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285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docx

《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docx

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中学生阅读治疗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阅读治疗的发展状况

1995年,《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在《阅读治疗简介》发表;同年,《图书馆论坛》发表了《阅读治疗在美国》,两文内容雷同,概略介绍了阅读治疗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文章认为,阅读治疗起源于中世纪,那时候的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通常采用朗读《圣经》或《古兰经》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17、18世纪,阅读治疗在欧洲发展很快,苏格兰、英格兰、法国、德国的内科医生为病人开出的药方常常就是阅读书单,许多诊所、医院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藏书。

从19世纪中期起,不少医生呼吁要将非宗教书籍纳入阅读治疗的数目中。

BenjaminRush于1810在美国首倡精神治疗,主张通过阅读转变病人的心理状态。

1848年,JohnMinsonGalt在美国精神病学年会上宣读了《论精神病患者的阅读、娱乐和消遣》一文,陈述了阅读造福于精神病患者的5点理由:

转变错觉;消磨时光,安抚病人;具有教育功能;使病人信任医院的关心爱护;使病人不厌烦住院治疗。

Galt肯定了阅读治疗的功效,并分析了患者类型以及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类别,主张把历史、传记、旅游、小说等书籍列入阅读治疗范围内,打破了宗教类书籍一统阅读治疗天下的局面。

这一时期,参与阅读治疗的主要使精神科医生和康复护理护士。

到20世纪初,图书馆员开始参与阅读治疗的工作。

1904年,马萨诸塞州的一家综合医院设立图书馆,精选图书,配备专业图书馆员为住院病人提供服务。

该馆员的作品成为图书馆员参与阅读治疗的最早记录。

此后,阅读治疗的研究发展很快,至20上世纪50年代,400多篇相关文章问世,大部分作者是图书馆员,其余则是内科医生、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等。

这两篇文章是国内较早介绍阅读治疗的作品,作者在介绍美国阅读治疗的现状时,重点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的情况,其中,1961年“阅读治疗”词条被收入《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成为阅读治疗发展的一个标志,表明阅读治疗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认同;196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召开“阅读治疗”讨论会,图书馆员、教师、社会学家、牧师同堂探讨阅读治疗问题,并提出了阅读治疗深入发展的课题:

在教学部门如何发挥作用?

定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研究;汇编标准化的名词术语等。

此后,有关阅读疗法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

格雷森的《作为精神消遣的图书》、盖纳士的《阅读是一种治疗吗?

》、艾伦的《图书治疗实践》、赫什的《对病人的图书服务》等等。

1984年英国的阅读疗法之母韦尔瓦·帕亭顿去世,英国图书馆协会专门出版了一本名为《阅读疗法》的论文集以兹纪念并每年召开一届阅读疗法会议,使英国的阅读疗法事业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美国在1973-1981年的近十年中,有10项关于阅读治疗的博士研究,占同期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博士研究项目的1%左右。

研究均以学生为对象,按照准实验研究的要求设计试验和开展研究,揭示了阅读治疗对不同对象的影响和不同阅读指导方法的作用。

在这些试验研究的推动下,教师、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顾问等都在充当积极的角色,使阅读治疗广泛、有效地运用于社会。

作者在分析阅读治疗的发展趋势时指出,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治疗,重要的是要分析读者的需求,有计划、有引导、恰当地提供适合各种需求的阅读材料;同时要制定标准化的运用指引和方法体系,逐步规范阅读治疗[4][5]。

今天看来,这种分析无疑是有针对性的,基本点中了阅读治疗的死穴。

这两个问题至今仍然使阅读治疗受到不少诘难。

2004年,《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刊发《阅读疗法在英国》一文,以大事记的方式追溯了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阅读治疗在英国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英国阅读治疗发展的经验。

研究显示,英国的阅读治疗主要在医学和图书馆学领域内得到长足发展,并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学术组织众多,定期举行研讨会,具有出色的学科带头人,并注重阅读书目对社会的辐射作用。

