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382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大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大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大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大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大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docx

《三大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大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docx

三大质量通病防治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治理公路工程三大质量通病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地)交通局(委)、高速公路指挥部(管委会)、厅属有关单位:

现将《治理公路工程三大质量通病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单位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分别在国省道新改建项目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选定几个试验观测路段实施验证,并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实施验证工作。

实施后的实效情况和验证工程情况及时函告厅建设管理处,以便修正时完善。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二日

 

治理公路工程三大质量通病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精神,响应交通部关于开展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的号召,根据我厅《关于开展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公路建设质量责任制,以实现质量目标为目的,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强化质量措施为重点,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以强化责任制为关键,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认真解决当前工程质量的通病问题。

据对我省公路建设质量通病情况分析,认为路面早期破损、桥头跳车和路基不均匀沉降已成为我省工程建设中较为突出的三大质量通病,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旨在对这三大质量通病进行全过程治理。

1治理方案的基本思路

1.0.1全而分析公路工程三大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深入剖析实施建设的项目业主(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管养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自身的工作质量问题。

针对三大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工作要

点、质量标准以及相应对策和措施,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方案印发各地组织实施,要求各地在组织过程中,分别在国省道新

改建项目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选定几个试验观测段实施验证,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实施、验证工作,并根据各项目实施后的实效情况和验证工程情况,及时修正完善治理对策,最终,使之成为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2治理目标与要求

2.0.1对于已完工并投入营运的高速公路,在日常管养中,须按本实施方案中有关管养工作标准和治理对策,对路面病害、桥头跳车和路基不均匀沉降进行养护,使好路面率保持在良好等级以上,桥头跳车不明显,行车安全、舒适。

2.0.2对于正在实施建设的工程项目,按本实施方案的措施要求,进一步完善设计和采取施工措施,使三大质量通病得到基本克。

2.0.3对于新开工的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监督部门均应严格按本实施方案落实质量措施,工程投入运营后,使三大质量通病得到有效克服。

3三大质量通病的主要表现

3.0.1沥青砼和水泥砼路面的早期破损

主要表现:

沥青路面开裂、纵横向裂缝、网裂、龟裂坑槽、松散、波浪、拥包、泛油等;水泥砼路面开裂、断板基底脱空、伸缩缝破损等。

3.0.2桥头跳车

主要表现:

台背路基明显沉降、凹陷、伸缩缝破损、台背处错台等。

3.0.3路基不均匀沉降

主要表现:

路面不平整、局部沉陷或塌陷、行车颠簸等。

4沥青砼和水泥砼路面早期破损的治理要点与措施

4.1设计方面

4.1.1调查、试验、确定料源

每个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按规定的工作深度做好路面材料的调查和试验工作,以确定各结构层粗细骨料的供料料场、储量、供应及运输方式等。

料场供应图和材料试验成果表作为材料篇,是初步设计文件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4.1.2防、排水设计

路面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环是结合工程所处区域的气候特点、地质条件、水文情况及材料来源和性质来选择结构类型,其中水对路面影响是路面的结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大因素,因为水是路面结构破坏的一大天敌。

因此,在路面设计中防水和排水务必重视。

4.1.2.1路基防水与排水

(1)设计边沟、截水沟,以降低水位、截排外界水。

(2)划分干湿类型。

根据地下水位、基底潮湿情况及填筑高度,分段划分路丛干湿类型,段落最小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高速和一级公路要求路基干湿类型达到中湿类型以上。

(3)对于处于潮湿路段和基底过湿土,必须采取措施,如换土、掺灰(石灰,水泥)、铺设土工材料,并在基底设置一层30—50厘米透水性材料的隔水层,以隔绝地下水、增强基底土强度。

隔水层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级配,其粒径应作严格的控制。

(4)对于挖方或零填挖方路段,路槽底面以下0-30厘米压实度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对达到要求有困难地段要采取相应措施使之达到为止。

