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强基专项第一批重点方向.docx
《上海工业强基专项第一批重点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工业强基专项第一批重点方向.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工业强基专项第一批重点方向
附件
2018年上海市工业强基专项(第一批)重点方向
重点方向
主要内容和产品(技术)要求
重点领域“补短板”专题
1
高精度石英谐振陀螺
突破高精度石英谐振陀螺关键技术,产品性能达到:
石英半球陀螺精度优于0.0005°/h,动态范围>1°/s;MEMS硅基陀螺精度优于0.5°/h,动态范围>10°/s。
2
核电主泵空心模锻泵壳
研制符合第三代核电要求的核电主泵泵壳,突破空心模锻等关键工艺技术,产品性能达到:
抗拉强度620~795Mpa,屈服强度≥450Mpa,夏比冲击≥40J,设计压力17.3Mpa,设计温度350℃。
3
太阳能光热发电高温熔盐泵
研制高性能太阳能光热发电用熔盐泵,包括冷盐泵和热盐泵,泵轴长度均大于15m,突破泵设计及试验验证等关键技术,产品性能达到:
设计温度分别为冷盐泵400℃,热盐泵600℃;设计流量分别为冷盐泵680m³/h,热盐泵400m³/h;设计扬程分别为冷盐泵368m,热盐泵172m。
4
重型燃机透平轮盘锻件
研制满足F级重型燃机要求的透平轮盘锻件,突破晶粒度均匀化控制和锻造裂纹控制等关键技术,产品性能达到:
锻件室温屈服强度800-900MPa,400℃屈服强度≥650Mpa,夏比冲击≥25J,J系数<70。
5
重型燃机压气机叶片
研制满足H级重型燃机要求的压气机叶片,突破叶片热加工及涂层等关键技术工艺,产品性能达到:
晶粒度不粗于5级,且级差不大于2级;型面余量控制在0~+0.1mm,型面波峰波谷控制在0.01~0.02mm内。
6
磁共振射频功率放大器
研制3T磁共振射频功率放大器,产品性能达到:
中心频率达128.23MHz,2通道;峰值功率能力达18kW/通道,平均功率能力为18kW、8mS脉宽、5%占空比,2.5kW、26mS脉宽、20%占空比;增益变化<=1dB@60dB动态范围;相位变化<=10°@60dB动态范围。
7
磁共振全光纤数字化分布式谱仪
研制磁共振全光纤数字化分布式谱仪,产品性能达到:
最大支持128接收通道,支持驱动4个射频发射单元;反馈调节延时最小可达1.6ms;发射射频波形产生的最小驻留时间为100ns;具有自动增益控制的高动态范围接收机,动态范围大于110dB。
8
高速大扭矩切削电主轴
研制覆盖高端数控加工中心且型号规格齐全的高速大扭矩切削电主轴,突破电机矢量控制、交流伺服控制等关键技术,产品性能达到:
最高转速40000r/min,额定功率80Kw,峰值扭矩300Nm。
9
基于高分辨率绝对值编码器的智能伺服系统
研制高分辨率绝对值编码器的智能伺服系统,采用新型单圈与多圈绝对值编码器,产品性能达到:
单圈20位以上分辨率;支持EtherCAT、Ethernet/IP、CANopen、MODBUS等多种现场总线通信方式;支持软PLC控制技术。
10
船舶尾气脱硫装置
研制满足IMO最新排放标准的船舶尾气脱硫装置,产品性能达到:
SO2/CO2≤4.3;能耗与匹配发动机≤1.5%;设备总压降≤1000Pa。
11
双燃料发动机供气装置
研制满足国际主要船级社技术规范要求的双燃料发动机供气装置,产品性能达到:
供气压力≥1.6MPa;供气能力≥900kg/h;单位发动机功率外部能耗≤0.007kW/kW;低温换热器单位体积换热量≥360kW/m3。
12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高精度电流传感器
研制满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大电流监测的高精度电流传感器,突破电磁磁路设计等关键技术,产品性能达到:
测量范围0-350A,工作温度-40℃至105℃,综合误差(全温度范围)﹤0.5%输入电压,相对线性度(常温)﹤0.1%输入电压。
13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性能防护部件
研制满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防护要求的高性能铝合金防护部件,突破轻量化设计和焊接等关键技术,产品性能达到:
满足IP67和IP69K高密封性要求;密封性测试气压≥5Kpa,保压时间≥5分钟;弧焊熔深≥20%薄壁,摩擦搅拌焊缝材料强度≥75%母材。
14
新能源汽车PTC陶瓷制热部件
研制满足新能源汽车电空调和电池热管理要求的PTC陶瓷制热部件,产品性能达到:
电热转换效率≥98%;功率最大达到8000W;工作温度-40℃到120℃;质量不大于2kg;实现在线程序刷写、恒定功率无极变化控制。
15
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高比特性薄型金属双极板
