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273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x

《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docx

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2015年4月11日重庆市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总分:

110.00,做题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6分)

(总题数:

40,分数:

46.00)

1.(   )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分数:

1.15)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解析: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

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  )。

(分数:

1.15)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教育与创造相结合

 D.教育与社会分工相结合

解析: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3.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下列不属于我国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

(分数:

1.15)

 A.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B.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C.师生在学校生活中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解析:

我国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①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接受关系;②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③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  )。

(分数:

1.15)

 A.以综合课程为主 √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仅设置分科课程

 D.仅设置主干课程

解析: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5.在课程目标评价的主要模式中,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

(分数:

1.15)

 A.泰勒 √

 B.斯克里文

 C.杜威

 D.布鲁纳

解析:

目标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

(分数:

1.15)

 A.学科目标 √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解析: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7.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  )为重点的教育。

(分数:

1.15)

 A.自主性

 B.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

 C.学习能力

 D.综合素质

解析: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別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同时,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8.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是(  )。

(分数:

1.15)

 A.主动性

 B.独立性 √

 C.体验性

 D.问题性

解析:

现代学习方式的五个基本特征: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主动性特征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其表现为“我要学习”。

独立性特征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其表现为“我能学会”。

独特性是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现代学习的重要特征。

体验性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

9.在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与类型中,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属于(  )。

(分数:

1.15)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

解析:

学生常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从事某件事情,他们的见解、偏见、信奉、爱好与憎恶往往都视集体而定,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10.教师应不断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

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教学魅力,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管理的(  )的具体要求。

(分数:

1.15)

 A.沟通原则

 B.反馈原则

 C.预防为主原则

 D.齐抓共管原则 √

解析:

题干所述为课堂教学管理齐抓共管原则的基本要求。

11.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分数:

1.15)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B.心理辅导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解析:

我国中学德育途径是广泛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张老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教育方法是(  )。

(分数:

1.15)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

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13.某班的班干部在看到班上的同学违反纪律时,会将情况报告给老师,这体现出的高级情感是(  )。

(分数:

1.15)

 A.道德感 √

 B.权威感

 C.归属感

 D.理智感

解析:

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以社会反应作为自己道德感体验的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则以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

中学生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学生开始以内化、抽象的道德观念作为自己道德感体验的依据,并且能以理解的道德来管理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社会准则。

14.中学生陈磊经常上课迟到,新学期的他决定改掉迟到的坏习惯,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仍无法克服赖床,结果还是时常迟到,教师在对该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重点培养其(  )。

(分数:

1.15)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解析:

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也要受到道德认识的支配,是人们利用自己意识的控制和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如动机间的冲突及行动过程中坚持与动摇的斗争)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15.教育学中,单一课视其所完成的(  )不同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课、检查知识技能课等。

(分数:

1.15)

 A.教学方法

 B.教学任务 √

 C.教学形式

 D.教学内容

解析:

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

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可以分为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课、检查知识技能课等。

16.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

(分数:

1.15)

 A.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B.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

 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解析: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1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分数:

1.15)

 A.交往 √

 B.学习

 C.锻炼

 D.考试

解析:

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

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18.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

他们的心理特征一般不包括(  )。

(分数:

1.15)

 A.不适度的自尊心

 B.学习动机不强

 C.没有集体荣誉感 √

 D.意志力薄弱

解析: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①不适度的自尊心;②学习动机不强;③意志力薄弱。

19.三年级的学生小辉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与情感易交换,则他的气质类型最可能属于(  )。

(分数:

1.15)

 A.多血质 √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解析:

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20.俗话说: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反映人格的(  )(分数:

1.15)

 A.独特性

 B.功能性

 C.综合性

 D.稳定性 √

解析:

人格具有稳定性、复杂性、综合性、独特性等特征。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表明了人格的稳定性。

21.每当学生甲在课堂上私下讲话,老师乙便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重复10遍他刚刚说过的话,慢慢地,学生甲不再在课堂上私下讲话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属于(  )。

(分数:

1.15)

 A.强化

 B.消退

 C.逃避

 D.惩罚 √

解析: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但是,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

22.对“圆的直径是其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

(分数:

1.15)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

 D.上位学习

解析: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要学习该命题,必须获得“圆”“直径”和“半径”等概念。

23.下列教学策略中,(  )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分数:

1.15)

 A.形式性策略

 B.问题化策略

 C.结构化策略 √

 D.综合性策略

解析:

内容型策略可以有两条途径:

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

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还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和综合式等。

问题化策略强调学习着重于考虑、发掘问题,及时培养问题求解能力。

24.学习动机支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小刘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

(分数:

1.15)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

 C.高尚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解析: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25.学生认为某老师的第一堂课讲得非常好,于是以后上该老师的课时,他们都认为这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这种现象被称为(  )。

(分数:

1.15)

 A.社会刻板印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

 D.近因效应

解析: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是对指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26.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分数:

1.15)

 A.同伴

 B.环境

 C.学习 √

 D.成熟

解析: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发展产生主要影响的是社会环境。

成熟即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学习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27.根据知识的分类,“火山是一种圆锥形的山丘,主要由来自地层深处的物质所组成”属于(  )。

(分数:

1.15)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解析: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28.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对学生的影响。

(分数:

1.15)

 A.期望 √

 B.能力

 C.知识

 D.人格

解析: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29.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等这样一些问题的教师,此时处于发展的(  )阶段。

(分数:

1.15)

 A.关注生存

 B.关注环境 √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解析:

