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7988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docx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docx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一):

重要的国际会议

  1、巴黎和会(时间、参加国、操纵国、主要内容-条约、影响);

  2、华盛顿会议(背景、目的、时间、参加国、内容—条约、影响);

  3、慕尼黑会议(时间、参加国、内容、影响)

  4、开罗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

  5、德黑兰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

  6、雅尔塔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

  7、波茨坦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

  8、万隆会议:

  ①、背景:

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建立,亚非国家之间出现联合反帝反殖民的新局面;

  ②、时间、地点;

  ③、决议

  ④、影响:

亚非会议所反映出来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会议”。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二):

宋明理学

  1、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P课文第16页)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2、代表人物:

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3、主要内容:

--(P课文第16-17页)

  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④宋明理学的影响:

--(P课文第18页)

  历史作用: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P课文第20-22页)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背景:

政治上,专制政治的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异端"李贽,著作有《焚书》、《藏书》--(P课文第20页)

  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

  哲学思想:

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顾、王、黄(各自著作见课本)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学术上,主张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P课文第21-22页)

  3、影响(评价):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四大发明的概况:

  

(1)造纸术:

--(P课文第27页)

  概况:

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评价:

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人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印刷术--(P课文第27页)

  概况:

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

③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评价:

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P课文第28页)

  概况:

①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

  ②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评价: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4)指南针--(P课文第29页)

  概况:

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评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

  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总结: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时期创立(孔子及其主要学说)--战国时期发展(孟子与荀子及其学说)--西汉确立独尊地位(董仲舒及其大一统思想)--南北朝时期出现危机--宋明儒学的创新(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明清时期遭到批判(代表人物及主张)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三):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历史条件: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

  2、时间地点成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官僚、地主、商人。

  3、早期著名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1881年停业1920年闭歇。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4、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微乎其微,轻重比例不适调。

(3)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

(4)布局不合理,这些企业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5)、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既有其社会历史的进步性,又有其先天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5、意义:

这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就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它是当时新的生产力,代表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新的步伐。

  6、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根本原因:

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1)革命性: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

(2)妥协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二、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1)时间: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过程:

外商企业—洋务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来源:

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4)分布:

沿海、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

(5)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剥削,革命性最强;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

中国无产阶级这些特点和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6)中国无产阶级早期斗争:

早期的中国无产阶级虽然还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但是深重的民族灾难和悲惨的生活境遇,已经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

如香港工人罢工、江南制造总局工人罢工等。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一,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变化,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第二,使中国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

第三,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同时,无产阶级也随之壮大,这又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一):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年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40-1919年是: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

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

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1919-1921年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党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这其中中共经历和外部敌人与内部左右倾的斗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列毛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装斗争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

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

上述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开始萌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

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我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设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

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

总的内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走向富强。

建国后的历史四个阶段(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56-76年合为一个阶段)。

  

(1)1949-1956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有前后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

1949-1952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残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政协代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

53-56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

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多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业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6-1966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曲折中探索前进的十年。

总的来说成绩为主。

但左的错误逐渐占据上风-最终演变成____。

  (3)1966-1976年的____时期,注意同极左斗争的内容。

  (4)1978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二):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1840~1861)

  1、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实施原因(内外因),分析其影响。

  2、理解协定关税、租界,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含义、危害。

理解半殖半封社会的含义和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表现。

  3、《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实质,辨证的给予评价。

(革命性和空想性的理解。

  4、熟练掌握《资政新篇》的内容细节,与太平天国和当时历史背景的关系。

正确评价之。

(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5、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主张,核心,意义。

  6、归纳两次鸦片战争侵略路线,经过和侵占的城市。

太平军北上路线。

  7、注意英国割占香港岛的步骤及每步区域。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顺序和区域。

  8、从领土,赔款,口岸,特权等认真记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的内容。

  9、总结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

  10、分析鸦片输入的危害,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中国战败的原因。

  11、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

纲领、政权、组织、军事活动。

)正确评价太平天国。

(功绩伟大,失败必然。

  12、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对清政府统治集团产生的影响。

  13、新思想萌发:

评价林则徐(三方面:

销烟、抗英、学西方。

),魏源于《海国图志》。

  14、比较中英两国19世纪中期的国情。

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说明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扩大。

  15、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和成因。

(双重原因,双重任务,学习西方,联合绞杀。

  16、结合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的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落后性。

谈谈认识。

  结论:

英国完成工革,企图开我市场;清朝闭关锁国,英方贸易入超;输入毒品鸦片,毒害人民身心;威胁清朝统治,林公虎门硝烟;英国借机发难,清廷战败签约;南京黄埔望厦,赔款通商特权;领土主权破坏,人民负担加重;自然经济开解,东南地区尤甚;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东征西征北伐;横扫大半中国,清廷岌岌可危;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二次鸦战;俄国最为阴险,割骗大片领土;半殖程度加深,中外反动联合;农民阶级局限,新篇未能实施;功绩非常伟大,失败也属必然;时代特点鲜明,农民战争高峰。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1861~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

)和作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

(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那三个分不清?

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

(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

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

(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

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

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维新派的首要目的。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

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

(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

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

斗争作用:

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

(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

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

(1)侵华:

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

(2)反动统治:

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

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3)抗争探索:

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

(4)发展:

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政府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15、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