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前三章综合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925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前三章综合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前三章综合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前三章综合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前三章综合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前三章综合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前三章综合习题.docx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前三章综合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前三章综合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前三章综合习题.docx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前三章综合习题

一选择题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介绍了一种神奇果树——黄果柑(下图),每年都会出现“花果同树”的自然奇观。

黄果柑产地冬季气温日较差不大,平均气温在10℃左右,没有严寒,无霜期长。

每年4月开花,果子次年5月才成熟。

据此完成1-2题。

1、“花果同树”奇观出现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黄土高原B、四川盆地C、松嫩平原D、江淮地区

2、能观赏到“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是()

A、春B、夏C、秋D、冬

“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其主要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红黄青褐白)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

“建水紫陶”是以心手感应的手工拉坯为成型工艺,其工艺以手口相传为主。

目前“建水紫陶”文化产业仍以个体作坊生产经管为主,并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应。

据此完成3-4题。

3.限制“建水紫陶”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艺复杂B.交通不便C.手工生产D.知名度低

4.建水县拟加大对“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由此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导致石漠化加剧B.加速陶土资源更新

C.植被覆盖率上升D.区域降水量增多

某位专家设计了一套集水装置称为卡洛里斯凹地,利用特殊的温差条件,夜晚低温时先以氯化钙(干燥剂)来吸取空气中的水分,白天再通过弧形镜面的装置结构聚焦太阳光线,以高温来蒸馏出饮用水。

用来吸收水分的氯化钙(干燥剂),使用前应先放在干凉通风的环境中晾一段时间。

据此完成5~7题。

5.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使用这套集水装置的是()

A.东北平原B.南海岛礁

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

6.氯化钙(干燥剂)使用前在干凉通风处晾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

A.吸收水分B.保持干燥

C.释放有害物质D.增加空气湿度

7.有人认为这套集水装置不适宜推广,其理由最有可能是()

A.成本高,效率低B.占地广,输水难

C.技术难度大D.破坏环境

“陕西十大怪:

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买,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据此回答8-9题。

8.形成“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

A.玉米B.小麦C.水稻D.高粱

9.“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

①冬春季节风沙较大②降水较少,为减少洗头次数③与当地宗教习惯有关④当地气候炎热,方便擦拭汗水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

据此回答下题。

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

据此回答下题。

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共享单车”已成为不少城市居民出行的一种方式,骑行者可利用手机软件获取附近的“共享单车”位置,以及用手机解锁和支付。

完成12~13题。

12.骑行者通过手机界面获得“共享单车”的位置信息主要利用了()

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D.虚拟现实

13.推广“共享单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A.增加交通拥堵B.减少绿地面积

C.减少空气污染D.增加居民开支

14、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A.炎热干燥B.干旱C.降水丰沛D.温和湿润

河西走廊属于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

但在经济发展中对资源利用不合理,防护林网建设滞后。

民勤县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消失,从而导致风沙肆虐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

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现在,河西走廊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再造林工程。

据此回答15题。

15沙枣林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A.水资源不合理利用B.病虫害灾害

C.林带过大、过密,林水矛盾突出D.全球气候变暖,气候过于湿润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中卫和干塘间的线路经过腾格里沙漠,这里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据此回答16题。

16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防沙、治沙,是因为()

A.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B.有利于保持水分和植物成活

C.可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D.可降低风速,减弱沙丘面风力的吹蚀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某地区独特的聚落景观。

下图为“我国四地聚落景观图片”。

据此回答17题。

17当前,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暴雨洪涝B.水土流失C.荒漠化D.沙尘暴

河西走廊属于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

但在经济发展中对资源利用不合理,防护林网建设滞后。

民勤县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消失,从而导致风沙肆虐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

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现在,河西走廊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再造林工程。

据此回答18题。

18“再造河西”反映了西部大开发中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大力开荒B.开发资源C.发展交通D.改善生态系统

19、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

为深入研究沙尘暴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  )

A.西北和华北B.华北和东北

C.华北和华东D.华北和中南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20-24题。

20.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1.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22.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23.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就是沙漠B.荒漠化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24.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B.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C.气温随经度位置的变化造成的D.海拔高低悬殊造成的

25、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回答26~27题。

26.热带雨林对水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调节全球气候B.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调节全球水平衡D.形成各种流水侵蚀地貌

27.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人类活动不包括()

A.过度的迁移农业B.开辟大型农牧场

C.商业性伐木D.城市化进程加快

28、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从图上看,巴西雨林的环境效益有(  )

①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 ③降低风速 ④吸烟滞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29题.

