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670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docx

《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docx

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

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

教学博苑

2011-01-170619

5d56b7b401017d0b

                              高考语言衔接题解题训练

                                                                   

   语言衔接题,是高考这两年一直必考的一道题,这类题考得很活,能考出学生的思辨能力,推理能力,作文安排结构的能力,是众多语文能力的检测,是个好题,既考基础,又考灵活运用的综合能力能。

   做这种题一般要从下面多个方面考虑问题。

   语言衔接题多从陈述对象、语气,句式、时间、空间、类别、逻辑推理、自然环境的气氛等方面进行考察。

考察前后语句是否协调一致,前后衔接是否通畅、连贯、紧凑。

选句式时候,要注意仔细比较各选项在句式上的差别,认真体会各个选项在句式上的差别,体会选用哪一个句子衔接的最自然、最紧密、最恰当、最合理、最合情、最合要求,然后做出正确无误的选择。

   通常我们做语言衔接题时候往往会遇到以下几种类型

   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她们本来被生活隔开,互相隔绝,(a、现在她用热烈的语言把她们鼓动起来,b、现在被她热烈的言语所鼓动,)融成了一个整体。

这里应选用b句,因为前后句中的主语都是“她们”,若用“她”的a句,前后陈述的对象就不一致了。

  2、保持感情的一致性,语气的一致性。

   保持感情语气一致性,使之与语境的感情和语气协调一致。

  老八路孙爷爷来到学校,同学们迎上去说“(a,孙爷爷,你能不能讲讲战斗的故事?

b、孙爷爷,您给我们讲讲战斗故事好不好?

c、孙爷爷,您非要给我们讲战斗故事不可!

d、孙爷爷,您给我们讲讲战斗的故事。

  很想然,虽然就四个句子语意相同,但只有b想最恰当,用商量的语气,表达了对老八路孙爷爷的尊重。

要注意的是,近两年的高考语言衔接题不是简单的考察一项的衔接,而是将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考察,因此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这就给考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综合分析,多方面思考,才能把衔接题做好,达到满意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考虑

  3、从空间发展、从对象的一致和事理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我曾经由一个翻译团陪同美国宽广的农耕地带,为的就是看一看那里的农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就在不远处,某一个小丘前世他们独立高大房子,旁边是马厩与谷仓。

(2)也许他们会想,这些人匆匆忙忙是要奔向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

(3)他们的安闲是意识到自己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宝贵的东西的那种自信的安闲。

(4)从华盛顿特区南下弗吉尼亚常常看见骑着高头大马的乡下人,伫立在高速公路的护坡顶端,浩荡急促的车流在他们视线里奔忙。

 

(5)他们不回急于想去城里找一份最低贱的工作,他们身后自己的领地那么的深广森林,牧场,麦田,相互间隔,交相辉映。

 

A

(1)(4)(3)

(2)(5) B(4)(5)

(2)(3)

(1)  c(4)

(1)

(2)(3)(5)  D

(1)(5)(4)(3)

(2)

 从所给的内容看,是游记,应该以游踪为线索,这样从所给的的选项中先用排除法就去掉了AD两项,接着我们看(4)项后面可以看出来,使用对象的一致性,(5)项承接第(4)项中的他们,(5)句与(4)句衔接最自然,这样,就把(C)项排除了,这样答案就出来了,这样选择既快而且准确无误。

(4)从总分总思维顺序和句式相似特点和事理发展的顺序作出判断。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8年全国一卷)

 

(1)实现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2)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3)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4)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5)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6)在上世界末突破5亿吨大关

A(4)(6)

(2)(5)(3)

(1)         B(4)(5)(3)(6)

(1)

(2)

C(5)

(1)(6)(4)(3)

(2)         D(5)(4)(3)(6)

(2)

(1)

从开头可以看出来是先总结从世界各个国家而言,那么中国也不例外,从四个答案选项中先看开头不是四就是五,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来第四句是总说中国中国坚持的粮食原则,,这样就排除了CD两项,接着看连接第5句还是第六句,根据句式整齐原则,就排除了第6句,接着按照事理顺序就自然排列出来,答案就准确无误的选择B.