该文是了解英国阅读治疗发展的较为全面的材料,但对阅读疗法在图书馆学与医学领域以外的发展关注不够,不能为阅读治疗的空间扩展提供启发。

(二)国内对阅读治疗的研究情况

总体而言,阅读治疗对大多数人还是很陌生的。

虽然我国早就有“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的认识,也有广为人知的曹操读陈琳檄文而医头疼的著名医案[6],阅读治疗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但同大多数社会科学一样,尽管我们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却缺乏系统理论的总结或流派的建构。

1.阅读治疗在我国研究的总体情况。

2005年9月初,笔者分别以“阅读治疗”“阅读疗法”“图书治疗”“图书疗法”“读书疗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检索表明,阅读治疗的论文主要刊发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方面的刊物,其次是医学,少量发表于精神卫生学方面的刊物。

在研究者当中,图书馆员是绝对主流,少量医生参与,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参与研究的还很少。

内地对阅读治疗的关注,在上个世纪不超过10篇,2000-2003年,每年刊发的论著也仅在10篇以内,但2004年就猛增到20余篇,今年上半年,见诸刊物的同类文献已达13篇,国内研究者对阅读治疗的热情逐渐高涨。

2.关于阅读治疗的疗效与机理研究。

1998年,《图书情报工作》发表《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一文(以下简称《图书治疗》),以文献研究的方式介绍了阅读治疗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国外对阅读治疗的作用机理与有效书籍的探讨。

随着阅读治疗研究的深入,国际社会也普遍重视阅读治疗的发展。

1974年国际图联(IFLA)医院分会曾专门制定了一项图书治疗计划;1984年IFLA发表了《图书馆为医院病人和残疾人服务纲要》,强调了图书治疗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作用;英国图书馆刊物也很早就讨论了这个问题。

1965年,邓肯·莱斯撰文认为,出版物有利于扭转医院的非人格化的环境,减轻病人的压抑、孤独和恐惧感。

另一位心理治疗医生S.D.杜马拉斯瓦米在《图书馆对医院病人服务的治疗学问题》中指出,书籍能给病人以活力,特别是诗歌,对精神病人是有力的治疗工具〔10〕[7],这与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医学家看法基本一致。

在瑞典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图书治疗被视为职业疗法(occupationaltherapy)而不属于心理疗法,主要用于对医院病人的服务。

俄罗斯对图书治疗的研究亦有较长的历史。

本世纪20年代,尼古拉·鲁巴金的阅读心理学(bib-liopsychology)对许多欧洲国家的图书治疗实践产生过影响,70年代,前苏联有4000多家医院图书馆,不仅为医务人员提供资料,也为病人提供服务,在大型医院(300张床位以上)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图书馆员指导病人阅读,研究图书治疗的论文有400多篇。

乌克兰医学教育研究所有专为图书治疗提供书籍的图书馆,由两位专攻医学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图书馆员负责。

和美国一样,病人使用医院图书馆在前苏联是得到鼓励的。

阅读治疗何以能有疗效呢?

《图书治疗》分析了国外的研究成果,认为,阅读并不仅仅是对文字符号的理解,而是心理体验的过程,能够产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现象,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品的感情内涵引起程度不同的共鸣的过程,从而或产生美的享受,或激起某种崇高的感情,或改进处世态度,这就是书的摄人灵魂的魔力和魅力。

M.莫迪把图书治疗的作用具体归结为娱乐、信息、益智和领悟四个方面。

心理分析学认为,由于心理冲突处于不同的意识平面,冲突的一方处于前意识状态,另一方被潜抑作用禁锢于无意识状态,这个冲突若不能自行解决,病人就会为症状所苦,又不知道产生症状的原因,因此,如把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则有助于症状的消失。

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问题是心理医生的任务,但病人常否认医生的解释。

拉扎斯菲尔德说,心理治疗中的病人经常怀疑医生在说服他们接受预先想好的诊断,这使治疗无法进行,但图书用于心理治疗可以发挥暗示、投射的作用,著者是“中立”的,易于被读者真诚地接受,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书其实是针对患者的情况精心挑选的[8]。

