示了一株巍巍然挺立于高原之上的柳树。
四(6-7)作者对于这株柳树成长经历的猜测和想象。
五(8-9)把这株柳树和灞河的柳树比较,赞扬了它的生命力。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三段,感受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及它的现状。
(一)感受环境的恶劣
1.学生默读课文。
找出描写描写柳树生长环境的词句。
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讨论交流。
预设: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一棵树。
3.这样的环境给你什么印象?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有一株柳树,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4.练习文中“哦”的朗读。
(二)感受柳树生命力的强大。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柳树的句子。
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2.交流讨论。
a.这是课文中对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描写,通过这段文字,你对这株柳树有哪些了解呢?
b.这株柳树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
高大、粗壮、茂盛
c.作者在介绍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的呢?
整体到部分
d.我们常见的树有哪些呢?
其中哪种数你对它情有独钟,曾经仔细观察过的?
学生回忆,简单交流。
我们学着作者的方法,介绍一种我们常见的树。
3.理解“壮观、独立”。
对于这样的一株柳树,作者称之为“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联系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小节。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读熟课文。
2.抄写默写下列词语
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铺天盖地名贯古今
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艰苦卓绝
3.填空
这株柳树大约有(),()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的色泽,()。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绿得(),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
思考与调整
聚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2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重点】
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用词华丽,情景交融,理解好文章中的句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尤其是课文5-7自然段,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柳树的不屈。
【教学难点】
课文表面看是写物,但是作者实际是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
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柳树这种在逆境中不屈生存的斗志和勇气是每个人必须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是怎样的一株柳树,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读看。
说说这株柳树给你什么印象,给作者又是怎样的印象?
(神奇)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四段
1.作者说它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他猜测和想象了柳树的成长经历,我们一起阅读第六、七小节。
说说神奇在哪里。
2.指名朗读这两小节,找出表现它神奇的句子。
3.交流预设。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a.填空
曾经,那里有过柳树苗子,但是它们不是(夏天旱死),就是(在寒冬冻死)。
但是这株柳树却能活了下来,不能不说这是个()
b.朗读课文内容。
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的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a.“一次又一次的摧毁”和“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是指()
b.这是一种怎样的经历,用我们的朗读来表现。
注意其中的“多少”。
4.了解青海高原。
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
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
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我们真替他庆幸。
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5.说话练习
高原风雪的虐杀:
那是一个()的冬天,()
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那是一个()的夏天,()
(二)学习第五段
1.比较“成长的道路”,感受一株柳的艰辛。
作者陈忠实来自以柳树名贯古今的灞河,对柳树有着深情厚谊,然而面对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产生了别样的感觉,那是——(崇拜到了敬畏的境地)。
为什么会那样呢?
家乡的柳树与之有何不同呢?
找出课文中的描述读一读。
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说说自己的对灞河柳树的认识。
出示灞河柳树的图片。
预设:
容易成活(生活道路平坦)
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柔美)
再来回忆一下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树的成长经历。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对比朗读,男生读青海高原上一株柳,女生读灞河柳树。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它们是(截然不同、迥然不同)的两种生活道路和命运。
所以课文中这样写道:
引读: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2.升华情感
这让我想起了《小草和大树》中这样一句话:
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
学到这里,你想对青海高原一株柳说写什么呢?
谁能借用作者的话,表达一下对它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齐读最后一小节。
这株柳树让你想起了哪些人?
青海高原一株柳和灞河柳树的比较让我们想到了课文开始的两个小节,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小节。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a.比较两句话分别用哪两个词语形容的,其条件有什么不同呢?
平常——在平原在水边
神奇——伫立在青海高原
b.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用两个不同的词语吗?
假如是在平原在水边有这样的一株柳树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广袤无垠、没有树族、气候恶劣的青海高原上,能生长出这样的一株柳树来,让我感到吃惊,感到不可思议,感到害怕,这究竟是不是一棵树?
