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30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单元.docx

《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单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单元.docx

七单元

第七组

教材简说

本单元围绕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主旨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矛和盾的集合》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科利亚的木匣》记叙了科利亚通过挖木匣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告诉学生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要学会取长补短。

《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谈自己在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及解决的办法;“习作”安排的是想象作文,编写动物童话;“我的发现”让学生通过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日积月累”的“读读背背”,编排了4个由8个字组成的成语;“连连认认”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生字连词,认识8个生字;“成语故事”让学生懂得要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总体目标预设

1.会认本单元的41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多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相结合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4.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有机的整体,教师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前后联系和衔接,教学中体现整体性和思维的渐进性。

2.本单元的课文生动有趣。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动脑,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应该怎样看待问题,深人体会课文所讲的道理,发挥想象,进行童话故事的习作。

3.本单元识字量比较大,教师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生字卡片、区别形近字、组词比赛等生动的生字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本组课文内容学生容易读懂,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课后可让学生演一演,练一练,并尽量让学生多读多练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矛和盾的集合2课时科利亚的木匣2课时

陶罐和铁罐2课时狮子和鹿1课时

语文园地七3课时

25.矛和盾的集合

一、课时基本内容:

二课时

二、1、教学内容分析:

谁都知道“矛盾”这个词的确切含义,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矛”和“盾”相对立的说法,这种观念在古人的头脑里统治了几千年,可是近代,这块“坚冰”被击碎了,终于有人把“矛”和“盾”的两种功能巧妙地合二为一了。

它就是这篇课文所记叙的故事:

坦克是怎样诞生的。

2、学情分析

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3、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学困点:

对“矛盾”一词的理解。

教学考点:

多音字(为、壳)近义词(危急—紧急安全—平安)反义词(紧张—松弛安全—危险)形似字的区别:

持,挂跑,炮坦,但

4、教学资源的取舍

课文相关实物图片、字词卡片。

5、教法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整体阅读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

6、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7、教学流程

第1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训练内容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效果反馈与修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文相关实物图片、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

查找坦克的一些资料。

课中教学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它们集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板书课题。

1.议论,自由发表意见。

2.齐读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引发思考,带着问题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小组学习:

(1)巡视指导。

(2)指导正音。

3.引导交流记字办法,重点突破

难记的生字。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学生读

课文的情况,师生共同正音。

5.指导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6.质疑解疑,引导学生围绕中心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梳理问题。

1.轻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4人小组合作学习:

(1)组长带领检查课文阅读情

况。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相互

正音。

3.想办法识记,自由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思考问题,勾画。

5.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提出问题,试着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会自己

读书。

小组中学

习和交流。

养成边读

边思考的习惯,提出有价值的

问题。

三、指导写字。

1.设问:

看谁认得准,给字找的朋

友多?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和记忆

方法。

3.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攻、炮、坦、战、神。

4.指导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1.读字,组词。

2.说说字的结构,交流识记方法。

3.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

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4.写字,看看哪个字写得最

好。

养成读帖

的好习惯。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设问:

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

么?

你能列举事例来说明吗?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交流搜集的资料。

把抽象的

理论同实际相

结合。

课后安排

第2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训练内容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效果反馈与修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课中教学

一、复习

引入。

 

1.板书课题。

2.设问引导: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的?

你有什么启发?

1.读课题。

2.倾听,思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复习旧知,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讨论

交流,感

悟课文。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勾画。

2.巡视,指导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导学生理解“大显神威”的含义。

4.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的?

5.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板书。

6.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思考老师的问题,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请别的同学做好记录,整理意见。

3.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大显神威”的含义。

4.阅读第2~4自然段,和同桌讨论:

发明家的思路是怎样的?

画出有关的词句。

5.积极交流,发表看法。

6.根据板书复述发明家是怎

样发明坦克的。

7.有感情地朗读第l~5自然

段。

从疑问处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畅谈

感受,总

结全文。

 

1.提问:

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

2.让学生齐读最后—自然段。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

话的意思吗?

1.讨论交流,明白: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齐读,悟理。

3.列举实例,如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

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让

学生悟理。

 

四拓展。

引导:

发明家的共同点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

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谈谈受到的启发。

开拓眼界,感悟体

延伸

现。

你知道哪些发明家的故事?

