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859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16.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实施方案.docx

《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实施方案.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实施方案.docx

雪亮工程建设整体解决实施方案

“雪亮工程”

 

 

2017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1应用背景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人口居住的集中化、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基层治安方面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逐步增多,新的形势对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推进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国家下发了多个政策文件指导平安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在做好治安防控的同时服务好人民群众。

中央综治办等九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突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于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建平安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规定了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要求,为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标准化依据。

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围绕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业务需求和国家政策文件要求,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为重点、信息化为支撑、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三级综治中心为平台,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积极构建网上网下联动工作体系,以信息化助推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代化。

一.2总体目标

本方案以“安全、治理、惠民”为建设目标。

依据相关政策《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技术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从“治安防控”、“社会管理”、“服务民生”三个维度出发,开展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人员车辆卡口、信息卡口、移动巡防、报警联防等建设,实现对重点公共区域及重点行业的网格化管理,构建一整套基层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借助移动应用、物联感知等高新技术,使用“一人一档”、“一屋一档”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更精细的社会治理。

坚持以人为本,依托移动应用、信息发布技术和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关怀,逐步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提供更便捷的惠民服务。

最后整合各类视频和非视频类信息资源,建立跨区域共享服务平台,拓展政府、民众对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的综合应用,形成基层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一.3设计原则

整体系统构建时,应充分结合基层内外部应用环境,以“经济、实用、先进、可靠”为建设原则。

1)经济性

采用性价比比较好的产品,既能满足基层管理的实际需求,又能减少前期建设的投入成本。

同时,在系统运维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基层管理人员技术功底薄弱等因素,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方便系统的后期使用与维护,降低系统综合费用开销。

2)实用性

始终把基层治安综合治理需求放在首位,力争做到足够灵活好用,坚持选择用户体验度好的系列产品,结合基层治安多种应用场景,进行模块化设计封装,充分利用视频与非视频信息资源,持续提升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3)先进性

基于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及地方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采用业界标准的通信协议,从软件底层架构上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先进性,全面兼容国内外主流厂商的设备。

4)可靠性

硬件的选型和软件的成熟能力检测都达到行业标准规格,充分保证系统7*24小时不间断持续运行。

同时,系统具备严密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设备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和信息安全。

一.4设计依据

系统的建设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相关研究成果等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如下:

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十三五”规划方案》

2)《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3)《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6)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GB/T33200-2016)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GB/T31000—2015)

7)《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GA70-94)

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10)《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1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216.1-1999)

12)《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2001)

1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14)《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21741-2008)

1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

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1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1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GB/T31000—2015)

19)《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2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21)《小区、出租屋视频门禁信息联网技术规范(试行)》

22)《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394-2002)

第二章需求分析

二.1政策分析

随着党和政府对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认可,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尤其近几年内,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相关国家部委针对深化推动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密集下发了一系列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加顺应群众意愿的重大部署,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201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GB/T33200-2016)。

规定了省、市、县、乡镇、村五级综治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要求,为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标准化依据。

2015年,两办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建设,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提高系统互联、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程度。

运用新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打造有机融合的示范工程。

”,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全覆盖,深化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驻村)警务室建设。

同时加强基层服刑人员、扬言报复社会人员、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

2015年5月,九部委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进城乡社区、住宅小区、地下管廊在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开展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已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织密视频监控网络”的要求。

二.2业务需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心在强化基层、夯实基础。

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当前基层存在各种矛盾和挑战,总得来说可概括为:

一是人口管理难。

人口流动性加强、特殊人群增多、城乡二元户籍体制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传统的人口管理模式亟待重构。

二是车辆管理难。

交通工具已逐步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各类车辆的数量快速增长,如何管理好车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三是矛盾化解难。

社会利益结构快速分化,新的利益群体、利益阶层不断出现,新老矛盾交织,各种利益诉求难满足。

四是安全防控难。

治安形势严峻、刑事犯罪高位徘徊,安全生产问题突出、事故多发,恐怖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压力大。

为解决和应对上述矛盾与挑战,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在治安防控、人口服务、信息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2.1治安防控管理

借助安防和信息化技术来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创建。

实现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危险物品、放射性物品的有效管理和整治,加大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及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包括对网吧、娱乐服务场所及特种行业的的监督管理。

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道路(特别是夜间)上机非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

二.2.2人口服务管理

开展流动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做到管理、教育、服务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保护流动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

同时坚持开展“困难家庭子女就业帮扶活动”,落实贫困家庭子女、无业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子女的结对关爱和流浪儿童救助工作。

二.2.3信息宣传管理

借助户外发布屏、WEB网页、移动APP、短信等发布便民服务、违法犯罪、治安/火灾隐患信息,达到预防犯罪和禁毒常识宣传教育效果,促进安全教育进乡镇、进社区、进家庭。

