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物理考前抢分必做 选择题专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533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物理考前抢分必做 选择题专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物理考前抢分必做 选择题专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物理考前抢分必做 选择题专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物理考前抢分必做 选择题专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物理考前抢分必做 选择题专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物理考前抢分必做 选择题专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物理考前抢分必做 选择题专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物理考前抢分必做 选择题专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物理考前抢分必做 选择题专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物理考前抢分必做选择题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近四年江苏卷选择题涉及的考点

2013

2014

2015

2016

1

万有引力

电磁感应

交流电

相互作用

2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电场

曲线运动

3

电场

交流电

万有引力

电场

4

电路

电场

磁场

交流电

5

运动学与机械能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6

电场

曲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电磁感应

7

曲线运动

电磁感应

电场

万有引力

8

交流电

牛顿运动定律

电场

电路

9

机械能

磁场

机械能

力与运动

近四年江苏卷选择题命题内容

2013

2014

2015

2016

1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理解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

胡克定律的公式F=kx,并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

2

圆周运动在游乐场上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和第一宇宙速度的识记

知道几种常见的起电方式:

摩擦、接触、感应

抛体运动(对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3

电场的叠加

远距离输电的应用

在天体运动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中心天体的质量

静电平衡

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传感器、动态电路的结合

电场的叠加和电场线的性质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安培力时,要注意导体的有效长度的计算

对自耦变压器的理解,分清原副线圈及在转动的过程中线圈的匝数怎么变、理解变压器的规律

5

动能、速度、位移与频闪照相相结合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以及对图象的理解与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匀速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图象

6

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等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与辨析

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演示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识图能力,利用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结合牛顿第二定律F=ma,由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电磁感应(知道铜是不能被磁化的,可见现在高考考查知识越来越细,越来越全面)

7

斜上抛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

开普勒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8

变压器原理、电容、动态电路的综合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以及处理连接体的方法

电场基本性质的理解,电场线与电场强度、电势的关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9

功能关系及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关系的理解

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现实应用分析

能量守恒定律(物体是在变力作用下的非匀变速运动,故一定是利用能的观点解决)

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分析

1-5单选,6-9多选

精析5个必考点

例题展示

(2014·江苏卷·2)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  )

A.3.5km/sB.5.0km/s

C.17.7km/sD.35.2km/s

解析 由G

=m

得,对地球表面附近的航天器有:

G

,对于火星表面附近的航天器有:

G

,由题意知M′=

M、r′=

,且v1=7.9km/s,联立以上各式得v2≈3.5km/s,选项A正确.

答案 A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中对万有引力方面的知识点的考查分析来看,对该考点的命题形式变得越来越新颖,考题形式活跃,与航天科技、实际生活和物理学史联系紧密,题目难易程度常为中等.

2.应考策略

理清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之间的关系,从发射、运行、变轨、降落等角度全面掌握卫星问题,能够将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应用于天体运动或其他天体表面的物体,了解特殊卫星和重要的天文现象.

例题展示

(多选)(2015·江苏卷·6)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1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电梯的压力(  )

图1

A.t=2s时最大B.t=2s时最小

C.t=8.5s时最大D.t=8.5s时最小

解析 由题图知,在上升过程中,在0~4s内,加速度方向向上,FN-mg=ma,所以向上的加速度越大,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就越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大,故A正确,B错误;由题图知,在7~10s内加速度方向向下,由mg-FN=ma知,向下的加速度越大,人对电梯的压力就越小,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AD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力学的基础,对整个物理学存在重大的意义.此类型考题连续多年都有,形式变化多样,是属于基础知识、基本应用能力的考查.既可单独考查,也可与其他力学规律、电学规律综合考查,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实际上几乎贯穿了物理必考内容的全部.属于必考题型.

2.应考策略

关注弹力、摩擦力的性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衡条件及应用、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等基本内容,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加深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尤其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等.

