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煤气安全培训2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58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煤气安全培训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2煤气安全培训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2煤气安全培训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2煤气安全培训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2煤气安全培训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煤气安全培训24.docx

《12煤气安全培训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煤气安全培训2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煤气安全培训24.docx

12煤气安全培训24

第一炼铁厂煤气岗位工安全培训材料

一、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

了解煤气事故的控制要素,只有将煤气控制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才能用好煤气这个二次能源,遏制煤气事故的发生。

1、煤气中毒事故

(1)CO的毒性

煤气中毒有时也被称为一氧化碳中毒。

由于CO具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其与血红蛋白(Hb)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能力要比O2与血红蛋白(Hb)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能力大200~300倍,阻断了血液输氧,是煤气中毒的罪魁祸首。

(2)CO响应浓度

煤气中毒程度取决于CO进入人体后血液中产生的HbCO含量。

人体内正常水平的HbCO含量为0.5%左右,安全阈值约为10%。

当HbCO含量达到25%~30%时,显示中毒症状,几小时后陷入昏迷。

当HbCO含量达到70%时,即刻死亡。

我国作业场所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24PPM)

CO浓度mg/m3(PPM)

作业时间

人体反应

24PPM

8小时

无反应

40PPM

2小时

无明显后果

80PPM

1小时

头痛恶心

160PPM

30分钟

头痛晕眩

400PPM

20分钟

中毒严重或致死

800PPM

1—2分钟

中毒死亡

2、煤气的爆炸事故

煤气浓度进入爆炸范围,就有爆炸的可能。

通常认为,煤气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的可能性越大。

各类煤气的爆炸范围取决于各组分的爆炸极限与浓度。

(1)高炉煤气的爆炸范围

成分

煤气种类

CO

H2

CH4

爆炸范围

高炉煤气

26~29

2.0~3.0

0.1~0.4

35.0~72.0

3、煤气着火事故

(1)燃烧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可用一个燃烧三角形来表示,三要素缺一燃烧不会发生;

(2)煤气的着火温度:

高炉煤气:

~750℃左右:

密度为1.29-1.30Kg/Nm3

转炉煤气:

~530℃:

密度为1.396kg/Nm3。

(3)几种常见点火源的温度

 火源名称

火源温度(℃)

 火源名称

 火源温度 (℃)

火柴焰

500~650

烟头(中心)

200~800

打火机火焰

1000

烟头(表面)

200~300

焊割火花

2000~

石灰遇水发热

600~700

烟囱飞灰

600

机械火星

1200

汽车排气管火星

600~800

煤炉火

1000

二、煤气事故的预防

技术措施:

■封——严密性,钢管材质、焊缝质量;耐压设计(材料、结构)

■隔——设可靠隔断装置、逆止装置、紧急切断装置;

■堵——设汽封、氮封,保持压力;防爆电气

■泄——设防爆阀、爆破膜、防爆水封、安全阀、泄爆M2/M3不小于1/10,门窗外开;

■放——设事故放散、调压放散装置、通风排气装置

■控——含氧量、CO、压力、温度、流量、柜位、液位检测监控;

1、系统的密封严密

(1)严密性试验

对新建、扩建、改建或大修后的煤气设备或管道在投产前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产。

1)严密性试验要求

—严密性试验压力应符合要求

—对管道各处连接部位和焊缝,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试验,试验前不得涂漆和保温;

—各种管道附件、装置等,应分别单独按照出厂技术条件进行试验;

—管道以闸阀隔断的各个部位,应分别进行单独试验,不应同时试验相邻的两段;—试验前应将不能参与试验的系统、设备、仪表及管道附件等加以隔断;安全阀、泄爆阀应拆卸,设置盲板部位应有明显标记和记录;

(3)防断裂

1)热煤气管道的敷设应防止由于热应力引起的焊缝破裂,必要时,管道设计应有自动补偿能力或增设管道补偿器。

2)煤气管道和设备应防止由于积水、冲刷以及施工开挖等原因引起地基沉降、坍塌而造成断裂、倒塌;

3)煤气管道和设备应防止由于内部积水、积灰、结冰等荷重增加而造成断裂、倒塌

4)煤气管道应具有一定架空高度,防止车辆的撞击而造成的断裂、倒塌,距厂区道路路面不低于5m,大型企业煤气输送主管管底距地面净距不宜低于6m,煤气分配主管不宜低于4.5m

5)埋地管道应埋设在土壤冰冻线以下,车行道下时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不得小于0.9m;