对于零填路段的地下水、挖方石质路段路基开挖面的裂隙渗水应采取排泄措施,即可在路面结构下设置一层不小于15厘米的砂砾或级配碎石类的隔、排水层,并且应全断面贯通。

挖方路段的边沟深度要大于路面结构层至少20厘米。

4.1.2.2路面防水与排水

(1)设计时应考虑路面面层结构渗水的排除,即可在土路肩下设置横向贯通的排水系统。

(2)面层结构应考虑防水,即2层式和3层式面层中至少有一层采用密级配沥青砼(1型),孔隙率为3—6%。

4.1.3混合料配合比试验与结构层方案确定

路面结构层所采用的粗细骨料,由于其岩性的不同,选择的结构类型和配合比也有所不同。

因此,设计应针对不同路段环境条件、水文地质情况及不同的材料性质,选择不同的结构类型组合和相应材料组成设计。

结构类型确定很大程度依据于材料组成设计,而材料组成设计依赖于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因此,混合料试验必须在初步设计阶段中确定结构设计方案之前完成。

今后,初步设计文件中必须要有完整的材料组成设计这一内容和相应的试验成果资料。

对于甲、乙级设计单位应根据这一要求完善材料试验室,作为相应资质条件之一。

4.1.4结构组合与分层厚度

首先,路面结构组合要符合各结构层的受力特点,各结构层的材料自上而下应逐层递减,上下层模量比要符合规范要求,应避免;现结构模量值倒置的现象。

其次,要考虑半刚性基层易产生收缩裂缝问题。

半刚性结构层中的细料含量应严格控制,包括水泥稳定碎石,中的水泥用量不宜超过6%,二灰碎石中的二灰含量不宜超过20%;采用石灰粉煤灰或标号较低水泥(325#)作缓凝性加固料,同时在面层和基层间设置防止反射裂缝层,如采用玻璃纤维格栅等,能有效地隔离半刚性基层裂缝向上反射。

结构层厚度依据计算确定,但同时还必须考虑施工质量的可靠性,避免出现一层碾压太厚、分二层碾压又太薄的不合理设计,一般每层的碾压厚度在15—20厘米之间为宜。

4.1.5注重交通轴载调查,适当考虑超载情况

在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累计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不符实际的情况经常出现,必将影响结构层的计算厚度。

路面使用中实际超载车辆多、吨位大,对路面的破坏力也很大。

这些都是造成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

因此,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调查阶段应对交通现状(包括各类车辆数、车种比例、载重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改建公路实地调查,新建公路调查相近相关公路)。

在限制超载方面还没有强有力措施前,设计还应根据超载调查情况适当考虑其超载系数,以使设计的结构厚度切合实际和适应路面使用期限内交通状况。

4.2施工方面

4.2.1路基质量复查与缺陷处理

在路面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路基质量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路基平整度、拱度、强度、外型组成尺寸等,只有在复查合格后才能进行路面施工。

如有缺陷,则应及时进行处理。

常见的通病有路基表面松散、起皮、局部弹簧、路肩松散、强度不满足要求,以及平整度差等。

在复查中如发现路丛存在上述通病的,则必须先进行路基处理,然后,再施工路面。

严格做到不合格产品不进入下一道工序。

路基与路面施工交验应有记录、有签字。

未作交验的路基工程不得进行路面施工。

4.2.2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作业指导书

4.2.2.1路面结构中面层、基层、底基层都有相应的质量要求,对材料质量、施工机械、铺筑工艺要求等也是有所不同的,而且,自开始底基层施工至面层施工结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有时还要跨年度,并经历不同季节。

因此,制定一个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极为重要。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围绕工程的质量、工期以及特殊的气候条件来制定。

其内容应包括材料的料场地点、采备方式、运输形式、堆放场地,各结构层的施工时间安排,机具设备的配备和人员的安排,采用的工艺和工序的衔接,特殊气候条件(雨天、高温、冬季天气)下的施工对策,以及自检要求和质保措施等。

