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题离线作业.docx
《政治经济学专题离线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专题离线作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专题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
《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
姓名:
郭丽萍
学号:
713100312108
年级:
13年秋
学习中心:
西溪学习中心
—————————————————————————————
(考查课程大作业均由教师批阅,发现内容雷同或抄袭一律按0分计)
课程考核方式:
考查,网上递交读书报告
具体要求:
1.结合学习课件的体会,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字数3000-5000字。
2.读书报告的内容要求涉及课程学习中多章内容(至少2-3章),联系要有机紧密,论述充分。
如果只涉及单一章节内容或简单就事论事,都算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3.独立完成,切勿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将以不合格处理。
4.请在作业截止日期前,在平时作业栏目自行上传读书报告电子版。
正文:
《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读书报告
------我的读后感
《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是对中国三十多年经济改革实践思考的结晶,是对过去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和体制演进的回顾。
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讲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崭新理论知识,主要包括: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理论基础及变化,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国有企业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分配理论的发展与分配关系的调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
第一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理论基础及变化。
主要讲解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以后的理论创新,生产资料所有制存在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形式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通过这章的学习,我了解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首先体现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上。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所有制结构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制度上的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形态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它所反映的是各种所有制的外部关系。
综观历史发展历程,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了"目标逐渐清晰"、"框架基本建立"和"体制不断完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这个阶段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认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越纯越好。
第二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十四大召开。
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第三阶段是中央十四大大召开之后。
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对资源进行配置,决定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和多样性,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这三个主要阶段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分别体现了开创性、奠基作用和完善深化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以来的经济理论的探索和创新
序号
时期
改革的目标
改革的意义
1
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承认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兼容性
2
十三大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3
十四大
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4
十五大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经济制度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制度基础上建立市场经济,是经济理论。
5
十八大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根据我国的客观实际,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制度基础上建立了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经济,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创新。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绝对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正视,需要按照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把改革向前推进。
总结经验,解放思想,经济理论的探索和实践创新,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集中体现。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科学方法与不同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第二章是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主要讲解了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架构,市场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资料全民所有,企业计划由国家统一下达,企业产品统收统销,企业盈亏国家负担。
改革开放后,在不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的情况下,我国探索建立新经济体制的改革思路在不断深化,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处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中,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公有制在经济制度中的主体地位,正如邓小平所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否定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否定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就等于丧失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而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增强市场活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全面社会改革开放,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机制更好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经济制度体系而努力。
第三章是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主要讲解了市场经济运行的长处与缺陷,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与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化和国际化及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运行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管理形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谈到国家宏观调控的问题:
“一切较大规模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的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
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
”例如,出于对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扬的担忧,今年年初中央政府采取的新国五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是一种宏观调控的表现。
市场经济强调效率,但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所致,可能会对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加强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总量均衡和结构的均衡,并通过收入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来刺激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也以不同的形式在市场经济中进行宏观调控,如美国以立法和间接干预为主进行市场经济调控。
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定因素是生产的社会化。
生产社会化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根本原因,进而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集中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根本原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经济手段。
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选择对调控的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治理房地产市场泡沫,就需要灵活运用利率汇率等工具,以及采取土地、税收等措施来进行抑制。
第四章是建立国有企业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主要讲解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与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调整,经济改革与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产品的社会性质与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改革的重头戏,在制度创新中产生了一批混合所有制公司。
这种国有控股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促使更多的国有企业加快机制创新与制度创新,国有企业整体活力不断增强,效益逐年增长。
中共十五大报告根据改革实践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指出:
“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十五大报告的这一新思想突破了传统观念,进一步拓展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明确了混合所有制形式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股份制将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突出抓好的问题,并强调要加强企业管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而对于“抓大放小”,《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既要放小,又要“扶小”、“带小”。
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初步实现了“强国梦”。
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是“国富民穷”。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已经是我们全党和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富民经济”。
但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明显处于弱势,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遇到的最大困难还在于融资。
因此,政府的政策应该更多向中小企业倾斜,推行金融改革,解决它们的实际困难。
在十八大和“十二五”规划以及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金融改革的部署中,均明确提出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金融改革的方向是利率市场化,是各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最重要一步,但这个还需要扎实基础,逐步推进。