2、系统的可靠隔离

(1)可靠隔断装置

1)盲板

主要适用于煤气设施检修或扩建延伸的部位。

盲板应用钢板制成并无砂眼,两面光滑,边缘无毛刺,盲板的厚度按使用目的经计算后确定。

堵盲板的地方应有撑铁,便于撑开。

2)插板

安设的插板,管道底部离地面的净空距:

金属密封面的插板不小于8m,非金属密封面的插板不小于6m,在煤气不易扩散地区须适当加高。

封闭式插板的安设高度可适当降低

(2)有条件可靠隔断装置

1)水封装在其他隔断装置之后并用时,才是可靠的隔断装置。

2)密封蝶阀不能作为可靠的隔断装置,只有和水封、插板、眼镜阀等并用时才是可靠的隔断装置。

3)平行双闸板切断阀、NK阀注水压力为煤气计算压力至少加5000Pa,并能全闭到位,保证煤气不泄漏到被隔断的一侧的双板切断阀是可靠的隔断装置。

(3)不可靠隔断装置

眼镜阀、扇形阀、密封蝶阀、旋塞、盘形阀、闸阀等不能单独作为可靠隔断装置

(4)逆止装置

凡煤气倒流会造成泄露或爆炸可能的皆需装逆止(止回)装置:

1)转炉气柜与三通阀间设水封逆止阀;

2)当燃烧装置采用强制送风的燃烧嘴时,煤气支管上应装止回装置或自动隔断阀。

在空气管道上应设泄爆膜。

3)水封给水管设逆止阀;

3、系统与外界的隔离

系统的操作部位、活动部件、排水部位等不能用固定的方法与外界的隔离时,要采取封堵措施:

■高炉硬探尺与探尺孔之间应用蒸汽或氮气密封;

■炉顶双钟设备的大、小钟钟杆之间应用蒸汽或氮气密封;

■余压透平应设有可靠的严密的轴封装置;

■常压高炉的洗涤塔、文氏管洗涤器、灰泥捕集器和脱水器的污水排出管的水封有效高度,应为高炉炉顶最高压力的1.5倍,且不小于3m

■转炉烟罩上的加料孔。

氧枪、副枪插入孔和料仓等应密封充氮,保持正压;

■转炉煤气活动烟罩与固定烟罩要用汽封或沙封;

■排水器、焦油、洗油排放口水封或油封的有效高度应为煤气计算压力至少加500mm;

■湿式柜每级塔间水封的有效高度,应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

三、煤气操作与检修安全

1、煤气设施的操作

(1)除有特别规定外,任何煤气设备均必须保持正压操作;

(2)煤气设施的安全运行压力不少于500Pa,低于此压力,应采取保压措施;

(3)通常,可由煤气柜向管网输出煤气或向设备充氮气、蒸汽来保压。

2、煤气设施的停运

(1)煤气设备短时间停止生产应采取保压措施;

(2)煤气设备短时间停止生产而保压又有困难时,则应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3)正在生产的煤气设备和不生产的煤气设备必须可靠断开,切断煤气来源时必须用盲板。

3、煤气设施的开工

送煤气前,对煤气设备及管道内的空气须用蒸汽或氮气赶净,然后用煤气赶蒸汽或氮气,并逐段做爆发试验,合格后,方可送给用户。

4、煤气设施的吹扫和置换

(1)吹扫和置换煤气设施内部的煤气,应用蒸汽、氮气或烟气为置换介质。

吹扫或引气过程中,严禁在煤气设施上栓、拉电焊线,煤气设施周围40m内严禁火源;

(2)煤气系统的各种塔器及管道在停产通蒸汽吹扫煤气合格后,不应关闭放散管;开工时,若用蒸汽置换空气合格后,可送入煤气,待检验煤气合格后,才能关闭放散管,但严禁在设备内存在蒸汽时骤然喷水,以免形成真空压损设备;

(3)凡用惰性气体吹扫和置换过的煤气设施,应再用空气吹扫和置换惰性气体;并打开设施的人孔、放散管、保持气体流通;

(4)煤气设施内部气体置换是否达到预定要求,应按预定目的,根据含氧量和一氧化碳分析或爆发试验确定;

5、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

(1)吹扫和置换合格的煤气设备,由于停置时间长,由于下列原因而有煤气产生:

—与运行中的设备没有可靠隔断而窜入煤气;

—设备内表层沉积物或设备内容物吸附的煤气释放;

