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话杂钞二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157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话杂钞二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联话杂钞二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联话杂钞二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联话杂钞二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联话杂钞二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话杂钞二四.docx

《联话杂钞二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话杂钞二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联话杂钞二四.docx

联话杂钞二四

联话杂钞(二四)

  蔡元培题新昌大佛寺联

  陈新宇为《蔡元培先生在新昌的两则佚文》(《绍兴文史》第11辑《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辑》,P.35.):

  江南早期的齐梁石窟,新昌南明山(石城山)大佛寺,大殿柱上有一副蔡元培先生所撰并书写的楹联:

  理哲家言,同源西圣

  华年法界,现象南明

  民国六年(1917)上海英籍犹太人哈同之妻罗迦陵捐银洋三千元重裱大石佛,柱对似是此时蔡先生所撰,书法亦为先生手迹。

“文革”中被毁,1980年请杭州沙孟海先生重书。

  清末绍兴大通师范学堂楹联

  唐锐《光复会在绍兴的主要秘密联络、活动点之史料札记》(《绍兴文史资料》第11辑《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辑》,P.51.):

  大通师范学堂,1905年春,徐锡麟、陶成章、龚宝铨等借古贡院豫仓空屋数间,由许仲卿出资创办。

原名“大通学校”,后由陶成章报省学务处批准设立,名为“大通师范学堂为”,内设体操专修科。

并将寄存于府学堂枪弹尽数移往大通,广招金、处、绍会党骨干来校训练,学生皆光复会员,以合法办学进行武装革命之准备,成为浙江革命的总机关。

在堂内曾有楹联一付:

  十年教训,君子成军,溯数千载祖雨宗风,再造英雄于越地

  九世复仇,春秋大义,愿尔多士修鳞养爪,毋忘寇盗满中原

后以语涉忌讳,数日即撤去。

(《浙案纪略》、《再续六六私乘》)

  徐锡麟题绍兴热诚学堂联

  唐锐《光复会在绍兴的主要秘密联络、活动点之史料札记》(《绍兴文史资料》第11辑《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辑》,P.52.):

  1903年徐锡麟、陈子英、陈赞卿等在东浦筹设热诚学堂,1904年正月,该堂在东浦斗坛内成立开学。

曹钦熙任总理。

徐锡麟撰联一付:

  有热心人可与共学

  具诚意者得入斯堂

虽仅设一般普通学科,但特注重兵式体操。

1904年冬,徐锡麟加入光复会,热诚学堂成为光复会联络机关。

  陈叔通题绍兴陶社联

  《陶社》(《绍兴文史资料》第11辑《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辑》,P.101.):

  1912年1月14日,陶成章在上海广慈医院殉难后,陶氏生前友好与光复会同志,醵金在杭置房产成立陶社以为纪念。

不久,又在绍兴东湖通艺学堂内建陶社。

1914年12月21日,绍兴各界曾举行隆重盛大的聊烈士栗主入祠仪式。

1916年8月系孙中山先生第一行五人曾亲临此地奠祭烈士。

抗日战争时,东湖为日伪军驻点,陶社被毁。

1981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绍兴市(县)人民政府拨款重建于原址。

次年新社落成。

今中堂挂陶成章遗像,梁上悬孙中山题写的“气壮河山”横匾。

柱上抱对系陈叔通撰文并书写,其联曰:

  皖变是先驱,九死完成光复志

  越贤为杰出,万流凭吊光慈魂

  徐锡麟衣冠冢华表联

  陈玄德《徐锡麟衣冠冢》(《绍兴文史资料》第11辑《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P.103.):

  徐锡麟烈士就义后,遗体草草埋葬在安庆市百花亭附近。

民国元年,烈士四弟徐锡骥受浙江省都督之命往安庆迎回烈士灵柩,公葬于杭州孤山;解放后又迁葬于南天竺;同年烈士家属在东浦镇西北建烈士衣冠冢。

墓前树华表,上镌楷书抱对,联曰:

  承先启后,其人如光风霁月、翠柏苍松

  毓秀钟灵,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十年动乱期间此墓被毁,但华表尚存。

1987年初,中共绍兴县委统战部、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东浦镇人民政府仿杭州南天竺烈士墓,在故居西箩卜桥重建烈士衣冠冢。

  毛泽东、周恩来挽蔡元培联(二首)

  周伟丽《蔡元培故居》(《绍兴文史资料》第11辑《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辑》,P.110.):

