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281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4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docx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docx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

苏教版六年级十二册全册教案(下)

 

练习4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2、朗读句子,初步感知语气词“啊”的读音变化。

 

3、对对子练习,进一步增强对对子的能力,领略文字使用的技巧。

 

4、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背诵两句名人名言,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知音。

 

7、根据话题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8、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过程:

 

练习4第一教时总第57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练习4,将完成第一至第四题练习。

(板书:

练习4)

 

二、学生自练

 

1、指名读题,明确训练要求。

 

2、学生自练,第三、四题可以在书上作尝试填空,教师作巡视指导。

 

三、交流检查

 

1、第一题

 

⑴齐读这段文字。

 

⑵观察整幅字的行款与布局,找出难写的字,集体分析。

 

⑶练习描红,提出要求。

 

①注意字距和行距的安排。

②看一笔描一笔,不重复。

 

⑷交流评价。

 

2、第二题。

 

⑴出示四句话,教师范读。

 

⑵指名读句子,师生评议、纠正。

 

⑶小结。

 

⑷学生练习读句子,教师巡视作指导。

 

⑸全班齐读所有的句子。

 

3、第三题。

 

⑴复习以前学过的句子。

 

⑵讨论:

说说这些对了都有哪些特点?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

 

⑶交流作业情况。

 

⑷巩固练习。

 

①出示:

明对()淡对()山青对()

 

老对()勤对()表扬对()

 

②小组间出题进行对对子练习。

 

4、第四题。

 

⑴指名读文中的七句话。

 

⑵指名学生交流。

 

⑶师生评价,充分说明排序理由。

 

⑷教师小结。

 

四、作业

 

预习练习4的后面的题目。

 

练习4第二教时总第58教时

 

一、明确课时任务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完成练习4的第五、六小题。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背诵本学期学过的成语。

 

2、读准字音。

 

⑴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⑵指名读,及时正音。

 

⑶教师范读、正音后集体读。

 

3、了解词义。

 

⑴自由读,边读边想,可以查字典,小组内也可以互相交流。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已读懂了哪些词语?

教师相机点拨一些成语的大意。

 

4、熟读成诵。

 

⑴自由诵读、记忆,想想运用什么方法记忆比较方便。

 

⑵小组交流记忆方法。

 

⑶检查背诵情况,及时鼓励。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导入。

 

齐背练习3的读读背背。

 

2、读准字音。

 

⑴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⑵指名试读、正音。

 

3、读懂句意。

 

⑴学生自由读后小组讨论两句名言的含义。

 

⑵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4、熟读成诵。

 

⑴组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⑶指名朗读。

 

⑷指名背诵,表扬能当堂背诵的学生。

 

5、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培根和卢梭的名言,互相交流。

 

练习4第三教时总第59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⑴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

 

②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③将目击的交通事故清楚、准确地向交警报告。

 

2、指导。

 

⑴仔细观察,看懂图意。

 

⑵组织讨论:

四幅图画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①清晨的马路上车辆不多,较宁静。

②一位中学生闯红灯,横过马路。

③一辆小汽车把中学生撞倒。

④赵玲向交警讲述交通事故的经过。

 

⑶继续讨论:

赵玲目击了这一起交通事故,她是怎样向交警讲述的?

 

3、练习。

 

⑴自由练说。

⑵指名试说。

⑶同小组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互相练说。

⑷每组派代表到台上当众讲述。

 

4、反馈。

 

⑴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目击报告要求真实、具体,不要展开想像。

 

⑵扩展到最近看到的事情,把自己目击到的一件事情讲给同学听。

 

练习4第四教时总第60教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匚”包围的字。

 

2、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医匪

 

要求学生注意:

左包右结构,“匚”取势左下,中间部分“矢”、“非”的中心要注意摆稳。

“非”的左右两部分要呈左低右高之势。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

学生练习书写

 

16、白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录音带等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16课第一教时总第61教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猜到了吗?

对,就是白鹭。

(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你熟悉郭沫若吗?

