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大禹治水苏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0372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大禹治水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大禹治水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大禹治水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大禹治水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大禹治水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大禹治水苏教版.docx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大禹治水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大禹治水苏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大禹治水苏教版.docx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大禹治水苏教版

一、复习第一段——创设情境激起情感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读——

生(齐答):

大禹治水

师:

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

生(齐答):

洪水

师:

洪水见过吗?

生:

没有。

师:

没见过不要紧,我带来了。

请大家看一看。

(播放录像:

洪水肆虐泛滥,冲毁田地、房屋的情景)

师:

这洪水怎么样?

请你说。

生:

很凶猛。

师:

这个词用得好!

生:

洪水哗啦哗啦地直流。

师:

真吓人啊。

师:

这儿有几个词,你们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

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师:

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

能用上这几个词说一说洪水可能会带来的灾害吗?

生:

洪水会把人们的家……洪水把人们的家弄……无家去了。

师:

别着急,你再说一次好吗?

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生:

就是洪水把人们的家冲倒了,

师:

害得他们——

生:

无家可归。

师:

她用上了一个词。

谁能把这三个词都用上?

生:

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师:

说得多好啊。

请坐。

师:

这洪水真是把老百姓给害惨啦!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来了,老百姓只能住到山上,住进深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生活着。

有的把家搬到了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

没有食物,他们只能吃树皮,吃草根,看到这凶猛的洪水,看到老百姓过着悲惨的日子,大禹的心中会怎么想呢?

生:

大禹想治理这洪水。

生:

大禹想:

这可恶的洪水,真该治一治!

师:

对吗?

说得好!

生:

这讨厌的洪水害得这些老百姓都无家可归了,我要治一治。

师:

治好它!

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对吧?

(课件示句: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师:

这就是大禹的决心。

谁能读出大禹的决心啊?

你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

有一点儿决心。

谁再来读?

(生读句子)

师:

决心大啦。

你再来读读。

(生读句子)

师:

有决心了!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点评】教师通过录像播放和语言描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危害,结合第一段的复习,让学生活学活用生字词语,在师生的互动交流和朗读中想象体会大禹治水的坚定决心,激起了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

二、精读第二段——图文结合体验情感

师:

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大禹会怎么做呢?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个问题。

(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

给你提醒一下,什么水?

生:

洪水。

师:

哎,读准了!

师:

谁还想再来读一读,要读得字字正确,句句通顺。

你来好吗?

(生读文)

师:

你做到了字字正确,句句通顺。

刚才的问题思考了吗,谁来说?

生:

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终于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

说得好,还有吗?

生:

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

也正确。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就是为了要察看水流和地形。

咱们先来看看他先做的事情。

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示句: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生齐读句子)

师:

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明白吗?

请看图。

(课件出示图片)

师(手指图片):

这白色的就是水流。

水流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师:

如果我们要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得爬高山,过大河,非常辛苦!

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啦!

这里有个词是说大禹过的河、爬的山很多很多,哪个词,你看出来了吗?

生:

千山万水。

师:

不错。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

见过吗?

你们再看一看。

(课件出示图片)

师(激情描述):

近处,远处,都是山,数也数不清!

这其中还有无数条河!

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生读:

千山万水)

师:

好像山和水不多啊,谁能读得多一些呢,你来读?

(生读词)

师:

多了,但还不够。

你再来试试。

(生读词)

师:

多了,比刚才多了。

还能更多些吗?

你来。

(生读词)

师:

好像少了一些。

你再来试试。

(生读词)

师:

真多啊!

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

这每一座山,他都爬过;这每一条河,他都趟过。

这就叫——

生(齐读):

走遍

师:

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吃哪些苦呢?

你们猜测一下。

生:

会遇到野兽。

师:

猛兽,多可怕呀!

生:

他可能会像老百姓一样,没有东西吃以后吃树皮,吃草根。

师:

是呀,没有粮食可以充饥啊。

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些好吗?