(5)从叙述对象一致性和的明确性判断

   

(1)《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 ,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了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2)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 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3)《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4)班固所著的《汉书 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5)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5)(3)(1)(4)(2)    B(5)(3)(1)(2)(4)

  C(4)(2)(3)(5)(1)    D(4)(2)(3)(1)(5)

   (2008年广东卷)

   从五个句子来看,拿后面所给的答案试着看,在(5)与(4)选择中可推断是选择(5)句放第一处,这是一个总说的句子,这样排除了CD两项。

然后根据衔接性照应性和叙述对象的一致性,可判断后面分说先说《山经》,接着说第三句,然后第一句,对应《禹贡》选择(1)句,接着选择(2)句,另开始一个叙述类型,即疆域问题,也是先总说,到后面举例子,即班固所著的著作〈〈汉书〉〉是中国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这样答案就准确无误了。

(6)先总后分排列,然后根据时间先后排列古今中外为基本顺序

    

(1) 远古时代的中国就曾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美妙传说

     

(2)西方神话中为人类幸福而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也被视为伟大的英雄

     (3)光明、希望、欢乐、安康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4)两个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故事的故事寄托了相同的企盼

     (5)火,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原动力

  A  

(1)

(2)(4)(5)(3)         B 

(1)

(2)(5)(3)(4)

  C   (5)

(1)

(2)(4)(3)         D  (5)(3)

(1)

(2)(4)

 从先总后分基本思路可以看出先排除AB两项,,因为第一句是举例分说,然后在CD两项可以先古代可以看出来应该排列

(1)远古时代,接着

(2)项谈西方普罗米修斯,接着(4)是对中外文化语境下故事的概括,最后总结美好的一切是人类共同追求的。

(7)根据句式相同或相似特点,然后先短句后长句,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排列由大到小进行排列。

   下雨了,终于下雨了!

没有闪电裹雷鸣的前奏,没有狂风卷乌云的铺垫,只有稀稀疏疏的雨点,从灰蒙蒙的天空飘落下来。

渐渐地,雨点由疏而密,—— ,——  ,——  ,下得酣畅淋漓!

-———   ,     ———  ,    ————    ,鸭儿鹅儿们在雨中嘎嘎地撒欢,娃儿们带着小狗在雨中追逐嬉戏,男人们女人们笑盈盈地座在房檐下看雨。

(1)干涸的田野,滋润了 

(2)由缓而急 (3)由“沙沙沙”而“哗哗哗” (4)滚烫的大地,凉爽了  (5)萎缩的庄稼,精神了  (6)下得痛快

A(3)

(2)(4)(6)

(1)(5)       B 

(2)(3)(4)(6)(5)

(1)

C (3)

(2)(4)(6)(5)

(1)      D  

(2)(3)(6)(4)

(1)(5)

根据句式特点和先简单后复杂排列顺序,我们可以排除AC两项,在BD两项,第

(2)句先抽象后具体下来应该(3)项,接着还由先简单后复杂排列,自然后面应该放(6)项,然后由大到小排列,这样答案就出来了自然是D项。

(8)前瞻后顾,根据段意和文段的语意氛围及语句衔接自然性判断。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颤。

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a 一连好几天,b,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c。

(1)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2)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3)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4)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5)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6)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A(1)(3)(5)  B(2)(3)(5)  C(2)(3)(6)  D(2)(4)(6)

   看到这个衔接题,(1)(2)两句意思相同,看看文段前有一句“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颤”,可以判断出来,选项(2)是倒装句,意思在强调一直没注意到身边的美来,a处应该放选项

(2),这样排除了AD两项,这样关键再看后面c出选项,从文段后面看,整个语境段后语言氛围可以看出来,“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寂寞的花”,这人样看出来选项(5)表达意思最符合,这样就排除了选项(6),答案自然就是B项。

(9)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办法,和写典型议论文一样。

  党的七大报告清醒的认识到——--,从而正式宣告了全面改善民生时代的到来。

(1)并在客观认识现存民生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共享的发展的理念

(2)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3)讲全面改善民生,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

