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答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78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答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答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答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答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答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答辩.docx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答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答辩.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答辩.docx

第三讲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答辩

第三讲:

拿破仑战争和法国民主制的建立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战争。

战争是这样引起的:

法国革命开始以后,王室成员和一些贵族逃到国外,与奥地利等国的封建势力相勾结(之所以首先是与奥地利的王室勾结,是因为法国王后是奥地利的公主),希望依靠他们的力量实行武装干涉,来扼杀法国大革命,保住波旁家族的政权和封建制度。

1792年4月,战争爆发。

9月,伴随着吉伦特派的掌权和共和国的建立,法军在瓦尔密取得胜利。

不久,法军转入反攻,所有的战线都越出国境。

11月,法军又在热马普战役中取胜。

在东南战场,法军进入萨瓦和尼斯,这两个地区的居民表示自愿归并法国。

在东面,法军进入德意志境内,占领了莱茵河左岸的要塞美因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在北面,热马普战役之后,法军节节取胜,相继占领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列日、安特卫普和那慕尔。

在所到之处,法军宣布“给茅屋和平,对宫廷战争”的口号,同时,推行法国革命的政策。

1792年11月和12月,国民公会曾发布了两个法令,宣布:

法军将援助那些被压迫的公民恢复自由;将废除封建权利,取消教会的什一税,没收教会和世俗特权者的财产,组织新政权机关,并宣布将用武力推行上述法令。

法国的这些措施赢得了所到国人民的欢迎,也遭到各国君主的仇视,他们预感到按照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公民自决的原则,法国革命的烈火不但很快会烧到自己的国家,而且,国家的领土还会随着公民自决不费吹灰之力的落入法国版图。

这就使欧洲几乎一切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法国大革命。

英国虽然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但它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法国,也对革命的法国极端仇视。

于是,欧洲反对法国的势力积极行动起来,它们很快就组成了以英国为首,包括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撒丁王国、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德意志诸邦在内的第一次反法联盟,从1793年春天起,发起了对法国的进攻。

从1793到1815年,欧洲反法联盟一共对法国发起七次进攻。

在这期间,双方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六十多场战役,其中最有名的有马伦哥会战、奥斯特里茨战役、莱比锡战役,侵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等。

对法国来说,这些战争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正义的战争,有保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免受外国封建势力干涉的进步意义;与此同时,当战场越出国界以后,法国军队也输出了革命,法军所到之处,那里的封建制度被废除;另一方面,自法国军队打出国界的时候起,战争就具有了向侵略战争转化的性质。

到1812年,经过了二十年的征战,拿破仑帝国的版图比革命前法国的版图扩大了许多,包括了除葡萄牙和英国以外的整个西欧和南欧,此外,还有北欧的丹麦和挪威以及东欧的华沙大公国等。

总之,拿破仑不但实现了法国几代封建君主一向追求的所谓“天然疆界”(南以阿尔卑斯山、东以莱茵河为界),而且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按性质把这场战争划一个界限的话,应该说1804年拿破仑称帝以前,战争的正义性质居多;在这之后,战争的侵略性质居多。

拿破仑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一个律师家庭。

8岁时,他被送到神甫办的学校学习意大利文。

10岁以后,被送到布利埃纳军校学习5年,又到巴黎军校学习1年,于1785年毕业。

毕业后,任炮兵少尉。

以后,他回乡两年,直到1788年才归队。

拿破仑酷爱读书。

这期间正是法国大革命酝酿爆发的年代,他特别喜欢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认为政治变革是绝对必要的,但是,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并不认为有必要进行激进的社会改革。

