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各地优秀试题汇总专题练习三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354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各地优秀试题汇总专题练习三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各地优秀试题汇总专题练习三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各地优秀试题汇总专题练习三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各地优秀试题汇总专题练习三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各地优秀试题汇总专题练习三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各地优秀试题汇总专题练习三有答案.docx

《高考语文各地优秀试题汇总专题练习三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各地优秀试题汇总专题练习三有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各地优秀试题汇总专题练习三有答案.docx

高考语文各地优秀试题汇总专题练习三有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各地优秀试题汇总

一、【广东湛江市高三上期中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注】①尧夫,范仲淹次子。

彝叟,范仲淹第三子纯礼。

本诗写于宋神宗西宁年间(1068~1077),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出于政治不得意时期。

②青春,即春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与鲜于子骏,范氏兄弟聚饮南园,酩酊大醉,当即写下此诗赠好友。

B.首联写园林偏僻,连绵春雨初停,寒气袭人,反衬出于朋友相聚的喜悦。

C.“卧对满窗月”,此举使人从视觉的角度写酒醒后,银色的月光洒满窗。

D.“万象”只有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景象,“群动”意谓宇宙间的各种声响。

E.颈联“万向寂”“群动绝”远近结合,写四周景色,一派沉寂,悄无声息。

2.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贵州铜仁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

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

指礼部,礼部掌管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鸟羽轻”是指诗人把插有鸟羽的征召文书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

B.“敝裘赢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4.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

三、【黑龙江哈六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清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

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

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

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6.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

请简述。

(6分)

四、【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阙题①

刘眘虚②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

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②刘眘虚,唐代诗人。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早年逝世。

7.如果为这首诗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山居即兴B.咏物寄意C.暮春思归D.青溪怀古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B.“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C.“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D.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9.这首诗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两句堪称妙笑,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5分)

五、【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11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⑤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弥弥:

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

弥漫的云气③障泥:

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④杜宇:

指杜鹃鸟。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1.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6分)

六、【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D.“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E.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1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6分)

七、【湖南省六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②。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

官场失意后,蛰居水村,寄情于山水。

②赊:

语气词。

③绷:

布幅

14.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近明暗搭配和谐。

B.颔联描绘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这样一幅清幽冷寂的画面,传达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酒旗飘飘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

D.尾联“无人写得寄京华”一句,写诗人不禁想画一幅《水村闲望》画,表明他官场失意后的愤懑之情。

E.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上,跳跃变化大,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受。

15.有人说,整首诗的前三联都是对水村景物的生动刻画,但末句提到“京华”,显得有些突兀,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呢?

请简要阐述。

(6分)

八、【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

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6.下列对该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

“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

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不愁屋漏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不仅自然贴切,而且所表现的精神气韵也与杜甫相同。

D.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

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实在难能可贵。

17.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

九、【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头·送①章德茂大卿使虏

陈亮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②。

当场只手③,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①章德茂:

陈亮友人章森,字德茂,时任大理少卿,奉命使金,贺金主完颜雍生辰。

②北群空:

语出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指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

③只手:

独立支撑的意思。

④藁街:

在长安城内,外国使臣居住的地方。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交代了章德茂出使金国时的形势。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是说金人狂妄。

讥讽南宋军队久不北伐,已经没有能打仗的人才了。

B.“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一句反问,是一个爱国志士以讥讽口气,对使臣辱国行径表达心中的强烈不满。

C.“且复”二句是说,这次遣使往贺金主生辰,虽然因国势积弱,须暂且再让一步,但终须发愤图强,战而胜之,让藩王胡虏来朝,纳贡称臣。

D.“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句是说金人的气数不会长久,不需一问,北宋的国运像烈日当空。

语势婉约细腻,又充满激情,气势磅礴。

E.章德茂出使祝贺金主完颜雍生辰为国之耻辱,一般很难写出豪气,但陈亮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开掘词意,深化主题,使作品风格显得激昂慷慨。

19.就词的下片内容,分析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十、【河南省中原名校豫南九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己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

其一

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

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

②泽国:

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③樵苏:

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④传闻:

一作“波间”。

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第—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

C.“凭君”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D.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E.两首诗风格迥异:

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21.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其一)的最后一句加以欣赏。

(6分)

十一、【湖南师大附中高第四次三月考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2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2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各地优秀试题汇总

答案

1.(5分)A.B(A2分;B3分。

2.(6分)①孤独寂寞。

园林偏僻荒芜,以后,寒气袭人,夜半酒醒,辗转难眠,倍感孤寂。

②对高洁品性的坚守。

以比玉壶冰海明洁的明月自喻,表明对自我操守的坚守。

③内心的压抑与委屈。

尽管品性高洁却仍不被理解,政治上不得志,感到压抑委屈。

(每答对一点给三分,其中答对情感一分,分析二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分析到位也可酌情给分。