(4)我国现阶段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多问题

(5)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A(4)

(2)(5)(3)

(1)   B

(2)(5)(4)

(1)(3)    C

(2)(5)(4)(3)

(1)  D(4)

(2)(5)

(1)(3)

 清醒的认识到对象应该是“问题”,可以判断出第(4)项时提出的总问题,这样就可以排除BC两项,

(2)(5)是存在的问题,所以要紧随其后,

(1)(3)放置,

(1)句并字开头,说明承接前面内容,“并在客观认识现存民生问题”,显然是对前面问题的总结,要紧跟

(2)(5)后,最后第(3)是在说明解决民生问题,也和“全面改善民生时代的到来”关系紧密,所以答案就D项了。

(10)树立靶子,亮出自己观点,然后层层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

——————————。

——————————---。

——————-——。

    当我们的影视艺术仅仅把“山寨”、“克隆”别人的东西作为追求,中国影视艺术就遑论“文化创造力”了。

  

(1)文化创造力是人类最为本质的精神特征。

(2)有批评者认为,“山寨剧”如果能够遵循商品规律,能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就不必苛求“文化原始”。

(3)而笔者认为,影视艺术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它体现了包括一切艺术活动在内的文化创造的本质。

(4)文化创造力的昂扬与衰微,与一个时代的精神趣味、思想氛围有关。

 A

(1)(3)

(2)(4)          B

(1)(4)

(2)(3)

 C

(2)(3)

(1)(4)         D

(2)(4)(3)

(1)

 看文段是一小段驳论,我们就要先看错误观点,树立靶子,这样就要确立选项

(2),然后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3)笔者认为,就是笔者的看法,接着分析文化创造力,先总谈文化创造力特征,然后谈文化创造力不同表现,从而揭示文化创造力与时代精神,时代思想氛围息息相关,最后呼应观点,作出结论。

这样答案就显而易见非C莫属。

(11)根据事物的特点和前后次序的照应性判断。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

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晕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1)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线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2)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资,飘飘欲飞;

(3)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4)最最摄人魂魄的,当时班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行走,曼妙莫测!

 A

(1)

(2)(3)(4)            B

(1)(3)

(2)(4)

  C

(2)(4)

(1)(3)           D

(1)(4)

(2)(3)

  这段文字是说明我国文字中各种字体所表现的特点,表现的喜爱之情。

所以在选择答案时候要根据“隶楷行草”这四种字体的顺序,作到一一照应,再根据各种字体不同特点的做到相互照应来排序。

   总之,语言衔接题,看起来复杂,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看到题目按照一定的思维顺序精心合理的排列,语言衔接题就会迎刃而解的,基本顺序一般按照空间的由外到内,时间的由古到今,事理推断的合理性,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语脉一致性,陈述对象的一致性,语言结构的一致性,语言环境的一致性,音节的和谐性,连贯自然性等。

一道题里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只要我们勤思考总结,那么,做衔接题就会驾轻就熟,快而准确无误了。

 

 

高考语句排序题解题视点 

一、前后的勾连性

  “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又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例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海南、宁夏卷第21题)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_____,_____,_____,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_____,_____,_____。

  ①结构全不用钉

  ②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

  ③加工工艺精密

  ④简洁而典雅

  ⑤用榫铆接合得天衣天缝

  ⑥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

  解析前三条横线处于句群的中间位置,所以既要“勾前”,又要“连后”,应排③①⑤句。

因为①句的“结构全不用钉”和⑤句前半句的“用榫铆接合”正是“崇尚天然之美”的表现(③句是对①⑤的总提),这就做到了“勾前”;而⑤句后半句的“接合得天衣天缝”产生的效果是“牢固结实”,这就做到了“连后”。