1791年,拿破仑在任瓦朗斯炮兵中尉期间,参加了当地的雅各宾俱乐部,不久,成为俱乐部的主席,他多次发表反对贵族、教士的演说,以后晋升上尉。

1793年8月,国民公会的军队攻占马赛,在土伦城下受阻,由于炮兵司令负伤,拿破仑被推荐顶替他的职务,晋升少校。

在土伦战役中,拿破仑跑轰盘踞土伦的英国军队,使英军退走。

这一仗使拿破仑初露头角,受到当时执政的雅各宾领袖罗伯斯比尔的赞扬,晋升为准将,时年仅24岁。

1794年2月,拿破仑任驻意大利法军炮兵司令。

热月政变罗伯斯比尔倒台以后,拿破仑曾被视为罗伯斯比尔的党羽一度入狱。

出狱后,但未官复原职,被任命为巴黎内防军司令。

1795年10月,王党在巴黎举行暴动,此时临危受命的拿破仑调来了大炮,在巴黎市区跑轰王党,创下了在巴黎市区初次使用大炮的记录,因此而落得“葡月将军”的美名。

他还解散了以巴贝夫为首的共产主义团体,以表示他对督政府的忠诚。

1796年,他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

在同约瑟芬结婚后两天赴任。

约瑟芬是一个贵族的遗孀,是巴黎社交界引人注目的女性。

拿破仑在巴黎驻守期间结识了她,并很快与她结了婚。

在意大利战场上,在一年的时间里,拿破仑同占优势的反法联盟的军队进行了14次大会战,70次战斗,击溃了5支奥地利精锐部队,俘虏了16万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同罗马教皇签订和约,迫使那布勒斯王国保持中立,并直逼维也纳,使奥地利皇帝与他签订和约。

根据和约,奥地利将尼德兰南部割让给法国,威尼斯共和国被法、奥和伦巴第三国瓜分。

拿破仑在意大利的胜利,是法国大革命以来最辉煌的军事胜利,也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最光辉的一页。

拿破仑在占领意大利以后,不但宣扬法国大革命的原则,也对占领区进行了大肆的掠夺,包括黄金、军需物资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珍贵的艺术品。

从而充分暴露了拿破仑战争的两重性质。

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役以后回到巴黎,他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极度的赞扬,有人说他洗刷了18个世纪以前恺撒征服高卢时给法国带来的耻辱。

拿破仑没有沉浸在胜利的赞扬声中,还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时候,拿破仑就产生了他不仅是作为一名将军,而是要做一个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一个主角的想法。

此时,他在日记中写到:

“如果我在这里无所事事的呆上些日子,那我就算完了。

在这个花花世界的大都会里,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我的荣誉已经消失了。

这个小小的欧洲是不能给我提供足够的荣誉的,我必须到东方去寻求,所有不朽的盛名都是来自东方。

”督政府希望拿破仑去向英国开战,拿破仑在视察了英吉利海峡后,认为直接向英国开战时机不成熟,他主张征服埃及,占领苏伊士地峡,割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

但是,征服埃及的战役并不顺利。

拿破仑先占领了马尔他,随即攻占亚历山大。

在尼罗河战役中,拿破仑的海军被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摧毁。

不久,土尔其向法国宣战,拿破仑攻入叙利亚。

以后,法军连连败退。

1799年8月,拿破仑从欧洲的报纸上读到这样几条消息:

一个强大的反法联盟已经形成;法国丢失了意大利;法国在莱茵地区一败再败;法国国内四分五裂,普遍存在着怨恨与不满情绪。

8月22日夜间,拿破仑带着几名亲信从亚历山大港上船,10月14日,回到巴黎。

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推翻督政府,掌握国家最高权利。

1799年11月,法国发生了推翻督政府的雾月政变。

这场政变是革命的元老西哀耶斯策划的,拿破仑带兵冲入五百人院,使议会宣布解散了督政府,成立了由三人组成的执政府。

应该说,雾月政变是一次组织得非常差的军事政变,但是,它却轻而一举的成功了。

原因在于法国当时的社会十分混乱,需要一个铁碗人物。

而拿破仑由于在对外战争中能够取胜,能保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所以,就适时的取得了政权。

从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到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拿破仑在法国执掌了16年的政权。

前一阶段,1799到1804年,是执政府时期,拿破仑任第一执政,大权独揽。

1804年,拿破仑又建立帝国,自称为法兰西的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波拿巴(没有举行加冕典礼前,只能称自己的名字)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为自己带上,并为皇后约瑟芬加冕。

从此,他本人和帝国的性质都发生了改变。

在他执政期间,他改革了国家的行政、军队和警察,建立了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他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教务专约》。

这个专约一方面,以法律形式把法国革命中对教会财产的没收以及对教会其他形式的剥夺固定下来,并规定主教必须由第一执政任命,教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另一方面,又把宗教作为控制意识形态的工具,宣布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信仰的宗教。

通过战争,他实现了短暂的和平,为法国的工商业赢得了发展的机会。

他改革了税收制度,停止了地方的收税权,归中央统一管理;他部分的恢复了旧制度时期的包税制度,发行税收期票,使包税的人在收齐税额以后可以得到利息,使受到压制的金融界活跃起来,使两家大银行在1800年合并成法兰西银行,并在1802年奇迹般的使国家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