阅读治疗之所以能发生作用,弗洛伊德学派对此的解释获得广泛认同。

该学派认为,阅读治疗的机理在于:

认同、净化和领悟。

认同,就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他人的特征归因于自己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

任何作品本身是相互对立的冲突力量的和谐与一致,与梦觉、神经症之类的精神病理学的行为相似。

作家将孩童期愿望付诸笔端而获得满足,并通过作品将这种愉快给予那些同样未满足孩童期愿望的读者,这种愿望平时受到社会、教育体系以及个人“自我”的禁止、压抑和否定,所以作品的令人愉快的源泉并非在于它的有形的或美学的方面,而在于其人所未知的、隐含的方面。

“净化”说是弗洛伊德学派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效果和精神结构学说联系起来而创立的一种理论,认为读者在作者设定的情景中体验恐惧和紧张时,内心的焦虑就被导向外部,并通过把悲剧主人公当作自己而使情感得到“净化”。

克里斯这样总结道:

读者在经历与作家同样的心理历程时,通过对前意识的阐述而引起“原我”的反响,然后,精神系统与“自我”的机能便发生了力比多能(cathexis)的转移,表现为“自我”放松控制,作品的内容开始与“原我”相互作用,通过控制心理能量的流动,“自我”避开了“原我”的要求所产生的恐惧和“超我”的压力,“净化”就实现了释放超负荷的抑制,使读者恢复到和谐状态之中的目的。

作品的内容使人的内心冲突外向化,而人的心理活动又使作品的内容内向化,这种整合最终产生了领悟。

[9]认同、净化和领悟的解释基本揭示了阅读治疗的发生机理,使阅读治疗的理论基础得到强化,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投身于阅读治疗的研讨与实验。

如何解释阅读治疗的原理,是研究者历来关注的核心问题。

《图书馆》在2003年刊发《阅读疗法原理》,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从发生学、心理学(共鸣、净化、平衡、暗示、领悟)、生理学、心理生理学(审美生理运动、冥想、情志相胜)四个方面对阅读治疗的原理进行了探讨,较为全面的揭示了阅读治疗的机理。

发生学认为,如果事物最初是因为某个原因而发生的,那么它就会保持最初的天性,始终发挥为这个原因服务的功能。

从源头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发生的动机,都是因为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有太多的无助感、敬畏感、茫然感、空虚感等精神危机,需要创设精神支柱和价值系统来加以解脱或逃避,以达到麻痹和疗救的目的,从而促使了这些学科的发生。

考察阅读治疗的历史发现,阅读疗法所选用的书籍,主要就是人文科学方面的。

既然人文科学本身是出于治疗的目的而发生的,先天具有治疗的功能,那么,作为人文科学载体的书和其他读物,当然也就具有了治疗的功效[10]。

只是由于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起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医疗知识并使之科学化、普及化,人文科学的治疗作用才日渐被遗忘。

但医学并非万能,当人们发现系统的医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时,书籍、阅读的治疗作用又回到人们的视野内,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力图使其像医学一样能实证化、科学化。

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阅读治疗的承载能力,却是阅读治疗迎合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不能回避的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的解释阅读治疗的原理,是众多研究者的选择。

心理学理论丰富多彩,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阅读疗法机理,基本上都能得到合理的阐释。

其中,共鸣、净化、平衡、暗示、领悟等心理学原理也许能更好地诠释阅读治疗。

共鸣、净化和领悟也就是弗洛伊德学派的认同、净化和领悟学说,《阅读疗法原理》把之归入心理学范围,是适当的。

平衡学说是社会心理学观点之一,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大部分与他人的关系是通过各种事件形成的。

[11]当人与他人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处在不平衡状态时,人就会体验到不愉快。