无施工组织设计的或组织设计不完善的,应视为路面施工条件不具备。

4.2.2.2路面施工还应编制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在指导书申明确各种材料的各项质量指标、材料分类堆放、施工配合比试验与确定,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工艺及养生等要求,明确各道工序的职责和施工责任人,明确自检责任和自检人员,明确质量目标;同时,对关键工序、采用工艺、采取的措施等给予明确的事先指导。

总之,路面施工应真正做到“施工有计划、工艺都知道、职责均明了、质量达目标”。

4.2.3材料质量与试验

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尤其是就地采备的粗、细骨料:

如碎石、砂子等。

引起路面早期破损的原因之一就有粗细集料的质量问题。

因此,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做到以下几点:

4.2.3.1面层粗集料,其强度、磨光值、压碎值、磨耗值、粒径等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确定料场前必须先进行各项指标试验,合格的才能采用。

石料尽可能采用二次破碎,按各级粒径要求选择不同筛子进行筛分,严格控制各档规格的碎石粒径。

碎石产品规格超标准的,严禁使用。

对于面层粗骨料要求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生产(上面层必须采用),骨料含泥量必须控制在允许值以下。

用于沥青砼面层的碎石,还应进行PH值测试,当采用酸性石料时,为提高石料与沥青之间的粘结力,可掺入适量的水泥、石灰或抗剥落剂。

4.2.3.2面层细骨料:

保证砂子粒级和清洁度,对于含泥砂子应进行清洗。

对于同一料场的砂子,每天供料都得试验(粒级、含泥量等)。

不同料场的砂子,必须及时试验,不符要求的不使用。

4.2.3.3堆场:

用于堆放面层骨料的场地,地面必须硬化,并设有防污染的隔离措施和完善的排水系统。

不同粒级的材料分别堆放,并留有一定间距的隔离带。

对此,要求施工单位专门制定一个料场堆放区划图,并报监理批准。

4.2.3.4对基层和底基层骨料:

除磨光值不作要求外,其他与面层材料一样均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确定料场前需要采集样品,先进行试验,自检合格的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能作为供料场。

每批材料到场应自检,堆放场地应平整无其它杂物,地面应适当硬化,场地的排水系统完善。

4.2.4骨料级配与混合料试配

路面各结构层设计都有其相应的级配要求。

首先,施工单位应对每一档骨料进行筛分试验,检测其粒级情况。

然后进行各粒级掺配试验,实际级配应尽量位于规范中值,而且要求曲线适顺,偏高限或偏低限的级配应进行调整,直至满足级配曲线要求,并据此确定每一档粒级的材料掺配量。

当材料料场不同或采用不同破碎工艺时,均需及时地对材料进行筛分试验,以及时调整各粒级掺配量。

对此,施工单位要加强自检,并做好级配试验的记录,按规定报监理审认和备查。

各结构层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试验,是保证路面施工质量的基础条件,施工单位一定要按规范规定去做。

对于各类结构层的混合料配合比工作重点要求如下:

4.2.4.1粒料类结构层:

(1)级配碎石:

因为是纯碎石组成,故关键是级配,选定的最佳级配应该是压实后孔隙率最小、强度最高最稳定,对此,一定要通过试铺检验。

由于级配碎石的级配要求较高,施工单位需提出相应的级配控制保证措施。

(2)填隙碎石:

虽然对碎石的级配要求不甚高,但要填隙密实,仍要求材料有一定的级配和材料要求。

山皮土、塑性指数偏大的和含水量高的土均不得用作填隙料使用。

当料场轧制的材料不符级配要求或细粒料太少时,可选购一部分强度高、洁净的细料(如砂、石屑掺入),但必须经试配确定其掺配量。

上述两种结构其强度需通过试铺检验,如由于级配不佳而致强度不足的,则需重新调整级配。

4.2.4.2半刚性结构层

(1)二灰碎石层:

除骨料质量、级配必须满足要求外,对石灰、粉煤灰材料的质量应按规范要求严格检验,并报监理签认。

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测定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此,提请注意的是,骨料掺量必须在80%以上;高速

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Ⅲ级以上的磨细生石灰,其石灰掺量由实测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确定,石灰与粉煤灰比例建议为1:

3—1:

4。

(2)水泥稳定碎石层:

对于水泥稳定类基层什料级配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混合料的孔隙靠水泥填充足远远不够的:

因此,必须要求骨料从粗到细连续级配,但严禁使用塑性指数偏高的土作细料填充。

因此,施工单位在级配控制上下功夫,对级配的自检力度要加强。

用作半刚性基层的水泥,宜选用标号较低的30.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剂量井非越高越好。

建议用作底基层时为3-4%,基层为4-5%。

在试配时,应严格控制试配强度,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也并非越高越好,而是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范围即可。

4.2.4.3沥青面层

根据本省的气候条件,高速和一级公路沥青砼面层所采用的沥青标号宜为重交通道路沥青AH—50-70。

对沥青的各项指标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检验。

对骨料针片状含量应定期进行试验测定,含量超过允许标准的不能使用。

对骨料的洁净度也要检验,不洁净或超标的则必须清洗。

检测石料的酸碱度,以了解沥青与石料的粘结性能,必要时采取抗剥落措施。

各种原材料试验结果均需满足要求,并经监理签认后,才能进行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试验。

混合料配合比试验的内容、方法、指标要求在规范上均有规定,尤其是对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粘结力等的测定更为重要。

混合料试样的各项指标测试,应在有监理旁站时进行,其结果须报监理签认。

4.2.4.4水泥砼面层: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应按设计抗折强度确定,一般设计抗折强度为4.5MPA的水泥标号至少为425号,抗折强度为5.0Mpa的标号至少选用525号。

水泥砼混合料的水灰比要求在0.45以下,当采用机械摊铺时可适当提高。

所用骨料的压碎值、磨耗值和级配组成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合料试配强度检验项目是小梁的抗弯拉强度(即抗折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仅作为一般要求。

施工配合比强度应比设计配合比强度提高15%。

4.2.5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关键工序的要求

要精心组织安排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三个环节的人、料组合,使之连续作业。

施工前应对各种施工机械进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4.2.5.1对于沥青面层

(1)拌和:

拌和的关键是各档材料进料计量的正确性,骨料加热温度、拌和温度、出料温度的控制以及拌和均匀性。

因此,选用的拌和设备必须要有自动称量进料、温度自控装置。

施工前要进行试拌,以确保拌和质量。

(2)运输与摊铺:

摊铺时必须保证沥青混和料的摊铺温度。

因此,沥青混合料的正常运输距离,走一般公路不应大于20公里,走高速公路可适当放宽,但必须做好运输过程中的保温措施。

应采用有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摊铺,高速公路应采用全幅式摊铺机。

摊铺机应连续不断地摊铺以减少接缝。

(3)碾压:

碾压(初碾和终碾)温度也有严格的要求,碾压机械以轮胎压路和钢轮压路机组合为好,碾压次序为先轮胎,后钢轮。

碾压时要掌握好速度,防止出现推挤裂缝(通病)。

(4)机具组合及其它:

在机具设备组合上要相应匹配,如采用120立方米/小时拌和机,则至少应配一台摊铺机、两台钢轮压路机和一台轮胎压路机。

施工过程中对拌和、出料、摊铺、初碾、终碾温度的记录要详尽,对碾压完成后的密度检测要及时。

凡不符要求的混和料均应废弃。

对不符合密度和平整度的面层要返工重铺。

4.2.5.2对于水泥砼路面

(1)拌和:

拌和站的设置位置与摊铺现场距离不能超出规范允许距离,应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和。

拌和前要测定石子、砂子的含水量,一般上、下午各一次,特殊天气及时测定,以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拌和时间严格控制。

(2)运料:

运送混合料要防止离析,已离析的混和料不应再用。

(3)摊铺与振捣:

摊铺时要严格控制运输车辆的出料高度,随倒随铺,尽可能采用滑模式摊铺机作摊铺振捣作业。

对于人工摊铺时,则应用小型机具配套设备进行振捣和真空吸水、拉毛、切缝、养护。

振捣要到位密实,边角处应采用振捣棒辅助插振,用不变形的振捣梁提浆(严禁洒水提浆)。

(4)拉毛:

