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252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南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皖南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皖南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皖南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皖南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皖南实习报告.docx

《皖南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南实习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皖南实习报告.docx

皖南实习报告

皖南实习报告

  篇一:

  旅游外语学院

  南京市内实习报告

  班级姓名董珊

  学号

  20XX年12月20日

  南京实地导游实习报告

  20XX年11月20日、21日两天,我们为了即将到来的导游证考试,老师以及导游带着我们纷纷来到南京灵谷寺,中山陵,明孝陵,总统府四个景点进行实地踩点。

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把导游词和实际景点相结合。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考点景点由我们自行去踩点走走。

  第一站:

灵谷寺

  20号的早晨,我们依然怀着与去年去皖南一样的激动心情来到学校北大门口集合,然后跟着导游上了旅游大巴。

我们首先去的便是素有“天下第一禅林”的灵谷寺。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中山陵东面1.5公里处,原称蒋山寺,在今明孝陵处,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

灵谷寺是古代钟山70多所南朝佛寺中唯一留传至今的一座。

其前身是梁武帝为名僧宝志所建的开善精舍。

  灵谷寺风景区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古称“灵谷森松”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众多名胜古迹隐约其间,有无梁殿、松风阁、志公殿、三绝碑等,名人墓葬有邓演达墓、谭延闿墓等。

灵谷寺景区体现了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生态文化特点,是游人品味历史、赏桂休闲的好去处。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灵谷寺比较代表性建筑。

  灵谷寺大门

  灵谷寺大门是一座三拱门的门厅,上覆绿色琉璃瓦,两侧是红墙。

中门上题“灵谷胜境”,两侧偏门各书“松声”、“泉涛”。

大门正南有一个长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又称万工池,相传是明太祖调用万名军工挖掘而成。

进大门,过雨道是无梁殿。

  无梁殿

  无梁殿原名无量殿,因供奉无量佛而得名,是原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整座建筑全用砖石砌成,无梁无椽,所以又称无梁殿。

殿高22米,宽46.7米,进深37.9米,南北各有3个拱门,四面皆有窗。

结构坚固,气势雄伟,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牌坊

  殿前有一座五楹带顶的阵亡将士牌坊,中间坊额刻“大仁大义”,背面刻“救国救民”。

坊前置一对汉白玉雕成的貔貅。

殿内墙上书刻孙中山的《总理遗嘱》,还书刻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名单。

无梁殿后是阵亡将士第一公墓,此墓连同位于东西各300米处的第二、第三公墓共埋葬北伐与抗日阵亡将士1029名,弧形墓墙后是松风阁,建于几十级台阶之上,阁高10米,宽米,九楹二层,外有回廊,四周红柱环绕,二楼为中空式,顶覆绿色琉璃瓦,蓝色披檐。

阁后甬道正中置宝鼎一座。

上刻“名鼎垂勋”四字。

由此向北约百米就是灵谷寺的标志性景点灵骨塔,塔高66米,九层八面,底层直径14米,顶层直径9米,为花岗石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1933年建成,当时称阵亡将士纪念塔,俗称九层塔。

塔内有螺旋式台阶绕中心石柱而上,计252级,每层均以蓝色琉璃瓦披檐,塔外是一圈走廊,廊沿有石栏围护,供游人凭栏远眺。

无梁殿东有灵谷寺,寺内大雄宝殿供如来佛;大道觉堂供玄奘法师灵骨;观音宝阁供观音菩萨;还有藏经楼、弥勒殿、祖堂等建筑。

  灵谷塔

  灵谷塔是南京地区最高最美的八面九层宝塔,它由钢筋混凝土及苏州金山花岗石建造。

灵谷塔的原名叫阵亡将士纪念塔,始建于1931年是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

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记载,在率师北伐、建都南京、统一告成后,1928年国民政府“眷念前劳,凯旋者概予登庸,惨逝者追加怃恤,惟兹阵亡将士杀身成仁,尸骨遍野,忠魂无依,乃拟搜集阵亡将士骸骨,建筑公墓,安慰忠魂。

”该塔由茂菲和董大酉设计,造形优美,典雅庄重,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当时我们和同学们还爬上去参观一番,异常兴奋!

