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75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

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3.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  )

①五口通商 ②协定关税 ③治外法权 ④公使驻京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3.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

“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

据此,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这表明(  )

A.洋务运动正式展开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4.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之一李秀成论“天朝十误”指出: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相谭(湘潭),此时林绍璋在相谭(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七、误王不问政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分析

B.材料所言不符合历史事实,诋毁太平天国运动

C.材料中第一误是导致太平天国走向衰败的主因

D.深入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及根源

5.李鸿章再次致电丁汝昌称:

“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钝,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

即刻起碇,勿迟误。

”此材料表明李鸿章对此战的态度是(  )

A.备战迎敌B.妥协求和C.退让保船D.消极避战

6.右图是西方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其寓意是(  )

《好狗》,1895年

A.同情中国所受遭遇B.揭露日本侵华野心

C.讥讽清朝腐败无能D.策划共同瓜分中国

7.民谣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人们的普遍愿望。

辛亥革命前的十年间,各地民变风起云涌,出现了“三月四月旱,五月六月乱,七月八月烂(时事糜烂),九月十月换(换朝代)”的民谣,这反映了民众(  )

A.对反满革命的积极呼应B.对建立民国的殷切渴望

C.对社会现状的极度不满D.对外来侵略的英勇反抗

8.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

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

这种现象最能反映辛亥革命后(  )

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公众主导政府官员任免

C.国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激烈

9.“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

”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10.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呼吁:

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

这一呼吁(  )

A.为红军长征胜利指明方向B.为国共两党合作准备条件

C.为抗战胜利赢得国际支持D.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11.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

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歼敌人数,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000人。

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学界大多接受了1000余人的说法。

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000人的做法(  )

A.宣传了大规模会战的重要性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鼓舞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

D.肯定了中共敌后战场的主导地位

13.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

其主要意图是(  )

注:

邮票以中国版图为背景,中心印有JULY71937|抗战建国|JULY71942字样。

邮票图案两侧分别为林肯和孙中山肖像,林肯肖像下印有“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而孙中山肖像下则是竖排中文“民族、民权、民生”。

A.追求民主政治,反对独裁B.共同抗击法西斯,重建和平

C.推动中美建交,加强合作D.倡导国共合作,抗战建国

14.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描述了1946年冬天,解放军在东北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围剿国民党的历史场景。

与此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结束

C.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D.在美苏支持下德国分裂

15.“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

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B.欧文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D.达尔文和其进化论

16.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局势是一天一天地更加混乱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和关厂,使莫斯科、敖德萨和顿河流域的煤矿区陷于痉挛状态。

   一方面受到民主派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受到反动派的攻击,什么事也不能做。

克伦斯基总理亲自到共和国临时议会来过两次,他很激动地吁请举国一致,有一次竟泣不成声。

会众无动于衷地听他说下去,并且不时用冷嘲热讽来打断他的话。

根据上下文,判断填空处省略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工兵代表苏维埃

C.罗曼诺夫王朝D.人民委员会

17.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

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新革命军攻占武昌 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18.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

“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

”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  )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

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

”上述认识的历史背景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B.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中国民主革命胜利

20.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

A.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B.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D.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5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

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

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

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 (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

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

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

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

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

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

——《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

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材料三 (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

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

小子勉之!

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

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5分)

(2)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

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

其设想是否可行?

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6分)

(3)材料三反映蒋介合对日策略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

(2分)

(4)日记具有史料价值,也有局限性。

就此阐述你的理解。

(2分)

22.(13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昌起义形势图

材料二 1912-1920年民族资本工业部分行业发展速度

行业

1912

1920

发展速度(1912=100)

平均年增长率(%)

棉纺

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

313.6

12.1

华商纱厂布机数(台)

2616

6675

255.2

11.0

机制面

粉业

华商厂日产能力(包)

66470

203950

306.8

17.4

行业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

8316

423.0

19.8

——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编制

材料三 这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宣言,实际上是宣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已被清除。

这一胜利的实质内容则是:

亡国灭种的民族生存危机与政治衰败、国家四分五裂的乱世局面从此不复存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国际社会中需要认真对待的平等的一员。

——韦素玲、李刚《略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材料四 关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现代化问题,可以直接实现中国近代史学界以史服务于现实的愿望,以此改变史学界日益被边缘化的地位。

