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12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毛概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毛概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毛概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毛概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重点.docx

《毛概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重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复习重点.docx

毛概复习重点

2010年下期“概论”教学考核要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最早提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的标志。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最先提出;标志是:

延安整风。

2.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1.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内涵、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不考,老师上课打了叉的内容)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两大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体系构成: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

(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提出)

8.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9.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和确立的标志。

(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确定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确立:

1945年党的七大)

10.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中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方面。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1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是贯穿于其主要内容中牵涉到的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应该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晚年确实犯有严重的错误;二,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毛泽东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依据、现实根据是什么(时代背景:

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历史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现实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

1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标志。

(党上的十五大的召开)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现实基础及历史依据。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20.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和现实基础。

(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实基础: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21.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点理解掌握,并运用分析发展问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重点)

1.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系统进行哲学论证的文献、提出实事求是科学内涵的文献。

(哲学论证:

《实践论》和《矛盾论》;实事求是:

《改造我们的学习》。

2.党的思想路线确立和重新确立的标志。

(确立:

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重新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

(毛:

1.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最先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2.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3.新解“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做了重要贡献;4.坚持不懈,在领导革命建设和建设的大部分时间里坚持了这条思想路线。

邓:

重新恢复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权威,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江:

1.继续强调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2.明确指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强调与时俱进;4.明确提出了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4.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和发展的意义。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

6.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实事求是)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

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

反过来,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站在时代的前列,才会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视野,才会有思想上的真正解放。

因此,与时俱进与与解放思想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第二,与时俱进也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赶上发展的时代,才能符合变化的实际。

第三,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

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第四,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理论品质:

;科学含义: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9.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始终贯彻着这个精髓,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1.国家兴旺和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动力是什么。

(创新)

2.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4.解放思想的科学定义与实质。

(科学定义:

在毛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5.如何才能正确地实现理论创新。

(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近代中国的国情

第一:

中国虽然保持独立形式但实际上丧失了独立主权;

第二:

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

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第四: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

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是世界上少有的。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求的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第一:

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

时代条件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第二:

领导里力量的变化:

五四运动后期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第三:

指导思想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表述的文献及总路线的内容。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6.中国革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革命的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1)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动力:

“人民大众”(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注:

基本势力是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7.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与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政策

(1)两面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在经济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前四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2)采取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争取他,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和斗争,在经济上实行保护名族工商业的政策,又斗争又联合,是合乎实际的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仅供参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9.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10.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吧中国变为他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也不能彻底的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有哪些)。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就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信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12.在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上,共产党必须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

13.中国革命的“两步走”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两步走第一步:

民主义主义革命;第二步:

社会主义革命

14.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中心内容

(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16.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设会主义的国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

(2)“民族的”—文化的名族形式是鲜明的名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3)“科学的”—强调科学的内容;

(4)“大众的”—强掉大众的服务方向;

18.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必然性与现实可能性。

(1)必然性

a.没有民主的国情决定了要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b.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决定了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c.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

(2)可能性(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a.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b.国民革命影响的存在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c.革命形式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

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19.“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与中心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散着密切结合的思想。

20.“三大法宝”的提出文献,三大法宝内容及相互关系。

(1)“三大法宝”的提出文献《毛泽东选集》

(2)“三大法宝”分别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他们的关系是: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献阵的英勇战士。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第一:

必须掌握和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第二:

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第三:

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有斗争的政策;

第四:

必须处理好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之间的关系;

第五:

必须按对“左”的或“右”的两种错误倾向;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及与顽固势力作斗争的基本原则。

24.为什么说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2)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决定的;

(3)由于敌人的力量异常强大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25.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3)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下的农民的游击战争。

26.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与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1)“党指挥枪”的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通过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

(2)毛泽东的建军思想:

(3)人民军队的性质是:

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4)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7.三大作风与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不完整)

党的三大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联系群众(3)批评与自我批评

28.党内思想主要矛盾和把思想建设放首位原则。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

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新民主主义社会五种经济成分及三种主要经济成分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主体、特点。

(1)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3)特点: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变革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和步骤。

a.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b.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近的步骤;

5.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过渡形式。

第一: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度形式;

6.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仅供参考)

社会主义改造时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但在该过程中也出现了失误和偏差概括为“四过一留”四过:

要求过高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一留”遗留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主要是认识上的一下儿问题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重点)

1.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什么。

答案:

“第二次结合”的主题是探索建设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2.《论十大关系》提出的基本方针。

答案:

方针:

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

答案: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4、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

4.邓小平是如何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

答案:

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5.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及基本内涵。

答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基本内涵:

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目标。

6.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

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7.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8.如何理解“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

P124-125(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的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9.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主要经验。

10.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1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

(此题答案为网上下载仅供参考)

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的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2、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重点)

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最大实际是什么。

答:

中国最大的实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

答案:

第一:

从社会主义性质看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并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

从发展程度看我国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于他的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答案:

经济基础不同,性质不同,主要矛盾不同,根本任务不同。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主要原因。

答案:

(1)是由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及我国目前各个领域仍未摆脱不发达状态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2)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很长时间。

5.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失误或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认识从实际出发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