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048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世说新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世说新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世说新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世说新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资料.docx

《世说新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说新语资料.docx

世说新语资料

 

 

【原文】

荀巨伯

(1)远看友人疾,值

(2)胡贼(3)攻郡,友人语(4)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5)可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6)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荀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7)何男子,而敢独止(8)?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9)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10)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11)而还,一郡并获全(12)。

(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

(1)荀巨伯:

汉桓帝时颖川(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一带)人,生平不可考。

(2)值:

适逢。

(3)胡贼:

指北方异族入侵中原的流寇。

古时我国西、北部一带少数民族统称为“胡”。

(4)语:

告诫,对人说。

(5)子:

尊称,相当于“您”。

(6)败义:

败坏道义。

(7)汝:

你。

(8)止:

停留不走。

(9)委:

抛弃。

(10)相谓:

相互议论。

(11)班军:

调军队回去。

(12)获全:

得到保全,免受侵害。

(13)相视:

看望你。

(14)一:

整个。

(15)独止:

一个人留下。

(16)无义:

不懂道义。

【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

友人对巨伯说:

“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走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这种为了贪生怕死而败坏道义的行径,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

“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

”荀巨伯回答说:

“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

”贼兵听了相互说道:

“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

”于是整个军队撤离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点睛之笔: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赏析】

《世说新语》的这篇文章采用了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宁代朋友死去,而让自己的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此举感人至深。

文章还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让贼一“谓”一“还”,来表现巨伯的义,栩栩如生。

语言简洁,明快。

【道理启发】:

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精练】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解释粗体字在文中的意思。

(1)友人语巨伯()

(2)子令吾去()

(3)败义以求生()(4)贼既至()

(5)不忍委之()(6)遂班军而还()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答:

 4.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一文看到荀巨伯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5.文中点金之笔是哪句?

答:

 6.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答:

 【答案】1、“友人有疾/不忍委(抛弃)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

(1)告诉,对……说

(2)让,叫(3)破坏(4)不久(5)抛弃(6)于是

  3、荀巨伯重义轻生,胡人羞愧自退。

4.参考:

舍生取义、忠于友情。

  5.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6.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原文】

管宁,华歆(xīn)俱为汉末人。

初,二人共②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③而喜,窃见管神色,仍掷④去之。

又尝⑤同席读书,乘轩冕⑥(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⑦,华废书⑧出观⑨。

宁割席⑩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⑾。

"

【注释】

①管宁:

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

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

一起③捉:

拿起来,举起,握。

④掷:

扔。

去:

抛去。

⑤尝:

曾经。

⑥乘轩服冕:

复词偏义。

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轩:

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

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

这里指贵官。

⑦如故:

像原来一样。

如:

如同,好像。

⑧废书:

放下书。

废:

停止。

⑨观:

观望

⑩席:

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割席:

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⑾子非吾友也:

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

指你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把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看到了管宁的神色之后又扔了它。

后来,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座位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带着官帽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

“你再不是我的好朋友了。

成语演变

【割席断交】席:

坐席,草席。

把席割开分别坐。

比喻朋友绝交。

【道理启发】

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

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

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这样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精练】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____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________

(3)又尝同席读书。

__________(4)有乘轩冕过门者。

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参考答案】

2,

(1)共同

(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

3,

(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

(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的一个人。

三、《王祥事后母》

【原文】

王祥①事②后母朱夫人甚谨③。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④好,母恒使守⑤之。

时⑥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⑦之。

值⑩祥私起⑧,空斫得被。

既还,知母憾⑨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王祥:

字休征,魏晋时人,是个孝子。

因为侍奉后母,年纪很大才进入仕途,官至太常、太保。

②事:

对待、服事、侍奉的意思。

题目就是:

王祥服事(或侍奉)后母。

③谨:

谨慎,小心。

④殊好:

很好。

殊:

很,非常。

好:

美好;优良。

⑤守:

守护。

指防止风雨鸟雀糟蹋。

⑥时:

有时。

⑦暗斫(zhuó):

偷偷地砍杀。

⑧私起:

因上厕所而起床。

⑨憾:

因……而遗憾。

⑩值:

正当

【译文】

王祥对待他的后母朱夫人非常谦恭谨慎。

家里有一棵果树,据说是李子树,果实快熟了,后母要王祥看守着,不能让一颗果实掉到地上。

因此遇到刮风下雨之时,王祥就会奔向果树,抱着果树哭泣,哀求果实不要掉落下来。

王祥曾经在别的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前往,准备暗中砍死王祥。

正好那时王祥起床,后母空砍在被子上。

等到王祥回来,知道后母因为没能杀死他而遗憾不已,因而跪在后母面前请求一死。

后母于是终于被王祥所感动,从此爱护他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

【道理启发】

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

【精练】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殊()

(2)使()(3)值()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写了哪两件事?