  绍兴解放后,蔡氏故居几经变迁。

除原住蔡氏后裔数家外,异姓杂住于其中者不少。

1984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定蔡氏故居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1987年市府接受民主人士朱仲华、邵鸿书两先生建议,拨巨款动迁杂姓居户,并动工照原样修复,辟为“蔡元培纪念馆”。

……现在已开放之故居,计有门厅、厢房、大厅三部分,陈列室面积390平方米。

大门门楣上“蔡元培故居”字样为刘海粟书写。

客厅正中蔡先生半身胸像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王大进教授制作。

陈列室右壁悬挂沙孟海书毛主席: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之挽联和周砥卿之“苍松翠柏”图;右壁有吴冠中的图画《高风和亮节》及沈定庵写周总理挽蔡先生对联: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孙伏园挽鲁迅联

  《孙伏园痛挽鲁迅》(《绍兴文史资料》第13辑《孙伏园怀思录》,P.39.):

  鲁迅写作,孙伏园编辑,二人接触频繁,过从甚密。

及鲁迅1936年10月病逝上海,孙伏园深为痛悼。

因以鲁迅所著书中及所主编之刊名缀为一联。

联曰: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

  挽张相文联

  《泗阳县张沌谷居士荣哀录节选》(《泗阳文史资料》第5辑《纪念张相文诞辰120周年专辑》,P.263.):

  编者按:

公元1933年张相文逝世后,在北平和泗阳各界人士均举行追悼会纪念。

张星烺将所有悼念的祭文、挽联、墓表等汇集成《泗阳张沌谷居士荣哀录》刊于《南园丛稿》卷末。

兹选录部分。

  邓之诚挽联

  三长不作,平生接膝对筵,纪世本篇家,史局商量书体在

  一老云亡,此日忧危念乱,申哀余涕泪,南园吟咏世情孤

  章鸿钊挽联

  投笔应义师,开国勋名归处士

  撑肠罗地学,传家述作有佳儿

  陈钟凡挽联

  道义闻于一国

  文章独有千秋

  傅运森挽联

  建中国地学之新基,志足千秋,身行万里

  忆当年聚首之乐事,海舟辨日,夤舍谈天

  蔡元培挽联

  硕学重江淮,锐力典坟,更喜楹书传梓舍

  直言满南北,有功党国,只怜反服在椿庭

  张一麟、张一鹏挽联

  括地早成书,劲草疾风光史乘

  回天竟无术,拈花旧雨痛焦山

  柳诒徵挽联

  骂鬼著书,知人论世,轩林相与深谈,小阁念松寥,每异续南园丛稿

  生天成佛,距地传家,盖棺信无疑憾,高堂留梓里,只难慰西河索居

  陈垣挽联

  与君共事议曹,谠论迈里流,著述等身订元史

  偕我同襄辅校,地文精学派,渊源两世接宗传

  罗家伦挽联

  骑鲸云表,俯窥地轴

  纵马塞外,远掠天娇

  冯友兰挽联

  一瞑不见山河碎

  百世长存舆地书

  韩德勤挽联

  是一代才,负一时望,具不可一世眼光,为国效驰驱,一鸣惊人,夫岂徒文苑儒林平分一席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有横扫万夫手笔,等身多著作,万流仰镜,要当与山经海志永寿万年

  钮永建挽联并序

  慰西先生,江阴南菁讲舍时同学,湛深舆地之学,持论宏伟卓绝,诚国学中有数之巨子也。

去春,建至北平,仅三日,彼此过从甚欢,讵仅逾年,遂已作古,感怆何已!