这种不愉快的体验可以作为一种动机,驱使人采取竞争等多种方式,参与或制造一些事件,将不平衡状态转化成平衡状态。

但是如果这种不平衡的状态长久得不到扭转,人的不愉快的体验长期郁积,人就有可能被挤逼到疾病那儿去。

通过阅读,读者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在其中寻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事件,或是比现实中的自己更悲剧的事件,使现实中的不满得到释放,找回平衡和愉悦,恢复健康。

作者认为平衡说和净化说在很大程度上有相近之处,都是通过阅读悲剧性的读物,以书中人物的不幸冲垮自己胸中的块垒,来扭转或扔掉不良情绪,达到减压去惑和保健的目的。

暗示则是心理治疗技术之一,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使患者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一种观点、信息或态度,以消除某种症状或加强某种治疗效果。

阅读治疗中的暗示作用与心理治疗的暗示原理基本相同,但心理治疗中的暗示一般是治疗师在操控,阅读则既是他人暗示又是自我暗示。

因为阅读对象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人提供的,而且是他人写的,如果读物的推荐者是读者信任的亲友或者是读者敬重的大夫,而读物的作者又是读者崇拜的人物,读物的内容又是积极、乐观的,该读物就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减轻或消除其心理的或生理的症状,这就是他人暗示。

又因为阅读的读物有时候是读者自选的,读者是选内容积极的读物还是内容消极的读物,就已暴露了他对问题的态度,展露了他的自我暗示取向;即便是他人推荐的读物,在阅读过程中,是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所读的内容还是从消极的角度理解所读的内容,这也最终取决于读者。

因此在指导读者阅读时,应努力启发患者正确发挥自我意识的调节能力,使其自觉地避免接触那些可能增加自己精神负担的读物,使自我暗示与治疗要求和祛病康复的目的相符合。

在发挥他人暗示作用时,也要注意选择那些在患者心目中的有威信、有合作愿望的人推荐的读物或撰写的读物,帮助患者树立起对治疗措施的信心。

“用进废退”的生理学解释更多地适用于老年人而不适合于年轻人。

医学专家经常告诫我们,脑细胞用进废退的特性非常明显。

多读书、勤用脑,保持信息刺激,经常发挥脑部功能,可保持头部血液流畅,提高脑啡肽及脑内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活力,使脑神经及感官信息运动中枢神经活跃,能积极地改善和增强脑功能,使人的脑细胞新陈代谢加快,老化速度减慢,有效地帮助老年人延缓大脑退化,这正是阅读治疗对老年人发生作用的主要原因所在。

《阅读疗法原理》通过分析朱光潜先生对读诗的精辟论述,认为阅读给读者带来了许多不易察觉的、容易忽略的潜在的生理运动,有的当代学者把这种运动称为“心灵体操”、“内脏体操”。

当人们在阅读时,实际上就在做着看不见的“心灵体操”、“内脏体操”,通过做这种体操,人体的机能得到锻炼,病情慢慢得以恢复,阅读的疗效便逐渐显现。

作者由此把审美生理运动说列为阅读治疗的机理之一,虽然缺乏深入分析和论证,但也还勉强可以说得过去。

冥想学说的观点则揭示了神话、传奇和小说在阅读治疗的作用机理,通过想象,让阅读者暂时远离现实的困惑与苦闷,舒缓紧张,放松心情,体验快乐,达到减轻焦虑及至心理保健的目的。

在生理心理学原理的探讨中,作者重点介绍了“情志相胜”观点在阅读治疗的影响。

情志相胜理论最早由《内经》提出,后代医学家不断将其深化和系统化,其中贡献最大者数金代的张子和与元代的朱丹溪。

情志相胜的基本原理是:

人体可归纳为5个体系,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它们是依次相生的关系,同时以金、木、水、土、火的顺序依次相胜,即依次制约。

这5个系统也包括情志心理因素在内,悲属肺金、怒属肝木、思属脾土、恐属肾水、喜属心火,情志相胜就是根据五行制约关系,当一种情志过盛导致疾病时,用另一种对它有相克作用的情志来冲淡、抵消、纠正之,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和五行、五脏相类似,以图书为代表的读物也可以根据主题内容为怒、喜、思、忧、恐五种类型,正好和情志相胜理论的要素一一对应。

