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学习记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015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docx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业务学习记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docx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

2011年3月4日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主持人:

陈浩

内容:

优化教育教学环节之认真辅导

认真批改作业

批改学生作业,是教师在教学中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

但这项工作最能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调节教学。

作为教师,批改作业除了达到批改及时、符号规范、格式统一等基本要求外,我以为还要能做到:

看结果,更看过程。

认真辅导

这个“辅导”不要仅仅理解为是给学困生补课,指导学困生完成作业。

这个“辅导”是要求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辅导。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

如果初中学生不会听课,听不懂,学不会,就会增加课后复习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不良循环。

同时由于长期积累,可能导致厌学心理,既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心理健康。

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初中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

(2)注意看。

(3)多动脑。

(4)主动练。

(5)做笔记。

(6)善归纳。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

2011年5月09日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主持人:

陈国卿

内容: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一、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应注意:

1、保证“三个一”。

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

2、掌握三种方法。

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

3、提倡活学活用。

  二、认真阅读的习惯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认真阅读还必须做到读通、读懂、读熟和读活,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熟是升华。

三、边读边批画的习惯

四、质疑问题的习惯

五、让教与学融合到一起的习惯

六、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七、及时复习的习惯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

2011年6月09日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主持人:

陈国卿

内容: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上强调“以人为本”,这“人”无外乎就是学生,而学生的学习就恰恰是与老师分不开的。

所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学生也只有在和谐的交往环境中才能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和环境、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引导并为学生创建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不能不成为我们新一代教师所思考的问题。

我觉得为学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去爱他的学生。

一个教育家说过:

“做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这样的人,他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他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是那样的快乐,他爱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有如温馨的风,又似无声的雨,它能融化冰山雪岭,又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其次,在师爱的感召下,用心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做好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沟通就是情感交融,它是建立在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无间关系的纽带,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起着动力作用。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寻求自我的心理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渴望平等民主、渴望建立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师生关系。

但是,一个孩子若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就可能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

如何使孩子懂事,如何促进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教师要在家庭关系的处理、师生关系的建立、学习环境的适应、社会交往的影响以及面对多彩世界的反应等各个层次,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全面沟通。

使学生明白什么事情值得去做,什么事情不值得甚至是绝对不能去做的。

引导他们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必不可少的责任,从而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变得更加绚丽。

在为学生创设环境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理解、赞赏学生,和学生交朋友。

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说中国的成年人对孩子说话总是站着,孩子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总是仰视着大人;外国的成年人对孩子说话,都要蹲下去,使孩子能平视对方。

这样一个实例告诉我们,国外的教育讲究平等、讲究权利。

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提倡蹲下来欣赏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

要想和学生交朋友,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对待朋友要诚实守信,答应的事就一定去做。

要想让学生信任你,和你成为朋友的话,决不能失信于学生,不要以为他们是小孩子,就忽视他们的感受,当你取得信任的同时,也同样取得了尊敬和爱戴。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只要你付出真诚的爱心,没有哪个孩子感受不到的。

尤其是在批评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上,一定要让他知道你和他站在同一立场,你是为了帮他,你和他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要找出学生所以会如此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切忌意气用事,逞一时之快,那样会给以后的教育转化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在生活中,教师常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这固然可能会让他们的人生道路走得平衡些,但出了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探索、摔打历练的成功,它的含金量是不是也降低了呢?