3.AC

4.①希望终老田园:

怎不怀归的心情和此生只应与田园相伴到老的感慨。

②心念国事:

官府文书到了,半夜三更奔赴邓州幕府;③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

“官有程”,与“只合田间老”的矛盾(“怎不怀归”与“官有程”的矛盾)

5.DE

6.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

之深;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

的忧深深地埋下去。

7.A

8.B

9.“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诗人

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或视听嗅结合,多种感官结合)不但赋予春水以气息与活力,而且

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10.C3分、D2分、B1分

11.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12.AD

13.相同点: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2分)不同点: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2分)B.诗

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2分)

14.BD(选B得3分,选D得2分)

15.这种说法不妥。

(1分,没有解析不给分)诗人在前三联描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呈现出一种安宁朦胧的意境,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的情怀。

(2分)尾联写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去劝说那些朝廷中人远离官场,归返自然,表达了诗人鄙弃浑浊官场的情怀。

(2分)前后情怀是一致的,不显突兀。

(1分)

16.CE

17.大,及时(一点一分)①视觉、触觉相结合:

诗人半夜梦醒感到凉冷,这是触觉;看见屋漏床湿,这

是视觉,通过多种感官写出了雨大的特点。

②虚实结合:

骄阳转作霖后,诗人想象雨后情形:

“千家稻花

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虚实结合,突出了雨下得很及时的特点,流露了久旱喜雨的高兴之情。

(两

分一大点,每点分两步:

术语1分,分析1分。

第二点,答成“想象”“虚写”,分析到位,亦可得2分)

18.BD

19.①自豪与愤激。

在这个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在这片孕育着汉族文化的国土上,总该有一个

半个耻于向金人称臣的志士吧!

②愤懑与斥责。

金人治下的中原腥膻如许,千古英灵何在?

磅礴正气何时才

能伸张?

表达了对金人夺宋半壁江山的愤懑和对朝廷主和派的谴责。

③自信与乐观。

词人坚信,金人的气数

不须一问,它的灭亡是肯定的,表达了作者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

(每条2分,只要分条表述言之成理

即给分)

20.5分,答出B项3分,答出E项2分。

21.①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及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②“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意象,揭示出了“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

③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那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的感情。

22.选A得2分,选B得3分。

选C.D.E不得分。

23.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2分)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3分)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1分)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各地优秀试题汇总

解析

1.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答题关键词“不正确”“两项”。

A项“当即写下此诗赠好友”表述错误,由“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可以推测,应是酒醒后写下此诗,第二天早晨呈给好友;B项无反衬,应是烘托酒醒后的寂寞。

2.

3.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

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兵。

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应该有些复杂,苦笑。

4.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

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敝裘赢马月三更”写出了征召的紧急,写出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三四句写田园生活的惬意;最后两句写出作者的淡泊情怀。

作者既有为国效劳的心志,又有归隐田园的淡泊。

5.选项中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

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词的含义、所用的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

结合上下片内容分析。

7.本题考查诗歌拟题,结合诗句内容总结。

结合“闲门向山路”以及诗句中的景物描写,注释的内容,A项最恰当。

8.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综合理解,A项“闲”字写出的不是“孤寂”应该为“宁静”。

C项“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

D项“淡淡的忧伤”错,应该是对自然之景的喜爱。

9.“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春花的芬芳静静流淌。

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

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

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

注意“随”字,写出了流动感。

作者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

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10.解析B是借喻,不是借代。

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D“被杜鹃鸟吵醒”无根据,且不合诗歌意境。

11.

12.题干中选项是从表达技巧上赏析诗歌,A项“漏声断”滴漏声停止;D项“动静结合”或

13.诗句和词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

不同点: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

16.本题是综合题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C项“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意象的分析,同一作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景物描写特点各不相同,要抓住原诗中的“一夕骄阳转作霖”可知及时;“溪流岸岸深”可知,雨大。

答题步骤先分别概括两句景色特点,然后分别具体分析两句诗所表现的的具体景色及特点古诗词阅读答案苏秀适中①(末)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古诗词鉴赏。

至于是如何表现的,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

18.【试题分析】B项,“使臣辱国行径”错。

D项,“语势婉约细腻”错。

19.全词下片没有直接实写章森,但处处以虚笔暗衬对他的勖勉之情。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三局

20.试题分析B项分析有误,以“樵苏”之乐不可复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

E项对其一的说法有些偏颇,其一最后一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21.答出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及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2.试题分析:

C项,“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的诗句;D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23.试题分析:

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秋”“旧游”“不供”“古今愁”“依旧”分析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寂寞苍茫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