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形势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401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行业形势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煤炭行业形势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煤炭行业形势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煤炭行业形势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煤炭行业形势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行业形势报告.docx

《煤炭行业形势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行业形势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行业形势报告.docx

煤炭行业形势报告

煤炭行业形势报告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1月28日应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之邀,出席企业负责人会议,就煤炭行业形势作专题报告。

王显政分析了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及中长期发展趋势,指出煤炭行业面临短期市场总量宽松及长期产能不足的矛盾;结合近日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分析了能源、新能源与煤炭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十二五时期煤炭科技发展方向及工作思路,并针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几项关键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最后王显政分析了关系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相关问题,并对中国煤科未来发展提出了希望。

一、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形势与中长期发展趋势分析

(一)去年以来全国煤炭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12年是煤炭行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

煤炭市场呈现了供求平衡、相对宽松、结构性过剩态势,自年初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前4个月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略显宽松;5月份之后,煤炭需求增速大幅下滑,净进口增长,煤炭库存上升,价格大幅下降,煤炭企业经营出现了许多困难,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进入10月份以后煤炭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回顾去年以来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形势,主要表现为“五增、四降”的特点。

“五增”:

一是产量增加。

据快报,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36.6亿吨,同比增长4%。

二是进口增加。

累计进口煤炭2.89亿吨,同比增长29.8%;全年净进口2.8亿吨,同比增长34.9%。

三是库存增加。

截止2012年12月末,全社会存煤2.9亿吨左右,其中,煤炭企业存煤9000多万吨,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800多万吨,存煤可用24天;主要港口存煤4200多万吨,市场去库存的压力依然很大。

截至1月10日,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7837万吨,可用天数为18天,比上月减少6天。

四是成本增加。

2012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9%,成本同比增长14.4%。

前11个月,大型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2%,成本同比增长24.1%。

五是货款拖欠增加。

2012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增长26.7%;前11个月,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净额2199亿元,同比增长28.9%。

“四降”:

一是消费增幅下降。

据测算,2012年前11个月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约37.2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

二是市场煤价下降。

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由2011年11月的845元/吨逐渐回落到2012年5月份的770元/吨,之后快速回落到7月份的620元/吨,10月份以后在625~635元/吨之间小幅波动。

近期,价格在620-630元/吨上下小幅波动,回升态势还不明显。

三是投资增幅下降。

全国煤炭采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6亿元,同比增长7.7%,同比回落了21.7个百分点。

四是盈利能力下降。

2012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4%;前11个月协会统计直报的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2.3%,其中19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21.1%。

分析2012年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宽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继续保持增长下的宽松;二是在进口量大幅增加下的宽松;三是在水电发电量增长情况下的宽松(初步测算,由于水电增发,电力行业减少耗煤6300万吨左右);四是在煤炭产能建设超前下的宽松。

 

(二)近期全国煤炭市场供需继续保持相对宽松态势。

一是全国煤炭产量继续保持有增无减势头。

从主要产煤省区煤炭生产情况看,晋陕蒙、河南等省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与小煤矿技术改造矿井陆续进入投产期,产量增长势头不减。

全国10个亿吨级产煤省产量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全国煤炭产量达到亿吨级省(区)一览表

省区名称

2011年产量(亿吨)

2012年产量(亿吨)

增长(%)

内蒙古自治区

9.78

10.5

7.3

山西省

8.72

9.10

4.3

陕西省

4.05

4.63

13.6

贵州省

1.54

1.71

11.0

河南省

1.81

1.54

-14.9

安徽省

1.36

1.45

6.6

山东省

1.50

1.41

6.0

新疆自治区

1.1

1.36

23.6

云南省

0.98

1.1

12.2

黑龙江省

0.97

0.92

-5.2

二是煤炭产能建设超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十一五”以来,全国煤炭固定资产投资2.2万亿元(表1),新增煤炭产能20.3亿吨(表2),新建的一大批大型现代化煤矿,剔除六年间淘汰的落后产能5.25亿吨,截止到2011年末全国煤炭产能39亿吨(提前3年达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在建规模11.08亿吨。

  

 表2 “十一五”以来全国煤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  

年份

建设总规模(亿元)

在建总规模(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2006

4638.72

3904.0

1459.02

2007

4873.37

3847.6

1804.58

2008

6589.49

5306.7

2399.25

2009

10089.55

8286.6

3056.93

2010

12536.29

10252.7

3784.66

2011

15156.40

11601.7

4907.30

2012

 

 