他制定了《拿破仑法典》,重申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肯定了法国革命中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土地和财产的合法性。

他还改革了教育,把法国分成29个教育区,试图在全国实现初、中、高等教育的世俗化。

总而言之,他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使这些成果固定下来。

但是,另一方面,他实行独裁统治,压制民主派、限制出版和言论自由,把许多报刊和杂志封闭;他与旧贵族妥协,使旧贵族在他统治期间收回了部分被没收的财产,并有可能参政;他复辟君主制,自称皇帝,还培育了一大批新贵族,这些新贵族建立在军功和家族血缘的基础上,享受优厚俸禄,还可以世袭。

他的倒行逆施为封建王朝的复辟打下基础。

在对外战争方面,拿破仑在掌权之后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意大利战场,与奥地利军队作战。

当时,意大利奥地利联军共有13万,拿破仑军队只有4万,但是,他指挥得当,以少胜多,取得了马伦哥战役的胜利,迫使敌人签订和约,取得了莱茵河左岸和意大利北部,并于1802年建立了附属于法国的意大利共和国,拿破仑兼任总统。

在各个战场节节胜利的拿破仑的军队还迫使英国于1802年与法国签订了亚眠和约,从而赢得了第二次反法联盟的胜利,也赢得了短暂的和平。

1805年,第三次反法联盟又形成了。

拿破仑被迫放弃了渡海攻打英国的计划,去迎击从东面进攻的俄罗斯和奥地利联军。

他在德意志境内的乌尔姆消灭了3万奥军。

此时法国海军在特拉法加海角与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的舰队展开激战,虽然纳尔逊阵亡,英军却彻底摧毁了法国的海上力量(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在伦敦修建了特拉法加广场)。

11月,拿破仑攻下维也纳,接着,又在12月著名的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彻底打败了俄奥联军,使第三次反法联盟又告瓦解。

根据和约,奥地利把威尼斯、达尔马提亚和附近的一些岛屿割让给附属于法国的意大利王国;同时,还向德意志境内的巴伐利亚、巴登、符登堡等附属于法国的邦国割让了许多领土。

在这之后,拿破仑将占领国家的领土划出不少作为帝国公爵领地,将许多元帅封为公爵;封他的哥哥约瑟夫为那布勒斯国王;弟弟路易为荷兰国王。

在德意志境内,他将西南部的14个邦国组成“莱茵邦联”,自任“保护人”,并使它脱离了德意志帝国。

莱茵邦联的建立使普鲁士的安全大大的受到威胁,在英国的支持下,第四次反法联盟又形成了,并于1806年10月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拿破仑又率军出征。

在耶拿战役中,拿破仑大败普军主力,于10月27日占领首都柏林,11月8日,最后一支普鲁士军队投降。

拿破仑继续向东进攻俄国。

1807年2月,双方在埃劳大战,双方损失严重。

在6月的弗里德兰战役中,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随后进抵俄国边境。

战败者求和,7月,法国与普鲁士、俄国分别签订提尔西特和约。

提尔西特和约实际上是法国和俄国以牺牲普鲁士为代价实现的妥协。

根据条约,普鲁士在易北河以西的领土几乎全部丧失,拿破仑在那里制造出一个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由其幼弟热罗姆为国王。

普鲁士在18世纪末与俄罗斯、奥地利瓜分波兰时得到的领土又退了出来,按照拿破仑的旨意组成华沙大公国,由附属于法国的萨克森国王任大公,并加入莱茵邦联。

这一条约明显暴露出拿破仑谋取欧洲霸权的野心,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转折点。

此时,英国已经限于孤立。

拿破仑为了进一步打击英国,实行了大陆封锁政策,以求建立一个大陆体系。

1806年11月,他发布柏林敕令,宣布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只一律不得进入大陆上帝国控制的任何港口。

1807年11月和12月,他在意大利的米兰两次发布米兰敕令,将大陆封锁政策推向了中立国家,敕令宣布,不属于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产品,必须出示原产地证明方能运进大陆;中立国船只,凡在英国靠岸者,船和货物一并没收;在海上曾屈从于英国要求者,则视为已经被“剥夺国籍”,予以捕获。

对此,英国采取了反封锁政策,宣布从海上封锁大陆,并设法打通英国货物进入大陆的渠道。

结果,与英国有着传统贸易关系的葡萄牙为英国货物进入大陆敞开了一个缺口。

骄横的拿破仑立即决定进攻葡萄牙。

1807年10月,拿破仑的远征军出发,不久,与西班牙签订和约,西班牙同意法军穿行而过,法国则许诺将葡萄牙的南部划归西班牙。

11月30日,法国军队占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拿破仑不仅没有实现他对西班牙的承诺,反而在1808年3月派军进攻西班牙,并于23日占领了马德里。