横向拉毛或压槽,其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5)切缝:

掌握好适宜的切缝时间,过早切割易发生啃边,过晚切割板会先裂(发生不规则收缩裂缝)。

切缝时间根据试块强度增长情况确定。

4.2.5.3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1)拌和:

高速、一级公路和国省道二级公路,基层混合料必须集中厂(场)拌。

并尽可能采用粒料土拌和机拌制。

拌和设备应有自动进料和计量装置,拌和料应均匀,无结团现象。

拌和要严格控制含水量,对于石灰、粉煤灰、碎石,一般每天拌和前应测定其含水率,并在工地挂牌明示每拌各种材料配合掺量和加水量。

底基层混合料也尽可能采用集中场拌,无条件时,需采用路拌的,则必须采用路拌机械翻拌,翻拌次数应依拌和质量确定,拌和深度直至稳定层底。

拌和时应有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和配合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必须注意的是不能在底部留有无结合料的“素土”夹层。

(2)摊铺:

摊铺要点是平、匀、快。

因此,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必须采用摊铺机摊铺,其它等级公路尽可能采用机械摊铺。

摊铺时,发现混合料拌和不匀的,应停止摊铺,严重的要回料重拌,轻度的辅以人工拌和。

严格控制碾压厚度,同一结构层需分层摊铺时,分层压实厚度至少要在15厘米以上。

严禁薄层摊铺或贴补。

摊铺发现应干整,混合料要均匀,对局部的粗细集中区块,应人工拌匀。

(3)碾压:

碾压重点是碾压机具的配套组合、碾压时间把握和碾压密实度。

碾压机具采用以20T以上的振动式压路机为主与12—15T静压式三轮压路机为辅助的组合方式,按静一振一静次序碾压至规定的密实度。

应注意的是后轮应重叠1/2轮宽,并超过两段接缝。

禁止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层上调头。

未压实的端头混合料(如水泥稳定类)应铲除废弃。

并按规范要求处理端头工作接缝。

对于水泥稳定碎石类混合料,由于水泥属快凝材料,故对混合料的碾压工作必须在水泥终凝前完成,一般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延迟时间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不应超过2—3小时,路拌法施工时不应超过3-4小时,任何超过这一时间而未作碾压的混合料或经测定不符合密实度要求的均不能复碾,应作废料处理或再掺水泥重新拌和后再碾压。

混合料的碾压含水量(即最佳含水量)应先经试验确定,碾压必须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密实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4.2.5.4粒料层的拌和、摊铺与碾压

粒料层不一定专作拌和,但对于级配碎石和填隙碎石类,也要进行一定的掺配拌和,要求粒料层材料级配均匀,含水量最佳。

摊铺时要避免出现粗细集中区块,摊铺后须自检一次。

碾压是粒料层铺筑的关键,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钢轮压路机静压整型。

4.2.6施工期养生和养生期交通管制

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通病是对碾压成型的基层(或底基层)养护不重视、交通管制不严格,结构层在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就过早地损坏(如出现裂缝、松散、坑槽等),这山是导致路面早期破损的一大因素,必须予以解决。

4.2.6.1严格实行封闭养生。

一般采用洒水养生法,每天洒水次数视气候条件而定,应始终保持表而潮湿。

养生期一般为7天,气温较低时宜适当延长。

施工单位要作奸养生朋的养护记录。

任何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局部损坏必须采取措施及时修补。

4.2.6.2养生期间基层上应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包括施工车辆)和其它作业。

4.2.6.3养生期满后,底基层上应尽快铺筑基层,基层应及时施工沥青封闭层。

封闭层的施工质量要求是沥青洒布量满足设计要求、洒布均匀、表面不透水。

对此,施工单位要加强自检,凡洒布量不足或透水的要补封。

封闭后的基层上,只允许通行本路段面层施工作业车辆,其它路段施工的车辆仍走便道。

4.2.6.4水泥砼面板养生方法应采用湿养和养护剂养生。

养生时间视气温确定,高温季节不少于14天,低温季节至少在4周以上,只有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才能开放交通。