5286

表3 “十一五”以来全国新增煤炭产能情况表

年份

建设规模(万吨)

本年新开工(万吨)

新增能力(万吨)

2005

18377

2006

39402

22648

2007

43304

26984

2008

33978

23059

2009

48249

32006

2010

57410

38706

2011

60740

41281

合计

三是煤炭企业仍有增加产量的趋势。

煤炭企业在各级地方政府和国资管理部门追求增长的动力推动下,推动企业继续追求所谓“做大做强”,继续走产量增加、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的难度依然较大。

四是去库存还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全社会煤炭库存仍处于高位,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去库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按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结构性紧张的库存规模应在1.3~1.5亿吨,考虑目前全国库存3.0亿吨、每天消耗1000万吨左右分析,在全国煤矿全部停产的情况下,去库存还需要15天左右。

五是煤炭进口仍保持高位态势。

近年来全国煤炭净进口量逐年大幅增加,去年达到了净进口2.8亿吨的高位。

2012年12月,我国政府与俄罗斯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能源局与俄罗斯能源部关于开展能源市场态势评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俄煤炭领域合作路线图》、《中俄煤炭合作工作组第一次会议纪要》,计划每年进口俄罗斯煤炭1800万吨。

近年来,由于美国大力发展页岩气,煤炭需求下降,一些优质的炼焦用煤开始进入我国市场,并在价格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我国周边越南、蒙古、印尼等国通过边境贸易进口的煤炭也逐年增加。

  

(三)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我国煤炭总量仍将保持适度增加,煤炭产能不足将是主要矛盾。

一是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继续增加。

迄今为止,煤炭仍然是人类发现的最易于获取最廉价的能源资源。

虽然目前煤炭消费比例低于石油,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随着石油日渐枯竭及洁净煤技术发展,储量丰富的煤炭仍将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无法替代的重要的能源品种之一。

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2005的31.9%增加到2011年的34.1%,增加了2.2个百分点;其中亚太地区的煤炭消费保障由49.2%提高到52.2%,增加了3个百分点。

二是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特点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

从我国化石能源资源赋存情况看,截止2011年全国已探明煤炭资源总量达到1.3万亿吨,煤炭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储量构成中占94.14%,石油占2.08%,天然气占1.78%。

我国煤炭资源不仅总量丰富、且分布广泛、品种齐全,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格局很难改变。

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变化看,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69.2%、2005年的70.8%,到2011年的68.8%,基本上稳定在70%左右。

按照能源“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5%左右,下降近4个百分点。

从主要耗煤行业用煤比重变化看,我国发电与供热用煤一直占50%以上,2011年电力行业耗煤占55.9%。

按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6.6亿千瓦增加到9.6亿千瓦,净增3亿千瓦,增加煤炭消费10亿吨左右,电力行业耗煤总量增加、比重增长。

近年来,冶金行业耗煤小幅增加,但考虑我国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

2012年,全国钢材产量9.52亿吨,从我国钢材年产量和累计总量分析,产量继续增长的空间不大,冶金行业耗煤比重将呈下降趋势。

建材行业耗煤主要是水泥产业用煤。

2012年,全国水泥产量达到21.8亿吨,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60%,今后虽有增加,但增幅不大,水泥行业耗煤比重也将呈平稳下降趋势;随着我国煤化工产业技术示范成功,以及煤制油、煤质烯烃、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化工行业耗煤比重将呈增长趋势。

  

表4 我国主要耗煤行业所占比重变化趋势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电力行业

53.5%

55.0%

55.8%

51.1%

52.8%

55.9%

冶金行业

13.9%

13.0%

12.8%

16.5%

16.8%

16.1%

建材行业

15.5%

15.6%

15.3%

14.6%

12.6%

12.8%

化工行业

4.9%

4.8%

4.7%

4.6%

4.4%

4.5%

其他行业

12.2%

12.0%

11.4%

13.2%

11.2%

10.7%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看,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

以2011年煤炭消费量35.4亿吨计算,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由近些年平均0.9左右,降至0.5左右,今后几年全国煤炭消费以3~4%的增速保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

初步研究测算,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在48~53亿吨左右,在2011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3~18亿吨左右。

我国短期煤炭供应宽松与长期总量不足的矛盾突出。

按有关部门初步提出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55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测算,煤炭需求也将在51亿吨左右,即使考虑进口3.0亿吨,国内煤炭供应量还将增加到48亿吨左右。

从资源储量、环境容量、煤矿安全等多因素分析,再增加10多亿吨产量,存在较大难度。

三是从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考虑,煤炭仍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的能源。