研制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高比特性薄型金属双极板,突破耐腐蚀涂层、密封一体化等关键技术,产品性能达到:
厚度≤1.2mm;比重量≤0.22g/cm²;弯曲强度≥40Mpa;1.4Mpa压紧力下接触电阻≤10mΩ/cm²;寿命≥5000h。
16
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操作系统
研制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操作系统,实现百万套级应用,产品性能达到:
支持实时信号采集和宽带数据通信;支持多核硬件处理器平台,实现核间高速数据通信;支持智能语音控制、车载应用安全检测和运行管理;支持远程车辆数据实时采集、智能诊断,以及售后服务数据融合。
17
智能网联汽车VSLAM系统
研制满足商用车低速自动驾驶要求的VSLAM系统,突破视觉即时定位与构图关键技术,产品性能达到:
测距范围达到12m;地图构建精度3cm;处理速度大于20帧/秒。
18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能源管理核心控制器
采用低压大电流MOS驱动技术和无传感器空间矢量控制冗余算法,开发4KW级电机控制器,实现新能源车的电机驱动;采用高功率密度DC/DC模块、双向能量传输的移相全桥软开关和双向高压DC/DC原边电流采样等技术,开发1KW~3KW高压DC/DC变换器,实现新能源车12V低压供电以及高压侧预充电需求。
19
面向全自动驾驶高性能电动汽车整车智能控制驱动器
开发满足全自动驾驶系统电子电气架构要求(level-3)、具有全时四驱能量控制功能、达到ASILC等级标准要求、面向产业化的电动车智能整车控制器。
20
智能网联型汽车电源控制器
控制器所控电池模块能量密度不小于160瓦时/公斤,模块内部温度差小于2℃。
休眠功耗≤0.15瓦;电池电压电流数据采集精度达到0.2%;无线联网通讯速率不小于500Kbps。
21
工业控制应用的新型异构全可编程FPGA
基于40nm-28nm工艺,内嵌32位处理器核及混合信号处理模块,实现低功耗、软硬件全可编程等功能以及配套全流程编译软件开发;支持多种工业总线协议。
项目期内实现不少于10万颗的产业化应用。
22
工控及智能家电的高端微控制器
基于55nm嵌入式flash工艺,采用32位内核,运行速度150MHz及以上;符合工业领域对于芯片EMC的相关要求;工作温度-40-105℃、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20年。
23
AMOLED全面屏驱动芯片
分辨率达到FHD及以上,色彩饱和度达到100%以上,支持Demura技术,SPR子像素优化技术和C,R,U型圆角处理技术,可应用于全面屏。
24
下一代互联网融合增强型网络模块
面向融合存储交换和以太网交换的数据中心网络应用,开发融合FC存储交换和以太网交换的FCoE模块,支持8G/16GFC接口、10G/40G/100G以太网接口、完整FC协议栈、融合增强型以太网(CEE)。
项目执行期内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
25
AM-OLED柔性显示用聚酰亚胺衬底材料
实现柔性显示核心材料技术和产业化突破。
玻璃化转变温度>450℃;1%热失重温度>500℃;热膨胀系数<10ppm(室温-400℃);杨氏模量>2.5GPa;抗拉强度>150Mpa。
26
LCD用黑色光刻胶
突破分散剂在颜料中的分子粘结技术和颜料分散控制关键技术、相关配方工艺和应用技术。
黏度(25℃) 2.15±0.35cPs,光密度(1.30㎛膜厚)4.88OD/㎛,分辨率8㎛。
满足LCD领域的应用需求。
27
半导体行业用高纯氧化铝造粒料
突破半导体行业用高纯氧化铝造粒料的生产技术及工艺配方。
材料纯度99.5%-99.8%,松装密度≥1.1g/cm³,100MP密度≥2.3g/cm³,颗粒级配60-250目(100目-200目≥95%)。
满足半导体/微电子产业重大装备要求,初步实现批量生产。
28
轻质高强低维聚酰胺功能材料
突破轻质低维聚酰胺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纳米增强剂表面改性技术和分散效果的关键技术,满足汽车轻量化应用需求。
拉伸强度≥90MPa,弯曲强度≥130MPa,弯曲模量≥3500MPa,密度≤1.16g/cm3。
实现产业化生产和该材料的循环回收利用。
29
动力锂电池软包装用铝合金复合材料
突破高性能锂电池软包装用铝合金复合材料用高精度薄型铝箔规模化生产技术,实现铝合金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铝合金复合材料抗拉强度≥70MPa,经过铝塑膜复合后冲压深度达4mm,通过四周的OY内腐蚀性能测试实验(保证变形能力)。
30
烯碳铝合金复合导体电线电缆
研制满足航空航天要求的导电性能好、耐蚀性能优、强度高的轻质石墨烯/碳纳米管增强铝合金复合导体电线电缆。
烯碳铝合金复合电缆导体电阻率(20℃)≤2.7×10-8Ω•m,导体比重≤2.7×103kg/m3,导体抗拉强度≥135MPa。
31
高功率稀土掺杂光纤预制棒制备关键技术及工艺