  精史地与亭林宛溪异曲同工,江国久盟心,把剑谈玄钦上舍

  诉衷肠记去岁春明班荆道故,燕云重聚首,边氛满地哭斯人

  中国地学会同人挽联

  茫荡乾坤入图籍

  晦暝风雨失斯人

  泗阳县立初级中学全体挽联

  文章惊海内,浩气薄云霄,七十载立德立言,古道竟随淮水逝

  护法走羊城,垦荒趋陇右,八千里为民为国,典型永作后人师

  景耀月挽联

  一时贤士皆从其游

  天下文章莫大乎是

  苏莘挽联

  江淮间多奇士,拄腹经纶,忆倡义湾榆,伟绩已刊革命传

  舆地学开先河,等身著作,曾探游蒙套,遗谋尚见殖边书

  李飞生挽联

  名著南园,诗贻鸿烈

  星沉朔漠,地卜牛眠

  沈之洸挽联

  此老胸襟有三坟五典八索九邱,而今已矣

  等身著作历辛苦危难经营创造,谁其嗣之

  刘复挽联

  方有舆地变色之痛

  来吊地学大师之丧

  狄膺挽联

  捐馆七十,犹遗严亲,膳饮从于游,何堪反服

  楹书千百,独贻令子,河湟正大好,尚待研几

  陶懋立挽联

  感情介弟兄师友之间,千里相思,小怨不忘大德,方拟吕安命驾,遽传俞伯摔琴,噩梦逼残年,地角天涯,惆怅知交还有几

  造诣通儒墨庄骚而外,一编独抱故训,每出新诠,缘何平子赋愁,弗共渊明析义,索居弹老泪,风潇雨晦,商量旧学更无人

  倪海村、倪道一、司锦芝、倪庄甫挽联

  平昔精文学、精史学、精地理学,原属爱国英豪,讵料时局蜩螗,撒手弃同胞归去

  社会少儒家、少佛家,少革命家,孰是愚民领导,于此生存奋斗,伤心无遗老指挥

  冷遹挽联

  绝业继亭林,探索河湟成地学

  名山在净土,诞登彼岸见天心

  陈玉堂挽联

  东亚名流西学邃

  南园居士北平终

  泗阳县立农会同人挽联

  反逆贼袁曹作假帝王,大节无亏留正气

  为梓乡父老存真面目,殊勋犹是比长春

  省立淮阴师范泗阳学友会挽联

  于教育有功、文化有功、革命有功,木坏山颓,海内夙交同陨涕

  惟调查不朽、研究不朽、著作不朽,人亡国瘁,客中遥奠倍伤心

  挽吴禄贞联选录

  《云梦文史资料》第1辑《纪念吴禄贞诞生一百零五周年专辑》,P.161.:

  黄兴挽联(一九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李北平之将略,韩侍中之边功,大厦正资材,公缓须臾,万里早空胡马迹

  罗斯伯其激昂,来君叔其惨烈,二难同赴义,我悲后死,九原莫负故人心

  (据《黄兴未刊电稿》)

  东吴挽联(二首)

  三湘七泽多伟人,公尤健者,叱咤雄风应霸楚

  白水黑山成往事,天乎已矣,吁嗟遗恨失吞胡

  生为国士,死作鬼雄,辜负头颅如许

  人之无良,没而犹视,岂容冠虏还存

  (据一九一二年三月十四日《申报》)

  《民立报》记者挽联

  杀敌已闻彭烈士

  写诗乃有吴夫人

  (据一九一二年三月十四日《民立报》)

  里人覃某挽联

  太行碧血,海上青风,向万里招魂,来睹汉族山河,一苏毅魄

  国热鸠孱,强邻虎伺,凭九天挥泪,还我健儿身手,重捍神州

  (据一九一二年三月十四日《民立报》)

  张謇挽联

  浩气贯长虹,当二十年置身戎行,轻裘缓带羊叔子,高风可仰

  精灵归上帝,抛四百兆生民涂炭,素车白马岳忠武,遗恨何如

  朱廉挽联

  一疏救民身不保

  三年出塞爱长留

  珲春商务会挽联

  自公之归,我民望公如望岁

  为民而死,问此斯民将付谁

  赵显扬挽联

  埋骨中条,墓绕梅花史阁部

  招魂长白,功留铜柱马文渊

  程功远挽联(二首)