更何况有一些孩子违心地服从了成人的意志后,带着与成人的抵触情绪,在自己所不擅长的领域内苦苦挣扎,心情极度压抑,离成功越来越远,以致自暴自弃。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同时要用常识的目光来看待学生的优缺点,赏识是一种藏在心里的由内而外的爱,它不随分数名次而波动。

赏识是遭遇困难时的一种鼓励;是孩子犯错误时的一种合理宽容;是风平浪静日子里的一种扬帆前进的动力。

诚然,尊重、宽容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尊重、宽容的同时我们更不能放弃原则。

虽然对赏识教育和肯定教育思想的提出,特别是“平等、民主、和谐”理念的大力倡导,但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一味或无原则地赏识,肯定和尊重、与传统的师道尊严同样是走极端,是从师生关系的一种畸形走向另一种畸形。

无原则地尊重与赏识容易助长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

现今社会到处充满竞争和挑战,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综合素质,各方面能力都要高人一筹方可游刃有余。

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在认知上出现了偏差,思想上出现了误区,行为上出现了瑕疵,为师者若仍念念不忘尊重学生,怕打消其积极性,怕挫伤其自尊心,怕泯灭其创造性,仍一味地呵护、表扬、肯定,恐怕学生会一错再错,甚至贻误终生。

许多不良习惯正是在这种“纵容”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如果及时得到明示,悬崖勒马,尽管当时接受上有些不舒服,但从终极目标上看,还是事半功倍的。

同时,一味的赏识和肯定还容易模糊学生的认知和视听。

无论学生回答怎样,你都一味地“很好,真有道理,你真棒”,学生便会飘飘然。

有些时候,有些知识恐怕在头脑中一直是模棱两可,不敢叫“真儿”。

因此,尊重、赏识学生也要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在与学生交朋友,尊重、理解、宽容的同时,更应该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要有一个责任心,是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严而有理,管理学生切忌捕风捉影,一切都应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对老师的管教心服口服。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腿勤、口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除了要严而有爱,还要严而有信。

这个“信”是指两个方面,一是老师要言而有信,说话要讲信誉,什么事都应说到做到,有布置就要有检查,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

要求学生不留怪发,不染特殊颜色的头发,不戴首饰,老师就应起到表率,为人师表。

另一方面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什么事老师都不要包办,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展示他们的风采。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为孩子创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

孩子才会全心全意地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作用和效果,我们的新课改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

2010年8月31日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主持人:

陈国卿

内容:

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

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二、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

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

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

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

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

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

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

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

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教育导报》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

2010年9月20日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主持人:

陈国卿

内容:

如何写好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的过程。

写教学后记不仅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而且有助于找出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调整教学提供可靠依据,还有助于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领会和教材的理解。

那么,怎样写好教学后记?

我有几点体会:

一、记下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所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

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将这些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

如巧妙新颖的引入,形象贴切的比喻,教学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画龙点睛的小结,留有悬念的结语等,有些做法实际上是自己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将它们记录下来,目的是为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二、记下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步骤烦琐的解题过程,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与探究,既要找出客观原因,更要正视主观原因,使这些教学后记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弥补与矫正,并在以后的教学时改进和纠正。

三、记教学过程中的“偶得”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行为,更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突然而逝,不由自主”,如不及时利用教后记去捕捉这些“偶得”,就会转瞬即逝,再也想不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造成很大的遗撼。

四、记下教学过程中的“智慧火花”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学过程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学习主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宽师生思路,促使学生顿悟,有时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补充完善教学,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可以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五、记下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拦路虎”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或问卷的形式,争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所在,教师若对难点吃不透、对重点找不准就容易以面代点。

突破课堂难点,主要对课堂中学生反应强烈的部分分析,这样才能及时查缺补漏,对症下药,及时搬掉“拦路虎”,及时予以补救。

总之,写教学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

一有所得,及时记下,能防止遗忘。

以记促思,日积月累,必有所得。

长期以往,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提高,教学内容也会更加丰富,能为今后的课堂与教研提供充足的“能量”。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

2010年10月09日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主持人:

陈国卿

内容:

怎样来听课

听课是一种立体性综合技术,可以说同备课、上课一样,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

听课有其本身的原则、规律和方法,值得很好的研究,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认为要想听好课必须做到几下几点:

一、要有正确的思想和态度

首先,要有虚心。

应明确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

由于个人认识和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穷尽所有知识,即使一个最普通的教师,也必须有其独到的地方,我们身边更多的就是普通的教师,只有容纳百川,才能汇成江河。