……现代化成为新时期中国的“时代精神”,使得史学界自觉地以此为主题去反思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

更何况,积极介入现实,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一贯的学统,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世代相延的道统。

——张海鹏、龚云《中国近代史研究》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

(5分)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功绩。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现代化视角介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意义。

(2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毛泽东给肖旭东、蔡林彬并在法诸友信》1920年

材料二 (1920年罗素访问苏俄的记载)残酷、贫困、猜疑、迫害,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间的气氛。

我们的谈话不断受到暗中监视。

深夜你会听到枪响,而且知道是唯心主义者们在狱中被杀害了。

苏联这种以暴力夺取和维系政权、将无限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共产主义是不可取的。

——罗素英国哲学家

材料三 假如有那么一天你想看某作者的书,算是托尔斯泰的,可是有人告诉你不但他的书再也买不到,你有了书也是再也不能看的——你的感想怎样?

……他(列宁)不承认他的思想有错误的机会;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

……他是一个制警句编口号的圣手;他的话里有魔力。

这就是他的危险性。

——徐志摩《欧游漫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倾向及变化。

(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对苏俄革命的不同评价。

(10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检测卷答案】

阶段检测卷(第三第四单元)

1.A 【解析】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对广州的贸易独占地位形成冲击,导致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并未出现抵制洋货运动,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史实。

2.D 【解析】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治外法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主权是不应当放弃的,故②③正确;孤立地看,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国家间互派大使或公使并建立外交关系都是近代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选D。

3.C 【解析】 外国人担任总税务司和各口岸税务司,必然导致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故C项正确、B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D项为绝对化思维错误。

4.A 【解析】 李秀成所论符合历史事实,对太平天国失败原因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分析,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列举的太平天国种种失误均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具体的、直接的原因,材料没有也不可能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一根本原因,故C、D两项错误。

5.A 【解析】 材料“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钝,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

即刻起碇,勿迟误”可知李鸿章对于部属的要求甚为急促,对待战争持积极态度,故A项正确;妥协求和、退让保船、消极避战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D三项错误。

6.C 【解析】 同情中国所受遭遇从漫画无从体现,A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积极谋划对中国的侵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日本侵华野心公之于天下,B项错误;漫画中中国的象征龙被狗肆意欺压,反映出晚清政府的腐朽无能,C项正确;共同瓜分中国漫画无从体现,D项错误。

7.C 【解析】 该民谣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风起云涌,民谣内容显示当时民众对清朝统治极度失望,故正确答案为C项;1901年前后的反满革命还未成气候,而且民谣本身也没有积极呼应革命的意思,故A项错误;民谣表达的是改朝换代的意识,故B、D两项错误。

8.C 【解析】 材料中的“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

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的信息说明人们对于官职的认定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从而说明普通民众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注度提高,故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所在;B项错在“主导”;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争权夺利,故D项错误。

9.B 【解析】 据“1926年……攻下了长沙……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0.B 【解析】 《八一宣言》发表于1935年,其时工农红军仍在长征途中,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华北的侵略,民族危机加剧,因此《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B项为正确答案;为长征胜利指明方向的是遵义会议,故A项错误;《八一宣言》针对的是国内各界人士,故C项错误;1935年据解放战争胜利太远,一般来说是抗战的胜利为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故D项错误。

11.A 【解析】 民国二十六年为1937年,抗战爆发,全民族抗战实现。

12.C 【解析】 抗战初期,敌强我弱,加强宣传有利于振奋人心、提升士气,故C项正确;平型关战役本身属于小规模伏击,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平型关战役之前,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导战场是在抗战相持阶段,故B、D两项错误。

13.B 【解析】 据1937年、1942年等时间信息可知时代背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故B项正确;“追求民主政治,反对独裁”为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故A项错误;二战中中美本为盟国,在当时不存在所谓“建交”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与国共合作无关,故D项错误。

14.A 【解析】 抓住材料“1946年”来判断。

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是在1946年,故A项正确;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结束是在1949年初,故B项错误;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德国分裂是在1949年,故D项错误。

15.C 【解析】 据“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可知“他”为马克思。

16.A 【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

解题的关键信息为“什么事也不能做”“克伦斯基总理”,故确定当时处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政时期。

17.D 【解析】 武昌起义推动反清革命进入高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迅速推动十月革命胜利,故D项为正确答案;俄国推翻沙皇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的重大局限性就在于脱离民众,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

18.B 【解析】 据“把……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可知当时布尔什维克党是准备通过议会选举的和平方式掌握政权的。

19.C 【解析】 题干关键信息为“今天这个理想(社会主义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社会主义成为现实,故C项正确。

20.D 【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题时应注意设问角度为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

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故D项正确;A、B、C三项属于十月革命政治意义,但不符合材料“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

21.