  一疏进忠言,太行山头竟埋骨

  卅年悲壮志,云梦泽畔倘归魂

  公真是健儿,好头颅掷归政党

  我愧为俗吏,无面目吊新国殇

  连捷挽联

  合中外鸣哀,人心不死公犹在

  问奸横作祟,大局如亡彼宁存

  何学知挽联

  三载苦经营,遗爱至今留绝塞

  万言真药石,伤心谁识是祸征

  寇万春挽联

  使节驻当年,边土市廛依保障

  谏书传异日,有心人事动悲哀

  延吉教育会挽联

  磊落想斯人,惜间世雄才,偏婴惨祸

  匡扶望来者,愿同胞志士,勿变初心

  延吉初级学生挽联

  伤哉吾道穷,奈何上将星沉,奇冤莫诉

  闻才皆巷哭,况我士林雨化,遗爱犹存

  陶彬挽联

  其死也哀,歌泣在人心,将军头颅天下血

  公真不朽,风云壮史笔,淋漓谏草治安书

  自治研究所各员挽联

  大树悯英魂,慨延吉老幼含酸,斜阳凭吊

  黄花存晚节,看亚洲风云变色,衰草生悲

  边务师范学生洪范太、吕梦梯、李荣轩、吕登丹、王人隽挽联

  广培边地人才,余惠犹存,长白山云留浩气

  太息中原劫运,大招何处,图们江水咽深悲

  延吉商务会挽联

  延珲赖公以存,凶闻忽传,半璧河山齐下泪

  英杰为国而死,招魂痛哭,百灵风雨尽增愁

  王铭坤、韩新文挽联

  以忠谋应变,以法权弭争,汗血经营存此土

  为国家安边,为民人捍患,馨香俎豆卜他年

  杨德山挽联

  为人民抗疏陈情,公是公非,终有定评垂史册

  报国家舍生取义,无贵无贱,咸来堕泪吊英雄

  门振中挽联

  有名士风,有儒将风,武纬文经,强敌至今称范老

  为知己哭,为中国哭,私恩公谊,寸心终古痛彭亡

  女学堂员生全体挽联

  倘能悟道绿华,愿绣佛祝长生,为我国英雄吐气

  只恨才非红线,未剪仇泄公愤,使吾侪巾帼生悲

  温景造挽联

  援浩劫问天,不有公论在乎,胡数千里云山竟埋壮骨

  赋大招何地,果使先生去也,纵掬万流江水难洗胡尘

  李同春挽联

  国有人亡,国之国魂,君不见石头城边,滴滴空留孝孺血

  人为国死,人乃人杰,我曾闻姑苏台下,年年怒激子胥涛

  王乃香挽联

  英雄悲末路,回忆持节筹边,其慎其难,空负此一腔热血

  奇祸构中途,虽云舍生取义,成仙成佛,怎奈他满目疮痍

  陶彭祖挽联

  遗烈著延边,争说外攘强敌,内固主权,忽此时传到噩音,十万生灵应痛哭

  持节安山右,岂期直上忠言,遽遭奇祸,知后世铲除恩怨,千秋史册有公评

  (未注出处之挽联均选自《延吉哀挽录》)

  杨镇毅撰挽联(七首)

  福祥、仲瑜整理《杨镇毅诗歌、挽联选》(《临海文史资料》第3辑《辛亥革命专辑》,P.71.:

  挽夏超(定侯) 1926年

  自我归田庐,赠药赠烟,厚禄故人书不断

  得公殉党国,注金注瓦,终场结算博还赢

  挽许耀(颖生)少将 1921年(二首)

  浙江初练精兵,帏幄筹谋,资公一手。

奏凯歌让勋若歉,每值荷亭夜月,互证成言,指当前老树婆娑,曾记有诗招隐

  鄂渚首开帅府,东南代表,并我四人。

检败簏护牒犹新,不期椒水归桡,竟成永诀,怅此后落花时节,更从何处逢君

  孰不云解甲归田,九载优游,林下一人堪砭俗

  又报道鼎新革故,四方属望,薇垣少将忽韬芒

  挽黄岩王葆桢(漱岩) 1923年

  订交于甲午秋间,卅载宛如昨日,本文坛旧好,结地理新知,全始全终,何以盟心秋月白

  枉顾在癸亥仲夏,一别竟莫重逢,忆风雨联床,话肝脾同病,此情此景,不堪回首夜灯青

  挽孚甲杨(柳河) 1925年

  起废竟无方,慨国事也同瘫痪

  为型尊有道,哀吾宗顿失老成

  挽童保暄(伯吹)将军 1919年

  闽海观军,知公能将

  岘山堕泪,为国悼才

  挽衡阳王志鹤(鸣九) 1923年

  平生知己莫如公,共忧患安乐者十年,互守前盟,往事从头说不尽

  差次胜游曾约我,记函牍往还刚匝月,忽传噩耗,临风洒涕痛何如

  王素常挽杨哲商联

  项士元《杨社纪略》(《临海文史资料》第3辑《辛亥革命专辑》,P.31.):

  王素常为王文庆堂妹,其挽哲商联有云:

  君多可死地,历年以来,大通也可死,耀梓也可死,当攻取制造局,设自告奋勇,则亦可死

  我本未亡人,光复之际,炸毁焉未亡,幽囚焉未亡,即编入荡宁队,仍全师归来,而终未亡

  严秉钺(梓恭)挽杨哲商联

  项士元《杨社纪略》(《临海文史资料》第3辑《辛亥革命专辑》,P.33.):