—设备内吹扫死角区的煤气扩撒。

(2)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重新进行分析。

安全分析取样时间不应早于动火或进塔(器)前半小时。

(3)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

当煤气比重大于空气时,取中、下部各一气样;煤气比重小于空气时,取中、上部各一气样。

(4)根据作业目的确定安全分析合格要求:

—进入设备内作业,O2不少于18%、CO符合作业时间要求;

—设备内、外动火,爆发试验合格;

(5)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

(6)CO含量与作业时间要求

CO<24PPM——可较长时间工作;

CO48PPM——不应超过1小时;

CO80PPM——不应超过半小时;

CO160PPM——不应超过15~20分钟。

(7)工作人员每次进入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间隔至少在2小时以上。

(8)检修动火工作中每两小时应重新分析。

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半小时,也应重新分析,

6、煤气设备动火作业

(1)在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要有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要取得煤气防护站或安全主管部门的书面批准。

(2)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压,动火部位要可靠接地,在动火部位附近要装压力表或与附近仪表室联系。

煤气压力不高于300Pa。

只准用电焊,不准用气焊。

同时要有防护人员在场。

(3)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

——可靠隔断煤气

——要用可燃气体测定仪测定合格(或测爆合格),并经取空气样分析,其含氧量接近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含氧量。

——将煤气设备内易燃物清扫干净或通上蒸汽,确认在动火全过程中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带煤气作业

(抽堵盲板、带煤气接管、高炉换探料尺、操作插板等)

(1)不宜在雷雨天进行;

(2)作业时,应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

(3)操作人员应备有空气或者氧气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

(4)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

(5)距工作场点40m内,禁止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要离开作业点40m以外。

(6)应使用不发火星的工具,如铜工具或涂有很厚一层润滑油的铁工具。

(7)距作业点10m以外才可安设投光器。

(8)不得在具有高温源的炉窑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煤气作业,如需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9、打开煤气设备的规定

打开煤气加压机、脱硫、净化和贮存等煤气系统设备和管道时,必须采取防止硫化物等自燃的措施。

四、煤气的检测与监控

1、CO的监控与检测

(1)监控与检测的区域、地点

1)煤气危险区(如地下室、加压站、热风炉及各种煤气发生设施附近)的一氧化碳浓度应定期测定,在关键部位应设置一氧化碳监测装置。

作业环境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24ppm)。

(GB6222)

2)下列场所,宜设一氧化碳监测装置:

①使用或产生煤气的工艺装置、气柜区等可能积聚CO的坑地及排污沟最低处的地面上。

②易于积聚CO的“死角”。

3)加压站、一次风机房站房内宜设有一氧化碳监测装置,并把信号传送到管理室内。

(GB6222)

4)转炉炉子跨炉口以上的各层平台,宜设煤气检测与报警装置。

(AQ2002)

5)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要用可燃气体测定仪测定合格,并经取空气样分析,其含氧量接近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含氧量。

(GB6222)

6)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应携带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置,并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

(GB6222)

(2)检测器设置要求

根据SY6503-2000《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使用规范》规定:

 1)检测器宜布置在煤气释放源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2)应设置CO检测报警仪的场所,宜采用固定式;当不具备设置固定式的条件时,应配置便携式检测报警仪。

 3)当煤气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半封闭厂房内,每隔15m可设1台检测仪,检测器距释放源不宜大于1m。

4)检测焦炉煤气的CO检测器,其安装高度宜高出释放源0.5∽2m。

5)检测其他煤气的CO检测器,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0.6m。

(3)检测器的维护

1)确保固定式CO监测器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便携式CO检测仪时刻备用;

2)确保检测器的传感器、电池有效,处于寿命期间;

3)检测器要定期予以校验;

4)按检测器“使用说明书”认真进行维护和保养

五、空气呼吸器的使用与维护

(一)使用前功能检查

1、关闭供气:

向呼吸阀的方向推动呼吸阀上的开关拔叉。

抬起面罩上的红色指针并向前推动呼吸阀转换开关

2、打开气瓶阀

3、观察压力表,读数不应该低于工作压力的90%,也就是说如果气瓶充气压力300bar,那么读数不应该低于270bar

4、关闭气瓶阀,检查是否有泄漏,观察压力表的读数,读数变化应该小于10bar。

5、慢慢拨动呼吸阀的拨叉开关或打开呼吸阀的转换开关,直到听到气流声。

6、当报警哨报警时观察压力表,此时压力显示应该在50bar左右(符合欧洲标准EN137,中国标准CA124—2004)

