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邬达克上海建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1878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邬达克上海建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邬达克上海建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邬达克上海建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邬达克上海建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邬达克上海建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邬达克上海建筑.docx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邬达克上海建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邬达克上海建筑.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邬达克上海建筑.docx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邬达克上海建筑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

邬达克上海建筑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

邬达克上海建筑

在上海,邬达克的名字如雷贯耳。

这位旅沪的斯洛伐克裔匈牙利藉建筑师设计的房子遍布在上海滩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人文景观的组成部分。

从1918年到1938年,邬达克在上海留下了几十件建筑作品,有不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的标志性建筑。

邬达克1893年出生于今斯洛伐克境内的班斯特·比斯特里察,1910年就读于匈牙利皇家圣约瑟夫理工大学建筑系,大学毕业后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被俄军俘虏,送到西伯利亚集中营。

1918年,25岁的邬达克从西伯利亚战俘转移的列车上跳车,经哈尔滨一路辗转来到上海。

为了谋生,他只能在美国建筑师克利开设的克利洋行当绘图员的工作,并从事建筑设计。

1924年,31岁的邬达克在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内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邬达克打样行。

1932年,邬达克打样行迁至他自己设计的圆明园路209号浸信会大楼顶层801室。

邬达克在其近30年的上海生涯中,不仅胜利地进行了一系列全新的建筑创意设计,而且还将现代装饰艺术风格植入申城。

是的多元、包涵、开放成就了邬达克,他和他的作品已成为这座城市值得纪念的建筑文化遗产。

今年6月,巨鹿路888号的优秀历史建筑被业主私自撤除,在老洋房原址上立起了一座金属混凝土结构的未完成建筑物。

该事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巨鹿路888号处于历史风貌爱护区内,花园环绕四周,是一幢四面临空的假三层美式花园住宅,红瓦坡顶。

其所在的建筑群〔巨鹿路868-892号〕共12幢,沿路排列,南面设大花园,北面有小院。

这个建筑群的设计者就是邬达克。

1919年至1920年,邬达克在克利洋行设计了巨籁达路万国储蓄会22栋住宅〔今巨鹿路852弄1---8号、10号,868---892号〕,1999年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优秀历史建筑。

这是邬达克到上海以后在克利洋行当绘图员时设计和第一个亲临工地关注建成的项目。

可以说是他建筑生涯开端的标志性作品。

邬达克早期作品主要是美国总会、中西女塾和沐恩堂,带有复古主义色彩,注重详情的装饰,但喜爱贴面的现代风格在这些作品中也已经有所表达。

坐落在福州路上的美国总会大厦是邬达克1923年设计的作品,这是邬达克特殊喜爱的作品。

该建筑深具美国乔治亚复兴式风格的特点,这是一种介于欧洲建筑风格与其他地方的建筑风格相混合的形式,它吸收了欧洲市政建筑的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非洲建筑风格的某些特征。

大厦的每层楼上都有对称的连排窗户。

在顶层,邬达克设计了一排白色大理石的帕拉弟奥式拱窗,形成一个装饰性的骑楼,这个盒子一样的八层建筑外墙上还贴有深棕色的墙砖。

番禺路上的这幢房子,邬达克和家人居住了6年,他在家中的屋顶花园养了成群的鸽子。

他每天上班前会给鸽子喂食,他喜爱看它们翱翔、回旋。

1947年2月上旬,54岁的邬达克携妻带子悄然离开上海,他把番禺路129号里的木门和绘图桌也带走了。

离开时,邬达克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

"到哪儿我都是一个生疏人,一个匆忙的过客,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

'这话说得如此感伤,但这位异乡客留给诸多的经典作品却无可置疑地奠定了他上世纪初叶上海最有名建筑设计师的地位,邬达克在上海的城市面貌中留下了属于他的身影,邬达克的名字和他的建筑作品已成为国际大都市上海永久的城市印记。

正如贝聿铭所言:

"邬达克的建筑过去是,如今是,并将永久是上海城市轮廓的一抹亮色'。

邬达克在瑞士待了几年,在美国的加州退休,他在那里为自己造了一幢没有一颗金属钉子的瑞士风格房子。

1958年,这位65岁的建筑奇才在加州与世长辞。

2013年,盛满邬达克乡愁的番禺路129号被拂去历史灰尘,重新呈现于公众视野,经过细心修缮的邬达克旧居作为他的纪念馆向公众开放。

2014年12月,邬达克旧居成为中国建筑学会首批全国建筑科普基地,一座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得到再一次提升和放大。