29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30、山西在煤矿附近大力建设坑口电站,从过去的对外输煤为主转变为输电为主,这种做法可能对山西省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B.不利于山西经济发展

C.输电的经济效益远低于输煤D.不利于铁路运输的发展

山西省因煤而兴,资源型产业比重高,形成“一煤独大”的现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据此完成31-32题。

31.“一煤独大”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环境污染②产业结构单一③提高资源利用率④促进新能源开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山西省改变“一煤独大”现状的有效措施是()

A.扩大煤炭开采B.优化产业结构

C.发展钢铁工业D.改善生态环境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33题。

33.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

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3年11月,新疆准东地区依托本地能源资源优势,开始全面实施“煤制气”(以煤为原料制成可燃气体)示范项目。

据此完成34-35题。

34.准东地区实施“煤制气”项目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科技力量雄厚③煤炭资源丰富④政府政策支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5.“煤制气”项目的实施能促使准东地区()

A.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能源开发成本

C.消除环境污染D.改变资源分布格局

二综合题

36、读图2-3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粘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头以上。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拥入内蒙古草原搂取发菜(谐音发财)赚钱,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

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

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正以每年1000平方米的速度在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沙漠地区。

图2-3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

(2)A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形成的原因是              。

(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是                    。

(4)解决该地区农牧民能源短缺的途径有哪些?

3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图甲相应的空白处。

(9分)①水土流失 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加大 ⑥气候恶化 ⑦干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图甲表示森林是一种重要的________资源。

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______________具有全球性的环境效应。

(3)图乙说明热带雨林的作用主要有(  )

A.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B.维持生态平衡

C.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促进全球水循环和调节全球水平衡

(4)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则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的土壤很贫瘠B.热带雨林比较脆弱

C.热带雨林危害性极大D.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循环极其旺盛

 

答案

1B2A

3.C4.A

【解析】

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建水紫陶”规模发展的原因。

由材料可知,“建水紫陶”的生产过程主要靠传统的手工生产,生产效率,再加上专业紫陶艺人的数量较少,因此主要以个体作坊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较小,故答案选C。

4.加大对“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会增加产品数量,从而导致陶土使用量的增多,在获取陶土的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云南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较薄,降水集中,因此地表植被的破坏会加剧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现象,最终导致石漠化的产生,A正确;陶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增多,资源会不断减少,B错误;土壤被挖取,植被会不断被破坏,C错误;随着生态破坏的加剧,区域的植被会逐渐减少,调节气候功能下降,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D错误。

故答案选A。

5C6B7A

8.B9.A

【解析】

8.本题考查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们的饮食习惯理所当然地与农业生产产品保持一致性,这就形成了我国“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面条和锅盔都是用小麦加工的面粉做的,故选B。

9.本题考查“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

陕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尤其冬春季节多风沙天气,姑娘为减少洗头次数而头上戴,故A正确。

故选A。

10C

【解析】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是运用遥感技术,有利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有利于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导城市交通运输是地理信息系统,不是遥感;减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不是动态的管理。

选C正确。

11A

【解析】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用的是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可进行监测;“网上管”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网上进行查询。

选A正确。

12B13C

【解析】第12题,“共享单车”实施过程中,各种信息在骑行者的手机软件中显示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故B正确。

第13题,“共享单车”的使用可以减少汽车使用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轻城市空气污染;不会增加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压力,交通用地不需大量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绿地面积;相比私人汽车的使用,“共享单车”明显降低居民的日常开支。

故C正确。

14B

15A

【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沙枣死亡的原因应是人为原因,河西走廊气候干旱,可能是水资源不合理利用,A正确。

16D

【解析】采用麦草方格纱障,可以使移动的沙丘防止沙子继续往风向吹拂的方向移动,这就起到防沙固沙的作用.移动沙丘主要受风力侵蚀作用影响。

降低风速:

原因是麦草方格纱帐具有一定的重量,可以使沙子受风力侵蚀的作用减小,就降低了沙子往前移动的动力,所以降低风速。

故选D。

17B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B正确。

18D

【解析】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改善生态系统,D正确。

19A

20D21C22A23D24B

25A

【解析】热带雨林的营养全部储存在生物体内,所以土壤非常的贫瘠,一旦植被被破坏,生态系统就被破坏,所以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BCD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6C27D