7、完全打开呼吸阀的拨叉开关

(二)空气呼吸器的使用

1、在背上之前先把肩带和腰带搭口松开调整好松紧。

2、背上空气呼吸器气瓶阀的位置应该在下面。

3、拉紧肩带一直调整到感觉背板的位置比较舒服为止。

4、检查呼吸阀拔叉开关或呼吸阀转换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5、腰带的松紧可以通过拉紧一端来控制,腰带的搭扣及卡扣的位置在身体的前面。

6、完全打开钢瓶阀,观察压力表。

7、当气瓶打开时,报警哨会一直响到压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同时也是给报警哨做了一下功能测试。

8、戴上面罩:

先把下颌放在面罩内,再把头带拉过头顶。

9、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拉进头带,最后一个拉紧的是额头上的头带。

10、第一次吸气时,呼吸阀自动开启,呼吸阀转换开关如果处于气瓶供气状态(面罩上的红色指针未抬起),呼吸阀也将自动开启。

如果处于环境供气状态(面罩上的红色指针已抬起),则需手动开启呼吸阀。

呼一口气之后立即屏住呼吸,目的是听听是否有泄漏,如果有泄漏可能是头发卡在面罩的密封边缘,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11、把两个手指放在面罩的密封边缘旁边,检查是否有气流泄露

12、在使用整套设备之前,再一次观察压力表。

13、佩戴者在进入危险工作区域(毒气超限区域)之前,可使呼吸阀的转换开关处于环`境供气状态(红色指针抬起),当进入工作区域时需用手动使呼吸阀处于气瓶供气状态(红色指针落下),以延长气瓶内压缩空气的有效使用时间。

面罩上的红色指针处于抬起状态时,严禁佩戴者进入危险工作区域

14、使用正压呼吸装置的整个过程总要不断地检查压力表,当气瓶中的压力在55±5bar时,报警哨就会开始报警,报警一直会持续的气瓶中的气体被耗尽。

注意:

⑴使用者必须留意报警哨,如果报警哨开始报警则应立即撤退至安全区域;⑵使用压缩空气呼吸器,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三)空气呼吸器的维护保养

呼吸防护装置必须每年进行彻底的功能测试以保证能够进行安全使用。

A清洗基本组件和气瓶:

1、检查呼吸阀被关闭

2、清洗呼吸防护装置之前要打开气瓶阀,压力可以阻止水分进入呼吸系统

3、把除了面罩、压力表气路和报警哨之外的部件放在中性洗涤剂的水中

4、查找有无气泡,如果有气泡表示此处有泄漏

5、彻底的清洗压力表和报警哨

6、用干净的水进行漂洗

7、检查是否有水进入减压器

8、自然晾干

B清洗面罩和供气阀

每次使用后,都要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清洗面罩和供气阀。

注意:

如果呼吸防护装备清洗是在0℃以下,应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清洗:

1、关掉气瓶阀降低系统的压力,通过拨叉开关打开,通过拨叉开关打开呼吸阀

2、松开中压管的连接接头

3、松开传声膜片安装孔上的两个螺丝,卸下通话膜片及通讯附件

4、逆时针旋下供气阀

5、用橡胶塞堵住螺纹连接口及与面罩连接的接口

6、用比较柔软的刷子在肥皂水中清洗面罩和供气阀,水温度大约为40℃

7、在清水中漂洗,然后尽可能地把水甩掉

8、检查供气阀内部是否进水

9、晾干所有部件,图一层润滑油在0形圈上。

组装供气阀到面罩上,然后把空气过滤架等依次装上。

注意:

如果呼吸阀内进了水,干燥呼吸阀最好方法是把中压管接上。

确认呼吸阀处于关闭状态。

打开气瓶阀,然后用拨叉开关开启呼吸阀,让水分被吹出。

六、心肺复苏术

一、心肺复苏的徒手操作

心肺复苏(CPR)的徒手操作,亦称基本生命支持(BLS),是针对心脏骤停必须立即采取的最首要的、最基本的急救措施。

(一)单人CPR的徒手操作程序如下:

A从判断意识至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即以下第1~5项。

B.口对口吹气,即以下第6项。

C.判断颈动脉搏动是否搏动与胸外心脏按压,即以下第7、8项。

1.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及反应,轻拍患者肩部,并高声呼叫:

“喂!

你怎么啦?