  严梓恭挽联跋云:

“哲商与予同任县学教务有年,每语及国事,辄慷慨流涕。

辛亥季夏,予偕李君惠人假学务支应局组织‘台州国民尚武会’为革命机关。

时王文庆与君亦在焉。

君曾与予述汤蛰老(寿潜)题张苍水祠联,赞叹不置,若早有为国捐躯之志。

不意时阅数月,竟以成仁沪上闻。

”附联云:

  报国拼此身,欲将真相穷摹,颜舌比心留榜样

  离乡渺何处,应喜归骸有日,徐祠秋墓共馨香

  挽杨哲商联(四首)

  徐三见选录《各界挽杨哲商烈士联语选》(《临海文史资料》第3辑《辛亥革命专辑》,P.31.):

  芙桃镇自治公所挽联云:

  与贼不俱生,恨胡虏北来,毒雾妖氛,安得义旗随影灭

  自古皆有死,唱大江东去,铜琶铁板,何如炸弹葬身雄

  项士元挽联云:

  缔交垂十年,北固论文,西湖揽胜,马迹鸡声,猛着先鞭惭士雅

  分襟未匝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霞城歇浦,频闻遗事话沂中

  郎元麟、王右庾挽联云:

  山河有正气,是真命世英才,风云四起,矢志复仇,只看他轰轰烈烈,愿同郭帅军容,推倒满廷恢旧物

  天地何不仁,几个少年倡义,霹雳一声,无端陨命,仅赢得磊磊落落,好向岳王坟畔,高镌铜像著奇勋

  陆翰文撰东湖杨哲商烈士墓联云:

  一弹震乾坤,曾使天保城摧,钱塘水立

  青山埋侠骨,长伴安民贤守,死难樵夫

  冯玉祥、李任仁挽马君武联

  《追悼马君武挽联、诗词选录》(《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P.96):

  冯玉祥挽联:

  大雅云亡,击铎临风思国士

  寇氛日亟,挥戈洒泪哭先生

  李任仁挽联

  译著峙两雄,若论昌科学、植民权,收功应比又陵为伟

  国家攫多难,方赖造英才、匡正义,惜寿不及相伯之高

  李济深挽孙中山联

  《李济深诗词选》(《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P.114.):

  挽孙中山先生

  痛失民权权首

  谁招我国国魂

  说明: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在京病逝。

三月二十四日,梧州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李济深时任建国粤军第一师师长、西江善后督办,由他主持大会,发表演说与宣读祭文。

这是他当时题挽联。

  挽吴晗联(四首)

  盛星辉《悼吴晗挽联选录》(《义乌文史资料》第4辑,P.81.):

  吴晗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1979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为吴晗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名誉。

在平反后举行的追悼会上,各方致送许多花圈,也有挽联。

  民盟中央挽联

  破门而出千万里,滇南燕北,风风雨雨,为人民奋斗终身,烈士丹心,李闻气节

  秉笔直书四十年,艺苑儒林,是是非非,凭实践检验真理,史家本色,马列学风

  张伯驹挽联

  钟宝何破,于今不倒三家店

  舞台试看,终古长传一曲歌

  戚志芳、万斯年挽联

  艺苑新葩,海公直声名天下

  史学星斗,明祖大传诵千秋

  民盟北京市委挽联

  矢志救亡,振聋发聩,一腔义愤哭李闻,当年怒对刀丛剑树

  仰葵献身,抚育英才,四害肆虐罹大难,今日欣慰傲骨忠魂

  潘一志挽抗日阵亡将士联(五首)

  潘一志遗稿《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挽联》(《三都文史资料》第2辑,P.41.):

  为人民而死

  乃邦家之光

  浩气直吞三岛国

  忠魂如见九原心

  百岁又何奇,若是死后无名,何必寿终正寝

  千秋传不朽,只要有功于国,不妨血溅沙场

  不肯做亡国奴,义尽仁成,都由他罢

  誓杀绝日本鬼,前仆后起,大有人焉

  数万里转战中原,问谁是杀敌争先,只看马革裹尸,成仁取义

  五千年空前浩劫,有我辈枕戈继起,誓与虾夷喋血,陷阵冲锋

  张钫挽杨铭西联

  胡达武《一付挽联》(《息县文史资料》第2辑,P.21.):

  1941年秋,我被息县粮食管理委员会因公派住第三区署(即乌龙集),守提1929年前后方灾粮军麦价款花名册,当时我住在区长杨敬西办公室,墙上挂有一副对联是:

