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阳 谷 三 中 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月 考新人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690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阳 谷 三 中 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月 考新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阳 谷 三 中 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月 考新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阳 谷 三 中 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月 考新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阳 谷 三 中 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月 考新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阳 谷 三 中 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月 考新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阳 谷 三 中 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月 考新人教.docx

《山东阳 谷 三 中 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月 考新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阳 谷 三 中 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月 考新人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阳 谷 三 中 高 一 年 级 第 一 次 月 考新人教.docx

山东阳谷三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新人教

阳谷三中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2009.10.1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视官制建设

2、《荀子·儒效》: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材料不能说明

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C.西周实行分封制D.血缘是连结政治关系的纽带

3、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土地

1000千亩

150千亩

100千亩

60千亩

军队

六军

三军

三军

一军

①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左传•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5、《祝福》一文中描绘了古镇绍兴的祭祖风俗。

这种风俗,追根溯源,与下列中国哪一古代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商朝中央行政管理制度

6、《左传》记载:

“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

”“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

”材料可直接用于研究: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7、《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

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西周规定的制度是

A.嫡长子继承B.按年龄继承C.按军功继承D.按遗嘱继承

8、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其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9、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考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夏商已经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B.周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嫡长子继承制

10、“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

11、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

12、“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13、“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这条史实,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大河文明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的早期反映,该制度是

A.城邦政治B.贵族共和制C.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D.中央集权制

14、“偃说上曰: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15、(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16、钱穆在《国学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下列能够说明唐代“委员制”的有

①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②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③皇权至上,决定一切④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

A.设置三省B.废中书省C.设中书省D.设置内阁

18、“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

”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三司制B.内外朝制C.内阁制D.六部制

1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宰相制度的废除,最大的消极影响是

A.政务无法得到及时处理B.行政失误不能有效纠正

C.决策失误不能有效纠正D.内阁纷争行政效率低下

20、据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7天时间内,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660件,共3391件事。

平均每天要处理208件奏章、424件事。

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息”,也无法把事情全部处理好。

导致朱元璋这么忙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统一不久,国家大事繁多B.明朝增设军机处,皇帝统揽军政大事

C.明朝废除丞相,皇帝直接控制六部D.明朝设立御史台,密切监察官员、百姓

2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

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

2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

23、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大臣办事非常认真仔细

24、清人评价军机处: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这样说是因为

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B.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C.军机大臣有决策权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2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的材料,还找到了右面的图片。

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利与弊

B.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C.罗马政制的发展历程

D.罗马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27、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

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28、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妇女B.外邦人C.公民D.奴隶

29、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有了新的进展,表现在()

A.成立“十将军委员会”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C.制定“陶片放逐法”D.给从事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30、苏格拉底因“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的罪名被判处死刑。

当时的宣判机关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陪审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

31、为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与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B.重视制定法律C.不断强化皇权D.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32、《十二铜表法》规定: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这一规定旨在

A.保护私有财产B.保障平民利益C.促进社会公平D.维护法律尊严

33、布鲁图是罗马帝国时期伽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

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因此告上法庭,要求布鲁图作他的奴隶。

法官同意了卡西的要求。

法官之所以这样判决主要是因为

A.布鲁图是铁匠,地位低下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罗马法只保护贵族的利益D.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4、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同属于海洋文明,但两者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

下列事实中属于这种差异的是:

A.地处地中海沿岸地区B.积极向外拓展,寻求新生存空间

C.实行民主法制D.维护奴隶主统治

35、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36、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

代议制的核心是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维护资产阶级统治D.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37、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其背景是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削弱B.代议制下王权需要继续削弱

C.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力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8、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原则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

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D.联邦制、民主集中、自由平等原则

39、2009年1月20日中午12时许,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他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见证下庄严宣誓。

誓词大意为:

“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美国总统职责,尽己所能保存、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职责与美国宪法内容的叙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美国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对立法没有否决权

B.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C.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按照宪法规定,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

40、“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

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

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

——是我,还是驴?

”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A.白人的利益B.黑人的利益C.穷人的利益D.议员的利益

答案卷

二、非选择题(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

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6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

(6分)

 

(3)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B4、A5、B6、B7、A8、C9、B10、B11、A12、A13、D14、C15、D16、B17、C18、C19、C20、C21、D22、D23、A24、B25、D26、A27、D28、C29D30、C31、B32、A33、B34、B35、B36、D37、C38、C39、A40、C

二、非选择题

41.

(1)对象:

王族。

特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6分)

(2)制度:

郡县制度、行省制度。

(6分)

(3)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同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为后世沿用(或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4分)

(4)特点: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或从血缘世袭到皇帝任免);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每点2分,共4分。

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