  邓演达墓

  寺门对面是一座带顶的黄色照壁。

寺东有座品质碑,碑高约5米,上刻“灵谷深松“四字。

再向东过小桥是座五楹的古建筑名“流觞厅”,现为涉外餐厅。

由流觞厅向东南不足百米即至邓演达墓。

墓门正中是一座圆形花坛。

两侧有露天游廊左右环抱,廊上架有水泥条架、植紫藤为篷;游廊尽头各有方亭一座。

墓前雪松、龙柏,地下铺草坪,东、西、北三面有石墙环绕。

墓前有花岗石墓碑,刻何香凝所书“邓演达烈士之墓”,墓圆形,筑于平台上,高4.5米、直径9.5米,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当然灵谷寺内还有很多其他可观之处,我们跟着导游都一一前去踩过。

第二站:

中山陵

  中午参观完灵谷寺,我们下一站来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山陵。

中山陵的线路很简单,主要就是沿着一条中轴线。

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

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

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

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

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

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

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

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建筑风格融中西于一体,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

民族、民权、民生。

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

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不仅寄托了海内外捐赠者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山陵总体来说较其他简单一些,所以我们参观完,便节省更多的时间游览下一站——明孝陵。

  第三站: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来到明孝陵,我们首先步入的是神道,神道从四方城开始。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

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米。

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

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石兽狮子,獬豸,大象,骆驼,麒麟和马6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

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

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亲笔题书。

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今均已毁坏,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

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64个石柱的基础,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

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比原来的要小得多,内供奉朱元璋画像。

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

甬道尽头有石桥,称大石桥,又称升仙桥,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

在桥的北面是方城明楼、宝城宝顶,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前高米、后高米,底部为须弥座。

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

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

正中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显然为人所制。

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

明楼在方城之上,原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屋顶早已毁,仅存四壁砖墙,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

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

宝顶近似圆形,原名独龙阜玩珠峰,周围砌有砖墙。

1998年至1999年,南京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证实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从没有被盗过。

  最后一站:

总统府

  第二天上午,我们随导游进行最后一个景点踩点,来到总统府,总统府无疑是所有景点中最困难的一个了,内容特别多、特别深、特别复杂。

首先要提总统府的沿革:

历经明、清、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等时代。

在明朝,这里是汉王府;清代设两江总督署衙门于此,是清政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

乾隆时期,这里曾为南巡行宫;太平天国时改为天朝宫殿;清朝后期曾国藩沿袭咸丰三年前的旧都署规模及布局进行改建,仍为两江总督府。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总统府就设在这里的西花园;1928年,这里又成了国民政府所在地;1948年5月,经非法国大选举,蒋介石任总统,大院大门嵌上“总统府”三字。

  然后接着就是大门,光是一个大门就有不少可以讲的,如:

大门为西洋古典式建筑,建于1929年。

但原先,总统府的门是木结构的,后来蒋介石嫌弃它没气势就改建了。

现在我们看到是---门楼为阶女儿墙、仿古罗马风格,开三劵拱门,8根爱奥尼柱修饰于大门两侧。

门楼上方是“总统府”三个大字,但是在1948年前门楼上是谭延闿书写的“国民政府”四个字,1948年后,也就是非法国大选举后,才换成木刻包金的“总统府”三个大字,而这“总统府”三个大字是原监察院副院长周钟岳所写。

解放后被摘下。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20XX年复制后悬挂的。

现在请游客随我进入大门,从里面看大门,大门是一座两层半的建筑,一楼为门房、卫兵室,二楼为卫兵宿舍,楼顶为升旗平台。

总统府有很多内容,一片瓦、一棵树、一幅画都有着他们自己的故事,或开心、或伤心、或温馨、或自豪、或可笑等等。

就如一瓶香醇的古酒,是需要耐下性子慢慢品味的。

  学习小结:

  踩点实习,加深了我对各景点的映像,帮助我不再肤浅的、一味的、单纯的去背记导游词,现场导游也许讲的并没有我们需要背的内容多,但却也着实吸引了我们的兴致,讲的东西不少都不是书上直接写的,我们还需要生活中的不断积累,学习总是不断强化的。

这次的踩点实习,不仅让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导游的知识,同时在此途中,我们也留下了很多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

值得一记。

参考文献:

XX文库

  篇二:

  旅游管理系

  

  班级姓名

  学号

  20XX年03月26日

  目录

  一:

实习要求

  1: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导游服务技能

  2:

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

实习目的

  1: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导游工作基本技巧。

2:

考察黄山自然景观,熟悉皖南旅游线路。

  三:

实习线路

  徽商大宅院—谢裕大茶叶博物馆—西递宏村—屯溪老街—花山谜窟—翡翠谷

  四:

实习体会和收获

  五:

实习时间

  20XX年03月21日~03月23日

  :

  时光荏苒,因着高考,踏入经贸,转眼已经一学期了。

大学不同于高中时期的应试教育,尤其是旅游系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自身的动手能力。

在早春三月,我们在系领导的带领下来到皖南进行为期三天的实习实训教学活动。

  徽商大宅院

  21日上午6:

40,天空飘洒着濛濛细雨,汽车缓缓开离金陵,因为雨天路滑,经过将近6个小时的奔波,汽车抵达歙县时已是下午13:

30,我们的第一站是歙县的徽商大宅院,一下车就被大宅门恢弘的气势震慑,在讲解员的陪同下我们踏入这颇具徽派建筑风格的徐氏院宅。

石雕大门,九曲回廊,山水楼阁,尽显徽派建筑重视山水的特色。

  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园”,这个大宅院占地10000多平方米,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有宅第26座、房屋数百间、天井36个、柱子1580根。

徽商大宅院气势宏伟,马头墙层层昂起,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宅第浑然一体,“三雕”比比皆是。

歙县是古徽州州府所在地。

歙县有关部门计划在这座徽商大宅院内建多座反映徽文化的博物馆,如徽派建筑历史博物馆、徽州雕刻馆、徽州民俗馆、徽州历代名人馆等。

  在这座古宅中讲解员向我们娓娓道来徽州建筑文化,受益匪浅。

停留将近三个小时后,我们登上大巴车,继续行程。

  谢裕大茶叶博物馆

  下午15:

00左右,我们慕名来到谢裕大茶叶博物馆。

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光阴历练,这座风云百年的徽商老字号依然发出夺目光芒。

  谢裕大—黄山毛峰第一家,其创始人谢正安在创办“谢裕大茶行”后,为了

  进军大上海,决定自己开创新茶。

清明前后,他凭借自己多年丰富的茶叶经验,在黄山充头源等地茶山潜心专研,反复试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成了一批形似雀舌,汤色清透,芳香沁人的上等好茶。

因为“白毫批身,芽尖似峰”,并产于黄山,取名“黄山毛峰”。

谢正安将第一批“黄山毛峰”运至当时中国茶叶贸易中心的上海,通过上海的“谢裕大茶行”,一举打响了“黄山毛峰”的名声,整个茶界为之震动。

  讲解员向我们介绍了黄山毛峰正宗的制茶机械工具,制茶工艺流程。

重点向我们讲诉高山出好茶的道理,并向我们介绍黄山毛峰独特的保健功效。

大家不禁跃跃欲试。

讲解员带领我们到雅舍评鉴黄山毛峰,入座后,服务员冲泡黄山毛峰,茶叶入杯,雾气结顶,清香四溢。

开汤后,芽叶舒展浮沉,仿若蝉翼,端杯轻品,仿佛有一种置身与精致细巧的木雕窗阁后的淡然,宠辱不惊

  在谢裕大茶叶博物馆,我亲身领略到黄山毛峰的独特魅力,体验到徽州人一脉相传的以茶待客之道,感受古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束第一天的行程,我们乘上大巴车,开往黄山脚下的汤口镇,我被分配到文杰酒店住宿。

