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中学届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673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眉县中学届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眉县中学届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眉县中学届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眉县中学届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眉县中学届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眉县中学届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眉县中学届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眉县中学届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眉县中学届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眉县中学届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眉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古代文化知识(9分)

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传”,《说文》中提到:

“传,遽也,驿递曰传。

”因此传有“驿传车马”之义,古者以车驾马,乘诣京师,谓之传车。

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3.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意同“致仕”或“致事”。

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壬子”是干支纪日法。

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

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种瓜点豆

康志刚

自从种下扁豆,也就种下了期待。

每天下班,他和妻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南墙根,看它们是否发芽了,是否长高了。

在期待的目光里,扁豆长高了,开花了。

那一簇簇的扁豆花,像浮在院墙上一层紫红色霞霓,那种家常的气息让他感到很亲切。

每到宁静的中午,总有几只蜜蜂或者细腰马蜂,嗡嗡地飞来采蜜。

他们给扁豆浇水,捉虫,百般呵护,像精心照料小孩子。

他们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也吃了十多年扁豆。

种扁豆与吃扁豆,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天,突然传来消息:

他们这里要拆迁了。

这是一大片平房区,位于县城的东南角上,古时候,是官府储藏粮草的地方,人称“南仓”。

他们家东面只隔三四家,是一块足有几百亩的菜地,一直延伸至东城墙边上。

那一个个排列有序的菜畦里,种有菠菜,小白菜,韭菜,茴香,油菜等等,让人赏心悦目。

这里不但位置偏僻,还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大胡同套小胡同,小胡同套更小的胡同,窄的地方呢,两个人侧身才能通过。

如果从高处看,像一团曲里拐弯的羊肠子。

如今有了汽车,出来进去就更不方便了。

因此,他们一直盼着开发商光顾这里呢。

据说,开发商要在这块菜地上盖住宅小区,还要拆掉他们这条紧挨菜地的胡同。

那些天,胡同里的人议论的焦点,就是能得到几套房,多大平米。

他们每家都是二分地儿,除了三间带套间的房屋,还外带一个小院。

根据别处拆迁的行情,估计每家至少能得三套房。

你说,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又是什么?

情绪最能传染的,每一个人都一样的兴奋,一样的激动,仿佛都成为百万富翁了。

小孩子们也跑来跑去,像一条条撒欢的小狗。

真比过节还要热闹。

转眼就是清明节。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今年还种不种扁豆呢?

这几乎是他和妻子同时想到的一个问题,但又同时被否定了。

嗨,还种哪门子扁豆呢?

说不定哪天就拆呢。

在这个高效率的时代,走在大街上,冷不丁就会从哪儿冒出一座新建筑,突兀得让人猝不及防。

那旧房子呢,似连和人打声招呼都来不及,就消失不见了。

可是,他们却没见开发商的影子。

向东面的菜农们打探,知道开发商已和菜农们签了协议,就快动工了。

哎呀,怎么回事?

莫非——他们不敢也不愿再往下想了。

果然,他们的担心很快得到证实。

因为西面不远就是那座著名的寺院——临济寺,县里禁止在寺院四周围盖高层建筑,顶多盖四层。

还有,他们这里都是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的住户,拆迁的代价要比征收那块菜地高出许多倍,而且又不能盖高层。

开发商是干什么的?

你说能不改变主意吗?

他们哪信?

就差三四十米。

这是什么概念?

有什么理由不一同开发呢?

他和妻子这么认为,全胡同的人也这么认为。

开发商将那一畦畦的韭菜、菠菜等等铲了,待清理完毕,就开始挖地基。

有一天,再去看,面前竟然竖起一道围墙。

就是这个不怎么高的围墙,将工地,也就是将来的小区和他们这片平房区隔开了。

这不是成心耍笑我们吗?

大家愤怒了,就选代表去面见开发商,当然也有质问和算账的意思。

开发商弄明白来意,哈哈地笑起来,一连问了他们好几个问题:

我是开发商,为挣钱不是搞慈善!

让我开发你们,好呀,你们能保证让我赚到钱吗?

你们敢给我担保吗?

好,你们只要敢担保,我就敢开发!

 

还有什么好谈的?