失去了虚心,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进步的动力,听课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其次,要有平常心。

这里的平常心是针对于盲目崇拜,迷信专家或权威的不正常心态而提出的。

要明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

平常心就要求即使面对仰若泰山的名家,也应抱有审视的心理。

做到就课论课,看事情一分为二,这样才能保持完整的自我和清醒的头脑,站在旁观的角度和高度看清问题,而失去了平常心,就失去了自我和基点,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再者,要做到专心。

听课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它要求听课者要听得懂,听得进,还要做好记录,并深入思考进行分析评定,因而,听课者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精神饱满、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

另外,还要做到细心,俗话说“细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在听课中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细心人,于细微处见真理,许多问题,只有细心才能发现。

失去了细心,也失去了发现问题的眼睛。

二、要掌握听课的技术

卓有成效的听课总是听课者以认真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而进行的综合活动。

要想听好课,必须掌握以下四点听课的技术:

(一)听。

一听教师怎样讲的,是否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课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是否简练、清晰、生动、易懂,节奏是否适中,有无启发性、诱导性;三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情况是否激烈、可信。

(二)看,也就是观察。

一是看教师的教。

重点看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组织情况,其次看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板书是否合理,教具运用是否熟练,教法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等等;二是看学生的学。

看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对知识是否掌握,活动时间是否得当,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等等。

(三)评。

不但要边听,边看,还要边评。

这里所说的“评”,是指在听和看的过程中,及时对讲课教师某一代表性的语言,独特的教学方法的手段,或是某一失误等,及时给予评点,对认为是失误的地方,加注自己的看法。

(四)记。

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一节课下来,里面包许许多多的信息,如不记录,只能是水过地皮湿,课后无讨论的参照。

听课记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教学过程。

一般讲,除了讲授内容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有哪些教学环节,各环节是如何引入和过渡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提出和解决的,用了哪些方法、方式和手段;教师和学生是怎么样活动的,教学效果如何等等。

2.课堂评点。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教学过程和课堂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教学过程记录更重要。

三、要积极参与评课

课堂听课结束后,并不意味着整个听课过程的结束,要想真正听好课,还要积极参与课后的评叙。

评课时要对讲课教师的自评,对听课教师的点评都要注意听,认真记,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积极与讲课教师听课教师交流、讨论、分析、总结,更重要的是要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

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教师就要着于思考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四、要写好听后小结

听课时形成的认识只是零碎、肤浅的印象或感觉,并没有上升到系统的理论,还不具有用来指导实践的价值。

要想把听课的成果巩固升华,就必须认真做好听后小结或评论。

小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这堂课成功的方面,是如何实现的,自己应如何学习;二是这堂课失误的地方,原因何在,自己应如何避免;三是有哪些先进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如何进行借鉴。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

2010年11月11日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主持人:

陈国卿

内容:

教师应如何处理课堂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作出一些与课堂要求不符合的行为,姑且称之为课堂问题。

虽然事因不大,但如果处理不当,教师往往陷入尴尬的境地,甚至后果严重,以致于对薄公堂。

那么如何正确地处理好课堂问题呢?

笔者认为,一要求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二要把握好处理的几个原则。

一、处理课堂问题的有效方法

第一类,“放任法”,即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施加影响。

学生在课堂上出点小错误,是常有的事。

教师应宽容一些,大度一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它,看待它,并努力替学生的错误寻找“合理性”。

如果问题的负面影响较小,出事的学生平时表现良好,出现的问题确属偶然,且学生有悔改之意或即刻改正了,就勿须小题大作,立即采取严厉的措拖。

第二类,暗示法,也就是间接提示、批评正在犯错误的学生。

可分为静态揭示法、语调变换法、“借题发挥”法、表扬法、间接提问法等。

1.静态揭示法,即教师通过肢体语言引起学生对自己存在问题的认识,如凝望、摇头、摆手、走近学生等以提醒学生,迫使其在无形的压力下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语调变换法,也就是运用适宜的音高、音调和语速、停顿引起学生注意的方法。

