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843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甘肃省临夏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甘肃省临夏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请将所有答案按照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要求字迹工整,不得随意涂抹。

一、基础知识单选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匕(bì)首作揖(yī)黯(àn)然挥斥方遒(qíu)

B.解剖(pōu)长篙(gāo)卮(zhī)酒载(zài)人航天

C.骨髓(suí)玉玦(jué)谄(chǎn)媚长歌当(dàng)哭

D.堕(duò)入皮辊(gǔn)搽(cā)粉叱咤(zhà)风云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怅(失意)寥廓立仆(倒下)忸怩(不大方的样子)长歌当(当作)哭

B.莅临(来到)漫溯(逆流而上)轧(倾轧)票出春意阑珊(生机勃勃)

C.绿草如茵(垫子)溘死(突然)风华(青春年华)正茂游说(劝说)

D.博闻强记(记忆力强)不惮(害怕)殒身不恤(顾惜)玄(黑)色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著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

B.巴金,原名李尧棠,因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C.《史记》全书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其中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记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列传记载记述贵族王侯的历史;表记录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D.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

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从调减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量和牛奶质量三个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国的煤炭消费首次近年来出现下降,这对于治理空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C.她本科毕业时被保送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并成为学校第一批联合培养生,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深造,师从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姜文汉院士。

D.外国专家表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球绿色发展和治理树立了典范。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8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素善留侯张良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使使以闻大王

D.拔剑撞而破之

8.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B.令将军与臣有郤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9.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具告以事③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④若属皆且为所虏⑤籍何以至此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⑦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

B.①⑦②/③/④⑥/⑤

C.①⑦/②③/④⑥/⑤

D.①⑦/②③⑤/④⑥

10.下列对选文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的道歉,与之和解。

C.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D.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11.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每题5分,共10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

(共6分)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①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②?

1935年10月

注释:

①长缨:

指捕缚敌人的长绳,出自“终军请缨”的典故[4]  ,《汉书·终军传》: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这里指革命武装。

②苍龙:

《后汉书·张纯传》注:

“苍龙,太岁也。

”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

苍龙,毛泽东注:

此处指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

12.词的最后两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二句有何特点及作用?

(3分)

1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分)

三、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4.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寻梦?

撑一支长篙,。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4)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四、现代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父亲进城送梨

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

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

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

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

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

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

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

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

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

“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

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

”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

“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

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

”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

“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

”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

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

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

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

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

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

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妻走过来,对我说:

“把梨送给邻居吧!

”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

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

“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

”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

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

“这梨,怎么这么甜!

”   

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

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

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

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

母亲说:

“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

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

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

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

”母亲还说:

“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 

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15.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 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3分) 

16.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分) 

17.结合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

(4分) 

(1)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2)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18.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4分)  

五、语言运用(5分)

19.依据下面的具体语境,填充对话,注意简明得体。

公交车上已没有座位。

一位太太上了车,一位先生出于礼貌给她让了座。

可是这位太太毫不客气地坐下,而且没有任何表示。

那位让座的先生想用“弦外之音”启发她醒悟。

请按此情境提示,补充写出二人的对话。

先生突然问那太太:

(1)”(不超过15字)

那位太太感到奇怪,说,:

“我没啊,先生!

先生有礼貌地说:

(2)”(不超过20字)

六、作文(40分)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

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注视你?

又是什么时候在感动和激励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路上,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BA项匕(bǐ)首C项骨髓(suǐ)D项搽(chá)粉

2.DA项怅:

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B项轧(查对)阑珊(将尽,衰落)

C项风华(风采才华)

3.C世家记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记载记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4.D“巧夺天工”指人的技艺巧妙,A中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显然不恰当;“扣人心弦”强调的是打动人心的议论或表演,B中用来形容灾情,对象不当,感情色彩也不当;“一见如故”的适用对象是陌生人,C中用来形容老朋友,属于望文生义,也可以理解为对象不当。

5.DA项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C项杂糅

6.B7.A8.C9.C10.D

11.

(1)我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句意通顺2分,“所以……者”“出入”“非常”每点1分)

(2)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刺杀沛公。

(句意通顺2分,“以”“翼”“不得”每点1分)

12.这两句是设问句(1分)但所起的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

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反动派,夺取最后的胜利。

(2分)

13.诗歌上阕写眼前长征的胜利,抒发红军将士的英勇斗志。

下阕进一步联想,放眼将来,抒发他们的决心和气概。

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以及抒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3分)

14.略

15.浪费时间;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雨水多,梨不甜。

(3分,每点1分) 

16.结构上:

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与下文“我”和妻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

(2分)

内容上:

充分地表现了“我”因忽视父爱而产生的愧疚之情。

(1分) 

17.