邬达克旧居修缮投资人、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女士满怀深情地说:

"家,对漂泊异乡的人而言是筑一个心灵的家园,是给自己无根的灵魂寻根。

我和邬达克一样,是这个城市的外乡人。

邬达克的旧居修缮过程让我对上海这个城市有了新的理解,更让我在上海这个客居的城市有了归宿感'。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

邬达克上海建筑

诺曼底公寓〔今名武康大楼〕是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操刀设计,于1924年建成的。

这样一块不规则的三角形地块,不仅让邬达克把土地利用率发挥得淋漓尽致,还硬是通过独特的轮船式三角建筑演绎出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式样,这是邬达克在克利洋行工作时期的典型早期代表作品,那年这位天才的建筑师才27岁。

武康大楼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大楼,南面沿街底层是老欧洲的骑楼样式,连绵不绝的拱形门洞构成了一个半开放式的走廊,拱形门洞中看得见不同店面的铺陈,那是邬达克的一个独特思路,就是使用退缩手法,让门洞中的那条长廊兼作人行道,以弥补门前人行道的狭小。

建筑立面虽然简洁,但大楼西端的半圆形造型却设计得十分得体,致使整幢建筑显得亭亭玉立。

公寓八楼如腰线般连缀着大楼的阳台给人以船上甲板的感觉,暗合着整幢建筑的巨轮造型。

在公寓楼顶,有一个很大的天台,天台上至今留有当年邬达克设计的取暖烟道,多少年前,居住在这个公寓中的西方大班和东方闻人,当他们生起壁炉时,那袅袅的烟气便从这一个个烟道里飘向的天空。

邬达克到上海这个新兴都市的最初计划是赚点钱,然后回家。

然而,他感觉在克利洋行的劳碌工作很有意思,并很快得到了晋升。

邬达克决定在上海住下去,他娶了一个在出生的德国商人的女儿吉赛拉为妻,并于1925年独立开设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1926年,旧上海有名爱国实业家刘鸿生的胞弟刘吉生请邬达克设计了巨鹿路675号的这幢花园洋房,于1931年建成后,被公认为当时上海最秀丽的花园住宅之一。

这是刘吉生送给他爱妻40岁生日的礼物---爱神花园。

走进巨鹿路675号,石板路两侧种着瓜子黄杨和翠竹,玲珑的太湖石假山点缀其间。

穿过廊道,一转弯便是花园。

花园里坐落着一幢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希腊宫殿式建筑,这就是当年刘家的主楼。

主楼南立面设置贯通两层且带凹槽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底层的门与柱之间设计为大青石平台。

两层柱间为弧形阳台,配以雕花铸铁栏杆,庄重而又优雅妩媚。

据说,这是邬达克根据希腊神话中爱神丘比特和普绪赫的故事设计的。

住宅的主入口设有门廊,系三联式拱券门,入内,是高敞阔大的挂有大型水晶吊灯的主厅,门厅的一边通向东厅,全柚木装饰的墙壁和精致的柚木拼花地板给人带来殷实感,而秀丽的天花则让人有惊艳之感。

西厅为装饰华丽的餐厅,拱形的顶棚上布满了镏金的天花雕饰,窗户是镶嵌着葡萄图案的彩绘玻璃。

门厅的另一边是回旋式楼梯,梯阶犹如琴键般向上回旋伸展,楼梯外侧墙上的门窗镶嵌着精致的彩绘玻璃窗,楼梯内侧扶栏的圆框内镶嵌着刘吉生名字的大写英文字母KSL。

当年主卧房在二楼的东南面,卧房顶棚里外三圈有美丽的天花雕饰。

次卧房在二楼的西南部位,因远离主楼梯,相当清静。

庭院的中轴线上是普绪赫喷泉,这是整座庭院的灵魂。

普绪赫是神话中的希腊公主,因为比维纳斯秀丽而引起后者的嫉妒。

爱神丘比特奉母之命欲加害于普绪赫,不料却陷入情网,让西风之神将普绪赫携至自己的宫中,夜夜与之幽会,却不许她看清自己。

普绪赫因为好奇,在两个邪恶姐姐的唆使下偷看丘比特,违反了商定,失去了心爱的人。

维纳斯一心要拆散他们,不断陷害普绪赫。

普绪赫日夜查找离她而去的丘比特。

在爱神的帮助下,她完成了维纳斯交办的三项任务,在历经种种磨难后最终如愿以偿地与丘比特结为恩爱夫妻,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