 

郭沫若: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②思考: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①生字词:

 

鹤蓑喙嵌框嗜

 

②指名分节读课文。

 

③提问: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

(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9):

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10):

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分部分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2、引导学生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16课第二教时总第62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

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这样比喻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过渡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

(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

(第五自然段)

 

2、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

)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

(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

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

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

说说你的体会。

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

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

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

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

 

教师范读。

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

(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

)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板书设计:

 

16、白鹭

 

颜色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精巧的诗觅食白鹭钓鱼图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白鹭瞭望图

 

飞行白鹭低飞图

 

首→呼应←尾

 

17、、碧螺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课前准备:

 

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17课第一教时总第63教时

 

一、揭示课题:

 

当你看到了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的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

 

③想一想揭题时提出的问题。

 

⑵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质疑。

(不理解的词语)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弥漫---充满、布满;

 

神采飞扬---形容人的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精神。

 

四、学生按自然段试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交流分段情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试说各段大意。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并归纳分段。

 

3、同位同学互查朗读一遍

 

五、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行,掌握间架结构;

 

2、突出指导,“煞”、“茸”部首约占字的三分之一;“袄”字左边是“衤”,不要写成“礻”

 

3、学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14、碧螺春

 

煞汛焙袄搓捻撮茸

 

第17课第二教时总第64教时

 

一、复习检查

 

提问: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碧螺春”的?

(板书:

产地名字的由来采摘制作品尝)

 

二、学习课文

 

1、精读第一部分。

 

⑴自由地读课文第一段。

想一想: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和名字的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⑵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2、精读第二段。

 

⑴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江南的春光究竟是怎样的呢?

 

⑵找出描写江南春光的语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把它写在书旁。

 

⑶交流体会。

 

⑷讨论:

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是个什么句子?

为什么这样说?

 

⑸谁能给这样的景色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⑹指导朗读、背诵。

 

①江南春光如此美丽动人,你喜爱她吗?

练习朗读第4自然段。

 

②指名读。

引导评价。

 

③看画面,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⑺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她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抓住重点的句子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

 

⑻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⑼教师小结:

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动人的画面,焙茶手纯熟的技艺更让我们大开了眼界,这哪里是在休茶、焙茶,这分明是在进行艺术表演。

 

三、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嘹亮()弥漫()明媚()

 

反义词:

敏捷()繁忙()清澈()

 

2、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第17课第三教时总第65教时

 

一、复习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三段。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

“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让我也沏上一杯碧螺春,看它独特在哪儿。

 

⑴沏一杯碧螺春,让学生观察,试着说说它的色、香、味、形。

 

⑵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读课文第6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句。

 

⑶交流体会。

 

①碧螺春的色香味形各是怎样的?

 

②你喝过茶吗,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⑷讨论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读一读体会一下。

你还学过哪些类似的句子?

 

⑸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

作者陶醉的除了碧螺春的色、香、味、形,还有什么?

 

学生讨论。

 

⑹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2、精学课文第四段。

 

⑴齐读这一段。

 

⑵说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们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饱含了诗人的怎样的感情?

 

⑶联系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___________。

 

三、指导造句

 

1、读文后习题4中的两个句子。

 

2、练习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指名造句,引导评价。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作业

 

1、造句。

 

关于

 

如果……那么……

 

2、你最喜欢吃哪种蔬菜?

写篇短文,从色、香、味、形这几个方面介绍一下你所喜爱的这种蔬菜。

 

板书设计:

 

产地

 

名字的由来

 

17碧螺春采摘美丽动人的画面

 

(久负盛名)制作工艺茶

 

品尝陶醉

 

18、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诗的大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过程:

 

第18课第一教时总第66教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二、学习古诗

 

1、整体感知,指导读通。

 

理解诗题,介绍创作背景。

 

2、朗读两首诗,对照诗下面的译文,结合课文插图,弄清大意。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①先分别说一说,用几句话来表达。

 

②再次朗读。

 

③总结,诗中所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放声朗读古诗。

 

5、背诵这两首诗。

 

三、进行课堂总结

 

1、说一说诗的大意。

 

2、指名学生进行背诵。

 

四、作业

 

课外进行古诗积累。

 

习作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引起方面来写银杏的。

让学生懂得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的良好的习惯。

 

3、借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

 

2、训练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引导学生像沈平平那样自己支观察、搜集作文材料。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习作5第一、二教时总第67、68教时

 

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

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

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例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读例文,思考:

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小结:

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

 

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自读,思考:

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小结:

 

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⑴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⑵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⑶小结: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

 

习作内容: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习作题目:

自定。

 

习作重点:

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四、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

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学生起草慰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六、佳作欣赏。

 

练习5

 

教学目标:

 

1、描红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继续认识一批繁体字,了解一些汉字简化的情况。

 

3、将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4、理解和运用学过的关联词语,能根据前后分句的联系填空。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大风歌》。

 

7、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提问、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8、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四教时

 

教学过程:

 

练习5第一教时总第69教时

 

一、揭示课时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5的第1至3项练习。

注意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二、教学第一题

 

1、出示教学内容。

 

2、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句子,注意每个字的字形。

 

3、你觉得这两句话中的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

 

4、讨论该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出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示范。

 

5、学生描红,要求:

一边描红一边记忆,从字的整体入手,不能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