养生期结束即应进行灌缝施工,按设计要求严格选择填缝材料。

4.2.6.5沥青砼面层碾压完成后,应仔细检查面层有无推挤裂缝、碾压密度不足的局部松散区,以及是否还存在个别石子松动和不平整处等,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

监理方面

4.3.1施工组织设计及合同管理

施工前,监理首先应审查承包人的路面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查工期安排、材料供应(料场位置、破碎工艺、供应计划)、拌和场地、拌和设备配置、混和料运送、摊铺设备和碾压机具配置以及各道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和保证措施、技术力量安排及自检系统运转等。

施工组织设计一经批准,监理就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投标书承诺,加强合同管理,监督承包人做到设备、人力和质量管理三到位,并指导、帮助承包人编制好施工指导书。

4.3.2材料质量监理与自检制度

把好材料质量关,应是路面施工监理的工作重点。

对于采购到场的成品:

材料,应严格分批对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进行抽检。

对地方材料;1、其材料质量控制首先应从控制材料源斗;人手,从开采破碎工艺环节人手从严要求。

所有进场材料均必须按规定抽检(规格尺寸、扁平针片状、含泥量、压碎值、磨光值、吸水率、PH值等),对不合格材料,要限期退货和清理出场,决不姑息迁就。

4.3.3关键工序监理与旁站制度

对路面混合料的拌和、摊铺和碾压等关键工序都必须实行过程旁站制度,要做到真正意义的旁站,即人要到位、记录要详尽、发现问题处理要及时。

在拌和至碾压中监理重点是:

混合料的配料称量、拌和时间、沥青混合料温度(拌和温度、运输保温措施以及摊铺、碾压温度)控制、摊铺均匀性(粒级与厚度)、平整性、碾压密实度。

每一施工段每一层次碾压工作完成后,应监督承包人进行质量自检和报验,监理按规定及时抽验,只有本道工序质量全部满足质量要求,监理才能批准进入下一道工序,坚决杜绝上道工序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

4.4管养方面

4.4.1在工程接养前,对排水沟不符合要求、排水设施不齐全的项目进行认真检查,在交工验收时提出意见,要求工程接养前排水设施全部到位。

4.4.2加强路况巡查,建立巡查责任制,对日常的巡查频率和必查的特殊天气(特别是雨、雪天)做出规定。

对排水不良路段及时进行疏通、修复。

公路管理处(局)要对雨天巡查作进一步的检查督促,杜绝雨天休假的现象。

4.4.3加强预防性季节保养修理,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水和温度变化,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已有的成功经验,针对季节性病害根源,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特别在春节应做好沥青路面温缩裂缝和其它裂缝的灌、封修理。

缝宽小于6毫米的,宜采用热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

缝宽大于6毫米的,应采用砂粒式或热拌沥青混合半:

料充、捣实填封。

对路面的坑槽、松散和翻浆等病害予以及时快速修复。

对水泥砼路面的接缝,应经常保持填缝料完好,当气温下降接缝扩大有空隙时,宜选择当地气温最低时重新灌缝填封,填缝料宜2-3年更换一次。

4.4.4加强对路面病害修复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如改性沥青、稀浆封层、优质填缝料等,禁用低标号普通沥青灌缝,使路面早期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4.4.5加强对超载运输的控制,运营、路政部门加强处罚与检查力度,控制超载车上路。

5桥头跳车的治理要点与措施

5.1设计方面

5.1.1地质勘探与试验

5.1.1.1工后沉降是由地基沉降和路堤压缩的综合反映但大部分是由软土地基沉降引起的。

因此,路基地质的勘查不容忽视,如果设计项目处于软土区域,则路基地质就必须按《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勘查与试验。

路基地质勘察要求与桥梁地质勘察要求是不同的,不能完全以桥梁地质勘察代替路基地质勘察。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软土区域地质勘察除钻孔取样试验外,还应辅助原位测试,以校验取样试验成果的可靠性。

除了纵向进行钻孔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