二.2.4矛盾纠纷管理

建立和完善排查、调解、处理于一体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实现“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

坚持排查在先,发现问题在先,在落实定期排查的基础上,加强经常性、随机性排查,做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制止事态发生、蔓延和扩大,实现处置的最佳效果。

二.2.5公众参与管理

需要组织公众参与基层治安综合治理,逐步消除社会管理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完善基层治安综合管理。

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视频监控、手机APP、机顶盒等),将身边的各种违规、违法、犯罪等安全隐患发送给公安机关或综治办。

二.3系统需求

二.3.1人员管控

做好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动态管理人员身份、居住地址、社会关系、实时位置等信息。

Ø人户关联,业主与房屋信息关联、租客与房屋信息关联、业主与租客信息关联,实现以人查住处落脚点。

Ø采集城中村、村居、社区、旅馆等区域内(流动)人口的身份证、照片、工作、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

Ø在医院、学校、娱乐场所、沿街商铺、农贸市场等重点位置部署高清视频监控采集人脸以及其他属性特征,巡防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人证合一验证并联网确认身份。

Ø在医院、学校、娱乐场所、沿街商铺等地点通过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及时提醒人员聚集、打架斗殴等异常情况。

Ø巡防人员、执法人员现场位置信息采集、现场视频画面采集、监控是否偏离规定路线巡视。

二.3.2车辆管控

做好车辆信息管理工作,实时动态获取车辆轨迹,保障车辆安全。

Ø在重点路段交叉口、村(社区)出入口、重点场所路口通过卡口抓拍,采集过往车辆信息,实现车过留痕、事后能查询取证、获取车辆轨迹。

Ø电动车加装RFID和GPS作为身份识别,实现防盗、人车关联、被盗电动车归还。

二.3.3出入口管控

出入口管控分为:

人员出入口和车辆出入口两类管控。

Ø对进出小区车辆进行管理,如车牌抓拍、远近距离读卡识别、进出时间、道闸联动,临时进出车辆和业主(常住)车辆区分。

Ø人员通道管理,刷卡或身份证验证通过后才能进入、访客由人工处理,同时抓拍人脸、获取虚拟身份信息。

做到“合法顺畅出入、非法有效阻止”。

二.3.4虚拟身份管理

在重点场所和公共区域采集通过WiFi上网的设备信息和虚拟身份。

Ø在医院、学校、娱乐场所、重点路段交叉口、小区出入口等重要场所地点采集虚拟身份(MAC地址、手机号、微信号等)与现场人员图像相结合,确定人员真实身份。

Ø虚拟身份和人员真实身份、现场图像、车辆信息相关联。

二.3.5紧急求助

在村(社区)的公共区域和沿街商铺安装一键报警设备,通过有线或者3G/4G无线传输方式与管理中心进行通信,实现视频和语言对讲。

二.3.6信息共享发布

重要信息及时发布传播,群众查看周边的公共安全视频。

Ø警情通报和防范宣传,将群众身边发生的案件作为宣传题材。

Ø消防工作宣传教育、消防指导等信息发布。

Ø村(社区)配套服务信息、文化宣传发布。

Ø公共区域视频点播访问(通过手机APP、WEB页面、机顶盒)。

二.4解决思路

针对基层环境复杂,人流车流密集、矛盾纠纷突发情况,以“高起点、高效率”为原则,依托“一人一档、一屋一档”管理手段,做到治安防控到位、信息掌握到位、便民服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车辆卡口系统、出入口系统、信息卡口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建立起“人防部署到位、物防设施完善、技术手段先进、应急处置高效”的集安全、治理、惠民于一体的基层治安防控体系,对各类事件做到预知、预判、预防、预警和有效处置,切实加强基层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按要求进行数据对接,解决基层信息采集单一、无法实时与上级部门共享数据等问题,将视频监控系统与多维数据相融合,有效管理人员信息、房屋信息、车辆信息、报警联动、内部停车等,实现村(社区)“人、房、车、事件”的管理立体化、可视化和可控化。

二.4.1建设“规模合理、层次清晰”的三级综治中心

在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综治中心,纵向能推动各层级综治中心运转规范、衔接有序、指挥高效,横向能推动促进综治中心与本地区各相关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一致。

二.4.2构建“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户”四级联网

基于四级联网架构设计,四级架构中的任意一级可访问授权的各类数据资源,同时平台对四级架构下的用户进行权限分配,用户可对管辖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相关操作。

二.4.3打造十大子系统、数据集中管理

基于统一管理平台,以科学布点布建理论为支撑,打造并集成人员出入口子系统、车辆出入口子系统、人脸抓拍子系统、车辆抓拍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信息卡口子系统、移动巡防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报警联防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实现数据的统一汇聚、统一管理。