2012年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
此次金融改革试验的目的是要发展民间金融,把大量民间资本聚集起来,以便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第五章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主要讲解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对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与解决职工的下岗失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强劲。
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
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62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37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12350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近五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2012
519322.10
38449.00
2011
473104.05
35181.24
2010
401202.00
29992.00
2009
340902.80
25608.00
2008
314045.40
23708.00
但是,国富民未富,广大民众更多的体验是“穷”。
截至2013年7月,中国货币供应量余额(M2)10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
从1998年底的10.45万亿,到如今的105万亿,居世界首位,十多年里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10倍,通货膨胀压力日益严重,普通老百姓日常的吃、穿、住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突飞猛进。
同时,我国存在财政收入增速超过居民收入增速,广大普通职工的工资增长幅度很低,例如广东十年来GDP增长了三倍,而外来打工人员的工资却连30%的增长都没有。
老百姓已经被住房、医疗、教育新的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起来。
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的膨胀扩张,挤压了民营经济,普通民众的失业率大大提高,收入降低。
近五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
统计年度
货币和准货币(亿元)
货币和准货币同比增长率(%)
货币同比增长率(%)
流通中现金同比增长率(%)
2012
974000.00
13.80
6.50
7.70
2011
851590.90
13.60
7.90
13.80
2010
725774.10
19.70
21.20
16.70
2009
606225.00
27.70
32.40
11.80
2008
475166.60
17.80
9.10
12.70
国富民不富不是中国梦,人民富裕才是中国梦。
为此,我国经济结构需要进行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转型与调整。
只有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型小康中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盛中国。
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结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偏重、一次产业不稳、二次产业不强、三次产业不大,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日趋尖锐。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显现,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不协调、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而调整经济结构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
第六章是分配理论的发展与分配关系的调整。
主要讲解了分配理论的困境与转型,分配方式与市场效应,合理的分配政策与启动市场。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但我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根据2013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平均工资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
收入分配改革亟待深化。
按行业对比,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89743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22687元,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是3.96:
1。
按“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两个组别对比,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769元,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8752元,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仅为非私营单位的61.5%。
按城乡收入对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很大,2013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4913元。
农民均收入与城市居民均收入比1:
3.1。
从基尼系数看,中国早在2000年就越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2012年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74,而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基尼系数大多只在0.24到0.36之间。
基尼系数是经济学中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
根据近十年的基尼系数曲线分析,基尼系数从0.47到0.49之间的一直居高不下,说明我国急需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
同时可以看出,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采取了惠民生、稳增收等强有力的措施,基尼系数从2008年最高的0.491开始逐步地有所回落。
收入差距过大其实只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为此,我国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性收入。
但是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政策多年却迟迟没有出台,究其首要原因,就是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不力和各利益的互相博弈。
尽管阻力重重,但广大民众对于收入分配改革尽快推进和落地的呼声从未停止过。
2013年2月,国务院终于批转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和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通知中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虽然城镇居民收入确实存在高低悬殊现象,且有扩大趋势。
但是我们还是要科学地、客观地、理性地分析中国的收入差距。
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区分合法收入与违法收入、合理收入与不合理收入两条界限。
同时对于少数人利用违法、非法手段获得高额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分配政策不衔接甚至相互抵触,导致分配秩序紊乱等现象,应加大集中治理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理性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第七章和第八章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主要讲解了我国会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保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选择,社会经济性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探源,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缺陷;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结构,关于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中的理论与实践,医疗制度改革与建立疾病医疗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西方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理论认为,一国政府应建立一个公正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并运用最优的经济政策来确保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巩固政府的统治。
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50年代初建立和发展的。
1950年,为了救济失业工人,政务院颁布《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并拨粮4亿斤作为失业救济等。
1951年,为了保护雇佣劳动者的健康,减轻其生活中的特殊困难,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保险费的征集及管理和支配、保险项目及标准、保险实施范围、执行和监督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中国社会保障的范围、制度模式和体制框架等一系列问题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1997年,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文件。
2005年,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强调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国民经济体制的变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成必然。
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社会保障面对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城镇居民。
因此应当着力改变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覆盖面窄、范围小、社会化程度低的现状,按照“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探索建立个人账户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努力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改变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分割的格局,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最终达到惠及全体公民。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2012年9月份,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加人数较2002年底分别增加15138.5万人、43504.8万人、4734.4万人、14161.4万人和11585.8万人;新农合、新农保参加人数分别达到8.32亿人和4.49亿人(前者是2011年底数,后者包括少部分城镇居民)。
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和流浪儿保障、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促进农村五保制度由村级自保向国家保障转型。
城乡低保覆盖人数由近2500万人增加到7500多万人。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形势持续的不景气,萎靡的就业市场造就了今年夏季的“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年也被称为“史上最难找工作年”。
高校生毕业即失业,成了目前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不仅要鼓励毕业生多去基层或勇于创业,同时还要及时做好失业、救济等基本的社会保障工作。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只有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才能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
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着眼于经济发展的现实和趋势,又要着力改变现实的缺陷。
我们要从生产力水平不均衡、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技术不发达等国情出发,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国未来会更美好,最终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附注:
本文参考数据主要来自互联网,同时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创新与体制演进》的内容撰写而成,为本人单独独立完成。
如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批评指正,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