(1)态度:

敌视(或否定)。

(1分)依据:

称太平军为“盗”和“逆匪”。

(1分)因素:

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3分)

(2)事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分)理由:

中俄两国长期和平相处;与俄、日没有“教案”冲突;俄、日距中国较近,若出兵威胁最大;树敌太多将孤立无援。

(2分)设想:

不可行。

说明:

发展迅速的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宗旨;列强利益受损,结成同盟;俄、日早有侵华野心并已获利;慈禧太后一意孤行,对列强宣战。

(3分)

(3)变化:

从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到持久抗战。

(1分)原因:

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分)

(4)理解:

日记记录作者当时的亲身经历与见闻,表达个人感受,具有直接史料(一手史料)的价值;日记易受个人立场、情感、视角、环境的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

(2分)

【解析】 本题以中国近代史上的若干典型日记为素材,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基础知识及史学素养。

(1)问的“态度”及“依据”据材料一的作者称太平天国将领为“逆匪”可判断和分析,“因素”据“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等信息归纳概括;第

(2)问的“事件”据“庚子年(1900年)”“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可知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理由”据材料中一也、二也、三也等内容归纳,其设想是否可行可以从列强结成同盟以及俄、日早有侵华野心等角度分析;第(3)问的“变化”据“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等信息概括,变化原因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角度来分析;第(4)问考查历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平时所学简要分析。

22.

(1)状况:

武昌起义后,全国大多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成立了中华民国。

结局: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袁世凯最终取得了政权。

(5分)

(2)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推动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的到来,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较快。

(3分)

(3)扫除了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高了国际地位。

(3分)

(4)拓宽了近代史的研究视野和领域;更好地服务于现实;有利于继承、弘扬优秀学术传统。

(2分)

【解析】 本题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为考查内容,要求考生阅读、观察地图等材料,捕捉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调动相关知识正确分析说明有关的历史问题。

(1)问只要从时空特征出发,准确解读地图的信息并运用阶段特征类史实即可解答;第

(2)问抓住时间条件,运用相关史实不难解答;第(3)问须仔细阅读材料,提炼出主要信息;第(4)问要综合所有材料的信息,特别是材料四。

考生在解答第

(1)问时往往不能仔细观察地图,答案容易丢三落四,不够具体;第

(2)问的常见错误是不会运用材料信息,答案缺乏具体分析;第(3)问的失分则是由于部分考生只会搬用教材的现成结论;第(4)问的解答容易泛泛而谈。

在高考复习中,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内容跨度很大,重要的历史事件较多,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归纳革命史的主要内容,以呈现历史发展的宏观线索,同时尽量借鉴新史观、新方法,把民主革命与近代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联系起来,对重大的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要进行多角度分析,如“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可以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国际意义等视角分析。

23.

(1)赞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2分)

(2)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

概括观点、分析观点、论述。

评分项一:

概括观点(3分)

水平1:

能准确概括三个人的主要观点。

如毛泽东认为俄国采取暴力夺权的方式是历史的必然;罗素反对俄国暴力夺权、专制独裁和文化专制的手段和统治方式;徐志摩反对对列宁的个人崇拜和列宁的思想专制政策。

(3分)

水平2:

只概括了部分人的观点或概括不准确。

(2分)

水平3:

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0分)

评分项二:

分析观点(5分)

水平1:

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分析作者观点形成的原因。

如:

俄国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本身不完善;评价者的立场、所处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5分)

水平2:

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观点形成的原因。

如毛泽东:

1920年的中国面临外部帝国主义国家恃强凌弱,巴黎和会上列强损害中国主权,内部军阀混战,动荡不安,在毛泽东看来只有学习俄国的方法才能拯救中国;罗素:

1920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高度集权,对于生于现代民主制度诞生地英国,深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罗素而言是无法接受的;徐志摩:

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和英国文化影响的徐志摩无法接受布尔什维克的文化专制政策和个人崇拜。

(4分)

水平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