和大家交流交流,谈谈你的体会。

会。

课后安排

板书:

坦克=装甲+火炮+履带(合三为一)

(盾(矛)(合二为一)

 

教学反思:

 

26.科利亚的木匣

一、课时基本内容:

二课时

二、1、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记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引出的一则故事。

告诉了我们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2、学情分析

“阅读叙事性作品,简单地向学生描述事情的梗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过程和思想感情”是新课标对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3、教学重难点: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发展变化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困点:

对于一些词语和文中句子的理解。

教学考点:

区分词语:

果然,突然,仍然易错字:

斧,锔,滩造句:

如……般

4、教学资源的取舍

生字卡片。

准备埋木匣、挖木匣的示意图。

5、教法学法:

创设生活情境和直观的图示讲解

6、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发展变化的道理。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7、教学流程

 

第1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训练内容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效果反馈与修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自己成长的照片。

课中教学

一、启发

谈话,导

入新课。

 

1.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有个叫科利亚的孩子,为了躲避灾难,不让自己的东西落入敌人手里,于是把东西藏在一个小木匣里埋起来。

可几年之后,他去挖木匣,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这是怎么回事?

2.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读准课题字音。

1.聆听,大体了解本课的主人公是谁,激起阅读的愿望。

 

2.读课题,读准字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匣”,了解字义。

 

激趣导读。

 

二、初读

课文,整

体感知。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巡视指导。

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3.指导小组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卡片,引导学生读生字、组词。

(2)指导学生轮读课文。

5.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

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

(2)理清课文顺序:

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1.自读课文,勾画带生字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词语。

2.小组评比组员的识字情况,相互正音。

3.组长检查课文的阅读情况,评议。

4.全班交流:

(1)认读生字,扩词语,说词义。

(2)每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参与

轮读课文;评议读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默读,思考,做记号。

(2)同桌讨论,填空:

()木匣——()木匣—

养成自学习惯。

合作学习,学会平等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检查认读情况。

轮读课文,边听边看。

理清脉络,整体感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

子?

—受到()。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大胆发表意见。

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三、指导

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交流记忆生字的办法。

3.根据学生的识字情况有选择地示范书写学生感到较困难的字。

4.巡视,个别指导,评价。

1.读生字,再组词。

2.观察字形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交流方法。

3.仔细观察老师范写生字,揣摩。

4.书写生字,评议,订正。

激发学生写好字,乐于写字的兴趣。

 

四、拓展

延伸。

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这些年你都有些什么变化?

找出自己以前的照片比一比吧!

和同学比一比童年——拿出自己的“老照片”,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变化。

感受自己的变化,为理解课文蕴涵的道理打基础。

第2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训练内容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效果反馈与修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准备埋木匣、挖木匣的示意图。

搜集有关前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课中教学

一、复习引入。

 

1.引入:

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呢?

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

2.提问:

你能用“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的形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倾听谈话,齐读课题。

 

2.思考,回答。

(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并且受到启发的事)

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二、理解

领悟,朗

读课文。

1.设问:

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他是怎样埋木匣的?

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交流,引导理解科利亚的方法。

3.让学生再读课文,理解科利亚的方法。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l~3自然段,思考问题。

2.倾听同学发言,交流讨论。

3.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4.默读课文第4~12自然段,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设问:

战争结束后,妈妈为什么一下就能挖到木匣?

科利亚为什么走十步挖不到木匣?

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果然”的意思。

5.组织讨论:

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6.设问:

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边读边思考“这里面一定有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现在只走了五步就能找到木匣。

5.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并有感情地读课文相关内容。

6.领会科利亚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完成课后抄写。

1.指导读句子。

2.巡视,检查,提醒。

1.齐读词语。

2.练习书写。

复习巩固。

四、拓展延伸。

引导: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有趣的故事,也让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呢?

说说生活中的故事给自己的启示,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安排

板书:

埋挖受启发

战争开始四年后时间过去

妈三十步三十步年龄增加

科十步五步人长大(步子变大)

一切在变

 

教学反思:

 

27陶罐和铁罐

一、课时基本内容:

二课时

二、1、教学内容分析: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学情分析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时要“以读为本”,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读、思、悟、议”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

3、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学困点:

对字在不同句子里的理解,如“并”,“覆”。

教学考点:

()的尘土()地消失()地攻击

()的神气()的铁罐()地攻击

4、教学资源的取舍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5、教法学法: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6、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2.在分角色读的基础上表演课本剧。

3.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7、教学流程

第1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训练内容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效果反馈与修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课中教学

一、激发

兴趣,导入新课。

1.引入:

你见过陶罐、铁罐吗?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很久很久以前,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它们之间发生了有趣的故事呢!