二.4.4一键告警处理、应急指挥网格化

发现可疑情况时、可在智能机顶盒或手机APP上直接进行一键报警,报警信息上传到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区县综治中心,由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首先进行响应,乡镇(街道)以及区县的综治中心也能实时了解问题处理进度,对于需要协调其它资源处理的,可由村综治中心逐级向上反馈。

二.4.5提供发布系统接口、建立项目长效运行机制

数据开放(OpenData)也是一个城市真正进入智慧阶段的重要特征。

但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整体信息化系统具有建设内容多、运行周期长的特点,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

在系统、项目的建设实施中,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平台、门户的建设,推动移动APP、电脑客户端开发,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管理运维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培育新的信息消费点。

第三章总体设计

三.1设计理念

基于“一网一库一平台,创新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构建理念,通过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平台,形成以视频全面监控为主,可视化展现手段为辅,实现基层“人、房、车、事件”等管理。

一网:

建设以综治网格为载体,融合人口管理、房屋管理、车辆管理、公共便民服务等业务规划,让原本分散封闭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达到多业务融合、流程优化、队伍整合的目的,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有效减轻用户负担、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体现“一网”融合性价值。

一库:

按照数据规范建设数据库系统,包括区域内人、物、房、事、单位、楼宇等静态和动态信息,使这些数据既能汇总融合又能分类提取,体现“一库”规范化价值。

一平台:

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平台集成视频监控子系统、门禁子系统、人员车辆出入口系统、人员车辆抓拍系统、报警管理系统等多个业务子系统。

将多项管理应用(人口管理、房屋管理、车辆管理、便民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研判分析等)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便捷完成。

体现“一平台”集约化价值。

三.2系统总体设计

三.2.1拓扑架构

图1.系统拓扑架构示意图

系统拓扑架构分为前端与中心管理端。

前端子系统主要将基层视频信息、人员信息、车辆信息、刷卡信息等业务数据资源进行充分采集,并汇聚至中心管理端,前端系统主要包括人员出入口子系统、车辆出入口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人脸抓拍子系统、车辆抓拍子系统、信息卡口子系统、移动巡防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报警联防子系统和信息发布子系统。

中心管理层设计为三级综治中心,即区县综治中心、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与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

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发卡授权、矛盾纠纷调解。

区县、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进行全辖区内信息数据的大汇集,并实现全辖区范围内的数据融合应用,同时依据需要数据同步至上级平台。

三.2.2逻辑架构

图2.逻辑架构示意图

系统逻辑架构自下而上分为5层,依次为:

设备场景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用户层。

Ø设备场景层

包含所有前端设备,采集前端视频、门禁、报警以及出入口车辆、人员、房屋等信息,为上层平台提供各类感知数据资源。

Ø网络层

传输网络层按照系统承载网络的不同,可分为互联网或VPN专网两种类型,实际项目可根据需要选择。

Ø数据层

通过网络上传的数据,在此处进行分类存储,构建包括人员信息库、房屋信息库、车辆信息库、视频资料库、门禁信息库、出入信息库、物联感知信息库、报警信息库、便民信息库等分类专题数据库。

Ø应用层

面向用户提供各类业务应用功能,包括人口管理(一人一档)应用、房屋管理(一屋一档)应用、车辆管理应用、重点区域管理应用、便民宣传应用、群防群治应用、矛盾纠纷调处应用、研判分析应用等功能。

Ø用户层

面向综治等管理部门提供基于可视化综合管理的应用界面。

三.2.3集成架构

图3.系统集成示意图

本系统基于“高内聚、松耦合”的原则和顶层模块化的思想而设计,以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平台为核心,通过集成接口接入人员出入口子系统、车辆出入口子系统、智能门禁子系统、人脸抓拍子系统、车辆抓拍子系统、信息卡口子系统、移动巡防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报警联防子系统和信息发布子系统,实现数据的统一汇聚、管理,为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与上级平台进行对接,推送基层视频数据和基层业务数据。

视频监控方面按照国标方式推送或分发视频流,供上级平台调看使用;基层业务数据按照规范化数据接口对外开放,供上级平台综治信息系统调用呈现。

三.3方案优势特点

三.3.1创新治理机制,推进平安建设

打造基层治安创新治理突破口,通过建设视频监控、人脸卡口、车辆卡口、智能门禁等系统,编织基层立体化防控网络,让基层平安建设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化时代。

三.3.2整合多维数据,促进信息共享

基于视频监控,充分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新技术,根据需要逐步丰富接入数据类型,为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促进视频信息、人员信息、车辆信息、房屋信息、出入信息、报警信息的“整合”、“交换”、“共享”。

三.3.3建立一人一档,加强人口管理

采取“一人一档”精细化管理,详细记录人员基本信息、拥有车辆信息、人员车辆出入记录、过车记录、人员居住信息,形成人员信息库。

海量人口数据汇聚后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人口动态管理,做到按姓名、身份证号码、境内外人员、性别、民族、手机号码等条件进行查询。