连遭失败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声明将王位“赠与”拿破仑。

拿破仑于是封其兄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他在那布勒斯的王位由其妹夫缪拉接任。

此时,法兰西帝国已经控制着意大利所在的整个亚平宁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所在的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莱茵邦联”所在的德意志大片地区以及与之相连的荷兰和比利时。

这就是拿破仑的大陆体系。

从理论上说,这些地区应该执行拿破仑的旨意。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各统领一方的拿破仑的亲属们都想独立为王,谁也不愿意为了法国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商业利益,他们对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不予理睬,有的在走私英货。

此外,各地人民都进行了反对拿破仑侵略的斗争,使拿破仑顾此失彼。

大陆封锁政策对英国打击很大,但并不能完全封锁这个在世界上拥有大量殖民地又掌握制海权的国家。

由于禁止了英国货的进入,法国的某些工业发展起来,还出现了不少发明和创造。

但是,大陆封锁的消极影响更大,法国的某些原料,如棉纺业和印染业,丧失了来源;一些社会必需品,如咖啡、糖和香料,在市场上消失了。

法国的奢侈品出口也大副减少,周边一些国家在大陆封锁期间也都发展了自己的民族工业,成了法国的竞争对手。

经济的破坏使帝国的财政收入也减少了,关税收入从1800年的6000万法郎,降至1809年的1150万法郎。

财政困难又使法兰西银行滥发钞票,1806年发行额是6300万法郎,1812年竟猛增到1.11亿法郎。

滥发钞票又引起猛烈的通货膨胀,大陆封锁后,物价上涨了5~12倍,人民不堪其苦。

1809年1月,英国同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

迫使远征西班牙的拿破仑留下30万大军之后,仓促返回巴黎准备迎战。

此时,法国国内经过多年的战争非常厌战。

但是,拿破仑在4月率领缺乏训练的法军出征以后,却仍然在5月攻占了维也纳。

而拿破仑的敌人原以为这一次拿破仑因为缺乏准备必然战败,所以,普鲁士终止了对法国的战争赔款,教皇也宣布将拿破仑革出教门。

7月,法奥主力决战于瓦格拉姆,奥军大败。

法奥缔结和约,奥地利向法国割地赔款。

随后,法军开进罗马,逮捕了教皇,将其囚禁起来。

拿破仑的倒行逆施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他大力加强帝国贵族统治集团,到1812年已授封各种贵族头衔1200余个。

为了使自己更像一个正统皇帝,使波拿巴家族的“皇统”永远传下去,他于1809年与未能为他生育的妻子约瑟芬离婚,次年迎娶欧洲最古老的哈布斯堡皇朝、奥地利公主为皇后,1811年,拿破仑得一子,被封为“罗马王”,即从未登基的“拿破仑二世”。

拿破仑仿效正统君主,就使自己越来越与被大革命摧毁的旧事物合流。

由此看来,离拿破仑的倒台就只剩一步之遥。

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61万大军进攻俄国。

辽阔的俄罗斯平原使拿破仑一贯的速战速决和以战养战的战略无法发挥,从而陷入困境。

军需缺乏,病员增多,逃兵激增,军队减员非常严重。

拿破仑于9月攻入莫斯科时,俄国将领库图佐夫早以下令撤退。

夜间,发生了大火,火烧了整整三天,大部分建筑物被烧毁了,他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拿破仑孤军深入,无法经受这种消耗战,他盼望彼得堡派人来进行谈判,从而能够体面的撤军。