师(动情讲述):

传说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由于走的路太多了,他两条腿上小腿的毛全部磨光了。

小腿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血痕,由于过的河太多了,得了严重的腿病。

更厉害的是,由于长时间地浸泡在水中,他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露出了鲜红鲜红的肉。

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坚持走遍了这千山万水。

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

生:

多!

师:

文中也有一个词说大禹吃的苦特别的多,找到了吗?

生:

千辛万苦

师:

谁能读好?

(生读词)

师:

有点儿多,不算多。

你再来读,好吗?

(生读词)

师:

也不多。

你来试。

(生读词)

师:

真多呀!

一起读。

(生齐读)

师:

这每一种苦他都吃过,他都尝过,这就叫——

生(齐读):

吃尽

师:

词语读好了,句子你们一定也能读好。

自己练习一下。

看谁能把大禹的苦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

读好了吗?

谁愿意来?

(指名生读句子)

师:

嗯,大禹吃的苦还真不少。

但还不算多,谁再来试试?

(生读句,众笑。

师:

不是在吃苦啊,在唱歌,很舒服的。

听老师怎么读?

(师范读句子)

师:

谁再来试试?

(生读句)

师:

你是不是被大禹吃苦的精神给感动了,所以声音都变了!

(众笑)

师:

你们能读吗,大家一起来。

(生齐读)

师:

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哪!

(课件示句,生齐读: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到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

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

哪一个字?

生(齐答):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师:

都有一个“九”字。

老师告诉大家,这里的“九”可不是真的指九座大山,九条大河。

而是指数量很多,数也数不清。

谁来读一读,读出数量多。

谁有这本事?

生: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师:

不算多。

生:

(读)

师:

多一些了。

还有比他更多的吗?

(生读)

师:

有些多。

读词的时候,不要拖,要干脆,听老师怎么读的。

(师范读)

师:

多吗?

生(齐答):

师:

谁再来读?

(生读,齐读)

师:

挖通九条大河是怎么回事?

明白吗?

我给大家画一画。

(板画:

大河)

师(边画边讲解):

这儿是一条大河,这里是还有一条大河。

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

为什么要连通呢?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最后流入了大海。

挖的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

师:

同学们,张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画是很轻松的事,可真的要挖起来,那可就不那么简单啦。

你们知道,这两条河之间,相距多远吗?

你们猜猜看。

生:

最起码有几万米。

(众笑)

师:

没错,被你猜准了。

我查了查资料,这两条河之间大约要九十多公里,相当于九万多米啊。

这九万多米长的距离,要一锹一锹地去挖,辛苦吗?

(辛苦)比这更辛苦的还有,如果河与河之间有一座大山,(板画:

大山)那还得劈开大山。

劈开大山明白吗?

来,再看老师画。

(师边板画,边讲解)挖河挖到这,遇到山了,过不去,那就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挖,把这座山分成两半,让河水从这流到这条河。

劈开,甚至远远看去好像是劈开的,其实是被挖开的。

大家看图画(示课件,描述情景)这就是大禹带着老百姓在挖山的情景。

他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挖下来,还要把成千上万的石头再一车一车地运到远处去。

多辛苦啊!

劈开一座山已经是万分辛苦啦,他们要劈开多少座?

(九座)

师:

对。

很多座。

其中的苦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吗?

(不能)

师:

这种苦我们就叫它——板书:

千辛万苦(生齐答)

师:

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要读得和刚才不一样。

(指名读)

师:

和刚才没什么两样么。

师:

好。

你比刚才读得好了。

师:

你读得更好了。

小朋友们一起读。

(齐读)

(出示句子)

师:

这段话,你也能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吗?

(能)练习一下好吗?

等会儿请小朋友来读,看谁能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句子。

指名读句:

他带领老百姓……流入大海。

师:

不错。

读出了大禹的苦。

还有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

读得多好啊!

大禹是多么的辛苦啊!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

(生齐读句子)

师:

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引导洪水流入大海。

是多么的辛苦!

你们知道,这前前后后一共用了多少时间吗?

你猜。

生:

十三年。

师:

对!