  醉后不知身是客

  睡余犹忆梦还乡

上款是“铭西吾兄遇难千古”,下款是“愚弟张钫敬挽”。

  当时我不解其意,我问杨敬西,他说,情况是这样的:

  胞兄杨铭西,在民国七年下半年,河南军阀刘振华(号雪亚)、张钫两部,同时驻扎在陕西县,胞兄系刘、张两方最要好的朋友。

胞兄和刘振华原在清末曾经在开封办过中州公学,张钫约胞兄到陕西和他一块工作,胞兄果然不失信用,毅然西去。

由于道路阻隔,迫不得已胞兄到了西安。

刘振华得知后,便亲自找到胞兄,想托胞兄到周至县去见张钫当说客,进行调解。

当时胞兄知道刘振华的行为不可挽回,于是要返回上海。

所以刘振华便派人护送他为名,当胞兄走至终南镇时,便将胞兄枪杀于路旁。

刘振华得知后,还假装悲伤。

后经同乡杨步青得悉后,收殓好胞兄的尸体,从水路运回河南息县乌龙集。

  后来张钫为追念胞兄杨铭西遇难,从而赠送了此联。

  挽黄华杰联(三首)

  邝金鼻《黄华杰烈士及其挽联》(《斗门文史》第五辑,P.37.):

  (黄华杰)远涉重洋,千里归来赴国难,仅年余便遇难身亡,同窗、同人、同乡无不洒泪。

四月,先生安葬在昆明市五里乡两广坟场,美洲中华航空学校第三届机械科同人为其立碑。

公祭死难志士不仅先生一人,而灵堂挽联大部分是哀悼先生的。

从照片辨认出的黄华杰先生的挽联,勉强算完整仅三副,兹录于后:

华杰学兄 千古

  海外学业,遄返祖国,扫除倭寇

  壮志未成,名留千古,浩气长存

      华侨机械同人敬挽

华杰同志 冥鉴

  最后胜利,找倭奴算帐

  贤者不寿,叹造物忌才

华杰仁兄 千古

  瀛海赋归来,万里鹏博天不禄

  高堂伤永别,双袖龙钟泪未干

  1940年连城纪念“七七”公祭挽联(十首)

  南荒《1940年连城纪念“七七”公祭时的祭文与挽联》(《连城文史资料》第5辑,P.76.):

  在抗日战争期间,连城每年于七月七日都召开纪念大会,公祭抗战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动员人们努力抗战,取得很好的效果。

现将搜集到1940年纪念“七七”,我县公祭时之祭文及挽联抄录于下。

  福建省国民党执委会挽联

  日星河岳仰英灵,取义成仁,自有丰功垂大宇

  猿鹤沙虫罹惨祸,复仇雪耻,更期厉鬼杀倭奴

  闽浙监察使署

  处不两立之仇,与全宁碎

  没而可祭于社,虽死犹生

  省文化事业委员会挽联

  为正义牺牲,留得殊勋垂纪念

  把敌氛扫荡,所期后死共艰危

  连城县国民党党部挽联

  芦沟烽逼又三年,痛肝涂革裹,为国先捐,热泪那禁惭后死

  文水风萧维七月,愿力献金输,此仇必雪,大劳未艾淬同人

  连城县政府挽联

  诸君为国牺牲,万里英魂应未泯

  此日登堂吊奠,芦沟恨事总难忘

  连城抗敌会挽联

  抗战阅三度周期,可怜无定河边骨暴万千,发上冲冠宁此忍

  屈降则亿劫奠复,试看巴黎城下条苛廿一,策坚御侮意如何

  福建省妇女会挽联

  抗战历三年,誓以碧血丹青,扫除寇焰

  吊殇看此日,留得丰功伟烈,照耀人寰

  连城妇女会挽联

  取义成仁,三年血染海山碧

  竭忠尽勇,百战功垂史册光

  明耻中学挽联

  不战国死,能战国生,难亘三年,惟兹大孝至忠,蔚作鲜花荣战果

  与子同袍,亦子同泽,仇殷一洒,岂但拈魂设祭,击将如意发悲歌

  城北乡农会挽联

  唯杀身以成仁,其仁也大

  同抗战而致死,虽死犹生

    只重排格式,未校对文字。

 ——恶人谷珠楼注

 作者:

冯天亮 录校:

寒灰心事 原载:

品味+品位  转贴请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