后三条横线处于句群的尾部,所以要“勾前”,应排②④⑥句。

因为②④⑥句依次照应了横线前的“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这就做到了“勾前”。

据此,六句话应排序为③①⑤②④⑥。

  例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浙江卷第22题)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解析该题的第⑤句特别需要关注,因为它的开头“这想象的喜悦”起到了“勾前”的作用——紧承③句末尾的“而是依据这种想象”;它的结尾“悟性的陶醉”起到了“连后”的作用——连接着④句的开头“我们的感动”。

这样,③⑤④就形成了一个近似顶真修辞格的勾前连后的句群。

  二、内部的层次性。

  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

如果标点符号已经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例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全国卷Ⅰ第4题)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个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解析横线上所填的句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④⑤,其中④讲的是“战略”,⑤讲的是“措施”。

第二个层次是③⑥,讲的是产量,其中⑥是对③的具体说明。

第三个层次是①②,讲的是“意义”,其中①讲的是对中国的意义,②讲的是对世界的意义。

这样,六句话就形成了“采取战略措施——促使产量提高——产生巨大意义”三个鲜明的层次。

据此,横线上的六句话应排列为④⑤③⑥①②,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例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广东卷第4题)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D.④②③①⑤

  解析供排序的句子分为三个层次⑤句为第一层次,总提“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山经》和《禹贡》”;③①句为第二层次,分述“《山经》”和“《禹贡》”;②④句为第三层次,总说“中国区域地理著作”此后的发展情况,而④句则是对②句的例证。

这样,五句话就形成了“总—分—总”三个鲜明的层次。

据此,横线上的五句话应排列为⑤③①②④,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例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辽宁卷第4题)

  红星小学门卫王煦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B.②⑥①④⑤③

  C.③⑥②①⑤④D.⑤③②⑥①④

  解析从每条横线后的标点符号来看,六句话分为三个层次,每层两句。

其中,第一个层次是③⑤,讲的是“性质”,而从⑤到③显现出由易到难的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②⑥,讲的是“原因”,而从②到⑥显现出由浅(“背”)入深(“关爱”)的层次。

第三个层次是①④,讲的是“意义”,而从①到④显现出由“常”(“教书育人”是常识性观点)入“新”(“管理、服务育人”是新的理念)的层次。

这样,六句话就形成了“性质——原因——意义”三个鲜明的层次。

据此,横线上的六句话应排列为⑤③②⑥①④,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三、事理的逻辑性

  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

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例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四川卷第4题)

  人格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②①⑥④③D.⑤③①②④⑥

  解析因为一个人有了①句中的“高尚的道德追求”,才能够做到②句中的“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因为能够勇于承担②句中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才能够做到④句中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因为能够“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做到⑥句中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为此,该题第二个句号前的四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①②④⑥。

而⑤③则是对“人格”的介定,其中⑤介定范畴,③介定内涵。

为此,该题第一个句号前的两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⑤③。

据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四、连词的提示性。

  连词在语句中有强化语意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在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

  例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全国卷Ⅱ第4题)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B.②④①③⑤

  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①③②

  解析该题①②④句讲的是“动车组”的优越性,而依据④句开头的“同时”和①句开头的“并”,这个句群的内部排序应为②④①。

而③句开头的“一旦”表明这是一种突发情况,⑤句中的“无需人为干预”照应的正是③句中的“自动减速或停车”。

据此,横线上的五句话应排列为②④①③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此外,“例2”中可依据①句开头的“因而”,将①句和②句排定为②①;“例5”中可依据②⑥句中的“不只是……是……”,将②⑥句排定为②⑥,可依据①④句中的“是在……也是在……”,将①④句排定为①④。

  五、代词的称代性

  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称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

  如“例4”中②句开头的“此”,指代⑤③①句中陈述的“《山经》和《禹贡》”,这就将五句话分为非常清晰的两个层次⑤③①讲的是“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如何,而②④讲的是“此后”的区域地理著作如何。

再如“例5”中②句开头的“这”,指代⑤③句中陈述的王煦对全校500多个学生的熟悉程度,这就清晰地显示了⑤③句和②⑥的层次⑤③句讲的是程度如何,而②⑥句讲的是达到“这”程度的原因如何。

  当然,在解答语言连贯排序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