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其中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缋,即进人了关注环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0.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往场合讲话,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

这种心理症状属于(  )。

(分数:

1.15)

 A.抑郁症

 B.恐惧症

 C.焦虑症 √

 D.强迫症

解析:

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是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31.教案的基本形式不包括(  )。

(分数:

1.15)

 A.记叙式教案

 B.表格式教案

 C.卡片式教案

 D.议论式教案 √

解析:

教案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记叙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

记叙式教案是指主要用文字形式将教学方案表达出来的教案。

表格式教案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备课内容的教案。

卡片式教案是指将教案的纲要、重点、难点和易忘记点,以及需要补充的材料等以卡片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案。

32.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是指(  )。

(分数:

1.15)

 A.导入 √

 B.提问

 C.讲授

 D.小结

解析: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打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33.叶老师在结课时为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留下疑问并对学生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种结课方式为(  )。

(分数:

1.15)

 A.悬念式 √

 B.延伸式

 C.讨论式

 D.总结归纳式

解析:

悬念式结课,是结课时留下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效应。

延伸式结课,是把结课作为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课外得到延伸、扩展、充实,真正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讨论式结课,是当教师讲完课本内容后,提出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深人研究教材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而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并不急于在本课明确下来,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辩论的余地,可以在课后继续探讨。

总结归纳式结课,是在课堂将要结束时,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重点内容、难点、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进行梳理和概括,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

34.“少则得,多则惑”体现了教学板书(  )的要求。

(分数:

1.15)

 A.富有启发性

 B.条理清晰

 C.布局合理

 D.简明扼要 √

解析:

“少则得,多则惑”要求板书要做到“少书”“精书”;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将事物的本质揭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明确重点,把握要领。

35.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的影响。

(分数:

1.15)

 A.社会生活和群体 √

 B.教育对象

 C.教育法规

 D.教育法规

解析:

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

所以教师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36.师德灵魂是(  )。

(分数:

1.15)

 A.关爱学生 √

 B.经常反思

 C.提高教学水平

 D.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解析: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没有爰,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3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应将(  )作为教师考核、招聘、评价的首要内容。

(分数:

1.15)

 A.教学技能

 B.上课质量

 C.师德表现 √

 D.学历水平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二条规定,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38.(   )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

(分数:

1.15)

 A.政治性 √

 B.高度权威性

 C.明确目的性

 D.系统性

解析:

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

①政治性和原则性;②目的性和可行性;③稳定性和间断性;④合法性和权威性;⑤系统性和多功能性。

其中政治性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直接反映制定政策的主体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由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分数:

1.15)

 A.重点教育

 B.学前教育

 C.初等教育

 D.高等教育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40.赵老师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而造成工作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应由所在学校机构或行政部门给予(  )。

(分数:

1.15)

 A.记过处分

 B.警告

 C.罚款及通告批评

 D.行政处分或解聘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二、多项选择题

(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总题数:

9,分数:

18.00)

41.国家实行(  )的学校教育制度。

 A.学前教育 √

 B.初等教育 √

 C.中等教育 √

 D.高等教育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42.从课程修习角度,可将课程分为(   )。

 A.必修 √

 B.选修 √

 C.学科

 D.活动

解析:

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和课程管理的需要,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从课程修习的角度和课程设置的要求,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43.我国德育途径主要有(  )。

 A.班主任工作 √

 B.课外活动 √

 C.政治课教学 √

 D.共青团活动 √

解析: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

德育途径主要有:

①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②社会实践活动;③课外、校外活动;④共青团组织的活动;⑤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⑥班主任工作。

44.组织策略是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重要手段,下列活动中,学生运用了组织策略的有(  )。

 A.画知识点关系网 √

 B.列提纲 √

 C.通过联想赋予材料情景或意义

 D.课堂上记笔记

解析: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常用的组织策略:

①列提纲;②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③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

联想、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45.考试焦虑是学生常有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缓解方法有(  )。

 A.自信训练 √

 B.放松训练 √

 C.分散注意力 √

 D.积极的自我暗示 √

解析:

常见的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有自信训练、放松训练、自我暗示、分散注意等。

46.教师备课时一般要做好的三项工作是(  )。

 A.钻研教材 √

 B.考虑教法 √

 C.考虑突发情况

 D.了解学生 √

解析:

备课内容有:

①钻研教材,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参考书,其中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②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和需要,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出现什么问题等做出预测,以采取积极的对策。

③考虑教法,考虑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

47.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包括(  )。

 A.老师在全社会的地位

 B.家长对老师的态度

 C.教师的人格魅力 √

 D.教师的职业素质 √

解析:

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素质、人格魅力、师生关系、评价手段四方面。

48.为实现教学语言指示功能,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有(  )。

 A.用明确的语言告诉学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

 B.讲述学科知识时,流露自己情感偏向和看法及要求

 C.通过褒扬、批评,在真挚的情感流露中表现出看法、希望和要求 √

 D.适时、适度对全班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说一些表扬性、夸赞性的泛泛语言

解析:

49.教师廉洁从教的内容包括(  )。

 A.不贪学生和家长财物 √

 B.不贪占公共及他人财物 √

 C.不染社会上的贪、贿、欲等恶习 √

 D.不抱怨薪酬

解析:

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整个从教生涯中都要坚持行廉操法的原则,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做出表率。

三、判断题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总题数:

10,分数:

11.00)

50.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分数:

1.1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劳动技术课程是学校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都有规定的课时,保障学生的劳动技术课程学习。

51.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及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分数:

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