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4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56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4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4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4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4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4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4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4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4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4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4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领导签字

 

教学目标

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设计意图:

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

1.1号笔筒有(  )支铅笔     2号笔筒有(  )支铅笔   3号笔筒有(  )支铅笔4号笔筒有(  )支铅笔     5号笔筒有(  )支铅笔

2.上图中一共有(   )支铅笔。

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     )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

课上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

(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

第一组

姓名

投中个数

a

8个

b

7个

c

6个

d

7个

第二组

姓名

投中个数

a

9个

b

8个

c

5个

d

3个

e

5个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

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

研究二:

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星期

数量(个)

1

3

2

3

2

6

4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亮亮家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3.议一议:

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提示:

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形成最终的小组意见,最后小组长确定好发言顺序。

【设计意图:

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

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课上研究

(一)

(二)。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

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展示提升

1、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对尝试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

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

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

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

平均数的含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设计意图:

班级展示提升是小组内形成统一的观点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并引发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小组间思维碰撞,以及老师精彩的点拨引导,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

五.挑战自我

(一)尝试应用,解决平均数问题:

出示新华小学四年级

(1)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体重的统计表,让学生读表,了解表中的信息。

交流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第五组有7个人,第六组有8个人。

教师提出:

要比较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先计算两个组的平均体重,然后进行比较。

接下来让学生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体重。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

指名两名学生进行板演。

预设:

第五组同学平均体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组同学平均体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议一议”中问题“42千克、40千克分别表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求出的两个平均数的意义。

完成比较哪一组平均体重重一些的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计算平均数的必要性,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二)巩固练习,提升学习质量:

1、独立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二题;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

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设计意图】借助此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反思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拓展延伸: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

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课后反思

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求平均数

领导签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了解数据信息、估计、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及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3、在估计平均身高,用平均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 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用平均数描述、分析说明问题的作用。

难 点

用自己的语言结舌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0+40+60+20+30)÷5=      (60+45+35+20)÷4=

(30+50+80)÷4=           (80+80+80+80+85)÷5=

【设计意图:

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

某市举办小学生篮球友谊赛,进入决赛的两支球队部分队员的体重和身高如下:

姓名

体重(千克)

身高(厘米)

王立平

47

153

李斌

35

138

王晓光

45

153

张强

54

163

李云州

53

165

马岩松

51

158

刘劲松

56

166

胡东风

56

168

赵亮

53

158

 

红星小学队银河小学

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先估计一下那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高一些,再算一算,看看估计的结果和实际计算的结果一样吗?

红星小学队:

银河小学队:

3.计算一下两队的平均体重?

红星小学队:

银河小学队:

课上尝试小研究

1、求出的平均身高是每个队员的身高吗?

2、某个队员的身高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吗?

3.最高的队员的身高超过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米?

最矮的队员的身高比本队平均身高矮多少厘米?

4.两支球队的平均体重和平均身高有什么关系吗?

【设计意图:

课上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小组合作探究

大屏幕上出示课上尝试研究4个内容。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

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

四.班级展示提升

1.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对大屏幕上四个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

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

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

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

   平均数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五.挑战自我

   完成教材练一练2题、3题。

(88页)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单问题。

六.巩固提升

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一题:

引导学生将统计表的合计一栏填写完整。

总人数是将六个小组的人数加在一起,植树棵树是将六个小组的植树棵树加在一起。

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意思:

(1)平均每个组植树多少棵?

用植树总棵树除以组数。

(2)全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用植树总棵树除以人数,  关注学生是否理解。

【设计意图把一个数按不同的标准平均分,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中富有挑战性的题目。

六.反思收获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d

体重(千克)

身高(厘米)

a

48

152

b

58

172

c

40

140

d

42

140

e

50

154

f

56

160

g

52

167

h

50

161

i

45

167

课后反思

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认识条形统计图》

领导签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数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

3.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通过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2.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的特点,学习用不同方法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

条形统计图表示数的特点以及用不通过方法计算平均数。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展示关于本小组成员身高调查表及计算平均身高的结果)

【设计意图:

重点复习学过的计算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计算能力,为这节课学习计算平均数的其他方法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课上)

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

(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如下:

姓名

李强

张红云

马波

王小娟

李云平

数量(枚)

11

19

16

18

16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还可以用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条形统计图课件)

(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统计图

1、2.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至少写出2条。

我得到的数学信息(         )(           )

2、仔细观察,你发现今天所学统计图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我的发现:

(            )

温馨提示:

注意观察纵坐标上每格所代表的数据。

3.上面这两种表示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4.算一算:

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枚废旧电池?

还有其他方法吗?

三、小组合作探究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

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

四、班级展示提升

1.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小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

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

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

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重点提示作图的方法步骤。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五、挑战自我

1.完成教材练一练2题。

(90页)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会独立完成统计图。

六.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一题:

(90页)

2.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的83页——84页内容。

六.反思收获

我的收获: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节课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认识新的条形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收集分析,做出结论。

一、提高生活化的资料,感受数学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中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以超市统计的销售矿泉水的数据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提供施展个性才华的空间,体验成功的数学

通过学习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了解整理数据,收集数据,利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处理数据,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知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2页。

领导签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

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

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

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

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尝试研究一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

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

四、班内展示交流,建构新知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

(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

(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

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

【设计意图:

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

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六、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

反思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