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分别表现了王祥、后母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2.

(1)特别

(2)派(3)正赶上、正值

3.王祥曾经在另一张床上睡觉,他的后母躲在暗处想杀死他。

4.王祥遵母命守李树;王祥请死宽慰后母。

5.王祥:

孝顺。

后母:

尽管恶毒尖刻但最终被感动。

 

四、《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原文】

华歆、王朗俱①乘船避难②,有一人欲依附③,歆辄④难之⑤。

朗曰:

“幸尚⑥宽,何为不可?

”后贼⑦迫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⑧,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⑨,宁⑩可以急相弃11邪?

”遂携拯12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1.俱:

一起2.避难(nàn):

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

3.依附:

跟从4.辄:

就5.难之:

对此事感到为难。

6、尚:

还7、贼:

敌人8、疑:

迟疑;犹豫不决。

本所以疑:

原本感到为难的。

9、纳其自托:

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10.宁:

难道11.弃:

抛弃。

12.拯:

救助。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眼看后面的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这件事情)判定华歆和王朗二人品德的优劣。

【人物分析】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重守承诺,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

而王朗则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

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道理启发】

这则故事告诫人们:

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

【精练】

1.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

”一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句子中的“此”是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华歆开始犹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后来坚持不舍此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王朗开始欲携此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后来欲舍此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你帮助而又损害到你自身利益的事,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难道(或“怎么”)能够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呢)?

2.贼将至。

3.怕贼来追  已经接纳,不应放弃  地方尚宽  贼已追来

4.如大公无私,舍弃自身利益,帮助他人。

或动脑筋想妥善的办法,既帮助了别人又不损害自己的利益。

五、《范宣受绢》

【原文】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

“痛邪?

”答曰: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③,是以啼耳!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④遗绢百匹,不受。

减五十匹,复不受。

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于范,云:

“人宁可使妇无裈⑤邪?

”范笑而受之。

【注释】

①范宣:

字宣子,晋时人。

少好学,家贫,躬耕不仕,以讲论为业。

②挑:

挖。

③身体发肤,不敢毁伤:

《孝经》中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

④韩豫章:

韩伯,字康伯,曾任豫章太守。

⑤巾军(kūn):

裤子。

【译文】

范宣八岁时,在后园挖菜,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

有人问:

“疼吗?

”他回答说:

“不是因为疼,人的身体四肢头发肌肤,都是来自于父母,不该随意毁伤,因此才哭!

  范宣为人廉洁简朴,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绸,他不接受;减去五十匹,仍不接受;就像这样一半一半递减,直到剩下一匹绢,仍然不接受。

后来,韩与范同车出游,韩便在车里撕下二丈绢绸给范宣,说:

“作为丈夫难道能让妻子没有衣裤穿吗?

”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道理启发】

突出范宣廉洁俭省的品格

【精练】

1、有人说,范宣不接受二丈帛绢可全廉洁声誉,也有人说,范宣接受了二丈帛绢后,这样的廉洁才有些人情味,也似乎更完美真实些。

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答:

我认为范宣为人廉洁人人皆知,不接受反而不给韩伯面子。

他只接受二丈帛绢,既保住韩伯的颜面,有保全廉洁声誉。

六《殷仲堪既为荆州》

【原文】

殷仲堪⑴既为荆州,值水俭⑵,食常五碗盘⑶,外无余肴,饭粒脱落⑷盘席间,辄⑸拾以啖之。

虽⑹欲率物⑺,亦缘⑻其性真素⑼。

每语子弟云:

“勿以我受任⑽方州⑾,云我豁⑿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⒀其本!

尔曹⒁其存⒂之。

【注释】

⑴殷仲堪:

东进人,能清淡,善著文,为孝武帝所重,曾任荆州刺史。

⑵水俭:

因水灾而歉收。

俭:

荒年。

⑶五碗盘:

一种孝星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五个碗组成。

⑷脱落:

掉在。

⑸辄:

就。

⑹虽:

虽然。

⑺率物:

有心为人表率。

⑻缘:

因为。

⑼真素:

生性朴素。

⑽受任:

出任。

⑾方州:

指一州的长官,刺史。

⑿豁:

舍弃。

⒀损:

抛弃。

⒁尔曹:

你们。

⒂存:

【译文】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上任时正赶上水涝歉收,每餐吃五碗盘,再没有别的佳肴,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

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却也是由于生性朴素。

他常常对子弟们说:

“不要以为我出任一州刺史,就认为我会放弃平素的志向。

现在我对待物质生活还是像从前那样简朴,没有改变。

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因为地位高了就变根本呢!