据相关数据,2012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4.8亿吨。

其中进口2.72亿吨,同比增长7.1%,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6.9%,比2011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500亿立方米。

其中进口天然气442亿立方米(其中LNG201亿立方米、管道气24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约为29.5%,比2011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大幅提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考虑,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

综合分析,我国煤炭供应短期宽松、长远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全国煤炭需求总还将保持增加,但增幅趋缓;受资源、还将、安全等约束,煤炭总量增长的难度加大,对科技的需求增加,中煤科工集团作为科技型企业,有市场、有前景、有发展空间。

在这里,希望你们抓住机遇,把握科技重点,实现新跨越。

二、我国能源、新能源与煤炭发展趋势

(一)能源工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本月23日(上

周三),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综合考虑安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提出到2015年,我国能源发展要实现以下6个主要目标:

一是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到38%。

二是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应急调节能力,适度超前部署能源生产与供应能力建设,一次能源供应能力43亿吨标准煤,其中国内生产能力36.6亿吨标准煤。

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61%以内。

三是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

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左右。

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是加快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

到2015年,五大基地一次能源生产能力达到26.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70%以上;向外输出13.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跨省区输送量的90%。

五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

能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细颗粒物(PM2.5)排放强度下降30%以上。

煤矿区土地复垦率超过60%。

六是电力、油气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能源财税机制进一步完善,能源法规政策和标准基本健全,初步形成适应能源科学发展需要的行业管理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了要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推进能源高效清洁转化,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加快能源储运设施建设,实施能源民生工程,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深化能源国际合作等9项重点任务。

(二)贯彻落实《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16个专项领域指导意见,把握规律,理清思路,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为贯彻落实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协会组织系统地开展了煤炭资源勘探、煤矿建设、结构调整、煤炭科技、循环经济、加工利用、煤炭物流、人才培养、煤矿文化、体育健身等领域的专项规划研究,系统地形成了16个专项规划和指导意见。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煤炭总量、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加快煤炭结构调整、推动煤炭转型发展、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和谐矿区建设、煤炭人才发展战略和煤矿文化建设等8项重点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丰富了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的内涵,形成了行业共识。

在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工作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刻理解“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煤炭资源开发理念,促进我国形成煤炭资源梯级开发、梯级利用格局。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煤炭资源开发布局的思路是:

“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这是根据主要产煤省区、重点矿区生态环境容量提出的重要创新思想,也是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新亮点,核心就是以煤炭科学产能为依据,合理确定资源最大开发规模,促进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环境协调发展。

要控制东部资源逐渐枯竭矿区的开发规模,稳定现有生产能力;要稳定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开发规模大的中部矿区规模,减缓开发强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西部资源开发潜力大,要根据市场需求,适度扩大规模,增加调出量。

同时,加快推进山西、陕西、蒙西运煤新通道建设,实现煤炭开发与铁路运输的有效衔接,尽快形成我国煤炭资源梯级开发、梯级运输、梯级利用格局,提高全国煤炭长期安全稳定供应保障能力。

   

构建我国煤炭资源梯级开发、梯级利用格局,考虑东部矿区煤矿深井安全开采、中部矿区生态环境、西部矿区煤炭外运和高效转化等方面的制约,开采难度加大,对煤炭科技的需求明显增强。

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科技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是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措施。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煤炭产能达到41亿吨,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降至65%。

煤炭行业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长远,深入研究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及科学布局问题,把握煤炭资源开发的节奏、强度和时序。

引导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生产。

研究制定和实施全国和主要煤炭消费区总量控制措施,推广应用先进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和工艺,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特殊和稀缺煤种管理,鼓励煤炭按品种对路消费,控制优质炼焦用煤、化工用煤作为动力煤直接燃烧。

三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十一五”以来,煤炭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

从煤炭生产结构看,自2005年以来,通过开展小煤矿关闭整顿“三年攻坚战”、煤炭资源整合与“打非治违”活动,全国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2.48万处减少到目前的1.4万处左右,平均单井规模由9.5万吨增加到26万吨以上。

全国建成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850多处,产量占全国的65%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产量下降到18%以下。

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情况看,通过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神华、中煤、同煤、山东能源、冀中集团、陕西煤业化工、山西焦煤等7家企业原煤产量超过亿吨,总产量占全国的27.8%;全国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由18家,产量占全国的49.4%。

煤炭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了基础。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当前,煤炭行业要抓住煤炭市场供需宽松的有力时机,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为抓手,加大煤炭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实现煤炭经济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坚持以大基地建设为依托,优化煤炭生产结构。