抵达时已是晚上18:

00,顾不上挑剔伙食问题与住宿条件,早早的进房休息了。

落宿黄山脚下,感受山地的冷湿温度,枕着涛声入眠,期待第二日的行程。

  22日上午,都说徽州人重水,下雨视为下珍珠,下雪视为飘白银。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黄山下起了大雪。

我们顾不上寒冷,开始了新的行程。

  画里乡村——宏村

  汽车抵达宏村时,天空晴和,这座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美誉的村子静静的坐落在黟县,没有辜负她的美名。

村外山清水秀,桃红柳绿;村内粉墙青瓦,青渠绕户。

  讲解员向我们娓娓道来宏村的地理、历史。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

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宏村是皖南传统村落中具有很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村落,它在负阴抱阳的选址思维,奇特的人工水系安排,依山傍水的村落布局,静谧幽深的街巷处理,如诗如画的村边水口景观,淡雅明快的建筑色调,精湛华丽的装饰装修风格等诸方面,无不给人深刻印象。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

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

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

  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

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

“承志堂”富丽堂皇,精雕细刻,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敬修堂、东贤堂、三立堂、叙仁堂,或气度恢弘,或朴实端庄,再加上村中的参天古木、民居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

  篇三:

皖南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20XX年10月22日——20XX年10月27日

  实习地点:

安徽南屏﹑西递、屏山﹑宏村

  实习形式:

写生实习

  实习目的:

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

  识与理解。

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

  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

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

  彩。

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要求大家在实

  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

  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十月二十二日,风和日丽。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写生实习。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安徽的这一周多时间,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

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第一站我们去的是南屏,因为南屏离我们住处只有1000米,所以南屏是我们写生和考察的第一站,第一次进入是在导游的带领下,从指定路线开始参观,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简单的了解了南屏的历史和古建筑的历史意义。

上午跟着导游。

  下午的时候就是我们自由的写生时间,我们几个三五成群的在南屏的小巷里穿梭者,领略着南屏的古村气息,南屏这桃花源般的村落,恰逢细雨绵绵。

初秋的乡村,雾状的细雨把村庄隐藏在朦胧的抽象中,远山虚无,白墙黛瓦被雨水包围,黑白并不分明,恰似水墨诗境。

入得近处时,人却在画中。

接连几天,毛毛细雨不断,偶尔也会露出一片灰暗的天空或短暂而血红的夕阳。

村落不断变换着色彩。

雨停

  时,出去写生。

沿着村落巷陌,踏着田埂野草,感受着乡村的宁静。

弯弯的小河顺着村落的地势穿过田野蜿蜒而去,河床不深,岸边野草不浅,点缀着高低错落的林木,牧童牛群隐没其间。

河水泛着凉意,映着天色,或潺潺而流,似歌;或平流如镜,似睡。

眼前看到的是一幅色彩凝重而深远的风景画。

  第二站我们安排在西递村。

上午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

西递,位于安徽省县东南部,村中以胡氏宗族为主。

清晨,薄雾朦朦,远看的山水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有着仙气一般,吸引我们去探索。

依然是导游带领我们参观,然我们熟悉一下西递,我们手里拿着照相机拍摄着自己想拍的事物,和作业可能需要的图片,同样也有一些同学做着笔记,这都是考察必须要做的。

就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下午,按照计划同学们开始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