这里用了一棵词语突出了一株柳的形象——伫立。
理解伫立:
长时间地站着
说起伫立,是否让你想起课文中另外一个词语,你看寻找一下,哪个词语也是同样突出了柳树的形象。
(撑立)
体会“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
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这两个句子。
做伫立状,让人望而生畏。
呈撑立形,给人强大的感召。
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他对于这一株柳树充满了()。
让我们怀着同样敬畏和崇敬的心情再次默读课文。
三、检测完善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思考与调整
聚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6、草原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第一段,从字里行间体会草原的美。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层次,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段,从字里行间体会草原的美。
【教学难点】
能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同学们,我们领略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风采,被它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今天,我们要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去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
2.听嘹亮的歌声响起来了。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听着这动听的歌曲声,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一九六一亲自去了趟草原,回来后就给我们带来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草原》。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检查预习的情况。
(1)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教师描述“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三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语境,让学生猜想相应的词语。
引入:
下面老师描绘一些画面,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用课文中的成语
归纳出来。
放眼望去,千里之外到处都是绿的——一碧千里;
站在草原上,让人感到那翠绿的颜色都要流下来了——翠色欲流;
草原上的人们骑在马背上奔驰的时候,衣襟被风吹起来,彩带也舞
动起来——襟飘带舞。
(3)齐读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并思考:
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内容?
相机出示两句:
(指导好这两句)
(1)忽然。
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处欢迎远客。
(2)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呼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交流:
(1)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3)学生试着给课文分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1.引入:
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2.学生认真默读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想像草原的美丽景色。
3.全班交流,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1)引入:
同学们,读了这个部分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2)教师随机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然后过渡引入: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和描写草原的美丽景色呢?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
(有感情朗读,读出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1)出示图片。
(2)引入:
放眼望去,草原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绿”,你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表现草原的“绿”吗?
(郁郁葱葱、翠颜欲滴、翠色欲流、一碧千里……借机理解“翠色欲流、一碧千里”意思。
)
(3)齐读句子,体会“柔美”的感觉。
想一想,作者把小丘的美景比作什么?
(一幅美丽的中国画。
)你能理解“渲染”和“勾勒”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点拨:
是啊,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让人感到草原非常辽阔,绿得无边无际,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涂抹的美丽的画卷。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
(1)引入:
现在,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草原的美又体现在哪里呢?
(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他把什么比作什么?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1)引入:
草原的景色实在太美了,你们看,马儿醉了,牛儿也醉了(课件出示图片),看到这种情景,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句子)
(2)作者仅仅是在写骏马和大牛吗?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
4.课件出示美丽的草原组图,激情朗读本段课文内容。
(1)引入:
在作者的眼里,草原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奇丽诗,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草原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它那迷人的风光吧!
(2)出示美丽的草原组图,让学生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情感。
)
(3)师:
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现在的心情吗?
那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第一段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附板书: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景色优美
草原
人民热情好客
思考与调整
聚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
17、麋鹿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预习导航:
一、初步读文
1.读准生字字音,认读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通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些方面。
二、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资料。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乐学新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藏羚羊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
2、师:
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动物——麋鹿。
(出示课件)
3、你仔细看看“麋”字和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提问题,老师归纳)
4、过渡:
课文是怎样介绍这种神奇的野生动物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顺畅阅读
1.【检查预习】出示生字词:
滩涂林茂草丰悄无声息警觉迅即遁入
哺乳沼泽跋涉繁殖怀孕分叉
销声匿迹杀戮绝迹漂泊不定颠沛流离
(1)指名读。
(2)每组词语分别反映哪方面内容?
(3)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些词语。
2.如果把这些词语带进课文中,相信大家还会有更深的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哪些小节讲的是同一内容呢?
结论:
第一段
(1):
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
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
第三段(5—7):
记叙麋鹿的传奇经历。
四、再读课文,品悟情感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
建议大家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
悲伤了?
痛苦了?
忧虑了?
愤恨了?
同情了?
生气了?
感动了?
惊讶了?
2、学生再次用心读课文。
3、交流感受。
【预设】学生会有这样的情感体验:
A.我有点悲伤,因为我从课文中知道麋鹿差点灭绝是因为人类破坏环境和战争造成。
B.我有点感动,----
C.我有点高兴,因为国家富强,麋鹿有回到祖国。
D.我很生气,----
E.---------
【小结】老师发现,同学们通过刚才再读课文,大家的心已经和麋鹿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带着这样的情感,我们下节课更近地走近麋鹿,去探寻它珍稀的原因。
五、设计作业,检测完善
1、抄写生字词。
(习字测)
2、完成《补充习题》本课部分内容。
思考与调整
聚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
17、麋鹿第2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
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课前准备:
幻灯、小黑板
预习布置:
一、查
搜集有关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的图文资料。
二、说
1.当一回小小讲解员,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三方面介绍麋鹿。
2.搜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关资料,自制一张动物明星卡。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麋鹿,姿态奇特,命运坎坷。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麋鹿的?