后来他们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就取名快乐。

建筑师在喷泉中央的柱子上支撑了一个水盘,水盘上置放着真人大小的白色大理石雕就的普绪赫雕像,那位秀丽的希腊公主正在脱衣预备入浴,动作慵懒而优雅,颇具韵律和动感,有一种摄人魂魄之美,凡是见过的人无不为之倾倒。

水喷射在雕像上。

落入水盘,然后流进水池。

据说这座雕像是邬达克特地在意大利制作后运回赠送给刘家的,或许是因为他感谢刘家给了他一个实现自己建筑梦想的机会。

因为用普绪赫的故事来创造一个庭院建筑样式的范本始终是邬达克多年的梦想和追求。

在邬达克看来,没有普绪赫喷泉,这座建筑将失去生命,一切会变得毫无意义。

可见这位建筑家内心深处的浪漫。

普绪赫雕像微抬的眼仰视着右上方,她深情的目光所投之处正是她和丘比特幽会的卧房。

而在建筑中那正是爱神花园的主卧房。

有意思的是,爱神花园的构思,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有名学院派画家莱顿的名画《普绪赫洗浴》有关,在画中,莱顿展示的是普绪赫正在脱下身上薄纱长裙预备入浴的那一刻,画中她举臂回眸,亭亭玉立,美艳动人。

而刘家花园的一些详情,如爱奥尼柱子、台阶、水池、金色的柱头,曲折的石径都能在这幅名画中找到。

解放后,刘吉生没有像他哥哥刘鸿生那样回到上海定居。

1952年,爱神花园被市房地产部门接收。

在以后的岁月里,这里始终是上海作家协会的所在地。

  邬达克他把建筑艺术留在了上海:

邬达克上海建筑

邬达克独立开设事务所后,建筑风格开始转变为完全的现代主义,被后来的学术界称为"现代的装饰艺术派',这时期的代表作品就是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这是我国西式建筑转向现代主义的标志。

坐落在南京西路黄河路口的国际饭店建成于1934年,是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在上海最知名的杰作了。

国际饭店外形仿照早期美国摩天大楼,外立面采纳直线条,为现代派表现主义风格与装饰艺术派风格混合,简洁而流畅。

建筑共24层,其中地下两层,地面以上22层。

建筑前部十五层以上逐层四面收进呈阶梯状的塔楼是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造型。

其外部立面采纳直线条,底层至3层镶贴青岛崂山黑花岗岩,色泽晶莹透亮,4层以上镶贴棕色泰山面砖,端庄典雅。

在第二、三层和14层以巨型圆角玻璃镶贴,显示出剧烈的通透感和现代感,这种玻璃幕墙在当时尚无先例。

国际饭店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不但在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内外,曾是大的象征。

在之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饭店始终雄踞第一高楼的宝座。

据说国际饭店建筑时,不少市民都兴致勃勃地前去观看,其中有一位从苏州来沪的17岁的翩翩少年简直看得入了迷。

每逢周末,他都要跑到跑马厅边去看国际饭店是如何一层一层升高的,并对此惊异不已,这促成了他日后去美国宾州大学特地攻读建筑学,若干年后又因胜利地设计了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而名震海外。

他就是有名的大建筑师贝聿铭。

国际饭店的诞生成全了一位世界级的建筑大师,也是一段难得的佳话。

大光明电影院坐落在南京西路216号,原名大光明大戏院。

在上世纪30-40年月,它曾是赫赫出名的远东第一影院。

大光明大戏院是近代建筑史上一个重要标志,是邬达克在上海的代表作之一。

邬达克一改之前复古主义的设计路线,将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在大光明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屋顶中部的烟囱犹如船舶上的烟囱,奶黄色的外立面恰如波浪中行进的风帆,流畅的圆弧曲线包围着整个大厅,渐叠呈荷花形的三层屋顶和意大利大理石砌成的抽象图案赏心悦目。