但是,彼得堡方面根本不予理睬。

拿破仑万不得已,只得在10月19日下令撤军。

此时,俄国的冬天已经到来。

在撤退的路上,法军连连遭到俄国军民的打击,又冻又累,损失惨重。

推出俄国边境时,只剩下残兵1万人,收拾失散者后,仅有5万多人。

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使他彻底失去了元气。

欧洲各国没有给拿破仑喘息的机会,1813年3月,以俄皇亚历山大一世为统帅组成了第六次反法联盟。

拿破仑在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利情况下仓促应战。

虽然他也打了几场胜仗,但是,10月,他被各路反法联军包围在来比锡,并在这场战役中遭到失败。

这次失败之后,反法联军乘胜攻入法国本土。

拿破仑于1814年1月离开巴黎再度迎战,3月30日,联军攻至巴黎城下,此时拿破仑正在东部指挥有限的兵力与敌人周旋。

前外交大臣塔列朗与联军联系,在联军进入巴黎的情况下,组织了临时政府,与联军接触。

匆忙赶回巴黎南郊枫丹白露行宫的拿破仑召集将领准备向巴黎进军,但是,他的部下已经不听他的招呼。

4月6日,他签署了退位诏书。

4月20日,他被送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

5月3日,大革命初期逃亡到国外的路易十六的长弟普罗旺斯伯爵,即路易十八回到巴黎,建立起复辟王朝。

波旁王朝复辟以后,在俄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劝导下,路易十八接受了元老院提出的关于制定新宪法的原则。

宪章规定,法国实行立宪制度,国王与议会共享立法权;国家保护私有财产,继续偿还公债和出卖国有财产;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还对选举权规定了较高的财产限制的资格。

总之,大体上承认了革命中确立的各种原则。

但是不久,随着顽固派贵族和天主教势力的反对,路易十八开始倒行逆施,从而激化了与人民之间的矛盾。

被囚禁于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经过周密的准备,于1815年2月26日黑夜,率领1千余人分乘几艘小艇回国。

3月1日,他在法国南部登陆,受到军民的热烈拥护。

他决心不发一枪一弹而征服法国。

他向民众发表热情的演说。

在向巴黎进发的路上,归附他的队伍日益增多。

3月20日抵达巴黎时,其声势已使路易十八不敢抵抗,只得再次出逃。

于是,拿破仑重登帝位,修改帝国宪法,又恢复了帝国。

这个失败者创造的奇迹立即震惊了整个欧洲,正在开会准备分赃的各国统治者当即组成第七次反法联盟,以70~80万大军扑向法国。

拿破仑竟然也在仓促间集结了70万大军去迎战。

但是,由于缺少战备物资,真正的作战部队也只有20万。

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拿破仑终于由于寡不敌众而战败。

6月21日,他回到巴黎,次日,第二次宣告退位。

拿破仑的这次复位存在了97天,历史上称为“百日”。

7月3日,法国签署投降书,路易十八再次复辟。

这一次,反法同盟把拿破仑流放到南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从那以后,拿破仑再也没有离开这个岛,并于1821年5月5日,死在那里。

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

在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与民族战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民族战争给资产阶级革命以推波助澜的力量,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了超出任何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刻性;同时,也正因为这场民族战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因此它对欧洲封建势力具有摧毁作用。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拿破仑在称帝以后,一方面在国内部分的恢复了贵族制度,另一方面,把反侵略战争变成了侵略战争,所以,他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此外,在研究法国大革命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法国民主政体的建立是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到1875年建立第三共和国,法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基本定型,从此,不再有复辟的危险,也没有再发生革命和大的政治动荡。

这期间经历了86年的时间。

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这里既包括经济制度的变革,也包括政治制度的变革。

而且,变革不是一次性的,往往要经过几次大的曲折,甚至会有反复,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才能最后确立。

为实现自启蒙运动以来所提出的政治理想,法国的资产阶级为之奋斗了八十多年。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所发生的政治动荡,其波澜壮阔、其丰富多彩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前面说过,从1789年7月14日爆发革命,到1793年7月,法国资产阶级的三个派别:

大资产阶级、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斐扬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曾分别执掌政权,1793年以前是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1793年雅各宾派制定了共和元年宪法,开始了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帝国,第一共和国终结。

以后,法国又经历了第一帝国、封建王朝的复辟(1815~1830年)、七月王朝(1830~1848年)、第二共和国(1848~1851年)、第二帝国(1851~1870年)等政体,直至1870年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战败,第二帝国倒台,成立了第三共和国。

在共和国成立初期,复辟帝制的企图也还存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民民主意识的加强、共和制度的深入人心,共和国渐渐的稳固下来。

在1877年的议会选举中,共和派获胜,从此,共和制不再有任何危险。

法国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说:

第三共和国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为了实现共和制,资产阶级民主派曾进行了那么长期的坚苦卓绝的斗争,革命、动荡、大起大落,但是,都没有最后解决问题,最后的解决却在1870到1877年这段时间。

而这段时间,法国政坛上没有发生任何革命和暴动。

如此看来,民主制度的建立,有它自身的发展条件,并不仅仅靠革命就可以成就的,它需要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条件,它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