(1)“一只只”、“小心翼翼”、“平放”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梨的珍视,充分地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深切的关爱。

(2分,意思对即给分) 

(2)“木然拒绝”“默默”写出了我的醒悟、自责,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一股甘泉直入心田”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梨味的甘甜,也表现出我感受到了深沉的的父爱。

(2分,能品味出其中一点即可) 

18.引发读者思考“子女如何对待父母”的问题。

(1分,意思对即给分) 

感受示例: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往往容易忽视。

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不厌其烦关心子女,问寒问暖,而子女有时却不领情。

这样很这样很不应该,我们要珍视父母的爱,懂得感恩回报。

(3分,体现个人思考,合理即可)

19.

(1)太太您在说什么呢?

(2)对不起,我哦还以为您在说“谢谢”呢。

(5分,合理即可)

20.(40分)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奇丐

张新安

据老辈子人讲,奇丐出现在周家口乞讨,是在光绪年间。

有那么一天,老门老户的街坊们,偶然看到一个年约五旬,蓬头垢面,瘦高个,左腿跛,破败相十足的人沿街乞讨,此人就是奇丐。

奇丐乞讨的方式完全不同于其他乞丐。

他讨饭时既不强求别人施舍,脸上也从未表现出过可怜的神情。

每天讨得只要饿不死即可,今儿吃饱不讲明儿。

如有多余,则全部分给其他年幼的乞丐,全然不留后手。

有时某个商铺掌柜施舍给他几个铜钱,他收到后全部买鞭炮当街燃放。

施舍者心中自然感到不痛快:

“你傻呀!

把给你的救命钱买鞭炮放,有啥用啊?

“为了惊醒梦中人!

”奇丐表情木讷,说出的话却颇具谶语意味。

在住宿上,奇丐更是不像其他乞丐那样夜宿屋檐下或炉灶旁。

他在西寨门外河堤外侧的一块义地中间,寻片空地儿,挖个约二三尺深的地窝子,上用几根竹竿扎个马鞍状的框子,上盖一层茅草。

无论刮风下雨,冰霜冻雪,奇丐都蜗居在这个庵子内,从不移避。

猎奇是人的天性。

关于奇丐身世、经历的话题,自然成了周家口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的说他是官场失意的隐者;有的也拿他的跛腿说事,推断他更像官府缉拿的江洋大盗。

谈来议去,奇丐的来历依旧是云遮雾罩,神龙见尾不见首。

不过,这人世间的事儿,就怕碰巧,一碰巧,没事兴许能碰出个事来。

那是一个月黑加阴天的夜晚,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衙门里捕班班头余毒,带着两个捕快,想抓几个现行领赏。

当三人行至义地附近时,蓦然听到一声撕裂夜空的喊叫声:

“杀——杀——”那声音短粗洪亮,铿锵有力。

三人闻声着实吓一跳,忙伏地循声观察,影影绰绰瞅见义地里有个人影,手持一根长的物件,边喊边直刺、横扫、猛劈。

大概是因为长期探案养成的职业习惯,只这一看,余毒便疑窦丛生。

他隐约从此人那充满英武之气的喊杀声中,推断出他绝非等闲百姓。

想到此,余毒打个手势,三人蹑手蹑脚离开义地。

路上,余毒意味深长地对两个捕快说:

“唱戏的拿掸子,我看这个叫花子不是凡人!

明儿个恁俩好好查查此人是何方神仙。

”言毕,意犹未尽地接着补充道:

“扒扒府里、州里的缉拿告示,看沾逃亡捻匪的边不沾……”

探颐索隐,钩深致远。

余毒的洞察力的确超凡脱俗。

欲知奇丐真面目,有分教,梁王隐匿周家口,说破英雄惊煞人。

这个貌不惊人的乞丐,原来正是曾经叱咤风云、金戈铁马的捻军首领——搅得清廷地动山摇的粱王张宗禹。

当年,为了联合陕甘回民义军抗清,他在中牟与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分兵后,率3万多西捻军,一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过关斩将,直逼西安,在灞桥镇,取得毙伤清军3千多、收降数千人的十字坡大捷。

就在他们挟胜利之威配合回民义军攻占绥德不久,却得到了赖文光被俘、东捻军全军覆灭的噩耗。

张宗禹因势施策,与诸将商议,急回陕、甘,再图发展。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悲剧已经开始,厄运即将降临。

在李鸿章十万大军穷追不舍下,曾经威震半个中国、令清军闻风丧胆的捻军,在徒骇河南岸全军覆没。

张宗禹左腿中弹负伤,知大势已去,趁着夜色,在乱军中抱着一捆秫秸,凫水脱身……

张宗禹跳河逃出清军包围困后,昼伏夜行,一路乞讨,辗转来到周家口。

开始,他还打算设法联络些旧部,再在周家口发动群众,重举义旗。

但他发现,在这个商业重镇,人只要有一线生存的希望,谁冒杀头的风险造反呢?

英雄落难,回天乏术,思前虑后,张宗禹只能暗自扼腕长叹:

“唉,吾已无力再唤醒梦中人啦!