想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3.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1.聆听,自由谈。

2.产生阅读兴趣。

自由阅读课文。

 

3.齐读课题。

弄清“陶”字的音、形、义。

激趣导入。

 

随文学字。

 

二、初读课

1_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独立

1.独立阅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注音、识记,

培养独立识字的能

文,整

体感知。

识字。

2.指导同桌相互检查识字情况。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评议朗读课文的情况;巡视。

4.引导学生集体交流。

5.引导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设问: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默读课文:

你喜欢谁,不喜欢谁?

为什么?

(3)引导填空:

()的陶罐,()的铁罐。

6.设问: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学习生字。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相互正音,评议。

4.开火车读生字、组词,交流记忆方法。

5.多种形式读课文,思考回答。

(1)指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自由谈。

(3)思考,填空。

6.大胆质疑,相互解疑。

力。

 

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感知课文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指导

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l4个生字。

2.指导学生辨清字形。

提醒学生可以利用结构归纳、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生字。

3.示范写“谦”字。

4.巡视,个别指导,评价。

1.读一读并组词。

2.观察字形特点:

结构、在田字格中的安排等。

3.仔细观察。

4.写字练习。

激发学生写好字、乐于写字的激情。

 

四、拓展延伸。

组织、指导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演中感悟。

和伙伴一起分角色演一演课文内容。

演中感悟,促进孥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后安排

第2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训练内容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效果反馈与修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有条件的学生准备饰演课本剧时需要的道具。

课中教学

一、复习

导入。

1.设问:

铁罐的骄傲表现在哪里?

你是从哪里看出陶罐的谦虚的?

2.引导学生交流,分角色读对话。

1.默读课文,思考,在文中勾画词句。

2.大胆交流,带着体会分角色读对话。

结合文本,体会后再读文,在文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二、精读感悟寓

意,拓展延伸。

 

1.《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多像一幕小话剧。

你们想演出这个故事吗?

先让我们一起读好课文。

2.学习课文第l0~17自然段:

许多年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

3.排演课本剧。

4.小结:

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注意引导。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读出铁罐傲慢、陶罐谦虚的语气,表现出它们的神态。

2.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3.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

4.自由交流,说说通过学习自己悟出了什么道理。

激发朗读兴趣。

 

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演中领悟。

三、设编寓言,深

入明理。

 

1.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

2.改编课文。

 

3.总结:

此刻你们又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又让你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呢?

1.各抒己见,讨论铁罐和陶罐的优点和缺点:

陶罐和铁罐各有优缺点,但是陶罐谦虚,铁罐骄傲。

2.以《铁罐与陶罐》为题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

3.自由交流。

 

读写结合,口书并重,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观三维立体机结合,使

学生明白水到’渠成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组织排演课本剧。

学生和教师一起排演课本剧,然后在班级活动中展示。

启迪创造,注重内化。

课后安排

板书:

19、陶罐和铁罐

谦虚傲慢

↓许多年后↓

光洁如新无踪无影

 

教学反思:

 

28.狮子和鹿

一、课时基本内容:

一课时

二、1、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

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

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2、学情分析

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提出了对这类课文教学的要求:

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能仅仅追求外在好看、不求实用的道理,认识事物各有所长。

学困点:

认识事物各有所长

教学考点:

造句:

多么………四字词语:

灰心丧气,没精打采

多音字:

倒传撒

4、教学资源的取舍

图片、文字资料。

5、教法学法:

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

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

6、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能仅仅追求外在好看、不求实用的道理,认识事物各有所长。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7、教学流程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训练内容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效果反馈与修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图片、文字资料。

搜集一些寓言故事。

课中教学

一、激趣导入。

 

1.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

茂密的丛林里,住着许多动物(板书课题),有狮子、鹿。

(贴图)

2.看到狮子和鹿,你会想到什么?

1.观察图片,聆听。

 

2.大胆联想,畅所欲言。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课文,了

解课文

内容。

 

1.巡视,了解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

2.组织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5.默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