尘埃落定后,一切又归于沉寂。

又到了清明节。

几乎每天都刮风,但阳光非常明丽,空气里飘满了草木复苏的气息,清新好闻。

因为四周没有高楼,又远离闹市,这里的天空显得无比辽阔,深远,也更蓝,蓝得晃眼,蓝得让人生出莫名的感动。

没有汽车的响声,更没有人声的喧闹,安静得只有风声,鸟声,还有鸡鸣,狗吠,好一个清幽的世界。

这天,两人下班回来,发现车筐都是空的,都忘记买菜了。

中午吃什么呢?

两人互相对视着,各自用目光询问对方。

是啊,如果院里还种着扁豆,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呀。

他俩是不约而同想到扁豆的。

还不晚。

还是在南墙根下,还是老地方,他俩又种了几棵扁豆。

和往年不同的是,妻子还种了几棵丝瓜,她说丝瓜和扁豆是姐弟俩。

丝瓜是姐姐,扁豆是弟弟。

于是每天下班回来,他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蹲在墙根下面,看扁豆和丝瓜是否发芽了。

春天的阳光是纯金做成的,暖烘烘的照在他们身上。

地上到处都是金粉似的。

妻子见老没动静,有些担心。

他笑她心太急了,才种上三天呀。

妻子想一下,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她是有些心急。

是种子就会发芽的,就会开花结果的。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绚烂如霞的扁豆花和一串串的扁豆。

当然,还有垂下来的一条条长长的丝瓜。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题写花开蜂飞的景象,采用了形象的比喻及动静结合的手法,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小院主人饶有情味的生活状态。

B.小说巧借拆迁描绘人情世态,写了人们因拆迁消息产生了渴望与躁动,但又随着对这片平房区开发的取消而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C.小说在交代了取消拆迁这一结果后,描绘了平房区美丽、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含蓄表达了对高楼林立的现代生活批评的主旨。

D.小说叙事简洁,善于捕捉生活细节,表现了经济大潮下人们的躁动心态,精细入微地探求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5.请概括说明文中划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词句赏析。

(5分)

6.小说为什么要安排民众质问开发商这一情节?

请简要赏析。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经典诗词……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唤起了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让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油然地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接?

《中国诗词大会》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的课堂。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古典诗歌的热潮却再次兴起。

这不是偶然,而是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的集结,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热爱与广泛积累。

(摘自217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系列节目从传统诗词中挖掘时代内涵,通过对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的背诵,引发了全民读诗的热潮,做到了综艺节目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优秀的综艺节目激活了很多人的文化心、诗心。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引人关注,正在阔步融入世界的中国日益显现着自己的文化自觉,而网民对综艺节目的选择度以及文化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节目播出以后,许多孩子家长发出了呼声:

我们远离传统文化太久了,带着孩子一起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很有意义。

小孩子现在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但浸润在古诗词里,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

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学习古诗文能够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层次,对抵御粗鄙的网络语言发挥积极作用。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如今歌舞类、亲子类综艺节目泛滥的市场下,以传统文化作为内核去进行综艺节目的改革,也许会是一个好的方向,用诗书去抵制烂俗,进一步引领观众,促进新媒体市场下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健康发展。

(摘自2017年2月14日《中国艺术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热播,然而,思想界随即引发了关于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

一些评论者认为机械地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

平心而论,《中国诗词大会》推广传统诗词文化的成效有目共睹。

观众在春节期间远离了牌桌和酒席,坐在电视机前欣赏选手的精彩对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人培养诗词修养同样从背诵开始,牙牙学语的童生在启蒙阶段背诵古诗词,大多“少年不识愁滋味”。

这无妨诗词文化的浸润,待到年岁增长,涉世渐深,自然明白“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悲戚。

古诗词传播的最大挑战是其本身缺乏现实活力。

这也是很多类型的传统文化在传播中遭遇的共同尴尬。

对多数普通人来说,背诵古诗词最大的“用处”,是回答中小学语文考试的诗词填空。

要让传统文化在更广阔的范围生机盎然,就必须让其在更现实的层面产生影响。

诗歌仍然是有生命力的文体,现代诗依然有较多受众。

将古诗词元素融汇于现代诗中,或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写诗成为诗人,古诗词欣赏能力也未必与背诵能力成正比,但在日常文字表达中化用古诗词,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上雍容起来。

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要避免一种倾向——传统文化成为独立的、与现实隔绝的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不能脱离现实文化格局,在渐进中重拾濒临丢失的文化元素。