例题展示

(多选)(2015·江苏卷·8)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2所示.c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d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c、d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则(  )

图2

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B.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

C.c点的电场强度比d点的大

D.c点的电势比d点的低

解析 由题图知,a点处的电场线比b点处的电场线密集,c点处电场线比d点处电场线密集,所以A、C正确;过a点画等势线,与b点所在电场线的交点与b点位置比较知b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故B错误;同理分析可得d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故D正确.

答案 ACD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集中在电场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重点考查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对电场知识跟其他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鉴别和综合应用.主要题型有电场性质及其描述、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电场力做功及其能量问题等.

2.应考策略

(1)利用对比法熟悉掌握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特点,关注五种典型电场的性质及电势,电场强度相关物理量(特别是点电荷的电场)的分布特点.

(2)根据对粒子的受力分析和初速度,分析粒子的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问题,灵活运用动力学方法、功能关系解决粒子的运动轨迹和能量变化问题.

对于直线运动问题:

①如果是带电粒子在恒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粒子的速度、位移等.

②如果是非匀强电场中的直线运动,一般利用动能定理研究全过程中能的转化,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运动的位移等.

对于曲线运动问题:

①恒力作用:

一般是类平抛运动模型,通常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处理.通过对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分析,应用动力学方法或功能方法求解.

②变力作用:

一般利用动能定理研究全过程中能的转化,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运动的位移等.

例题展示

(多选)(2014·江苏卷·9)如图3所示,导电物质为电子的霍尔元件位于两串联线圈之间,线圈中电流为I,线圈间产生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与I成正比,方向垂直于霍尔元件的两侧面,此时通过霍尔元件的电流为IH,与其前后表面相连的电压表测出的霍尔电压UH满足:

UH=k

,式中k为霍尔系数,d为霍尔元件两侧面间的距离.电阻R远大于RL,霍尔元件的电阻可以忽略,则(  )

图3

A.霍尔元件前表面的电势低于后表面

B.若电源的正负极对调,电压表将反偏

C.IH与I成正比

D.电压表的示数与RL消耗的电功率成正比

解析 当霍尔元件通有电流IH时,根据左手定则,电子将向霍尔元件的后表面运动,故霍尔元件的前表面电势较高.若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换向,IH方向变化,根据左手定则,电子仍向霍尔元件的后表面运动,故仍是霍尔元件的前表面电势较高,选项A、B错误.因R与RL并联,根据并联分流,

得IH=

I,

故IH与I成正比,选项C正确.

由于B与I成正比,设B=aI,

则IL=

I,PL=I

RL,

故UH=k

PL,

知UH∝PL,选项D正确.

答案 CD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或其相关联的考题形式较多,而且分值高、占分比例大、综合性强、区分度较高.

从近几年出题特色来看,选择题中出现这类考题的难度要求基本都是中、低等形式,是学生的得分点.只要大题不是此类题目,选择题中应该必有体现.

2.应考策略

(1)了解速度选择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等构造,明确它们的工作原理.

(2)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和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要善于联系力学中的运动模型(类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从受力情况、运动规律、能量转化等角度分析,综合运用动力学方法和功能关系加以解决.

例题展示

(2015·江苏卷·1)一电器中的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它将220V交变电压改变为110V.已知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800,则副线圈匝数为(  )

A.200B.400C.1600D.3200

解析 根据变压器的变压规律

得,n2=

n1=

×800=400,选项B正确.

答案 B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交变电流和理想变压器的知识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和延伸,高考考查主要表现为“三突出”:

一是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问题;二是考查交变电流的图象和交变电流的“四值”(平均值、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三是考查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问题,交流电和变压器的综合问题.

2.应考策略

夯实基础,重在理清各个基本概念、熟记基本公式,明确各公式的适用条件.对于交变电流的问题,重视对交流电“四值”的理解及应用,变压器问题是复习的重中之重,重视该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问题.

吃透7个热考点

例题展示

(2013·江苏卷·2)如图4所示,“旋转秋千”中的两个座椅A、B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A的速度比B的大

B.A与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悬挂A、B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

D.悬挂A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B的小

解析 因为A、B的角速度ω相同,线速度v=rω,而rA

,而B的向心加速度较大,则悬挂B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较大,缆绳拉力T=

,则TA

所以C项错,D项正确.