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道理】

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

【精练】

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既为荆州()2虽欲率物()

3斗折蛇行()4圣人非所与熙也()

(2)与“勿以我受任方州”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辄拾以啖之D.全石以为底

二.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停顿。

(1分)

云我豁平昔时意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焉得登枝而损其本:

四.文中殷仲堪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分)

答:

【参考答案】:

一、

(1)已经、虽然、像北斗星一样、同“嬉”,开玩笑

(2)B

二、云我/豁平昔时意

三、

(1)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

四、勤俭节约、不忘根本、以身作则(达到2点即给全分)

七、《孔文举年十岁》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注释】

1.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通报。

2.既:

已经。

3.奕世:

累世。

4.了了:

明白,聪明。

5.踧踖:

局促不安。

【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

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

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

李元礼问道:

“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

”孔文举回答说:

“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

”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

陈韪说:

“小时聪明伶俐,长后大未必会怎么样。

”孔文举说:

“照您这样说,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

”陈韪非常尴尬。

【赏析】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

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

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

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

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

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精练】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父到洛(洛阳)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孔文举说: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仆:

指我(李元礼)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太中大夫是一个官职的名称不是指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②人以其语语之。

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陈韪听,

③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陈韪说:

“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4.孔文举说: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孔融用他的话反问陈韪,“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不仅夸奖他小时很聪明,而且也讽刺他长大了却没有什么才情,运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八、《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原文】

孔融被收⑴,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⑵,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

“冀⑶罪止于身⑷,二儿可得全不⑻?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⑸有完卵乎?

”寻⑹亦收⑺至。

【注释】

⑴收:

逮捕,拘禁。

⑵琢钉戏:

古代的一种儿童游戏。

⑶冀罪止于身:

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已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冀:

希望。

⑷身:

自己一人。

⑸复:

助词,表反问语气。

⑹寻:

不久。

⑺收:

动词活用为名词,代指执行“收”这一动作的人,这里指差役。

⑻不(fǒu):

通"否",表疑问语气。

【译文】

孔融被捕时,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

孔融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

“我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这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他们的生命?

”两个孩子慢慢地走进来说:

“爸爸,难道你见过倾覆了的鸟巢中还有完整的蛋吗?

”不久,抓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成语】

后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语用,也可以使用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相同的成语巢覆卵破,

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短文中心思想】

面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要从容地面对它。

不能乱了阵脚

【精练】

一、解释句子  

1、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2、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二、问答  

3、写出本文的成语,并说出它的比喻意?

 

 

【答案】

一、1、意思: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

2、难道你见过倾覆了的鸟巢中还有完整的蛋吗?

3、答:

成语为“巢覆卵破”,字面意思是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

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老少不得幸免。

现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也不能幸免。

九《咏雪》

【原文】

谢太傅⑴寒雪日内集⑵,与儿女⑶讲论文义⑷。

俄而⑸雪骤⑹,公欣然⑺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⑻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⑼。

”兄女曰:

“未若⑽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⑴谢太傅:

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⑵内集:

家庭集会。

⑶儿女:

指侄子辈。

⑷讲论文义:

谈论诗文(论:

讨论)⑸俄而:

不久,不一会儿。

⑹骤:

急速,大。

⑺欣然:

高兴的样子(欣:

高兴;然:

......的样子)⑻胡儿:

即谢郎,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⑼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⑽未若:

不象不如比不上。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不一会儿,下起了又大又急的雪,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这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精练】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文中找出两个关于雪的比喻句。

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ù zhòu nǐ xù

2.D

3.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

“纷飞的白雪像什么?

4.“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

示例:

第二个比第一个好。

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十《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⑴友期行,期日中⑵,过中⑶不至⑷,太丘舍去⑸,去后乃至⑹。

元方⑺时年⑻七岁,门外戏⑼。

客问元方:

“尊君⑽在不?

”答曰:

“待君⑾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⑿哉!

与人期行,相委⒀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⒁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⒂;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⒃。

”友人惭⒄,下车引之⒅。

元方入门不顾⒆。

【注释】

陈太丘:

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人(现在河南太丘)

⑴与:

和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会,约定时间。

行,出行。

⑵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⑶过中:

过了正午。

⑷至:

到。

⑸舍去:

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⑹乃至:

(友人)才到。

乃:

才。

⑺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是陈寔的长子⑻时年:

这年(那时)。

⑼戏:

玩耍,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