美国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鲍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评委会公布的获奖理由是“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作为一名流行歌手,鲍勃•迪伦继承了美国的传统文化,其文学造诣获得专业领域认可,可见传统文化也能在公共流行中获得现实生命力。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主要是因为节目富有悬念、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也最接地气。

B.材料二指出《中国诗词大会》让孩子们分享了诗词之美,感受到诗词之趣,理解了诗词意思,滋养了精神世界。

C.材料三认为传承古诗词的最大阻力是其缺乏现实活力,在现代诗中融入古诗词元素是传承古诗词的一个好方法。

D.鲍勃•迪伦坚守美国传统,创新诗意表达,因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说明传统文化存在当下可拥有现实活力。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4分)

A.三则材料都提到《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及其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贡献,都认为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接轨,以及《中国诗词大会》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B.材料一认为中国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能唤起民族自豪感;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认为古诗词有利于提升素养,小孩子应该背诵古诗词。

C.对当下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分析,材料三的报道较为详尽,比较全面,体现出新闻客观真实的特点,而材料一和材料二只从某一个方面来报道,不够客观。

D.三家媒体都报道了《中国诗词大会》,说明三者都关注文化热点,关心社会时事;都强调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能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

E.第一则材料重在传统与现实的对接,第二则材料重在《中国诗词大会》与其他综艺节目的差别,第三则材料重在探求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对于我们弘扬传播传统文化有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战国策•燕策三》: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其踞以骂口......"

B.足下,敬词。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史记》:

“仆卜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而受命怀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大。

B.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

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祈了对方可能面临的馆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唐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①,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②,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③,报国取龙庭④。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天官:

天上的星官。

将星:

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

②刁斗:

行军中的工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

③凤阙:

指宫廷。

④龙庭:

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

这里借指敌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

C.颈联一反前两联的具体描写,有些晦涩抽象,但不失其流畅自然,“辞凤阙”写出征,“取龙庭”写鏖战,对比中表达爱国之情。

D.尾联以“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是写赵都督,更是写自己,表达了改变自身现状的想法。

E.这首诗与王维以往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虽情真意切,却呈现笔力雄大、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离骚》中“            ,               ”两句,表明诗人面对奸佞小人的迫害,也决不改变对真理的追求,就是死亡多少次也绝不后悔。

(2)《琵琶行》中先写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一曲终了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3)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被誉为“中华第一庙会”的北京地坛庙会在丁酉年新春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万游客熙来攘往往,南腔北调,尽享节日的欢乐。

②随着“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的发射、贵州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出、“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升空,神秘的宇宙世界将会变得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③中国古代的许多不朽诗篇,往往源自失意文人郁积于心的明珠暗投之感伤,李白的《将进酒》即是其中的明证。

④有专家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经济,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要遵守竞争秩序,不能无序竞争。

⑤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血肉相连,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隔阂。

⑥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首次实现万米海底的巡航遥控和实时视频影像传输播放,这一最新科技成果靠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斗号”自主遥控水下潜水器取得的。

B.作为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博物馆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

这无疑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C.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冇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当今,打通老百姓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车单车,以其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品类繁多等诸多优势,深得人们的喜爱。

19.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峰对段正淳说:

“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

”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 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 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

“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      (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现今时代,做一个中国人, ①    ,而爱国意识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只有认识到祖国的可爱,才能具有爱国意识。

②,又必须对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正确的理解。

几千年来,③    ,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这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这个学期,我们班从外地转来了一位同学。

他普通话说得很好,看来一定是北京人。

听说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作家,都说“虎父无犬子”,那他的文章肯定写得很好。

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他努力学习了,怎么会得不到好成绩呢?

2不是只有北京人普通话才说得好。

②                           。

③                           。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眉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下第一次质量检测题答案

一、古代文化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 B解析 “孤”是君主的自称,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

2.答案 C解析 “致仕”指辞官或退休。

3.答案 B解析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C【解析】“含蓄表达了对高楼林立的现代生活批评的主旨”错,错在曲解了小说主旨,小说没有笼统地反对现代生活方式,如文中也反映了人们改善住行条件的希望。

(3分)

5.【答案】①以夸张和比拟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城市建设发展之快,以及旧房子消失之迅速,表现了居民对快速拆迁的期盼。

(1分)②“冷不丁”是防不胜防的意思,表明新建筑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乎意料地出现;(1分)一个“冒”字运用拟物(比拟)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