室内顶棚及墙面线脚自然简洁,一反复古样式的烦琐。

建筑立面造型为美国近代式,具有美国摩登艺术派风格。

建筑外墙采纳纵横交叉的板片,粗细横直的线条和大面积黄金玻璃作剧烈对比处理,以方形半透亮灯塔形成不对称重心。

大门前有大片乳白色玻璃雨棚,楼上偏西矗立长方形半透亮乳白色玻璃巨型灯箱,成为大光明的标志性招牌。

雨棚上有大广告牌,介绍正在放映的影片。

晚上通电后灯火通明,数里之外即能望见,成为大光明电影院的标志。

大门装有12扇合金钢框玻璃门,两边门墙镶嵌黑色大理石。

门厅宽敞,地坪铺嵌铜条的彩色磨石子,加上室外光线透过大面积玻璃长窗,使门厅显得分外光明。

门厅两侧设置倚墙大楼梯通向二楼。

休息厅呈腰果形,中间布置一个圆形喷水池,池中不断喷射出白色水柱,照以彩色灯光,绮丽夺目。

舞台跨度当时为全国第一,上下两层的观众厅排列成圆弧形,座位近2000个。

观众厅的屋顶为奶黄色,镶嵌以金黄色的波浪形嵌槽暗灯,墙面采纳绿色砖石嵌于墙壁,并配有暗槽灯照明。

墙壁的下半部,是精致的黑色大理石,剧烈的色彩对比让观众一进场就在视觉上获得很大的享受。

为了扩大门面宽度,把原先面向派克路〔黄河路〕的大门改为面向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建成了一座包括咖啡厅、弹子房、舞厅、主剧院在内的综合性建筑。

电影院的拉门、防护栏、大理石地面上镶嵌有一种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至今无人能解读符号的含义,这是邬达克在80年前留给上海的"神秘礼物'。

1933年6月14日大光明电影院揭幕,首映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的海军故事片《热血雄心》,入院有身穿工作服,头戴圆筒形平顶帽子的BOY拉门,尊敬地将观众揖请进大厅。

入场由白俄女郎领票,还在戏院首次使用冷气,在当时引起轰动,号称"远东第一影院'。

大光明电影院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摩登的开始,它被塑造成了一座高级社交场所,去那里看电影在旧成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张爱玲当年就是大光明的常客,她在文章里这样描写大光明:

"那地方整个像一只黄色玻璃杯放大了千万倍,特殊有那样一种光闪闪的幻丽干净。

'

绿房子四周设有围墙,墙身的抽象图案,按原来墙上铁栏杆的图案复制,充满现代感。

墙里面是宽敞的花园,主楼坐北朝南,主立面东侧转角设计为圆形,每层均为带钢窗的光线光明的房间。

主楼底层有一条自东首大门而入的汽车通道,汽车从公路驶入花园内通过这个通道可直接驶入住宅内,汽车通道外墙全部用意大利进口的腐蚀型大理石砌成,有自然钟乳石质感。

通道左边为铺设弹簧地板的大客厅,跳舞时,地板会产生轻微的抖动以增加舞者激情,还有一座供小乐队演奏的乐池。

通道右面为弹子房。

整座建筑置于宅基的北面,住宅的南面是大片花园地带。

大门开在两条路相交的转角上,楼内通道及楼梯旁的墙壁都是以昂贵的意大利黄色海底大理石做的。

二楼的起居客厅、餐厅等房间向内收进,前面朝南处留有宽敞的生活露台,厅前装有一排落地长窗,使室外露台和下面的庭院融为一体,满目美景尽收眼底。

露台外侧的西首,有一座宽大的直接通往庭院的用意大利进口大理石铺砌的大型流线型室外旋梯,铸铜扶手,玻璃贴面做的楼梯护栏,在今日仍给人以新颖特别之感。

三层是主人卧房,建筑再向内收进,外面又是一个露台。

二楼和三楼的露天阳台上全部是窄条地板,就像船上的甲板一样,露台上部由设在顶层的子女卧房前的露台覆盖。

顶层露台一部分有半圆形的雨篷形成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这种空间在建筑艺术上称为灰空间,很有情趣。