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

  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

一下午的时间没有什么成果,我安慰自己才第一次不要灰心,老师也细心地指出我们画作的缺点并鼓励我们多画。

  在西递我们待了1天,尽管不舍那纯朴的民风,不舍村中的那只可爱的八哥,我们却不得不奔往下站——屏山。

  屏山是我们的第三站,但因为古村较小所以只给我们半天的时间在那参观,下午就是我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上午依然有一个导游带领,之后还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给我们自由参观。

  行走之间,先是看得路边有农家厨房,一个男人在灶上忙碌着,炉膛内升腾起火苗,在黑厨房中跳动,煞是好看,可惜拍不出效果来。

后来又见一男人,骑马跨档式坐在木条椅上,正兢兢业业地制作竹器。

皖南一带盛产竹子,竹器工艺品很多,不过大多中看而不好保存。

上次来的时候买了两件竹制工艺品——竹水壶,也还好看。

十一点半的时候我们在车站集合,然后回到了我们的住所下午的时间就由我们自由安排了。

  最后一站就是我们此次来的目的地--宏村

  宏村距西递虽不是很远,但却给我们另一种感觉,无论是风景,建筑,还是人文。

  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黟县县城东北,地处黟县、黄山区、休宁上区县交界处,离县城11公里,往东可达太平湖、九华山风景区,北上铜陵、合肥,往南可达屯溪、杭州、景德镇等地。

交通十分便利。

  宏村早在唐宋期间就曾繁荣一时,南宋绍兴年间,汪姓聚族于此建村。

历代沿更曾名:

怀仁乡、贤仁里、十都、弘村,乾隆年间,更名宏村,距今860余年历史

  宏村镇管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838人。

宏村资源丰富,是黟县优质木材毛竹、名优茶产地之一。

20XX连5月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村地形犹如一头卧牛,亦称牛形古村,有举世无双的环村水系,水圳、月沼、南湖及串起的池、塘、窑、坑、涧、榭等水系艺术设施。

村中有被人们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培德堂”。

有保存完整全省仅存的古代书院——南湖书院等重要文物、历史设施。

  宏村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民居,同时地处新安江源头,群山环抱,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在宏村方圆不到十公里之内已开发旅游景区——木坑竹海、塔

  川秋色和正待开发的奇墅湖水上乐园、协里风光、羊栈岭古道、新安江源头生态游等众多山水田园风光,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对于宏村,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

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

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

想起宏村,自然会想到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

宏村里还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5天,但是心中的感觉不能用不舍二字简单概括,大家心里更多的是惆怅和感慨。

惆怅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痕迹,感慨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浮躁。

  据史学家考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源自黟县,而宏村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堪称桃花源里人家。

明代诗人罗洪先曰:

清流如带漾涟漪,白板桥头与客期,指点农家村口路,雎阳亭外柳丝丝,桃花夹路多枝柯,花影参差映碧波

  宏村民居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物,是徽州古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无论以形式、特征、特点、意识都离不开这个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先说他的自然环境:

徽州地处安徽南端,北有黄山,南有天目,新安江青弋江的源头都在境内,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再说她的社会环境,远在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就影响到了新安,南宋时期这里已融入中原文化为盛期。

特别是南宋期间由于帝都南迁临安,这样的社会背景造就了民居的文化内涵。

她在建筑学家的眼中是件无暇的建筑珍品,在历史学家的眼中是无法估值的文物瑰宝,在美术学家眼中是一幅诗魂画境的艺术杰作。

民居与青山绿水辉映一体,古树从中粉墙黛瓦淡雅清新,一眼望去仍是幅静态雅致的图画。

统一中的变化,厚实稳重的高墙和瓦檐,神秘莫测的卷门和漏窗,都给观者一种感官上的强烈刺激。

宏村民居深宅高墙,屋内采光仅靠一方天井,厅堂半明半昏,而房间即使暗黑,从黑房到厅堂是一个从压抑到舒畅的过程。

  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宏村背枕雷岗,面对奇墅湖,谓是枕高岗面流水。

一望无际的村庄内有月沼、南湖辉映诸峰远近、倒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