十三年,四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

这么长的时间承受这么多这么重的苦,这种苦叫作——齐答:

千辛万苦。

师:

再读,要读出和前两次的不同。

(生齐读词语)

师:

学到这,你想说些什么呀!

生:

我对大禹很佩服。

师:

不错。

生:

大禹吃的苦真多啊!

师:

是啊,说也说不完。

生:

我想对大禹说:

你真辛苦!

师:

是呀!

生:

如果大禹还在的话,我要谢谢他,为老百姓劈开了九座大山,挖出了九条大河。

师:

你充满了感激之情,想得真远啊,真会说话!

大禹如果还活着,一定会非常感动。

生:

我想说他不想他的孩子吗?

师:

是啊。

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错。

【点评】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注意从整体入手,扣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大禹治水“吃尽千辛万苦”这一特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者分三个层次:

一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教师动情的描述等,在理解“地形”、“千山万水”、“走遍”等词的基础上想象体会大禹治水准备工作的艰辛;二是通过简笔画等手段体会“挖通”、“劈开”等词,想象体会大禹治水过程的艰辛;三是联系上下文扣住“十三”一词想象治水时间之漫长,进一步体悟艰辛。

教师坚持以读为本,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拓展联想和想像,理解和感悟,读有层次,读有指导,学生学习兴趣和体验不断加深。

三、精读第三段——巧读数字强化情感

师:

是呀,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感人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

我这儿还有一个故事,想听吗?

这是一个数字故事。

我说的时候请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想:

这些数字都指的是什么意思?

(演示课件,课文插图2)

(师配乐深情诵读课文)

师:

你们听明白了吗?

这儿“十三”指的是什么?

生:

十三年。

师:

对!

就是讲他在外治水十三年。

说明时间很长。

能用朗读把这意思读出来吗?

(指名读第一句,齐读。

师:

“三”和“一”又指什么呢?

生:

他路过家门三次,曾经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师:

曾经放到前面,再说一遍,好吗?

生:

他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师:

哎,你说清楚了!

好!

(生齐读句子:

曾经……看)

师:

十三年中只有三次,这样的机会真是太少了!

这么少的机会他为什么一次都不进去看一看呢?

生:

因为他太忙了!

生:

是因为他要治水。

你治完水了,可以轻轻松松在家了!

生:

大禹想快一点儿治,老百姓可以快一点过上安定的日子。

师:

你真会思考,而且思考得很有深度啊!

师:

大禹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都不进去看一看,就是想让老百姓早一天过上好日子,早一天不再受洪水的危害!

他为了治水,顾不得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亲人,这就叫——舍小家为大家!

小家指的是自己的家庭、亲人,那大家呢?

生(齐答):

老百姓

师:

对。

他这样做的后果是怎么样的呢?

谁来说说“十”指的是什么?

生:

就是指他的孩子从一岁已经到十多岁了。

师:

怎么样呢?

生:

还不知道他的父亲什么样子。

师:

说的真好!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句子)

师:

十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如果是你,你的心里会怎么样呢?

生:

难过。

生:

伤心。

师:

是啊,我知道你们的心里一定是一样的。

谁能忍受十三年的骨肉分离啊!

谁又能忍受十多年的思念的痛苦啊!

大禹做到了。

他凭着自己治水的决心,凭着自己超强的毅力,他做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老百姓们听说了这个故事,非常的感动。

于是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板书:

三过家门而不入)

师:

这个字念“入”,表示进去的意思。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

师:

对!

“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指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故事。

这段话,这些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你也就明白了。

大家一起练一下,看谁能把数字读好?

(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师:

我听出来了,你明白了这些数字的意思。

(指名读)

师:

不错,你也读懂了这些数字的意思。

(生齐读)

【点评】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以讲数字故事的有趣形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背后的意思,同时置换角色,通过“十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如果是你,你的心里会怎么样呢?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初步领悟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培养了学生倾听和朗读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情感体验。

四、学习第四段——迁移拓展升华情感

师:

经过十三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看!

(映示课件)

师:

现在的水什么样?