答案 D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圆周运动和(类)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两种典型的曲线运动,前者为变速曲线运动,后者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在考题中往往把两种运动综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复杂的运动问题,是高考备考中的重点复习题型.

同时运动合成分解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是解决复杂运动问题的一种主要思路.因此很多时候命题专家也借助一些曲线运动等复杂运动问题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运动合成分解这一化繁为简、体现等效思维的科学方法.

2.应考策略

掌握学过的几种典型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如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抓住临界情况,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同时还要加深对速度、加速度及其关系的理解,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展示

(多选)(2015·江苏卷·9)如图5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A处的圆环相连,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AC=h.圆环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则圆环(  )

图5

A.下滑过程中,加速度一直减小

B.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mv2

C.在C处,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mv2-mgh

D.上滑经过B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的速度

解析 由题意知,圆环从A到C先加速后减速,到达B处的加速度减小为零,故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根据能量守恒,从A到C有mgh=Wf+Ep,从C到A有

mv2+Ep=mgh+Wf,联立解得:

Wf=

mv2,Ep=mgh-

mv2,所以B正确,C错误;根据能量守恒,从A到B的过程有

mv

+ΔEp′+Wf′=mgh′,B到A的过程有

mvB′2+ΔEp′=mgh′+Wf′,比较两式得vB′>vB,所以D正确.

答案 BD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合力功与机械能,摩擦阻力做功、内能与机械能.都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是历年高考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

考题的内容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也经常成为高考的压轴题,且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专题知识.

2.应考策略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动能定理等内容是高考的热点,其中动能定理仍是今后高考的热点,建议复习时要侧重于动能定理的应用,体会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功和功率的计算是高考的冷点,近三年的考卷中出现的几率较小,但是它们属于重点内容,建议复习时要重视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在今后的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点有可能会被考到,而且极有可能会在一个计算题中以其中的一问方式出现.

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要注意其考查的综合性,因为它是自然界中的普适规律,不但在力学中是重点,而且在热学、电磁学领域也是命题的热点,所以在复习本专题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题展示

(2014·江苏卷·5)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答案 A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物理图象是描述物理规律最简洁的语言,高考十分重视对物理图象的考查,其中对质点运动图象的考查力度明显加强,既有单独命题,又有综合命题;既有定性分析、判断、简单推理的问题,又有定量计算或作图的问题.在近几年高考物理试卷中质点运动图象的问题可谓精彩纷呈.

直线运动图象不局限于匀速或匀变速运动,也不局限于x—t或v—t图象,可单独命题,也可与其他考点综合.

2.应考策略

对图象的分析理解,包括图象中的各种信息,如图象所描述的物理规律、图象的斜率、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两图线的交点、图线包围的面积、图线的拐点或极值点等.

掌握一般方法,适度拓宽范围.能够根据图象获取解题信息、还原物理情景、表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例题展示

(多选)(2014·江苏卷·7)如图6所示,在线圈上端放置一盛有冷水的金属杯,现接通交流电源,过了几分钟,杯内的水沸腾起来.若要缩短上述加热时间,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图6

A.增加线圈的匝数

B.提高交流电源的频率

C.将金属杯换为瓷杯

D.取走线圈中的铁芯

解析 当电磁铁接通交流电源时,金属杯处在变化的磁场中产生涡电流发热,使水温升高.要缩短加热时间,需增大涡电流,即增大感应电动势或减小电阻.增加线圈匝数、提高交变电流的频率都是为了增大感应电动势,瓷杯不能产生涡电流,取走铁芯会导致磁性减弱.所以选项A、B正确,选项C、D错误.