2、了解麋鹿(外形、生活习性)
1.读2~4自然段,看看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麋鹿外形方面的特点。
(课件出示麋鹿图片)
关于麋鹿的外形,课文有一句较为全面的介绍,你能找到吗?
结合回答出示: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1)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课件出示图片)麋鹿的外形真奇特,而有幸成为姜子牙的坐骑则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2)你能具体地介绍麋鹿外形特点吗?
根据回答出示相关图片:
A.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
(1)这一段话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
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像我们这样将麋鹿体重与同学体重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
你能为这句话再添上作比较的方法吗?
像这类说明性的文章,还要做到科学,大家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吗?
B.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1)这个句子中也藏着一种说明方法,大家熟悉吗?
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2)大家真的感受到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多招人喜爱的动物呀!
我们一起来读。
C.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D.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
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学生深入读文,圈话关键词句,完成《补充习题》第60页的记录卡。
集体交流:
A
(1)抓住“重250千克”与自身体重进行比较。
(2)通过将列数字、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的交互使用形象体会麋鹿的“大”。
B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麋鹿角型的独一无二及作比较的好处。
通过图文对照直观地感受表达的内容。
3.通过交流感受麋鹿身体各种部位在生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4.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
3.创设情景学习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
没想到,长得“四不像”的麋鹿不仅能受到人们的青睐,还成了姜子牙的坐骑。
可有一天啊,鹿王就批评麋鹿了:
麋鹿啊麋鹿,你除了角跟我们有点像,你看看自己哪还有些鹿样,长了个马面,牛蹄,驴尾,多难看!
快做个整容手术,恢复鹿面。
你觉得鹿王批评得对吗?
麋鹿会怎么说?
引导学生体会麋鹿的蹄子和尾巴、毛色等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4.过渡:
听了麋鹿的辩解,我们发现它有着“在“在水中活动,在沼泽生活”的生活习性。
在生活习性方面,麋鹿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出示:
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才发育完全。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你体会到了什么?
5.麋鹿还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
看来,麋鹿的与其它鹿科动物不一样的外形还有着特殊的作用呢!
学到这儿,你能不能抓住麋鹿的特点向大家作个介绍呢?
根据讲述,引导学生作点评。
6.【过度】麋鹿外形奇特,还曾经命运多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传奇经历!
三、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
1.过渡:
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
你们是如何理解“传奇”的呢?
麋鹿的命运和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呢?
尤其关注不同时期麋鹿数量的变化。
2.组织交流,完善表格。
学生自主读文,在书上作批注,完成《补充习题》第61页的表格。
根据制成的表格简述麋鹿的传奇经历。
学生再读课文的5-7三个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感受。
3.这张表格反映的仅仅是麋鹿数量上的变化吗?
它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4.是的,它不仅仅是麋鹿数量上的起起落落,还是麋鹿三千多年来命运的坎坎坷坷,更是大半个世纪来麋鹿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
令人欣慰的是1986年8月——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训练说话:
是啊,麋鹿的命运是坎坷的,如果麋鹿会说话,当它踏上故土时,它会说:
()
四、追溯麋鹿的“传奇经历”
1.3000多年以来,麋鹿经历着这样的磨难,从减少甚至到即将消失。
这一切到底是谁之过?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
(1)人为因素:
任意狩猎、残杀,麋鹿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
(2)环境因素:
特大洪水、急剧的气候变化、滥垦农田。
(3)社会因素:
侵略者抢夺、杀戮。
2.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野生动物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只有国家强大了,保护野生动物才会变为现实。
五、感受麋鹿的新生活。
1.所幸的是,近些年来,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麋鹿因此也迎来了原本应该属于它们的新生活。
于是才出现了我们开头的一幕。
“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
”[课件出示: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