谁来看图说一说。

生:

很平静。

师:

风平浪静!

生:

很清澈。

师:

是啊,多可爱啊,多迷人啊!

这样的水还会危害老百姓吗?

(齐答:

不会)

师(出示词卡):

这样的水我们就叫它——被制服了。

你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

老百姓还用得着住到山上,住到树上去吗?

他们有屋可住,有田可种,这样的日子叫什么日子?

生(齐答):

安定的日子

(出示词卡:

安定指名读齐读)

师:

假如你就是老百姓中的一位,你会怎么感激大禹呢?

生:

我会让人们都知道大禹为我们治水。

师:

你想把这个故事告诉别人,是吗?

(生点头)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这就叫什么——

(出示词卡:

代代相传生分组齐读)

师:

谁还想说?

生:

我想请大禹吃顿饭。

师:

犒劳犒劳他,他太辛苦了!

生:

如果我有十万块钱我会给大禹九万的。

师:

哎呀,你真大方啊!

(众笑)

生:

我很感激大禹。

师:

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之情啊!

师:

同学们,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所以,人们把他叫作——板书:

伟大的英雄。

(生齐读)

师:

是啊,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大禹的丰功伟绩。

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瞧,这就是大禹的像。

(示课件)我国古代一位大学问家,他来到了大禹的像前,说了这样一番话(出示:

孔子说:

“如果没有大禹,我们现在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生齐读)

师:

大禹的功绩真是太大啦!

人们都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

让我们拿起书,心怀感激和敬佩之情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

【点评】在这一环节,词语教学进一步得到了落实,师生的情感进一步融合。

教师首先让学生结合看图说一说治水以后的巨大变化,接着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表达心中对大禹的崇敬感激之情,再出示大禹塑像,引用孔子说的话,适度拓展,至此,大禹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立体鲜活地树立了起来,情感得到升华。

五、复习词语——积累巩固回归整体

师(出示词语):

这是这篇课文我们学过的词语,你们都记住了吗?

谁来读?

没有拼音能读正确吗?

出示生词:

治理洪水伟大英雄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决心地形带领安定

(指名读词。

齐读。

师:

这节课就到这。

有一个作业:

回去以后,思考一下,为什么文中把大禹叫作禹,可到了结尾又把他叫作大禹呢?

【总评】《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

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

本课中,教者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故事复述等多样手段,激情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体悟大禹治水的艰苦卓绝,师生跨越时空与大禹作了一次撼人心灵的精神对话。

同时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悟文、体情有效结合起来,体现了基础性和创造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对于《大禹治水》这一类具有深厚人文积淀,行文又很简括的课文来说,教学时如何做到深入浅出,贴近学生,让学生“读进去”、“读出来”,尤其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

本课中教师首先做到了善用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富感染力,无论是指正学生错误,表扬激励学生,还是指点讲解、示范朗读等,都声情并茂,教师注意以声传情,以情激情,营造出课堂和谐、诗意的情感氛围。

其次注意适时适度的补充拓展。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理解字词句是帮助学生进入文本,体悟感情的主要凭借。

而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①本课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挖通”、“劈开”等关键词语学生都极难体验感悟,教师适时适度进行补充拓展,这不是简单的讲解和告诉,是借助图画和语言,给学生以血肉丰满的形象支撑,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同时使之和感受体悟大禹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资源开发,有效填补了文本空白,促进了学生的精神成长。

二、注重语感能力的培养。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

它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低年级必须加强语感能力的培养。

而朗读是语感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

对于朗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之一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中,教者十分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整堂课书声琅琅,给学生充分的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空。

(1)读有层次。

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读得字字正确、句句通顺的基础上,随着体验的不断加深,不时以“你能把它读出来吗”、“谁能把大禹的苦读出来”等引导语启发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情感,渐次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又如指导学生体悟“千辛万苦”,要求学生“读出和前面的不同”,这样都给人很强的层次感。

(2)读也有方法。

如要求学生“读词的时候,不要拖,要干脆”,又如在听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学生注意“一边听一边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有效地增强了语感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