当教师讲解问题时,可突然加重语调,提高声音或减慢节奏,突然不语,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3.“借题发挥”法,教师发现课堂问题时,可结合教学内容“即景生情”以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4.表扬法,表扬好的就是间接批评了差的,如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就看准时机,表扬这方面做的好的学生,或表扬他本人做得好的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5.间接提问法,当即提问正在犯错的学生,提问的问题一般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而与学生的缺点无关,只要中止了学生的行为,即可达到了目的。

第三类,明示法,可分为明确强调法,“施行处罚”法等。

1.明确强调法,有时学生是由于对教师的讲解不甚明白而有意无意地干扰课堂秩序。

如不按教师的设计思路回答问题,胡蒙瞎侃,教师应立即强调所学的内容。

若遇个别学生趁“混水”之机故意向教师发难,教师要及时纠偏矫正。

否则,精心准备的一堂课也会被搅得一塌糊涂。

2.“施行处罚”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个别不求上进,故意违犯课堂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应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如严励批评、写检讨、警告等。

课堂问题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出自的对象也各有不同。

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且运用时要讲究策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二、处理课堂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冷静性原则。

冷静性原则是处理课堂问题最基本的原则。

惟有冷静,才会想出处理问题的好主意、好点子、惟有冷静,才会化干戈为玉帛。

1.思想上要“冷”。

一旦发生课堂问题,教师思想必须保持冷静,用理智驭情感。

就是在学生屡教不改的情况下,也要坚持做到不急燥、不厌烦、不发火。

绝不能为了让学生害怕,出口气而头脑发热、意气用事。

2.处理上要“冷”,即通常所说法的课堂问题“冷”处理。

具体表现明示与暗示为主,当众批评与个别谈心为主,课上问题以课下解决为主。

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

尽量避免与学生直接冲突,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甚至变处罚为体罚,例如罚作业、罚值日、罚站、殴打等等,这样违纪学生不但不会反悔,还会产生心理上的对抗。

结果是压而不服,容易从违纪走向违法,也导致教师自食恶果。

(二)“治病救人”原则,解决课堂问题的出发点在于使学生认识缺点,改正错误,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俗话说:

“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

批评的语言不同,其教育效果也大不一样。

无论学生的错误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批评教育时,教师语言一定要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要用火热的爱心和真挚的诚心善待学生,要坚信只要正确疏导,他们一定会幡然醒悟,弃旧图新的。

(三)巧妙性原则。

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都必须积极思考对策,力求变被动为主动。

视具体情况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从而绝处逢生,云开雾散,柳暗花明。

课堂问题是课堂教学中不合谐的“音符”,若思想不重视,态度不端正,不把握正确处理的原则,选择的解决方法不适宜,小事也会变大,闹得不可收拾。

文首陈老师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例,为人师者不可警戒之。

 

教师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

2010年12月15日

地点:

会议室

参加人:

全体教师

主持人:

陈国卿

内容:

《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标准》解读

一、教学目标

有效:

“能够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有效是对活动结果作出的判断,反映的是活动达成预期结果的程度。

有效教学的构成主要包括: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性,教学状态的自主性,教学氛围的和谐性,教学探究的科学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学特色的的艺术性。

有效教学的真谛在于使学生真正认识自主学习的精髓,理解自主学习的环节,掌握自主学习的秘诀。

明确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依据,明确人生目标者一定是生活中的皎皎者,明确工作目标者一定是单位里的优秀者,明确学习目标者一定是同学中的成功者。

1、三维目标和谐有序:

一般教师存在的问题是习惯于将三维目标分割开来,一一对应教材,一一对应要点。

告诉学生这个公式原理体现的是知识要求,这个习题训练突出的是能力特点;这是实验思考过程,这是推理推演方法;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总觉得是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