答案 AB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电磁感应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是历年高考物理命题的热点.高考试题中“电磁感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感应电动势(电流)方向的判定和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计算上.如滑轨类问题和矩形线圈穿越有界匀强磁场问题是电磁感应中的典型综合性问题,其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由于电磁感应现象与磁场、直流电路、力和运动、动量和能量等知识点联系密切,所以涉及这些知识的综合性问题及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图象问题在近年高考中也时常出现,因而在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应考策略

(1)注意基本规律的理解,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是解决综合问题的基础.如对线框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问题要弄清楚哪部分相当于电源,知道电源内部电流是从负极到正极,根据这点判断导体的哪端相当于电源正极.

(2)电磁感应与力和运动结合的问题,首先明确研究对象,搞清物理过程,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

(3)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产生.

例题展示

(多选)(2016·全国乙卷·19)如图7,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图7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解析 由于物块a、b均保持静止,各绳角度保持不变,对a受力分析得,绳的拉力FT′=mag,所以物块a受到绳的拉力保持不变.由滑轮性质,滑轮两侧绳的拉力相等,所以b受到绳的拉力大小、方向均保持不变,C选项错误;a、b受到绳的拉力大小、方向均不变,所以OO′的张力不变,A选项错误;对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Tcosβ+Ff=Fcosα,Fsinα+FN+FTsinβ=mbg.其中FT和mbg始终不变,当F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支持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B选项正确;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D选项正确.

答案 BD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力学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受力分析又是力学的基础,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是高中物理重要的知识点.尤其是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隔离法、整体法分析平衡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命题常以新情境来考查,而且经常与其他知识综合出题.单独考查共点力平衡的题型一般为选择题,综合其它知识考查的题型一般为计算题,命题难度基本上属于中等.同时,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与数学、生物学科、体育运动等结合形成新颖试题的亮点.在高考备考中应加以关注.

2.应考策略

(1)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方向特点,紧紧把握平衡这一特殊状态,通过受力分析,运用平衡条件,选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2)灵活应用如下物理思想和方法:

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等.

例题展示

(2014·全国课标Ⅰ卷·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解析 产生感应电流必须满足的条件:

①电路闭合;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要发生变化.选项A、B电路闭合,但磁通量不变,不能产生感应电流,故选项A、B不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C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也能产生感应电流,但是等我们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后,电流表中已没有电流,故选项C也不能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选项D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产生感应电流,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的变化,所以选D.

答案 D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物理学史、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对象,难度较低,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命题的形式花样繁多.不管直接考查还是间接考查,出题方向不再是简单物理学史的罗列——“谁发现了什么”,而是倾向于围绕某个知识点的建立过程进行考查,要求考生掌握物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

2.应考策略

建议复习过程以专题讲座或校本课程的方式进行系统的提炼梳理.例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及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归谬法、外推法、理想实验法等);牛顿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完善(三巨头);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等.

例题展示

(2016·全国乙卷·14)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解析 由C=

可知,当云母介质移出时,εr变小,电容器的电容C变小;因为电容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故U不变,根据Q=CU可知,当C减小时,Q减小.再由E=

,由于U与d都不变,故电场强度E不变,选项D正确.

答案 D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平行板电容器问题是近几年高考中时常出现的考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命题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电容器的定义式和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极板间的电场、极板间的电势、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及电容器的充放电规律等问题;

(3)以电容器为桥梁对电路和电场及粒子的运动等问题进行综合考查.

2.应考策略

(1)电容器是联系电路与电场的“桥梁”,要分析电场就要通过电路分析板间电压.

(2)分析电路时要分析清楚电路变化前后电容器两端电势差的变化及其两极板电性是否发生了改变.据此,再由带电物体的受力情况得到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选取适当的规律进行求解.

选择题专练

(一)

1.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笛卡尔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对落体问题进行了研究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并最早提出了场的概念

C.静电力常量是由库仑首先测出的

D.牛顿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答案 C

解析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对落体问题进行了研究,选项A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最早提出了场的概念,选项B错误.静电力常量是由库仑首先测出的,选项C正确.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从而由

=g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选项D错误.

2.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于20世纪初进行了多次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其实验原理可以简化为如图1所示模型:

两个相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两板接有可调电源.从A板上的小孔进入两板间的油滴因摩擦而带有一定的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