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2334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点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1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

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也就是说,广义的教育除了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之外,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

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考点3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习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1902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亦称《钦定学堂章程》),

为以后的学制奠定了基础。

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后来几经修改,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关注学前教育,很多学校将学前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P艮。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考点4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国的古代教育:

早在4000多年的夏朝,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教育。

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名称:

庠、序、学、校。

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

主要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时代教育的经典: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中国古代教育的终结:

1905年,清朝政府明确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科举考试制度走到了终点。

印度的古代教育:

古代印度的教育有着明确的等级性,而其中最享有优先教育权利的是僧侣和祭司。

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几乎与中国有相同古老的教育,也有差不多4000多年的历史。

古希腊:

a.雅典教育:

和谐教育,主要主张关注人的身心和谐教育。

b.斯巴达教育:

是一种武士教育,主要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注重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考点520世纪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

考点6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他的最高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

“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

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六艺”。

(2)《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学记》高度重

同样重视

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启发性教学。

考点7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

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

柏拉图:

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

一是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张和谐教育(德智体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三是他倡导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

中。

⑴强调要遵循自然,

夸美纽斯:

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2)提出“泛智思想”。

英国教育家洛克:

⑴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⑵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

法国教育家卢梭:

其教育思想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爱弥儿》中。

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的发展。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1)主张教育要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2)教育的过程、

方法要遵循自然。

赫尔巴特:

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杜威:

代表作是《民主主义教育与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考点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

考点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考点4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

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1.学校文化构成

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的。

2.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3.学校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凝聚功能。

(3)规范功能。

教育与个人的身心发展

考点1人的本质

1.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

2.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

3.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考点2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

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

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考点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

1.遗传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2.环境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3.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的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目的

考点1教育目的的概念

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求,

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考点2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考点3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三个要点)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五个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2.掌握其中的三个基本概念:

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

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

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

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

3.掌握五育之间的总体关系: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而且在活动中相互渗透。

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指的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

持作用。

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美育的根本任务:

一是要发现美,二是要鉴赏美,三是要创造美。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

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考点4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考点5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

(1)创新教育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学生与教师

考点1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考点2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考点3教师的角色

(1)教师的一般角色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管理者角色。

4示范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考点4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

(2)示范性。

(3)系统性。

考点5教师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U市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专业素养

(1)专业知识素养

①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②精深的学科知识;③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2)专业能力素养

①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

②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③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⑤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⑥较高的教育机智。

⑦教育科研能。

3.个性素养

耐心周到、幽默风趣、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诸如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

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合作、公平客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考点6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考点7学生的合法权利

(1)

),国家除了对未人格尊严权、

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2)人身权(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保护外,还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考点8学生的义务

也要履行法律规定

中小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在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的同时,

的各项义务。

考点9师生关系的概念

包括彼此所处的地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考点10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1)教学上一一授受关系。

(2)人格上一平等关系。

(3)社会道德上一相互促进的关系。

课程

考点1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进程的安有A。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

关系。

考点2课程类型

1.课程的设计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3.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按课程的综合程度,

现形式,将课程划分为知识课程和经验课程

考点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除了上述的划分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划分。

如,按课程的呈现状态,将课程分为显

将课程划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课程内容的呈

;等等。

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

2•—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的基础。

考点4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

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亦称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结构(五部分组成):

(1)前言。

(2)课程目标。

(3)内容标准。

(4)实施建议。

(5)附录。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3.教科书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它以准确的语言和

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教科书一般由目录、文本、习题、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

教科书的编写原则:

(1)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基础性。

(3)注意适用性。

⑷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表达确切。

(6)强化联系性。

考点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2)交流与合作。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⑷教师的培训。

⑸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考点6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

课程评价的内涵有四个方面:

(1)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2)课程评价是一个

动态的过程。

(3)

(4)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

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CIPP评价模式;(4)CSE评价模式。

教学(上)

考点1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是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

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

考点2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考点3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考点4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

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

和要求。

我国目前中学教学原则主要有: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

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考点8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核心)。

(2)谈话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演示法。

(6)参观法。

(7)练习法。

(8)实验法。

(9)实习法。

教学仆)

考点1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制和道尔顿制。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重点)

;有利于大面积

缺点:

难以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

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为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考点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应注意: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4.课外辅导和答疑;

5.学生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德育

考点1德育概述

广泛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

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构成: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希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的特点:

社会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⑵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

考点2德育过程的概念

对受教育者有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目的地施加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考点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

考点4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考点5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贝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

施教。

考点6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教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式。

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语言说服法、事实说服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评比竞赛法;奖励与惩罚法。

考点7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

径等的有机组合式。

当代影响较大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

班级管理

考点1班级与班级管理

进行教育教学和学

班级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发展水平所组成的、校生活的基层学生组织。

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锻

班级管理的功能:

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炼学生能力,提尚自治水平。

考点2班主任的含义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学校中全

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考点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考点4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考点5班级管理过程与原则

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考点6班级管理的内容

1.建设班集体

班集体的特征: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

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的作用:

(1)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K2)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培养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3)形成良好班风K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其他活动

(1)个别教育;

(2)学习与生活指导;(3)组织班会;(4)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由学生自己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

班会具有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班会分三类:

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

考点7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⑶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考点8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