这种图书分类法前人不是没有先例。

如清人张潮作《幽梦影,其中说: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还说“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完之,怒处亦乐处也”。

可见,他已自觉采用了以情志归类图书的方法。

每一部图书不管它的内容多么丰富,表现形式如何复杂,但都有一种占主流的思想感情贯穿其中。

图书之所以能够治病,就在于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恰好减弱或抵消了郁藏于读者心中的不利身心健康的情感,从而缓解、减轻了读者的病情,这也就是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如下表1)。

情志相胜机制也适用于心理咨询和音乐疗法。

在唐代以前,我国已发展出以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心、肝、脾、肺、肾五脏相对应的音乐治疗理论,认为五音六律对于养生保健、医治疾病很有益处,这一古典观念受到世界音乐治疗界的广泛关注。

以情志相胜理论解释图书疗法,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

表1所开列的阅读治疗作用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列“对抗性阅读书目”提供了指导,即通过选择与致病情绪相反或相近的读物,以消除或转化某种消极情绪,或改变某种认知观念,确立某种期望的价值、态度与行为,达成心理保健的目的。

表1.阅读治疗的作用机制[13]

正常状态

得病状态

纠正原则

阅读治疗得具体方法

五脏

五行

主情

对身体的损害

声音表现

努伤肝

悲胜怒

以凄怆苦楚之书感之

喜伤心

恐胜喜

以阴森恐惧之书怖之

思伤脾

怒胜思

以冤屈悲仇之书触之

忧伤肺

喜胜忧

以诙谐幽默之书娱之

恐伤肾

思胜恐

以志趣相投之书夺之

《阅读疗法原理》在分析阅读治疗的原理时,没有完全照搬别人的理论,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并梳理出本土的阅读治疗机理,不仅丰富和完善了阅读治疗理论,更为推动阅读治疗的中国化、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关注阅读治疗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范例。

其他阅读治疗的论文在探讨阅读治疗机理时,基本上没有超过该文探讨的范围。

但也有不同意见。

《医学与哲学》在2005年3月刊发《阅读疗法:

概念、机理及运用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文,认为所谓“阅读治疗”,就是通过指导人们有选择地默读或朗读书面文本或电子文本文的形式,来促进人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具有治疗、预防、发展三项心理功能。

因此,阅读治疗的机理可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阅读是人的心灵系统从外界摄入负熵、保持系统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

对人的心理系统来说,通过阅读的方式保持适度开放,可以保持系统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实现系统内部信息的“吐故纳新”,达到从阅读文本中摄入负熵,保持心理系统动态平衡,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阅读是提高人们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

阅读材料蕴涵着世上千姿、人生百态,特别是各种经典文本里蕴藏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事的大道理。

通过阅读各种文本材料尤其是各种经典文献,可以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社会、他人和自我,形成正确的时代、社会、自我意识,帮助人们积极应对人生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确保人的心理始终处于健康的状态;阅读是使人产生高峰体验的重要方式。

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对人的精神健康意义重大。

他曾经指出:

“高峰体验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也就是说,从医学的角度看,高峰体验对于健康的生活是不可能缺少的……尽管一般大众对于高峰状态的体验的强度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普遍重视这种体验。

”[14]。

在阅读的文本中,有不少上乘佳作,或以内容见长,或以情节引人,或以语言取胜,使人们一接触就容易被深深吸引,甚至达到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的地步,使人在阅读中产生高峰体验,达到马斯洛描述的“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经历生活”[15]的自我实现状态,促进心理健康;阅读是改变人的气质、弥补人的精神缺陷的重要形式。

弗·培根指出: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养使人善辩。

学问变化气质。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16]。

这说明,人通过阅读获得的学问和知识,可以补救人的精神缺陷,改变人的气质,这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完善人的人格意义重大。

阅读之所以能够改变人的气质、弥补人的精神缺陷,根本原因在于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分析、模仿学习、不断强化的心理过程,特别是在阅读各种文学名著时显得犹为突出。