”他本想匿迹隐形,以待天时。

不想因宣泄心中郁愤,引起余毒的怀疑……

两天后的黎明时分,余毒突然率十多名壮汉各执兵器,冲进庵子抓人,但见地窝子内空空如也,哪里还见奇丐踪影。

仅在破棉被的被里上,发现两行字: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奇丐呢?

原来,头天后晌,有个小乞丐告诉他,看到有人在跟踪他,张宗禹立刻警觉起来。

“此地不可再留!

”张宗禹拿定主意,天亮远走高飞。

不想鸡叫头遍时,他忽然听到从官道上传来一阵纷乱杂沓的脚步声。

身经百战的他知事不妙,麻利起身,从庵棚上抽下几根竹竿挟在怀中,在官兵包围义地的前几分钟,猫腰一溜小跑,蹿上河堤。

故伎重演,跳入沙颍河,抱竿顺流而下,自此不知所终。

(原载《周口日报》2016年12月2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就刻画出奇丐的形象;对年幼乞丐的帮助又为后文的情节做了铺垫。

B.“为了惊醒梦中人!

”奇丐对施舍者说的话,与后文“吾已无力再唤醒梦中人”形成照应,表现了英雄末路时的复杂心境。

C.衙门捕快余毒的调查,揭开了奇丐的真实身份;小说由此追溯历史,直至奇丐飘然远去,真实地再现了一段清末捻军的起义史。

D.小说插入背景介绍和历史叙述,丰富了小说内容,使小说呈现出历史的深邃感和厚重感,读来引人人胜。

2、请简要概括奇丐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分析为什么要突出他“奇”之特点?

3、张新安小说被公认具有“鲜明的民间性”。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文与中国民间小说之间有哪些相通之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上下先生

龙会吟

在野月岭,“上下先生”是个贬义词,是指那些在任何事情上都无己见,一切服从别人决定的人。

六爷爷就是个上下先生。

六爷爷还不到做爷爷的年纪,可村里人都叫他六爷爷,他们家族的人这么叫,别人家族的人也这么叫,也不知是怎么叫起来的。

六字还好理解,因为他在堂兄弟们中排行第六。

至于为什么要叫他爷爷,就难理解了,他不到五十,没有孙子,离爷爷的资格还差得远。

大概是他性情随和,好说话,别人说上,他就上;别人说下,他就下,上也上得,下也下得,从不与人争什么高低,脾性好得像个白胡子老爷爷,所以老老少少就叫他六爷爷了。

年初,村民小组调整土地,有块差地谁也不要,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打起来。

组长没办法,找到六爷爷,说:

“六爷爷,那块地分给你家,怎么样?

”六爷爷点头,说:

“要得,你说分给我家就分给我家,没意见。

”土地调整只差一步扫尾了,县里修水泥路,恰好从那块差地旁经过,差地变成了黄金地,商业价值一下子翻了几十倍。

于是家家户户都争着要了,又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打起来。

组长焦头烂额地找到六爷爷,说:

“六爷爷,你把那块地让出来,好不好?

”六爷爷连说:

“好好好,谁想要就分给谁。

”为此,老婆孩子骂他傻,没得到那块地的人怪他傻,就连争到那块地的人乐得喘不过气来时,也笑他傻。

村主任老松知道了,却一个劲地赞扬他,说六爷爷不是傻,六爷爷是风格高尚,这样高风格的人应该进入村委领导班子。

老松提拔六爷爷当了村委会的秘书,把村委会的公章交给了他。

老松是个老资格村主任,村主任这一职务叫村长时,他当了十来年。

后来村长改称村主任了,他又当了十来年。

他在村委会的最高位置上一直没挪窝,手下的村秘书却换了好几个,村民群众都戏称他像换刀把一样不停地换秘书。

换秘书的主要原因是几任秘书都和他合不来,闹得他很烦心。

现在发现了六爷爷这么一个上下先生,不重用就是浪费人才。

六爷爷掌管村里的公章一个月后,村主任老松拿来几份低保户申报表,要六爷爷盖上村委会的公章。

六爷爷的视线在低保户名单上久久地停驻着,一直没把公章盖上去。

老松不耐烦了,催他:

“快盖章,我马上要报到乡政府去。

”六爷爷好像没听见村主任的催促,用种疑惑的口气说:

“这些人怎么会是困难户?

老松怔了一下,他没想到六爷爷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他定的这些低保户名单,的确没有一户困难的,之所以作为低保户报上去,是因为这些人不是他的本家兄弟,就是他的七大姑八大姨亲戚。

见六爷爷还在犹豫,他有点儿生气了,说:

“这章你是盖还是不盖?

六爷爷说:

“这章我不能盖。

“为什么?

”老松气急地问。

六爷爷平静地回答:

“因为这些人不是困难户,不能享受低保待遇。

老松吃惊地看着六爷爷,他不相信这话是从六爷爷嘴里说出来的。

六爷爷是个上下先生啊,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从来没有违拗过别人的意志,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