【解析】第26题,热带雨林对水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节全球水平衡,C对。

调节全球气候、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对气候、大气成分的影响,A、B错。

形成各种流水侵蚀地貌不是雨林的主要影响,D错。

第27题,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人类活动主要是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农牧场、商业性伐木等,A、B、C包括。

城市化进程加快不是雨林不断破坏的直接原因,不包括D,选D。

28A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说明其具有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风、径流经过雨林后有减小区时,说明其具有涵养水源、降低风速的作用。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价值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做题需明确:

(1)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表现在调节全球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有机物质储存在树木体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非常少,土壤十分贫瘠。

一旦热带雨林被砍伐,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很脆弱的生态系统。

(2)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新增人口需要耕地,开辟农场要毁坏大面积雨林;为了偿还外债巴西政府大量出口木材,要砍伐大面积雨林;一些外国公司伐木、开辟农牧场毁林;当地贫苦农民发展迁移农业,重复掠夺导致雨林破坏;为了开发雨林,修建雨林公路毁林;采矿及工业、城镇建设毁林。

29A

【解析】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高值区,人口稀少,有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所以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故选:

A.

30A

【解析】外电入鲁的主要原因是山东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而本省电力无法满足需求。

火力发电需大量冷却水,故对于水资源紧张的山西省来说,可能会由于电力工业的发展加剧该问题。

31.A32.B

【解析】

31.“一煤独大”指的是资源型产业占比重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环境污染严重,①对。

产业结构单一,②对。

与提高资源利用率无关,③错。

不利于新能源开发,④错。

A对。

B、C、D错。

32.山西省改变“一煤独大”现状的有效措施是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B对。

扩大煤炭开采,可能加重一煤独大的状况,A错。

发展钢铁工业,改善生态环境,不能改变能源结构特点,C、D错。

点睛:

“一煤独大”指的是资源型产业占比重过高,产业结构单一,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环境污染严重。

治理措施是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多元化。

33A

【解析】酒泉位于甘肃西北部地区,地处干旱地区,荒漠面积大,农业生产规模小,未利用土地多,为风电基地建设提供了空间基础,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为风电站建设提供了风力基础,经济落后,人口稀少,能源需求量小。

考点:

能源资源的开发

34.D35.A

【解析】

34.由材料可知煤制气是以煤为原料制成可燃气体,说明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不是天然气资源丰富;新疆科技力量不雄厚;煤作为能源污染较大,煤制气后再利用污染较小,有政府政策支持,D正确。

35.“煤制气”项目的实施,延长了产业链,增加资源的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A正确;不会降低能源开发成本;会减少环境污染,但不会消除污染;不会改变资源分布格局。

36

(1)过度放牧 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

次生盐渍化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的气候条件

(3) 防风固沙

(4)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省柴灶。

【解析】第

(1)题根据题意主要从材料一、二中得出答案。

材料一:

“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头以上。

”则可得出过度放牧的结论;材料二中很明显地说明:

“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

”即可得出结论。

(2)题首先明确该农耕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灌溉农业,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容易在地表聚集,形成土地盐渍化。

第(3)题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带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有效治理了大面积的沙地和水土流失区,使万顷农田实现林网化,其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第(4)题我国北方地区农牧民生活用能问题需利用当地的优势能源来解决。

可针对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利用农牧区的牲畜粪便、秸秆等建造沼气池;西北地区风大,晴天多,光照强,因此可开发太阳能、风能;而在节约能源方面,推广省柴灶是最迅速、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

37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④⑨;第三行①⑤

(2)环境 热带雨林

(3)D

(4)C

【解析】

(1)图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破坏森林,导致森林树种减少,进而影响②鸟类、兽类减少;还会导致①水土流失,进一步导致水旱灾害加重;破坏森林,在干旱区会导致⑧土地沙化,沙尘暴频发,使⑥气候恶化,这此最终导致生态失调;植树造林,使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使⑦干旱灾害减少;森林多了,④生物多样性增加;在干旱地区使⑤风速减小、湿度加大,调节气候,使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图甲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图乙示亚马孙的热带雨林,能促进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热带雨林,高温多雨的环境使雨林中土壤贫瘠,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被体内;雨林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土壤更加贫瘠,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故选D。

(4)亚马孙的热带雨林,地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赤道低气压控制区域更广;西高东低的口袋形的地形,有利于东南信风的深入,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东部沿海受暖流的影响大,利于暖湿气流伸入内陆。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