到2015年,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重点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千万吨级矿井群;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三)煤炭全面走向市场,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

初步统计,截止2012年底,除神华、中煤、科工集团外,其他央企开办矿总产能4.3亿吨左右,产量2.9亿吨左右,其中五大发电集团煤矿总产能3.1亿吨/年,2012年产量2.5亿吨左右,占全国电力煤炭消费总量的11.9%左右。

从煤炭企业办电情况看,截止2012年10月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总装机容量1.2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1/10左右,占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的1/7左右。

从多年来电力企业办煤矿和煤炭企业办电厂的情况看,华能伊敏最早探索出了煤电一体化发展之路,30多年来,现已成为电力装机340万千瓦、煤矿年产能2200万吨的大型煤电一体化企业,在前两年电力企业大范围亏损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盈利。

2010年、2011年,伊敏煤电公司分别实现利润8.67亿元和11.64亿元。

截止2012年底,神华集团公司总发电装机容量超过6400万千瓦,装机容量超过中电投,成为全国第5大发电企业。

2012年神华电力板块实现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51.8%。

淮南矿业集团通过与上海电力、浙江电力通过煤矿、电厂各占50%股份的形成,联合建设了煤矿和电厂,实现了煤电互保,煤电一体化发展优势明显。

   回顾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发展形势,近些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发展方式、发展规模到体制机制,均有了可喜可贺的成效。

根据《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达到9.6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虽然由2010年的68%下降到64.4%;但规划新增煤电机组3亿千瓦;其中,热电联产7000万千瓦、低热值煤炭资源综合利用5000万千瓦。

我们相信,在煤炭完全走向市场化以后,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发展有空间、有前景、有效益。

(四)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清洁能源的比重逐步增加。

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分析,我国水能的理论蕴藏量为6.9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资源量5.4亿千瓦,经济可开发资源量4.02亿千瓦。

风能理论蕴藏量约27.5亿千瓦,其中,陆地25.6亿千瓦、海上1.9亿千瓦。

太阳能年地表吸收热能17000亿吨标准煤,年可利用量22亿千瓦。

初步统计,截止2012年底,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4亿千瓦。

其中,火电8.1亿千瓦,水电2.49亿千瓦,核电1254万千瓦,风电63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700万千瓦。

分别比2011年增加火电4000万千瓦、水电1900万千瓦、风电1600万千瓦、太阳能400万千瓦。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从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分析,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4.83万亿千瓦时,增长5%。

其中:

水电发电量超过80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核电发电量940亿千瓦时,增长8.4%;风电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增长约25%。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约占全年总发电量的20%,比2011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

其中,水电发电装机达到2.9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风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达到2100千瓦。

综合分析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水能资源量较大,但经多年建设发展,剩余可供建设水电的资源不多,且新开发项目大多位于较复杂地区,如怒江等;核电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影响,发展速度放缓;风电受成本高、稳定性差等影响,大规模发展尚不成熟;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规模小、比重低。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将占2/3左右,可再生能源发展仍然需要火电支撑。

三、把握煤炭科技发展方向,贯彻落实煤炭科技31898工作思路,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一)我国煤炭科技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下,科技投入增加,科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煤炭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攻破了一批制约煤机装备制造难题,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有力地推进了煤炭科技进步,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大幅提高。

资源勘探技术取得突破,地面勘探与井下探测结合,井上下一体、采前、采中配合的煤矿地质保障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大型煤矿建设技术逐步成熟;高效开采技术与成套装备研发取得进展;煤炭加工转化与洁净煤技术成果显著;煤矿绿色开采与生态矿山技术取得进展,煤矿采煤工作面(巷道)矸石充填、膏体充填技术与装备趋于成熟;采煤沉陷区充填复垦、疏排降法复垦以及塌陷区地基处理等矿区土地复垦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煤矿安全保障技术体系逐渐完善,煤矿瓦斯、火灾等重大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监控与预警等一大批煤矿安全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取得进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煤炭生产和消费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品种齐全,但与主要产煤国家相比,煤田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灾害多,资源开发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亟待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国产化能力不足,行业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煤炭科技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二)煤炭科技发展方向(31898发展思路)。

为系统地研究煤炭科技需求,准确把握煤炭科技发展方向,2010年初,协会组织行业专家系统地开展了《煤炭科技“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工作,经过煤炭科研院所、大学和大型企业近百名专家的共同努力,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煤炭科技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