三.3.4建立一屋一档,完善出租管理

通过一屋一档管理模式,统计辖区房屋信息(包括房屋编码、房屋名称、组织机构、房屋性质(自住/出租)、房屋地址、所属警务区、关联门禁点等),关联房东信息、租客信息等。

为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出租屋决策分析。

三.3.5采集全面信息,分析行为轨迹

传统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加上人脸采集和虚拟身份采集,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大对社会治安要素的智能化感知力度,以实现人员信息全方位采集,真正做到“行知去向、动知轨迹”,拒绝任何信息的遗漏。

同时与上级平台对接,方便管理部门进行实时监控和布控比对。

第四章智慧前端设计

四.1前端子系统建设

四.1.1布建思路

根据基层“人多、车密、房屋连片、路况复杂”特点,提出“封圈、控格、守点、联户”的设计思路,首先将一个区县进行虚拟封闭,再进一步分格(乡镇街道、村社区)管理,对重点区域、重要场所进行守点管控,最后入户联防、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基层治安综合治理。

封圈:

为了实现治理范围区域化,将进出区县(或乡镇)的高速公路、国、省、县道,城市干道等进行管控,对区县(或乡镇)的外围周界形成一个封闭的视频防控圈。

周界的范围不完全局限于各区域边界,一般是在各区块接壤处的主干道路出入口,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支路路口等场所,部署高清监控、车辆抓拍系统。

图4.“封圈”示意图

控格:

为了缩小监控范围,依托辖区内主要道路,结合不同区块的管理定位,进行防控单元格划分,即分“格”建设,形成内部一个个独立的视频防控网格,实现由大到小【即由“界”到“格”】的分布式管控,一般在各单元格接壤处的主要道路出入口,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支路路口等场所部署高清监控、车辆抓拍,缩小对人员及车辆的管控与追踪范围。

图5.“控格”示意图

守点:

是指采用视频与非视频(门禁、道闸等)的技术手段,对村(社区)内重要部位进行点对点的管控,实现由“格”到“点”的监控,采集人、车的落脚点信息。

一般在医院、学校等场所人员出入口安装人脸抓拍机,实现对人员布控;在停车场、小区车辆出入口等场所安装车辆道闸系统,实现对进出车辆的信息采集、管控;在村(社区)人员通道安装人员通道系统,实现对进出流动人员信息的采集、管控;在村(社区)内单元门门口安装门禁系统,实现对进出房屋的人员信息采集、管控;在广场、服务中心等场所安装报警系统,实现紧急一键报警;在村(社区)内重点人员经常出入场所部署信息卡口,实现对人员信息的采集、管理。

图6.“守点”示意图

联户:

是指采用机顶盒、云监控、物联感知、无线传输等技术,24小时全天候保障周边和家庭安全。

在家时通过机顶盒查看公共安全视频、关注周边异常情况,外出可随时查看家里老人小孩的实时视频画面、接受紧急报警信息。

图7.“联户”示意图

按照上述“封圈、控格、守点、联户”的设计思路,通过建设视频监控子系统、人脸抓拍子系统、车辆抓拍子系统、出入口子系统、单元门门禁子系统、信息卡口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报警联防子系统和移动巡防子系统等几大前端子系统,构建立体化、智能化、围合化基础信息采集体系,编织出一张基层治安防控网络,确保对所有村(社区)出入人员、车辆等各种基层治安综合治理要素做到“来有影、行有踪、去有迹”。

四.1.2视频监控子系统

四.1.2.1系统概述

视频监控子系统是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前端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乡镇(街道)的各个角落,作为“眼睛”守卫着基层平安,其区域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Ø重点场所及周边:

包括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等,在这些重点单位门口或者周界布设枪型摄像机、球型摄像机,根据现场光照情况,选择带红外功能或者非红外功能的摄像机;

Ø公共区域:

在一些人口密集或者案件高发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大型购物超市等,监控范围大的地方建议选用高清球机,可以监控更大范围的目标场景;

Ø矛盾纠纷调处室:

枪型/半球摄像机录制调处现场的画面及声音、存档留用,球型摄像机用于远程实时了解调处过程(或者远程视频会议调解);

Ø村(社区)综治服务中心:

摄像机录制服务中心现场的画面及声音、存档留用;

Ø道路交叉口及路段:

在十字路口、三叉路口、丁字路口或者重要的路段等布设高清枪型摄像机,对于较大的路口也可布设高清球型摄像机,记录过往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人;

Ø村(社区)出入口:

在村(社区)出入口,安装高清枪型摄像机,实现对村(社区)出入人员、车辆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覆盖,全面记录所有通行人员和车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