2.启动EMS系统(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患者如无反应,立即启动EMS系统。

如现场只有一名抢救者,应同时高声呼救、寻求旁人帮助。

如发现患者无反应,应立即打电话,启动EMS;但对于溺水、创伤、药物中毒及8岁以下儿童,先进行徒手心肺复苏一分钟后,再打急救电话求救。

我国的统一急救电话号码——120,接通急救电话后,要沉着冷静、语言清晰、准确、精炼,重点说明下列情况:

(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

(2)患者当前位置的详细地址、门牌或楼号、单元、楼层、房间号。

(3)患者当前最主要或最危急的病情,以及与本次发病有关的简明既往病史、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救治效果等。

(4)如为突发灾难性事故,应说明事故的性质(如交通事故、塌方、火灾、毒气泄漏等)、受到伤害的人数等情况。

(5)其它应该说明的情况,以及120受理台询问的其它问题。

(6)约定好等候、接应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是为了尽量避免或减少救护车因地理环境生疏而造成的延误,从而更加快捷、顺利地到达患者身边。

等车地点最好选择就近的公交车站、较大的路口、著名单位门前、标志性建筑、醒目的公共设施等处。

实际工作中,此项是第一重要的。

(7)等候120受理台首先挂机后,再结束通话。

(8)结束通话后,尽量提前到约定地点接应救护车,见到救护车应主动上前接应,带领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另外,切忌将患者提前扶出或抬出等候救护车。

否则,可能欲速则不达,反而加重了病情。

(9)在接到救护车以前,应始终随时与120受理台或救护车车载电话保持联系。

3.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如患者是俯卧位或侧卧位,应迅速跪在患者身体一侧,一手固定其颈后部,另一手固定其一侧腋部(适用于颈椎损伤)或髋部(适用于胸椎或腰椎损伤),将患者整体翻动,成为仰卧位,即头、颈、肩、腰、髋必须同在一条轴线上,同时转动,避免身体扭曲,以防造成脊柱脊髓损伤。

患者应仰卧在坚实的平面,而不应是软床或沙发;头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脑血流灌注减少而影响复苏效果。

4.开放气道当人的意识丧失后,尤其心搏停止后,全身肌张力下降,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

如将下颌向前推移,可使舌体离开咽喉部;同时头部后伸可使气道开放。

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沙、杂草、假牙等,均应尽快清理,否则也可造成气道阻塞。

无论选用何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

在复苏操作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

常用开放气道方法如下:

(1)压额提颏法如患者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2)双手拉颌法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但不便于口对口吹气。

站立或跪在患者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患者两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压额托颌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另一手拇趾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

5.判断有无呼吸开放气道后,立即将一侧耳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

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一看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6.口对口吹气口对口吹气是一种快捷、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

空气中含氧气21%,呼出气体中仍含氧气约16%,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如口腔严重损伤,不能口对口吹气时,可口对鼻吹气。

(1)确定患者无呼吸后,立即深吸气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同时用食中指紧捏患者双侧鼻翼,向患者肺内吹气两次。

(2)每次吹气量500~600ml,每次吹气持续1秒钟以上,吹气时见到患者胸部明显起伏即可。

(3)如果只进行人工通气,通气频率应为10~12次/分钟。

气过程中,应始终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吹气时如无胸部起伏或感觉阻力增加,应考虑到气道未开放或气道内存在异物阻塞。

7.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对于非专业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时,不再要求通过检查颈动脉是否搏动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或电除颤,而要求检查循环体征,包括有无自发性呼吸、咳嗽及身体的自主运动;但对于专业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

检查脉搏应用食、中指触摸颈动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而绝不可选择桡动脉。

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如不能确定循环是否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8.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重要方法,正确的操作可使心排血量达到正常时的1/4~1/3,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这就可以保证机体最低限度的需要了。

(1)按压原理通过按压胸骨,使胸腔内压力增高,促使心脏排血。

放松时,胸腔内压力降低,且低于静脉压,从而使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胸泵原理”;另外,心脏直接受到挤压也产生排血。

放松时,心腔自然回弹舒张,使得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心泵原理”。

多数学者认为,胸外心脏按压能导致人工循环是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2)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①操作时根据患者身体位置的高低,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的任何一侧均可。

必要时,应将脚下垫高,以保证按压时两臂伸直、下压力量垂直。

②按压部位原则上是胸骨的下半部。

a.用触颈动脉的食、中指并拢,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

向上滑动至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即两侧肋弓交汇处定位。

b.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线上,并触到定位的食指。

c.然后再将定位手的掌根部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使两手掌根重叠。

d.手掌与手指离开胸壁,手指交叉相扣。

③按压姿势两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

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

④按压深度一般要求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灵活掌握,触摸到颈动脉搏动即可。

⑤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⑥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