通过掺杂设计、预制棒制备、光纤拉丝等技术研发,掌握高功率稀土光纤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工艺,实现稀土掺杂光纤预制棒国产化。
单根光纤输出能力>3000W(掺镱光纤),成品率>90%。
32
蒙皮薄壁加工工艺
面向国产大飞机高精度复杂零部件加工需求,开展飞机蒙皮壁板类零件镜像铣削工艺研究,攻克蒙皮薄壁加工表面质量和毛刺主动控制技术、蒙皮薄壁加工变形主动控制等核心技术,取代原化铣工艺,蒙皮厚度公差达到±0.1~±0.25mm,形成飞机蒙皮加工工艺规范文件和工艺数据库。
强链补链“一条龙”专题
33
先进增材制造装备专用材料、模块及关键工艺“一条龙”
面向高精度高效率的先进增材制造装备,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发光学关键核心元器件、专用材料及关键工艺等核心技术环节,并建立相关装备的工艺数据库和标准规范,形成高端超大型光固化3D打印机。
34
抗体药物开发专用试剂、分析检测、生产工艺、应用“一条龙”
以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用药需求为目标,联合上下游单位开发国产培养基、个性化抗体药物伴随分子表型诊断试剂盒等专用试剂,完成高表达细胞株的筛选与构建,实现一次性抗体生产技术及药物高产量连续纯化新工艺,有效提高抗体产量,抗体纯化回收率达到70%以上,实现抗体药物上市,打通抗体药物产业链。
35
微创伤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制造、检测、应用“一条龙”
围绕多孔微创伤手术机器人开发,解决主控制臂、腹腔镜持镜臂、4自由度机器人手术器械等核心部件国产化、手术布局技术和手术机器人信号处理等技术。
建立检测体系,制定相关标准,实现首台突破。
36
核电领域高效可靠焊接技术、焊材、工艺、监测、应用“一条龙”
面向三代核电,自主开发核电构件高效可靠的焊接技术与智能化专用设备(焊接机器人和自动监测设备),实现核介质管道焊接技术、焊接材料、焊接检测、应力调控综合研究技术的突破,形成相关标准,实现行业内应用,提高核电技术核心竞争力。
37
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及国产非晶合金带材研发、制造工艺、应用“一条龙”
围绕输配电高效节能需求,研发国产非晶合金材料及其配电变压器,解决非晶合金材料及变压器的制造、加工工艺,提升节能降损性能,提高非晶配电变压器抗过载能力、抗电流冲击能力及运行稳定性,降低国产非晶变压器故障率,促进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应用。
产业技术基础“立柱架梁”专题
38
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综合测试平台
围绕提升国内民机适航符合性审查的技术能力和效率,满足EASA、FAA等国际公认的适航审查机构要求,建立民机适航符合性综合测试平台,重点解决测试系统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互换性、互操作性问题,满足综合性测试,多任务测试及基于模型的智能测试。
测试实时性不低于1ms、同步精度不低于0.1ms,直接服务于民机产品和产业链。
39
5G大规模MIMO关键技术测试平台
围绕5G大规模MIMO核心技术,开展5G天线关键测试技术研究,研制和建立高度自动化的综合测试平台,突破并应用128通道MIMO关键测试技术,为5G产业化天线智能制造提供测试保障。
40
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基础数据平台
建立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行业的综合基础数据平台,实现人、车、路、环境的动态交互数据汇入和管理,突破海量、多源、异构及高并发数据高效自动化融合处理,满足以下要求:
支持不少于5000台路侧设备、15万辆车的数据并发传输、存储与分析挖掘;支持不少于1PB的数据共享与存储;实现毫秒级的平台计算响应速度,实现一定程度跨站点动态负载平衡和自动系统的故障切换功能;实现不少于100个数据分析单元。
41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研发与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共性技术研发和检测评价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标准的研究,满足以下要求:
支持国密算法安全接入设备、总线数据检测安全交换网关、车载设备双向身份认证、车辆数据隐私保护等共性技术研发;具备对车载信息系统漏洞扫描以及传输协议安全性,远程接入、近场通信、物理接入等多种接口渗透性等进行检测评价的能力;实现为一定数量的整车及零部件厂商提供信息安全检测评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