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045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docx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docx

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教案九年级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课题

§15~3串联和并联

设计思想

本节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利用演示实验和观看图片,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事物。

通过学案在课堂中的导学作用,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在学案中设置层次分明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学电学,对电路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识别电路元件的符号,画出基本电路的电路图,具备了根据基本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的第三节。

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是进行电路设计和深入学习电学的基础,教学不能仅让学生知道串联和并联的定义,更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于实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会识别生活中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4.培养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实验进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

2.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

掌握串、并电路的特点,并识别生活中的电路。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串联和并联电路暗箱演示板、家庭电路演示板、生活中的电路的图片、彩灯电路、多媒体设备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新课

1.观察小家电:

手电筒、台灯

分析它们电路连接的共同点。

2.◆探究活动1:

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连接一个基本电路。

要求:

画出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断开。

(2)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接。

(3)实验结束立即断开开关。

 

观察、

思考、

回答

 

展示、

合作、

实验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小家电电路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

新知

问题设置1:

(1)在原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盏小灯泡,如何把它与原有小灯泡连接起来,且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的工作?

请分组讨论并连接实物。

(2)请你根据所连接的实物电路,分析小灯泡连接关系,给电路起名字。

(3)根据实物电路画出对应电路图。

 

思考、

讨论、

展示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2:

探究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

思考:

根据所连实物电路,分析两盏小灯泡连接的特点是什么?

1.连接特点:

串联:

用电器顺次连接;

并联:

用电器并列连接。

2.电流流径特点:

串联: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并联:

有干路、支路、节点,有几个用电器电流就有几条路径。

问题设置2:

(串联和并联电路暗箱演示板)

当我们不能看到连接电路的导线时,就无法用上述方法来判断连接情况。

而通过观察小灯泡的摆放来判断是否可靠?

若不可靠,又能采取什么方法呢?

(不能损坏用电器)

◆探究活动3:

探究用电器工作情况。

方法:

闭合开关,使电路工作后,再小心抬起一只灯泡,使它和灯座之间不能接触,观察另一盏灯的工作情况。

3.用电器工作情况:

串联:

各用电器相互影响,若其中一个断开,其他

用电器不工作;

并联:

各用电器相互不影响,若其中一个断开,其他用电器工作。

问题设置3:

串联电路只有一条流径,一个用电器损坏,其他用电器无法工作,那么串联电路需要几个开关?

开关的位置是否影响它的作用?

并联电路有多条流径,电路中只有一个开关能否方便地“单独”控制各用电器的工作?

◆探究活动4:

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4.开关的作用:

串联:

一个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且与所处位置无关。

并联: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支路。

 

思考、

回答、

交流

 

思考、

讨论、

回答

 

思考、

总结

 

思考、

讨论、

回答

 

观察

实验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对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比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培养分析简单电路连接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奠定基础。

 

利用演示实验推进课程,使教学进程层层递进,同时纠正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点。

 

教师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的探究朝预期的方向发展。

请看大屏幕,尝试用今天所学知识识别生活中的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说出识别方法。

观察对比

观察对比

 

展示、

思考

 

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电路,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价值,学以致用。

三、巩固

练习

1.教室里有六盏日光灯,每两盏日光灯用一个开关控制,则它们的连接情况是()

A.六盏日光灯与三只开关串联

B.每两盏日光灯并联后与一只开关串联,然后

三组再并联

C.六盏灯并联后与开关串联

D.每两盏灯和一个开关串联成一组,然后三组

并联

2.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闭合开关,三盏灯

并联的是()

A.B.C.D.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个灯泡并联的电路是()

A.B.C.D.

 

思考、回答、交流

 

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四、课堂

小结

一、基本知识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二、基本技能

1.初步应用电流流径法分析简单电路的连接。

2.利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识别生活中的简

单电路。

三、基本方法:

观察法、对比法

思考、

回答、

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五、知识

延展

彩灯电路属于串联,还是并联?

(展示彩灯电路)谁能用我们已学的知识来识别。

 

思考、

练习

 

创设问题情景,置疑引新。

六、布置

作业

教材:

P43~44动手动脑学物理1~5

 

板书

设计

§15~3串联和并联

 

用电器顺次连接用电器并列连接

 

串联并联

 

1.连接特点2.电流流径特点

3.用电器工作情况4.开关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