3.阅读治疗的类型与特点研究。

随着对阅读治疗关注的深入,研究者开始深入探讨阅读治疗的不同类型,通过分析不同倾向的阅读治疗方式,揭示阅读治疗的特点。

2004年,《大学图书馆学报》刊发《阅读疗法的类型》,介绍了11中阅读疗法的分类方法,概述了各类疗法的特点。

文章认为,根据不同的阅读疗法思想,可以把阅读治疗分为:

科学的与技能的;暗合的与明确的;一般的与临床的;诊断、临床、发展与防护的;教养院、临床和发展的;以阅读为中心的合交互式的;治未病的与治疗已病的;侧重抚慰和侧重激励的;自疗式和他疗式;个体和群体;分体裁、分载体、分病症、分对象的阅读疗法[17]。

这个分类方法,总体而言,较为简单,就是把各种思想、相关言论集合在一起,缺乏有效的归纳和整合,因此类型交叉、重复,各类型的特点不突出,给人以杂乱的感觉。

纵观《阅读疗法的类型》全文,作者虽然介绍了11种类型,但所有类型都可以归纳入教养院阅读治疗、临床性阅读治疗和发展性阅读治疗这三个类型中:

(1)教养院阅读疗法是指运用具有教化内容的文献教育正在接受教养的读者,也包括患有心理疾病的病人。

教养院阅读治疗适合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其主要目的是发挥文献的教化、资讯与娱乐功能,只需要一位图书馆员配合医生或医疗小组就可以进行。

(2)临床性阅读治疗的对象是情感上或行为上遇到问题的读者,治疗的方式是医师与图书馆员密切配合,精选富有想象力的阅读材料,进行团体治疗。

治疗的环境可以是疗养院也可以是社区,其目的是引导读者自我领悟,改变行为偏差。

(3)发展性阅读疗法的运用对象是正常的个人,其做法是采用教化与富有想象力的资料,在相关专业人员的协助下,由图书馆员、教师等以团体治疗的方式提升正常人的人格发展与自我实现,或维护心理健康。

社会学一般将人生化分为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壮年初期、中年期、老年期等六个成长阶段,人在每个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发展性阅读治疗即是协助个人处理如离婚、怀孕、死亡与偏见等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

这三种阅读疗法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在阅

表2.三种阅读疗法的特点③

类型

要素

教养院阅读疗法

临床阅读疗法

发展阅读疗法

方式

个人或团体

团体

团体

治疗对象

生理或精神病患者、服刑者

由情感或行为问题的人

处于危机情况的正常人

治疗对象的态度

通常是消极的

积极的、自发的或非自发的

积极的、自发的

治疗人员

医师及图书馆员

医师、心理保健人员或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教师或其他人员

选用读物

传统教诲性的

富有想象力的

富有想象力及教诲性的

技巧

资料讨论

资料讨论,强调读者反应与领悟

资料讨论,强调读者反应与领悟

环境

教养院或私人机构

疗养院、私人机构或社区

社区

目的

资讯、教化、领悟和行为改变

领悟或行为改变

正常人格发展及自我实现

读完精选的资料后,还需要有专人指导读者交流读后感,进行射入讨论,强化治疗效果。

表2列出了三种阅读疗法的主要特点,该观点得到阅读治疗研究者的认同并广被引用。

4.关于阅读治疗在我国的实践研究。

在对国外阅读治疗进行引介的同时,国内部分研究者开始进行实践研究,积极探讨将阅读治疗运用在医院、学校的可能性、实效性。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期刊网中,2001-2005年,关于阅读治疗的实践研究论文就有28篇,研究者从图书馆的定位、人员培训、不同领域的合作、观念变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实验。

2002年,《中国行为医学杂志》发表《阅读疗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效果评价》,作者随机抽取医学院2000级两个班的医学本科生100名大学生进行了阅疗前后的对比实验,通过举办阅读疗法讲座、成立阅读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