各层的生活露台犹如轮船上的甲板,因都向着花园,在感觉上也就连在一起。

由于形成露台的层层跌落状,所以更能与花园自然空间有机结合,构成室内外的情景统一。

室内还设有带玻璃天棚的日光室、酒吧等,底层酒吧面向花园处全部为落地玻璃窗和门,坐在里面花园的美景可一收眼底,虽然绿屋楼高仅4层,然屋主为求现代,在楼内安装了电梯,成为滩第一幢在私宅内安装电梯的私人房子。

邬达克喜爱用弧线,这座房子的廊梯、吊顶用了大量的弧线设计,连电梯都是木制荷叶型的,与全屋弧形外形相呼应,电梯内壁与电梯门均装饰柚木。

绿房子室内设施豪华,大部分装饰材料都是从海外订购的。

壁炉外壁是用意大利腐蚀型大理石砌成,内里有设计成劈柴型的灯光,看上去像是正在燃烧的木柴,其实只是装饰,全屋已装上了中央空调。

这在1938年已是十分先进了。

三楼女主人那间化妆间,四周都是镜子,香水就装在梳妆镜上端,轻轻一按,香雾就会散下。

四楼一间小客厅里一排半圆形的成块玻璃窗,是特地从日本进口的,造价极其昂贵。

阳光房的天顶也是由特别的玻璃制成的,在当时都是独一无二的。

绿房子各层均有朝南的宽敞露台,犹如船舰上的甲板,故有"船型房'之称。

绿房子还有一个大厨房,里面可以做出全套的西餐和西点。

厨房在底楼,由着紧贴绿色外墙的后楼梯直通下去,外面的人可以从窗子里看到下楼梯的脚,当年不知道引发了多少人的遐想。

绿房子是上海20世纪30年月有代表性的现代派建筑,如今已列入上海十大名宅之一。

当年邬达克设计完绿房子后曾口吐豪言:

"我可以保证,即使再过50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100年,我信任它仍不会OUT!

她应当属于经典之列'。

邬达克没有说大话,1939年的上海英文报纸《中国日报》上曾将此建筑誉为"全远东区第一豪华住宅之一'。

的确,绿房子是邬达克设计的最具现代感的建筑,是他将自己所倾心的现代派风格表现于小住宅设计的一个胜利的实例,也是邬达克1938年在上海设计的最终一件作品。

为一睹这座超现代的远东第一豪宅的风采,当时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特地登门造访,并应吴同文之邀在吴宅二楼鸭蛋形的大理石餐桌旁共进晚餐并合影留念。

邬达克把生命中超过一半的时间留在了上海,同时,他也把自己的乡愁留在了番禺路129号。

番禺路129号住宅是一组英国乡村风格别墅,是邬达克于1930年自己设计、建筑并居住的花园别墅。

该住宅具有浓郁的都铎风格。

这是一种混合着传统的哥特式风格和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样式,流行于19世纪的英国都铎王朝时期,是十九世纪英国贵族府邸所采纳的主要建筑风格,尖塔型斜屋顶是它的显著特征。

番禺路129号房子的三角坡顶造型、窗户等都显示出了浓郁的都铎建筑特色,邬达克将属于自己的乡愁带到了这所房子里。

房子从建材、设计、施工到细部装饰,都特别纯真、地道。

从前里面的布置也很精致,属于典型的欧洲古典风格。

这组建筑是由西面一幢砖木结构假三层英国乡村式别墅和东面一幢假二层别墅用连廊组成的一个住宅群,住宅南面有宽敞的花园草地。

整座建筑为陡坡红色机制板瓦屋面,高低纵横交叉组合,西侧和北侧屋面从三层直下二层,整个屋面跌宕起伏,屋面上开有平坡式老虎窗。

建筑的二三层和山墙外墙面均暴露黑色木构架,构架间做白色砂浆粉刷,底层外墙面贴泰山面砖,二层以上挑出底层墙面。

显示出英国乡村别墅风貌特征。

三层主体建筑一侧两座曲折多边形红砖清水勾缝的烟囱穿出屋面,表达了典型的邬达克设计风格。

住宅的设计、施工精致。

建筑采纳钢窗、木门、木楼梯。

客厅内为柚木墙裙,厨房、厕所为马赛克地面,瓷砖墙裙。

客厅及起居室吊顶均为柚木方格子,在木头大梁上饰有精致的花卉雕刻。

相比那些由他创造的经典建筑,他的自宅更低调、内敛,也更具个人情感,空气中暗暗弥散着的感伤为房子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